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解读教材的视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解读教材的视野

□余琴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通过父亲和童年时代的“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全文有很多父子俩的对话,看似不经意,实则逐渐凸显父亲的形象: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知道鸟何时爱唱歌,何时最容易受到伤害。本文第13、14、15自然段是父亲对闻到的鸟味的具体描述:过夜的群鸟羽毛焐得热腾腾的气味、黎明时分鸟儿抖净露水和湿气的气味、鸟儿张开喙舒畅地呼吸的气味。父亲能从浓郁的草木气息中分辨鸟的味道,是一个真正的懂鸟、爱鸟之人。一般来说,前后引号要成对使用。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如果连续好几个自然段引用同一个人说的话,或连续引用同一篇文章的几个段落,一般在所说的话或引文的每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一个前引号,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一个后引号,其他自然段的末尾都不用后引号。课文第13、14、15自然段就属于这种特殊情况,这三段都是父亲说的话,所以每段只有前引号,直到第16自然段父亲的话说完,才用了后引号。

《父亲、树林和鸟》的作者牛汉是著名的“七月派”诗人。本文是一篇散文,带有诗的韵味,行文中有诗人独有的诗性表达。如课后第三题提及的三个句子,修饰词反复使用,这也是很独特的表达,呼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

喜欢的语句”。如果将本文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父亲和鸟》作比较,语言风格就完全不同。站在作者视角解读文本,教师会有新发现。

教师们的提问,反映了一线教师解读文本非常细致,但是也说明了他们需要增加自身的本体性知

识。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以及逻辑关系;二是需要了解语文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动因,了解语文学科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式;三是掌握语文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不同的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的第13、14、15自然段只有前引号,没有后引号。这

样的分段安排是为了什么?如何跟学生讲解?

丽水市松阳县小学语文教师

杭州市上城区小学语文教师

据有关信息,从2019年秋季开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将在目前小学一至三年级使用的基础上全

面推开实施。为帮助教师用好统编教材,及时解答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过程中的困惑,本刊以“基于问题导向,指向实践运用”为指导方针,特辟专栏,并邀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琴为栏目主持,由她和相关专家对有关问题作解答,同时择选优秀案例一并予以刊发。欢迎各位教师提出教学疑惑,或就相关典型问题发表观点、提供案例。

联系邮箱:xiaoxuebanyuwen@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6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材答疑·

统编教材释疑

21

为什么一个关于引号用法的问题,会引发笔者对语文本体性知识的思考?因为统编教材的选文非常注重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同时也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目前浙江省已在使用的三年级教材就选入了很多名家作品。三年级上册:吴然《大青树下的小学》、泰戈尔/郑振铎(译者)《花的学校》、张秋生《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新美南吉/孙幼军(译者)《去年的树》、张之路《在牛肚子里旅行》、郭风《搭船的鸟》、牛汉《父亲、树林和鸟》、阿列克谢耶夫/李声权(译者)《灰雀》等。三年级下册:郑振铎《燕子》、叶圣陶《荷花》、汪曾祺《昆虫备忘录》、克雷洛夫《池子与河流》、法布尔《蜜蜂》、秦文君《剃头大师》、冰心《肥皂泡》、萧红《

火烧云》等。面对众多优秀作品,教师要不断丰厚自己的本体性知识,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准确把握文本的特点,理解编者意图,选择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段目标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述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1961年的泼水节,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后练习第一题的要求是:朗读课文。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很多教师教到这一课,不约而同地产生了疑问:指导学生“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一般要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或者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讲清楚一起过节的过程。为什么教材编者希望用上“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四个词语?如果教师能够从历史、艺术、植物学等角度解读这四个词语,会有别样的感受。象脚鼓是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最有特色的一种群众性男子舞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显得非常自然。象脚鼓鼓身常有图饰,图形多为孔雀,有时象脚鼓在舞动中还插上几根孔雀羽毛。傣族人民心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从象脚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无不表明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凤凰花五月开花,花色鲜艳如火,布满树梢,异

常醒目,花落时其色不褪。课文中写道:“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美丽的凤凰花以美好的寓意烘托出节日热烈祥和的气氛。银碗是云南西双版纳

地区傣族传统艺术结晶和生活用品。家家有摆放银碗的习俗,其寓意是吉祥、平安、幸福。柏树枝表

示长寿长春,在某些地方有结婚放柏树枝的风俗。如果作这样一番思考与资料查证,教师就能理解,要指导学生“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

四个词语是不能少的。这四个词语既是学生讲述过节过程的支架,又寄托着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美好愿望。将运用语言、体悟情感与文化传承进行有机结合,这体现了编者的意图。

又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运用反复结构的手法,写了青蛙如何根据小动物们提出的合理性要求,一次次改造烂泥塘,使烂泥塘成为有花有草有树、鱼游蝶舞鸟鸣的好地方,最后青蛙决定不卖烂泥塘了。这篇

课文选编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故事内容非常契合本单元人文主题“改变”,青蛙一次次接受小动物

们的提议,不断改造烂泥塘,最后烂泥塘成了既美丽又宜居的地方。这个童话故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青蛙之所以愿意一次次接受小动物们的提议,是因为他们提议的方式非常妥帖,如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一只野鸭飞来了,看了看泥塘,说:“这地方好是好,就是

塘里的水太少了。”

从课文描写的语言看,老牛和野鸭给青蛙提议时都是先肯定这个烂泥塘的优势,再从自身需求出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9/6语文JIAOXUEYUEKANXIAOXUEBAN

教材答疑·

统编教材释疑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