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3)降压:若血压高达142/101mmHg或比术前增高38mmHg以上时,遵医嘱及时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等,给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准确记录用药量;根据血压变化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使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8小时后应更换药液,以免药物分解,影响疗效。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血压变化,防止高血压脑病出现,依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行切断缝合术后早期,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4)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发音情况,术后1~2日若出现单纯性声音嘶哑,可能是因为术中牵拉、挤压喉返神经或局部水肿所致,告知患者应禁声和休息,进食普食或米糊、藕粉等粘稠食品,一般1~2个月后可逐渐恢复。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成人患者一般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放松心情;儿童一般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护士应指导患儿家属多陪伴孩子玩耍,鼓励患儿说出内心的想法。

2、健康指导

(1)术前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感冒。

(2)增加营养,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

(3)保证充足的睡眠。

3、出院指导

(1)出院三个月后进行复查,如果在此期间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2)正中切口者,三月内平卧位休息。

(3)出院后不能做较剧烈的运动。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健康促进

(1)了解自己心功能情况,所用药物的作用、剂量、服用时间、注意事项、副作用等。

(2)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

(3)食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适当控制盐的摄入。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之欧阳家百创编

动脉导管未闭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

腹腔置管的护理查房

腹腔置管及腹水引流的护理查房 患者周亮,男,50岁,于2014年2月25日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诉右上腹疼痛2月伴纳差、嗳气、乏力,腹部彩超示肝脏占位,后上级医院确诊“肝癌”。近一周腹胀纳差加重,入我科继续治疗。2月27日腹胀加重,腹部CT示腹腔积液,医嘱予局麻下行腹腔置管术,术程顺利未诉不适。后续治疗中对腹腔置管有如下护理措施: 一、置管方法 病人取半卧体位,以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之中点或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之外1/3处或麦氏点作为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3 ml~4 ml局部麻醉,常规置管,置管长度为15 cm左右。用3M敷贴复盖固定导管,另一敷贴将导管呈S型再性固定。末端接三通再接引流袋,再行妥善固定。 二、置管的护理 1、置管前的护理 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和家属详细介绍胸腔或腹腔置管的优势、目的、方法及并发症及穿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消除疑虑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合作。准备好置管用品(一次性穿刺包、中心静脉导管包、三通、3L透明敷贴、一次性引流袋、2%盐酸利多卡因1支),取舒适卧位。 2、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时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以分散患者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手术进行。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随时了解病人情况,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置管后的护理 (1)穿刺点的护理碘伏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透明贴膜覆盖。24 h 后更换1次,以后每周更换2次,贴膜若被污染、潮湿或脱落应及时更换。更换贴膜时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观察导管出口处有无液体渗出、红肿、硬结、渗血等。每日测量体温2次,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导管穿刺点有分泌物应及时做分泌物培养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因腹水量大,腹水渗出,经适量放腹水后进行穿刺处消毒后加压处理。 (2)导管的护理每次引流腹水后,用20 ml生理盐水正压冲洗导管,若遇导管有阻力或不通,调整病人体位或导管位置,不能强行推注,以免导管破裂。使用导管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袋)不能高于穿刺点,以防逆行感染。注意不要牵拉引流管,避免导管脱落。 三、腹腔引流的护理 根据病情引流腹水量,在腹水引流过程中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特别是中心静脉管、三通、无菌引流袋之间的连接处的消毒;控制流速,第1天引流量一般不要超过3 000 ml,引流速度过快,可造成腹压骤降引起休克;密切观察在放腹水过程中病人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休克症状,若发现后及时通知医师;为防止腹压骤降,可以在放腹水的同时以腹带包扎。在引流过程中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准确记录引流量。引流期鼓励病人多下床活动,每日定时测量腹围并记录,观察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部体征。 (1)卧床休息 患者进行腹腔穿刺放液后,需平卧4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后可适当进行运

精选-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3)降压:若血压高达142/101mmH(或比术前增高38mmH以上时,遵医嘱及时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或酚妥拉明等,给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准确记录用药量;根据血压变化遵医嘱随时调整剂量,使用硝普钠时应现配现用,注意避光,8小时后应更换药液,以免药物分解,影响疗效。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血压变化,防止高血压脑病出现,依血压调整降压药用量,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行切断缝合术后早期,避免用力剧烈咳嗽。 (4)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密切观察患者发音情况,术后1?2日若出现单纯

