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赏析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 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 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 乐郊,谁之永号?
文本赏析
老鼠尖嘴细腿,其貌不扬,而且性喜偷食,损人衣物,令人 生厌。但在大画家齐白石的画笔下,却成为偷吃灯油的可爱的小 生灵。
——姚斯:《走向接受美学》
伊瑟尔
➢ 提出“隐含的读者” ,开启由接受研究向效应研究的内在转变 ➢ 作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都已设定了阅读对象,这些对象需要用作品中的空
白结构去召唤
文学活动是一个交往结构
❖ 文学活动四要素的交往性
❖ 马克思
➢ 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中介;这表现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这
实的、感性的活动 ❖ 马克思主义:从主客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了人的
生活活动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 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
➢ 动物对事物感觉的角度是单一的:生命本能的 ➢ 人的感觉与对象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是多样化的:
功利的、伦理的、道德的、诗意的 ➢ 人的活动的多种意义:经济技术、革命实践、审美创造
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互不可缺
❖ 哈贝马斯
➢ 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达成 一种对话关系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生 ❖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 巫术发生说
➢ 巫术:一套约定俗成的有目的和意义的行为方式系统 ➢ 弗雷泽 :在《金枝》中较早提出了巫术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弗雷泽 ➢ 巫术原理
➢ “相似律”:同类相生或同果必同因 ➢ “接触律”: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 宗教发生说
➢ 宗教与文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这点集中表现在欧洲中世纪 ➢ 赫尔德 ➢ 格罗塞
赫尔德
诗产生于由感觉所经验的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诗不是靠深思熟 虑,而是靠对事件的无意识反映来完成。诗是诗人意识不自觉的自然 流露 。诗歌情感同宗教神秘情感是联系在一起的。
按照人脑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看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按照精神活动与物质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世界 ❖作者 ❖作品 ❖读者
一、世界
❖ 世界的含义
➢ 主观世界 ➢ 客观世界 ➢ 社会世界 ➢ 超验世界
一、世界
❖ 艺术模仿论
➢ 文学活动是一种意识反映行为 ➢ 立论观点:文艺起源于人对宇宙或者世界的模仿
❖ 劳动说
➢ 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 文学活动的需要 ➢ 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 早期文学的形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 文学活动发展的动力和原因的探讨
➢ 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 黑格尔的理念 ➢ 弗莱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 ➢ 文学固有因素的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普洛普、列维-斯
特劳斯
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 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
➢ 人的生产是全面生产
➢ 人的活动的美学意义 ➢ 文学创造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自觉的能动的创造,达到了全
面地表现人的本质特性
文本赏析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结构人类学》: 俄狄浦斯神话流传中形成了不同变种,不同“版本”,它们都
体现出大体相似的“主题”,即“过分强调人的血缘关系与过低估 价人的血缘关系”的矛盾。该神话的不同变种无非是由同一些纸 屑组合成了不同图像。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 文学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劳动 ➢ 生产劳动并不是文学发展的惟一的因素,上层建筑一些观念以及 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等往往有更直接影响 ➢ 经济因素只是在最终的意义上作为文学发展的根源性的、最基本 的因素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 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 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 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马克思《资本论》
从认识论层面看生活活动
❖ 唯物主义: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塑造和影响 ❖ 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人的能动的、活动的方面,不能说明现
❖ 中西模仿论传统
➢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尔巴赫 ➢ 《周易》、司马迁、刘勰、荆浩、叶燮、白居易、梁启超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柏拉图
❖ 宇宙间的三类事物
➢ 理式 ➢ 感觉世界中的各种事物 ➢ 镜子、艺术等
❖ 艺术与理念世界隔了三层,是“影子的影子”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亚里士多德
❖ 艺术模仿的世界可以达到真理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了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 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的事” ——亚里士多德:《诗学》
白居易
➢ 《与元九书》:诗可“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 “感伤诗”是“有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
浪漫主义
➢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
福柯:作者缺席
❖ “作者的作用是表示一个社会中某些话语存在、传播和运作的特征”
➢ 一方面,作者是功能性的 ➢ 另一方面,作者表现了话语存在的特殊性 ❖ 两种不同的作者 ➢ “跨话语的作者” ➢ “作为话语实践拓荒者的作者”
——《论模仿:西方文学中所再现的现实》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周易》
