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相关关系分析

作者:李倩

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2期

摘要:由于全球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我国资产减值准备成为了经济市场上关注的焦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存在非常强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可以满足不同类别企业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因此资产减值准备将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来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调节。为了不让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下去,2006年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中的个别问题,可是企业在实际操作上仍然有较大盈余管理空间。

关键词: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盈余管理

一、引言

最早提出盈余管理这一概念的国家是美国,但是在中国,盈余管理逐渐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会计领域。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从企业管理层那获得有关信息的过程中,会为了使企业利益实现最大化,而考虑对会计政策做出不同的选择,来调整或控制企业各项收益。盈余管理有巨额冲销、平滑企业利润、企业收益最大化等几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是一种合理的利润调节行为,对会计信息有一定的修饰作用。在新会计准则中,对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一问题有了新的明确的规定。因此,现在企业利用短期的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这一行为成为了一个更加常见的方法。由于滥用盈余管理会导致投资人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所以,必须立刻采取某种措施来控制企业滥用盈余管理的这种不良行为。

二、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的基本概念

资产减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会计理论体系,它包括了公允价值、处置费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子概念。新会计准则中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未来可收回金额的现值低于其面值。资产减值准则需要企业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合理科学估计资产未来的可收回金额,当可收回金额现值低于资产目前面值时,企业应该对该项资产根据两者差额作为该项资产的减值损失,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确认为企业当前损益。同时,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已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能转回。

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者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以及公司法的前提下,通过自由选择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等多种方法对会计准则中的政策加以最大程度的使用空间,从而误导会计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利润的理解以及判断,从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以及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三、资产减值准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1.资产减值一定程度上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由于受到了全球经济、公司管理层、证券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投资者的投资,向投资者展现企业发展状况良好的一面,因而过度运用盈余管理来调节自身的净利润。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相关规定已经比较完善,但是企业依旧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计提和转回之前的资产减值,选择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处理方式。有些会计准则虽然起到了抑制企业滥用盈余管理的效果,可是由于资产减值准备于盈余管理的博弈关系,这些准则又会引发新的盈余管理的情况。因此,相关的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完全全的遏制企业盈余管理的发生。

2.资产减值准则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比之前的企业会计制度准则增加了专门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内容。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将资产减值准备的适用范围扩大了许多,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商誉、子公司、联营与合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出现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同时,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投资性房地产、存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八项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有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由此可见,企业资产减值准则越来越规范和细化,管理层可以操控的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有限。

四、不同动机的盈余管理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

1.避免亏损动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当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或者经营业绩持续下降的时候,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防止出现终止上市的问题时,公司经营者可能就会选择使用资产减值准备的方式来进行盈余管理。由于之后这种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变得很糟,有继续亏损的趋势,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计提资产减值损失,那该公司很有可能会终止上市。所以,想化解企业在利润方面的尴尬处境,企业经营者只能不提或者少提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才行。

2.配股动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企业上市后,就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等方式直接从证券市场上进行融资,但是获得配股资格的要求非常的严格,并不是所有的上市公司都能获得该资格。因此,企业为了获得配股,便通过自由选择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活动,人为的来调节自身企业的净利润,频频发布企业净利润增高利好的消息,使得外部投资者认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非常大。

3.夸大亏损动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一般企业出现经营状况恶化的端倪时,公司就会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准备,造成本年度一次亏个够的情况,为以后年度的巨额冲回做好准备,使企业在以后年度能够顺利扭亏为盈。我国的一些会计学者研究夸大亏损动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后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当企业处于亏损的处境时,企业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反映该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甚至所在行业经营状况的一个不利变化,公司为了“美化”自身的财务报表存在“大清洗”的情况。

五、政策建议

1.禁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2006年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企业一旦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那么在以后的任何会计期间内都不可以再转回。”固定资产、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是这准则规定的主要范围。会计准则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某些企业通过自由选择会计政策在本公司盈利时多计提了公司资产的减值准备,当企业亏损时再将之前计提的减值准备转回,企业可以人为地随意的操作自己企业的利润,从而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可见,制定会计准则的专家们并不希望企业的资产一经计提,在之后的会计期间内就不允许再转回了,现如今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只是根据我国特定的经济市场所得出的权益之举。如前所述,资产减值准则的规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利益自身资产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行为,但是,经营者们又找到了会计准则的新漏洞,现在的企业更加偏向于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来进行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因此企业会计准则对抑制企业过度使用盈余管理的程度是非常有限的。

2.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督力度。目前证监会都是依据上市公司的“报表业绩”对企业进行稀缺资源的配置,这就使得一些想获得稀缺资源配置而“实质业绩”差的公司会通过某些方法来“美化”本公司的“报表业绩”。只有,证监会改变稀缺资源的配置方式,不把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唯一的评判指标,将之前的单一指标扩充到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控制企业滥用盈余管理的行为。市场应该加大对企业的监管力度,要求企业定期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

六、结语

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会计政策也变得越来越完善,市场对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背景比较特殊,资本市场中的制度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因此,有一定盈余管理的空间。同时,企业也有很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由于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企业资产减值盈余管理的问题也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03):11-17.

[2]张奇峰,王俊秋,王建新.企业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7(03):80-85.

[3]王咏梅,杨阳.股权分置改革、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J].财经问题研究,2007(10):37-43.

[4]中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