中心静脉管道滑脱应急预案 新

中心静脉导管滑脱应急预案及护理流程时间: 参加人员: 一、评价标准: 轻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体外,长度小于5cm; 中度脱出:导管脱出体外,长度5.1cm-10cm; 重度脱出:导管部分脱出体外,长度10.1cm-20cm或导管完全脱出. 其中轻中度脱管,经重新确认在血管内后,消毒穿刺处,固定导管后,未见出血/失血性低血压/局部肿 胀等不良反应时可继续使用. 二、导管脱出的应急处理: 1.如出现中心静脉导管意外脱出,先观察中心静脉是否完全脱出。 2.如脱出,观察出血量、判断脱出时间及有无液体渗入组织中。 3.护士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给予处置。 4.导管部分脱出时,注意标记脱出长度,及时告知医生,确认导管仍在血管内时,给予重新固定,并做好记录。 5.导管全部脱出时,立即用无菌纱布压住穿刺点并压迫止血和防止发现空气栓塞。 6.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后,检查导管是否完整,必要时需行胸片检查有无导管残留或并发症出现。 7.中心静脉导管拔出后,由医生根据病情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建立中心静脉通道。 8.对于清醒患者,应给予心理支持及安抚,使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9.对于躁动患者,需要加强约束,以防止中心静脉导管再次脱出。 10.管床护士密切观察患者伤口生命体征、渗血、管路通畅及体温等情况变化。 11.如脱管后仍需要持续泵入血管活性药物以维持有效循环血压,则在成功建立新的中心静脉前,备好抢救药品,必要时在外周建立临时静脉通道。 12.如脱管后有部分液体漏入组织中,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13.病情稳定后补记抢救记录,,填写意外事件登记表,整理用物及床单位。 三、原因分析: 1.置管后病人情绪异常或置管意识缺乏:发生脱管与病人的依从性.及精神状态密切相关,情绪不稳.智力障碍以及有主观反对者存在明显的潜在危险性。对于意识水平和形态上发生改变的患者,不仅意识模糊时易发生脱管,意识清醒者也可发生,如昏迷躁动患者约束不当时能够挣断约束带,拔除导管;有的病人感觉手脚被束缚,存在主观反对,虽同意不拔管,又将管道拔除。置管后置管意识缺乏也是导致导致意外脱管的重要原因,如有些病人由于不适应导管的存在,在脱穿衣服时导致脱管;睡觉时不自觉拉扯导管导致脱管等。 2.导管固定装置未安装、固定不牢或固定方法不当:置管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装置不仅可以减少病人的疼痛不适感.减少穿刺点出血.预防感染,还能提高护理质量。而导管固定装置未安装,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导管处固定方法不当,如导管体外固定翼在下颏骨或锁骨附近,会对病人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病人的不适感;病人发热或天气炎热时,汗液粘稠过多使固定的胶布黏连性降低,固定蝶翼污染、丢失,临床不能及时补充固定装置等,可导致导管脱出;固定导管的缝线脱落,或因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及健康管理 动脉导管未闭是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动脉导管未闭据外形分为管型、窗型和漏斗型3种类型。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绪反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 (2)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3)完善检查:如血常规、血凝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肝炎全套、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 (4)健康教育: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及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保持皮肤、口腔卫生,询问妇科病史及月经来潮日期。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药物敏感试验、采集血标本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及配血备用、术前1d晚按医嘱给予肠道准备,睡前口服镇静药物,保证睡眠、术前4h禁饮,6h禁食。 (6)手术日晨准备:①更换清洁病员服;②取下活动性义齿、饰品及贵重物品等交给其家属保管;③去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 ④核对患者腕带情况、术中用药、病历、X线片、备用引流瓶等,与手术室人员核对交接。