❖ “观物取象”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系辞下》
艺术模仿论之中国传统 荆浩
➢ 五代大画家荆浩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
英美新批评
➢ 兰塞姆创造了一个术语:文学本体论 ➢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
作者
结构主义
➢ 对作品进行整体的模式研究,追踪作品的“深层结构”
➢ 注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
共时与历时/横组合关系与纵组合关系/
言语/代码与信息/能指与所指/秩
序与序列等
语言与
三、读者
❖ 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 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 人在审美王国和诗意世界中体悟自身的价值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 人类活动系统:物质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
➢ 物质实践活动是一切其他活动的基础 ➢ 精神活动是指人的意识领域的活动 ➢ 文学活动属于精神活动 ➢ 精神活动的形态具有多样性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 《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 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 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 情,兴废系乎时序。”
黑格尔的理念
文艺发展不过是作为世界本原的理念(idea)对文艺产生 了不同作用而已。文艺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有由精神外化 为物质形态再返回精神的自生长的要求,理念运动的不同阶段就 有不同艺术类型来表现它。
叶燮
➢ 《原诗》中说:“文章者,所以表天地万物之情状也。”
二、作者
❖ 艺术表现论
➢ 作者通过创作表达感受并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
❖ 中西传统对作者的观念
➢ “诗言志”说、物感说、白居易 ➢ 浪漫主义、福柯:作者缺席
“诗言志”说
➢ 《尚书·尧典》中的“诗言志” ➢ 《毛诗序》中的“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 《荀子·乐论》中的“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诗无达诂” ➢ 印刷术的发展,形成包容社会各个阶层的文学公共领域,比如,对斯威夫
特的《格列佛游记》 和岳飞的《满江红》的阅读。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 该书基本主题是嘲讽时政。作者自称该书是“使世人烦恼而不是供他们消遣”
➢ 今天,人们把它作为儿童文学作品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弗莱
➢ 文学的发展的内在动因与自然界四季“循环”一样
➢ 春天对应为喜剧 ➢ 夏天对应为传奇 ➢ 秋天对应为悲剧 ➢ 冬天对应于缺乏正面目标的讽刺文学
普洛普
《民间故事形态学》: 从一百多个俄罗斯神话与民间故事分析出三十一种功
能,各个不同的民间故事无非是这三十一个功能不同组合下 呈现的不同样式。
列维-斯特劳斯
我”(ego)有着强大的内驱作用
马克思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 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席勒
➢ “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 ➢ 动物的游戏局限在身体运动的方式,而人还有想像力的游戏 ➢ 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以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游戏冲动创
造了一个活的形象。
古鲁斯
➢ 游戏有隐含的实用目的 ➢ 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
游戏相通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 生活活动:自觉意识的一面
➢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 称。
➢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从发生学层面看生活活动
❖ 生活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发展、延续的基础
❖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作品
❖ 作品与现实的差异
➢ 艺术描写可以超越事物的本真形态,去创造更具有普遍性的、更深层 的意蕴
❖ 形式主义文论
➢ 俄国形式主义 ➢ 英美新批评
➢ 结构主义
俄国形式主义
➢ 文学的本质在于文学的形式,文学研究的对象是 “文学 性”
➢ “陌生化”效果(Verfremdungs effekt) ➢ 强调作品的形式之于作者的意义
二、作者
表现论与模仿论的区别
➢ 模仿论认定文学是世界的反映,表现论则认定文学是作者心灵的表现 ➢ 表现论强调作者对作品意义的生成作用,模仿论更强调了解作品所描写的世
界和写作背景 ➢ 表现论将文学创作同科学研究等活动对立起来,模仿论强调文学创作应遵循
的客观规律
二、作者
文学表现与日常表现的区别
❖ 文学表现要经过深思熟虑
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追求情感表达就是艺术的目的。实践活动追寻外 在目的,审美活动以情感表达为内在目的,游戏介于二者之间。
格罗塞把艺术也当成一种宗教。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 游戏发生说
➢ 康德 ➢ 席勒 ➢ 古鲁斯
康德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 的合目的性,换言之,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 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第二编
文学活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文学活动的地位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命活动:动物性的一面
➢ 达尔文 ➢ 弗洛伊德 ➢ 马克思
达尔文
➢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 提出的进化学说,标明人与动物同宗
弗洛伊德
➢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 他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指出具有动物性的“本我”(id)对理性的“自
艺术模仿论之西方传统
奥尔巴赫(Erich Auerbach)
一个(《荷马史诗》)是详尽的描述,着墨均匀,各部分连接紧密, 表述自如,发生的一切均在幕前,一目了然,在历史发展和人类问题方面有 局限;另一个(《圣经》)是突出几个部分,淡化其他部分,支离破碎,未 完整表达的东西具有强烈的作用,后景化,含义模糊,需要诠释,世界历史 的要求、历史观念的形成及问题的深化。
岳飞的《满江红》
➢ 从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来看,词作主要表达忠君情 愫
➢ 现在被诠释为爱国主义名篇
三、读者
❖ 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
➢ 20世纪60年代兴起 ➢ 代表人物
姚斯 伊瑟尔
姚斯
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 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 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 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