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灵动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堂灵动起来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
我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我认为在语文创新教学中,大力提倡趣味教育,寓教于乐,仍不失为当前语文教改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代美育家认为:趣味是关于美的,高等趣味乃是对美的爱与追求。
人能知,就有好奇心,就要求知,就要辨别真伪,寻求真理。
人能动感情,就爱美,就喜欢创造艺术,欣赏人生自然中的美妙境界。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能注意提倡趣味教育,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成为真善美的活人。
然而兴趣并非生来就有,语文教师如何使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施行趣味教育时的一些做法。
一、真情导语。
引起共鸣
一个人的内心所产生的情感,触动了别人的心灵,有了相同或相似的感受。
这就是感情共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活跃学生的情绪,创设愉悦氛围,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人课文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因此。
教师导人语要注人情感的血液,就像绿叶丛中点缀的红花,引人注目。
同时,还要选准导人语的突破口。
要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坎上,像磁铁,把学生吸引住。
如《莫高窟》一文,为了引起学生共鸣,消除学生对古建筑和佛教人物的陌生和冷漠心理,我把佛学典故作为导入语的突破口。
我是这样导人的:今天要学的课文是《莫高窟》,通过题目我们可以明白这是一篇介绍佛教方面的文章,大家能不能例举一两个佛教故事?然后用敬仰的语
气介绍佛学大师李叔同,介绍他的生平和诗、书、画方面的造诣。
让学生明白佛也是普通的人。
是有很高艺术修养和文化的人。
这样经过介绍,学生对于佛教和关于佛教的建筑就不那么有陌生和冷漠感,对于这些哲人的尊敬之情就注入了同学们的心田,师生感情开始共鸣,随着学生的心弦被拔动,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因此课堂上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就很融洽了。
二、巧用插图,因势利导
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字和插图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两种工具,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主桥梁主要借助文字来表达的,而插图则是帮助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感性等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五、六年级学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从这时起,他们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即还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思维向理论型转化。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好的教材提供的某些插图,不但能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且能给学生以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能使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课外阅读课文《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海洋知识的说明文,题目新颖巧妙。
看似矛盾,其实,是从不同角度来考虑的。
我先叫同学观察文中插图,思考图中画了些什么?待同学答出:“一个人仰面飘浮在海面上,手里拿着书正悠闲自在地看着”时,继续追问:“为什么人能躺在海面上而不会沉下去?这种奇异的现象与文中描述的哪个传说如出一辙?它们都说明了死海的什么特征?”这样利用插图因势利导,就能很好的把学生吸引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认真、
细致地阅读课文,理解内涵。
三、创设情境、唤起美感
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情景。
众所周知文学用形象反映生活,给人以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教学时,教师应捕捉文学作品的闪光点,然后以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为课堂创设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情境。
唤起学生的直觉美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震动和感染。
如我在教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课前准备好故事书《周总理的故事》及纪念总理诞辰一百周年的各类图片,供学生传阅。
以便增强学生对总理伟大人格和光辉业绩的感性认识,为课堂的情感共鸣而蓄势。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立足于正确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的朗读全诗,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沉浸在朗读的节奏里,去真切感受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动人情景及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其次,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诗中运用拟人、反复手法的诗句,体会作者借助丰富想象,创造了山河与人民同悲同喜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再次,要求学生把握诗中省略号和破折号的朗读方法。
如诗句“——想——念——你……”,其中的破折号要读出声音的延续;省略号表示声音慢慢传远了,用仿佛耳语的声音来读,读出余音不绝,世代相传、永远思念的意境。
由于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的反复朗
读就达到了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的功效。
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
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受到总理伟大人格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又如教材中有一部分作品是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等美好事物的。
像《桂林山水》、《鼎湖三听泉》等课文,教学时,教师可用美的范读来唤起作品中美的形象,使学生获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同时,教师的范读还要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鉴赏美。
另外,教师也可和学生一起共同背读,求同心理容易让学生进入角色,学习积极性也易被调动。
若教师的读背,吐字清晰,语调顿挫、饱含情感,辅以表情手势,就能更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
四、善于点拔、乐于肯定
一个教师的教学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运用的教学方法巧不巧。
教学中,一旦碰到疑难,教师就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对学生更要善于启发、巧于点拔、乐于肯定。
当老师在说理上巧点拔,给学生以启迪时,学生就会感到如沐春天、如浴温泉,就会闪烁出令人吃惊的智慧火花。
每当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时,我用词决不小气,总能用充满自豪的口气夸奖学生,有时答案虽不切题,但只要是积极的发言,我仍然热情鼓励。
这方法我觉得尤其适合那些好胜心强,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因此,课堂教学时,教师的循循善诱、择其善者的肯定,对于学生自始自终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从而维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
综上所述四方面的内容,就是我在实施趣味教学时积累的一些粗浅认识。
当然教学艺术永无止境,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远不止这些,但只要教师能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
尽力做0到讲课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地成为真善美的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