2. 术后 (1)术后体位:给予平卧位,待循环稳定后给予床头抬高30°,术后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根据病情鼓励逐渐下地活动。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早期易出现高血压,监测血压变化,应维持在正常或偏低水平。术后血压轻度偏高,给予镇静药、镇痛药、利尿药。血压持续增高不降者,控制液体入量,并应用降血压药控制血压。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后早期充分镇静,吸入高浓度氧气,及时纠正酸中毒,防止出现肺高压危象。 (3)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4)管路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变化。引流液异常增多,及时处理。 (5)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①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如术后1~2d出现声嘶、喝水呛咳现象,告知患者应噤声和休息,可给激素治疗3d,同时应用营养神经药物,防止患者误吸,继发肺部感染,一般1~2个月可逐渐恢复。 ②乳糜胸的观察:术中若损伤胸导管,术后 2~3d可出现乳糜胸。应安置胸腔引流管,禁食,补充葡萄糖液。给予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 ③观察发现有无导管再通:及早发现导管再通(心杂音再现),

护理质量核心指标

护理质量核心指标(2016年版) 一、床护比 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提供护理服务的单位所配备的执业护士人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根据护理服务的类型,可分为全院床护比、病区床护比等。 基本公式: 同期全院护士执业人数 全院床护比= 1: 统计周期内全院开放床位数 同期病区护士执业人数 病区床护比= 1: 统计周期内全院开放床位数 指标意义:床护比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结构指标。床护比过低时表明护理人力不足,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可能超负荷,在影响护理质量、患者结局的同时,将进一步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二、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率 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护士在各种途径给药过程中的差错例次数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注:给药差错指在各种途径给药过程中与给药过程相关的异常事件。如给病人错误的药品、错误的剂量、错误的浓度、错误的途径等。 基本公式: 同期住院患者给药差错发生例次数 给药差错发生率=× 100%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 指标意义:给药是治疗性操作,也是高风险、高频次操作,其执行过程须遵循查对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通过对住院患者给药错误发生率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查找护士在执行给药操作规程中存在问题的重要环节,从系统层面加以改进,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三、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次数(包括造成或未造成伤害的)与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注:跌倒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任何场所,未预见性的倒于地面或倒于比初始位置更低的地方,可伴有或不伴有损伤。患者从病床、诊床、椅子等掉到地上应一同上报。 基本公式: 同期住院患者中发生跌倒例次数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100% 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总数 指标意义: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指标的监测,了解所在医院或部门的跌倒发生率和伤害率。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和有效的对策实施,可以降低患者跌倒的风险及跌倒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对患者跌倒风险的评估,可以帮助护理工作者建立患者分类管理的职业思维。预防患者跌倒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工作对患者的责任和关怀。 四、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 指标定义:统计周期内住院患者压疮新发病例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以防持续处于高压状态,甚至出现高血压危象。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ICD-10:Q25.0) 行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ICD-9-CM-3:39.7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可有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发育迟缓、发现心脏杂音等。 2.体征:可有胸骨左缘第1-2肋间连续性机械样杂音等。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 (ICD-9-CM-3:39.7901)。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25.0动脉导管未闭疾病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年龄大于3岁或体重大于15千克;未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未闭动脉导管呈管型且直径小于1厘米的患者进入该路径。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如心肌酶、肺功能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2天。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讲课人: 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 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就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与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 部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就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心力

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与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与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 大小、长短与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就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性 呼吸困难、烦躁与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 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与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与骨组织也增生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与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三、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四、营养抽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困难,喂养不耐受有关。

导管评估护理质量标准

导管评估护理质量标准 项目质量标准分 值 扣分及 原因 得 分 目的 (5)1.正确进行导管评估 2.加强对各类导管的护理,确保患者安全 5 操作前 (1 0)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 2.病人:与患者沟通,告知评估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3 3.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情况、全身情况等, 评估导管情况 5 操作 流程 (6 0) 1.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信息等5 2.与患者沟通,告知评估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5 3.实施评估5 1)患者评估:病情,合作程度、局部皮肤情况、全身情况 等 5 2)导管评估:①导管或引流管位置、型号及是否通畅; ② 引流装置的密闭性、完整性;③是否妥善固定,有无受压、扭 曲、反折、脱出;④负压引流着,负压调节是否正确;⑤导管 周围敷料情况;⑥引流管口周围敷料情况,引流液的量、色、 性质;⑦是否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袋) 2 3)分类评估:①伤口引流管:观察伤口渗出情况等②导尿 管:尿袋是否低于膀胱水平,夹管时间及开放时间;③胃管: 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是否畅通,有无咳嗽、误咽;④气管套 管:套管内分泌物的量、色、性质,有无并发症;⑤中心静脉 导管、PICC导管:导管、敷料情况,穿刺点局部情况,导管植 入长度,外露导管刻度、臂围等 2 操作后 (1 0)1.安置病人:协助舒适卧位3 2.导管妥善固定,引流通畅,标识清晰3 3.向患者/家属进行导管相关知识宣教2 4.洗手、必要时记录2 注意 事项1.遵循安全的原则 2.做好各种导管标识,避免混淆 3.针对不同的种类导管,做好分类评估 4.加强巡视,重点交接 5

