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整体观与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整体观与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以马坡镇总体规划为例

[主题摘要]论文以小城镇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分析区域小城镇空间发展的现实问题入手,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通过总结区域整体发展与城镇空间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探求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的科学理论与方法。通过建立区域观念扩大其发展空间、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促进区域整体发展。

[关键词] 小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区域整体观科学规划方法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研究的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了以城镇化为轴心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城镇建设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保护耕地、优化环境、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方针的指导下,功能和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城镇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逐步演化,出现了“区域整体发展”、“城乡一体化”等观点和方法。①

①区域整体论

区域整体论的规划思想最先由美国规划思想家芒福德提出。他指出:“区域是一个整体,城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主张城镇与乡村结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这一规划思想成为指导当前小城镇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城镇规划须从更宽阔的区域角度出发,在整个区域统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统一规划,在区域范围内合理确定小城镇的职能分工。

②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已成为21世纪国家正确处理与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相互关系的发展策略。在小城镇规划中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才能保持经济、社会、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

③城镇现代化

小城镇规划强调城镇现代化是对农村城市化从质的方面提出衡量的要求和标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从经济、社会、科技、城建等多方面构建一个完整的现代化衡量指标体系。此外应注重以下问题: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合理配置设置;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使人们享受到优美舒适的空间环境;充分体现地方文化和城镇风貌特色。

④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思想萌芽于英国城市规划理论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他提出建立一种“城乡磁铁”,把城市的高效率、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环境清新、美丽如画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其核心是把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统一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空间融合最优状态。当前我国小城镇规划中,应充分发挥小城镇的桥梁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化。

⑤经济全球化

①参见张军. 小城镇规划的区域观点与动态观点. 城市发展研究, 1998,(01)P10-15

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在经济生活各方面相互依存与联系更紧密,使得在地理空间上处于分散状态的地域,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使小城镇发展突破了地域范围的限制,受到外来的影响,空间布局及用地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规划工作者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社会经济发展对小城镇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

.

1.1.2相关研究综述

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战略,也己成为全球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国内外形成了众多有关小城镇的研究成果。国外较有影响的包括美国60年代的“新城市开发法”以及80年代的“都市化”村庄思想;法国的“革新农村”政策;前联邦德国的“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等。国内城市规划领域对小城镇研究涉及多方面,例如对小城镇空间布局、物质环境建设的研究等等。.国际理论和经验

①芒福德的区域整体观

芒福德认为行政界限经常是历史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现象,可打破行政界限,规划将城镇建设空间、绿色空间、道路网、水网作为区域综合体的组成部分进行全面规划。其实质是建立在城乡生存环境一体的基础上,利用区域优势,整体统一考虑。

②城乡一体化理论

城乡一体化是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界限及其传统差别逐渐模糊和缩小的发展过程。

③灰色区域理论

城乡交界地带密集性的要素流和聚集性的空间经济活动形成了混杂的“城乡地域经济空间”,称之为“灰色区域”。

④分享空间理论

MSnaots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散过程,前者表现为先前的历史时期向后来的历史时期扩散;后者表现为从核心地区向外围地区的扩散。

⑤可持续发展理论

城镇规划应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协调发展。

.国内的小城镇发展理论

①山水城市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提出了中国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山水城市是以山水为基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绿化、清洁、美丽、方便、宜人、有活力和有个性的城市。

②“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城镇规划应以“五个统筹”的规划观为基本理念,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③吴良铺的人居环境学

吴良铺的人居环境学强调从区域整体,区域特色来研究城市。追求整体化。

1.2研究意义

小城镇空间发展规划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深入研究小城镇的特征、模式、空间发展规律,构筑小城镇规划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

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对小城镇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对小城镇发展规划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对小城镇地位、前景、国家政策等方面的论述,但很少深入研究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区域交通优势对小城镇发展的推动、资源优势对小城镇的影响等问题,也就很难从宏观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等方面科学的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论文基于小城镇植根于区域这一思想,沿着小城镇区位及空间发展分析—小城镇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实证研究这个线索展开。

二、小城镇与区域关系及区位分析的作用

2..1小城镇与区域关系

小城镇是在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乡村的培育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乡村是城镇的发展基础;而小城镇又对包括乡村在内的整个腹地产生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小城镇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小城镇与其腹地便是在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而整个区域的持续、全面的发展又是在小城镇、乡村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的。因此,小城镇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城乡系统的大范围来研究,小城镇是城乡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是城市中心在农村地区的“分中心”。城市要向乡村地区辐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以及各种信息,必须以小城镇为桥梁。小城镇既向农村输送农业生产物资,也向城市输送工业产品,使小城镇作为城乡交流中介的地位发生新的变化,扮演着新的角色。

从理论上讲,小城镇作为一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化点,其作用的根源在于它的吸收、辐射两种基本功能。作为一种聚集式的空间组织形式,小城镇以聚集效应不断的吸收腹地的人口、物质等能量,起着“社会磁体”的作用;而吸收的连续性必然建立于城镇对腹地辐射能量的基础上,城镇在辐射能量的过程中取得本身所需的能量。无论是吸收还是辐射,都存在着小城镇对腹地的反作用,存在着腹地对小城镇的培育作用。其次,吸收和辐射是由小城镇的聚集性决定的,它们综合地反映了小城镇这一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在结构变形、活动方式、内容等方面与乡村的根本区别,集中概括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小城镇共有的功能。因此,吸收与辐射是城镇的基本功能,是把握城乡关系的基本点。

具备了上述基本功能的小城镇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城市化的边缘地,又是农村现代化的先导区以及城乡关系的协调区,它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区域的发展水平。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形成城市与广大农村之间相互交流的众多“节点”,把城市和乡村有机地结合起来。

区域整体的关联,小城镇有与其密不可分的影响区域,两者互为支撑。区域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文化等条件,小城镇为区域提供服务和协作。区域整体的观念就是要使小城镇的建设有计划地导入重点发展的方向,通过的导向作用去引导人口和经济的相对集中,合理确定各项建设规模,在一定区域内宏观调控各项设施,以开放式代替封闭式建设,使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规模效益最佳。避免现有的每个城镇都走小而全的道路。小城镇规划有了“关联复合”理念,发展才有战略性、控制性和可实施性。

2..2小城镇区位分析的作用

小城镇的区位条件对其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区位条件决定了一个小城镇与其他小城镇、城市的空间关系,这种空间关系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产生作用。其次,区位条件大体上决定了一个区域所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