2021年动脉导管未闭护理常规

动脉导管未闭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定义 动脉导管未闭是指存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位置在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和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二﹚临床表现 1、导管细、分流量小者,多无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 2、导管粗、分流量大者,可出现气促、咳嗽、乏力、多汗、心悸等症状,因肺充血而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早产儿患者易致呼吸窘迫症。 3、若肺血管发生器质性变化并出现双向分流时,患者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左心衰竭而致死。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2、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功能减退、水电解质失调有关。 3、有脱管的危险与患者烦躁、管道固定不当有关。 4、体温升高与术后炎症应激反应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6、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7、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喉返神经损伤等。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监测体温,观察有无感染征象。 2、术后 (1)循环系统的护理。 (2)呼吸系统的护理。 (3)肾功能的监测。 (4)管道护理。 (5)体温监测。 (6)并发症观察。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测量四肢血压。 (3)活动:有肺动脉高压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缺氧发作。 (4)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5)遵医嘱吸氧,提高肺内氧分压,利于肺血管扩张、增加肺的弥散功能,纠正缺氧。 (6)遵医嘱给予极化液,调整心功能者,使用强心、利尿、扩管药,确保药物的准确输入,监测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记录出入

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术后的护理

北京大学 题目: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术后的护理

目录 前言 (1) 1.病历简介 (1) 2.护理 (1) 2.1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2) 2.2吻合口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2) 2.3喉返神经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2) 2.4乳糜胸的观察与护理 (3) 2.5呼吸道的护理 (3) 2.6皮肤的护理 (3) 2.7营养支持 (4) 2.8心理护理 (4) 2.9康复指导 (4) 3.讨论 (4) 参考文献 (5)

一例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术后的护理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占第二位,女多于男[1],且成熟度越低,发病率越高[2],如未及时诊治,常导致心力衰竭,慢性肺疾病及颅内出血等[3]。外科全麻下行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术后治愈率高,手术彻底,安全有效,但因其手术方式的特异性以及疾病的特点,术后常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对术后护理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我院于10月29日收治一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经过护士精心的护理后好转出院。现将其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病历简介:患儿男,3岁6个月,以“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收住我院。入院时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向颈部传导,与呼吸及体位关系不明显。询问病史,患儿半年前因“咳嗽”,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心脏杂音,外院超声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未行特殊治疗。平素偶有感冒,无蹲踞现象,无晕厥,抽搐,无口唇发绀及呼吸困难,生长发育无滞后,智力发育与同龄儿童无明显差异。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本院,门诊以“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收住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患病以来,患儿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未见异常。 入院后遵医嘱查血常规,尿常规,完善心电图,胸部X光片,超声心动图等常规检查,做好手术前准备,等待手术。患儿于11月1日在全麻下行“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术毕安返小儿恢复室,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皮肤的护理,摄取足够的营养,心理护理,康复指导,3d后,患儿病情已平稳,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安返病房,于7d后治愈出院。 2.护理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术,术后常见的护理问题有高血压,吻合口出血,喉返神经损伤,乳糜胸,肺膨胀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出现任何一种并发症,重则是致命的,轻则影响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术后对监护室护士观察及护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应对该疾病的术后护理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用专业的知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科学密切的观察与判断疾病的病情改变,做到及时发觉,及时有效处理。其监护要点如下: 2.1高血压的观察及护理由于动脉导管关闭后,体循环血量增加,动脉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护理 1、避免感冒 在先心病患儿中,有70%~80%的心脏畸形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情况。这些孩子肺部充血,平时容易感冒,容易得肺炎,特别在冬季,更容易得呼吸道感染,并造成心脏功能的恶化。为此,家长平时要让孩子多到室外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尽量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传染性疾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换换新鲜空气,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2、加强营养 有相当多的先心病孩子胃口小,人长得比较瘦,家长往往很着急,千方百计让孩子多吃,或者让孩子吃些开胃的药。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孩子的胃口小,很大程度上是因心脏功能不全引起的。绝大部分孩子在心脏病治好后,胃口会增加,体重会增加,生长情况也会改善。在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以前,孩子光靠吃开胃药或多吃一些食物,效果不会很好。正确的做法是,平常应该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喂养孩子,比如蛋、鸡肉、鱼、牛奶、瘦猪肉、新鲜蔬菜等。对喂养困难或者生长发育比较落后的患儿,应该争取早一些手术或介入治疗心脏病。对吃奶的婴儿,现在也有特殊配方的高营养素,可以使孩子不增加奶量的情况下,得到更加多的营养,但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要耐心喂奶,可少量多餐,避免呛奶。如乳汁停留在气管内,可引起呼吸道通气障碍而加剧呼吸困难,还易发生气管炎或肺炎,

甚至导致窒息死亡。 3、鼓励运动 除了有严重心功能不全或一些特殊心脏畸形的孩子外,一般不须严格限制孩子的活动。相反,应该鼓励孩子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心脏畸形种类很多,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先心病孩子的活动量会有较大的差别。有条件的,可到医院做运动试验,了解心脏功能情况,了解孩子能承受多大的活动量最好。 4、应急缺氧 婴儿时期,如孩子长时间剧烈哭闹,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应尽量避免。患有青紫型先心病的小孩,在婴儿时期常可因哭闹、排便、寒冷或创伤等诱发缺氧发作,表现为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青加重、哭声微弱等,重者可危及生命。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立即将患儿下肢屈起,置胸膝卧位,有条件的可以给予吸氧等措施。如仍得不到缓解,应尽快到医院就治。有经常缺氧发作患儿的家庭,最好能备用一个氧气袋应急。 5、接种疫苗 为了提高先心病孩子的免疫力,在孩子生长过程中,可以接受各种计划免疫,即俗称“打预防针”,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疫苗、白喉疫苗、麻疹疫苗等。先心病不是预防接种的禁忌。孩子出现发烧、腹泻、肺炎等其他疾病时不能打预防针,可在这些疾病治好后补打。 6、注意服药

30系统精讲-循环系统-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小儿,6个月。健康查体时在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诊为房间隔缺损。行胸部X线检查可发现 A.左房明显增大 B.主动脉弓抬高 C.左室增大 D.肺门舞蹈征 E.心脏外形无改变 【答案】:D 【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辅助检查。X线检查示心脏外形呈现轻、中度扩大,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为主,肺动脉段突出,肺野充血,主动脉心影缩小。可见肺门“舞蹈”征。 2.某新生儿,出生后医生告知家属该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该疾病合适的手术年龄为 A.1~2岁 B.3~5岁 C.5~9岁 D.9~12岁 E.12岁以后 【答案】:C 【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外科治疗。绝大多数患儿可施行根治术。轻症患儿,手术年龄以5~9岁为宜。根治有困难可做姑息手术即体肺分流术。 3.患儿女,1岁。消瘦,哭闹时青紫,平静后青紫消失,查体: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固定分裂。则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室间隔缺损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D.法洛四联症 E.主动脉狭窄

【答案】:B 【解析】:考察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缺损小者可无症状。缺损大者,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而表现为气促、乏力、喂养困难,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查体可见生长发育落后,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心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见Ⅱ~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增强或亢进,并呈固定分裂。该患儿符合房间隔缺损临床表现。 4.2~3岁小儿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 A.120~140次 B. 110~130次 C. 100~120次 D.80~100次 E. 70~90次 【答案】:C 【解析】:考察小儿心率。新生儿时期,心率120~140次/分,1岁以内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分,4~7岁80~100次/分,8~14岁70~90次/分。 5.小儿,5岁。患有法洛四联症。其母带其健康体检时顺便咨询,该小儿行走过程中常有下蹲动作是否为病态,护士解释法洛四联症患儿喜蹲踞主要是由于蹲踞 A.缓解漏斗部肌肉痉挛 B.减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氧耗 C.使劳累及气促缓解 D.增大体循环阻力,减少右向左分流及回心血量 E.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答案】:D 【解析】:考察法洛四联症临床表现。法洛四联症患儿活动后,常主动蹲踞片刻,由于蹲踞时下肢屈曲,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同时,下肢动脉受压,循环阻力增大,使右向左分流减少,使缺氧症状暂时得到缓解。 6.小儿,1岁。患有法洛四联症,由母亲在家照顾。社区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指出,对法洛四联症等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中,为防止其发生脑血栓等并发症,应特别注意 A.避免过劳 B.低盐饮食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讲课人: 日期:2015年月日 先天性心脏病护理查房 [简要病史] 张玉姣之女,女,出生20分钟,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2、新生儿肺炎。3、足月小样儿。 4、先天性心脏病。5心包积液。 [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就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就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就是活产婴儿的5‰~8‰左右,而在早产儿中的发病率为成熟儿的2~3倍,在死胎中为活产儿的10倍。 [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就是遗传与环境因素所致。 一、遗传因素:染色体易位与畸变,单一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与先天性代谢紊乱。 二、环境因素:孕早期宫内感染。 此外,孕妇与大剂量的放射线接触,服用抗癌、抗癫痫药物,患代谢性病症,妊娠早期饮酒、吸食毒品等均可能与发病有关。 [分类]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可分为: 一、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 1、室间隔缺损: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占小儿先心的25%~40%),根据缺损部 位分4类:①膜部;②漏斗部;③三尖瓣后方;④室间隔肌部。 临床表现:小型室内间隔缺损,无明显症状;中大型室间隔缺损,在新生儿后期及婴儿期可出现喂养困难,吸允就是气急、苍白、多汗,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与心力衰竭。长期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多有活动能力的下降,青紫与杵状指。 2、房间隔缺损:占先心发病总数的20%~30%,女孩多见。根据解剖病变的不同可分 为:卵圆孔未闭、第一孔未闭型缺损、第二孔未闭型缺损。 临床表现:缺损小可无症状。缺损大者表现为活动后气促、乏力、易患呼吸道感染与

及生长发育迟缓,当哭闹、患肺炎或心力衰竭时,出现暂时性青紫。 3、动脉导管未闭: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5%~20%,女多于男。根据未闭的动脉导管大 小、长短与形态分3型:①管型;②漏斗部;③窗型。 临床表现:取决于动脉的粗细,导管口细者,分流量小,可无症状。导管粗大者分流量大,影响生长发育,患儿疲劳无力,多汙,易合并呼吸道感染出现气急,咳嗽等。 二、左向左分流型(青紫型),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与大动脉错位。 1、法洛四联症:就是存活婴儿最常见的青紫型心脏病,占10%~15%。由4种畸形组成: ①肺动脉狭窄(最主要);②室间隔缺损;③主动脉骑跨;④右心室肥厚。 临床表现:a、青紫,主要表现,出生不明显,3~6个月后渐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青紫常于唇、球结合膜、口腔粘膜、耳垂、指趾等毛细血管丰富的部位明显。 b、缺氧发作,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患儿,常在晨起时吃奶、大便、哭闹时出现阵发性 呼吸困难、烦躁与青紫加重,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或脑血管意外,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常能自动缓解。 c、蹲踞症状,婴儿常喜采用胸膝卧位。年长儿多有蹲踞症状,每于行走、活动或站立 过久时,因气急而主动下蹲片刻再行走,就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缓解缺氧与疲劳的体位。 d、杵状指(趾0长期缺氧,指、趾端毛细血管扩张增生,局部软组织与骨组织也增生 肥大,随后指趾末端膨大如鼓槌状。 三、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常见肺动脉狭窄与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狭窄:占先心发病总数的10%~20%,按狭窄部位不同分为:肺动脉瓣狭窄(最常见)、漏斗部狭窄、肺动脉干及肺动脉分支狭窄。 临床表现:轻度一般无症状,重度主要表现为活动后有气急、乏力与心悸。重症的肺动脉瓣狭窄婴儿期即可发生青紫及右心衰竭。 [主要的护理诊断] 一、自主呼吸受损,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有关。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无力排痰有关。 三、体温调节无效,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四、营养抽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困难,喂养不耐受有关。 五、活动无耐力,与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饱与度下降有关。 六、生长发育迟缓,与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氧下降影响生长发育有关。 七、有感染的危险,与肺血增多及心内缺损易致心内膜损伤有关。、 八、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左大腿内侧红斑有关。

中心静脉导管定义

1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2.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3.护理分级: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而确定的护理级别。 4.自理能力.在生活中个体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 5.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状态进行测量,个体得分取决于对一系列独立行为的测量,总分范围在0—100. 6.药物渗出.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7.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 8.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 9、药物外溢. 在药物配置及使用过程中,药物意外溢出暴露于环境中,如皮肤表面、台面、地面等。 10输液港. 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11、日常生活活动. 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性的活动。 12、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新生儿还可通过下肢大隐静脉、头部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穿刺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 1PIC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 接受乳房根治术或腋下淋巴结清扫的术侧肢体、锁骨下淋巴结肿大或有肿块侧、安装起搏器侧不宜进行同侧置管,患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不宜进行置管; b) 宜选择肘部或上臂静脉作为穿刺部位,避开肘窝、感染及有损伤的部位;新生儿还可选择下肢静脉、头部静脉和颈部静脉; c) 有血栓史、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放疗部位不宜进行置管。 2、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包括哪10项内容?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 3、抢救患者时,如何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4、简述护理分级方法患者人院后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病情等级。 根据患者Barthel 指数总分确定自理能力的等级(表1 )。 依据病情等级和(或)自理能力等级,确定患者护理分级。 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的变化动态调整患者护理分级。 5、医嘱查对制度?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2、处理医嘱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3、临时医嘱执行后,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4、长期医嘱执行后,要在执行单上签名并保留执行单。5、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向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抢救患者时,医师下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 定义:指末端置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静脉导管。主要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将导管擦入上腔静脉,也可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用较长导管擦入到下腔静脉。 优点:液体易输注、对血管壁刺激性小、置管时间长、拔管后静脉可复通。具有外周静脉留置和外周静脉切开无可比拟的优点。 适应症: 1.各类重症休克、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需快速输液、输血者。监测中心静脉压,即时调节补液量,控制体液平衡。 2.心力衰竭、低心排血量综合症或心血管及其他而复杂的手术中和术后,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心功能状况。 3.长期静脉输液、给药、行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患者,可减轻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4.肿瘤患行静脉化疗及脑部患者需频繁输脱水药时,减轻了对局部及血管的刺激,避免药物性静脉炎和药物渗漏引起的既不组织坏死。 护理要点 一.预防局部感染: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cm内称之为局部感染。 1.每天更换无菌敷料一次,当敷料潮湿、松动、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出汗多时勤更换,以防穿刺点细菌沿导管逆行感染。 2.消毒穿刺点及缝针处时严格无菌操作,消毒液自然晾干。 3.选用通气性能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 4.连续输液者,每天更换输液器、三通接头、肝素帽、中心静脉压监测管。 5.每周在针眼处做细菌培养1次,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感染。 6.如穿刺部位由炎症或患者由不明原因的发热,应立即拔出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

二.保持管道通畅 1.在输注酸、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2.先输乳剂,再输非乳剂。 3.输注刺激性及粘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4.熟练掌握三通管的操作,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堵塞。 5.如患者能起床,要注意抬高输液瓶。 6.一般不通过导管留取血标本,以免影响化验数据准确性及引起导管堵塞,如从导管留取标本,抽血后必须用肝素盐水冲洗导管。 7.暂停输液时,需用肝素盐水封管,其浓度至少为10u/ml,每次用量5ml。也可用生理盐水封管。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肿瘤病人,由于患者发声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使用肝素盐水封管比生理盐水效果好。封管时使用正压封管(边冲洗导管,边推边退,然后夹住导管)。 8.注意不要扭曲导管,防止机械性堵塞。 9.一旦发生堵塞,可抽取少量肝素盐水或尿激酶溶液轻轻冲洗导管,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硬性向内推注,以免形成血管栓塞。若抽吸无效,应拔出导管。 三.防止血栓形成 1.在穿刺或输送导管时术者动作要轻柔,尽量一次性成功,避免损伤血管壁,减少血栓形成。 2.置管成功后立即注入肝素盐水,预防管腔内血栓形成。 3.每天输液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四.加强输液巡视 1.严格控制好滴速,防止输液太快。 2.确保衔接牢固可靠,输液完毕即时更换液体,防止脱管或空气栓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