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与启示
作者:陈慧荣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第11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四点:第一,正确看待金融创新;第二,对全球性危机的反应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合作的;第三,建立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第四,重新审视国际金融体系。
[关键词]金融危机;金融创新;经济增长;金融体系
一、正确看待金融创新
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对世界金融安全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多家美国“明星”金融机构破产或接受政府紧急救助。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引发对金融创新的反思。世界经济论坛在此间发布的《2008年全球风险》报告认为,这场金融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系统的种种危险。过去20多年,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系列变革,从为刺激金融业发展而逐步放松金融监管,到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再到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力推进,全球金融体系在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风险的传递。过去几年,美国金融业获得了极大发展。但金融创新在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同时,金融机构在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这次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美国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兼美国花旗银行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威廉•罗兹在此次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说,伴随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金融投资产品,如信贷违约掉期(CDO),但由于缺乏集中的清算系统,信贷违约掉期产品只在金融机构之间交易,好比产生了一个黑洞,增加了金融风险。除了信贷违约掉期外,资产证券化也被认为放大了金融危机的危害。在美国,购房者申请住房抵押贷款后,房贷机构通常将贷款出售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再将各类房贷综合在一起,打包成房贷支持证券(MBS),经由标准普尔公司等评级机构评级后出售给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和对冲基金等各类投资者。从贝尔斯登到雷曼兄弟公司,再到美林公司,美国3家被收购或破产的大型投行均因持有房贷支持证券而在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主席米歇尔•普拉达9月22日在巴黎表示,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大量推出扩大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他说,近几年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推出,而金融监管机构则对这些产品缺乏评估。他强调,资产的证券化确实分散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但助长了美国住房市场危机向世界范围扩散。
但是,金融体系存在漏洞并不意味着要停止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本身并不会制造危机,只有缺乏监管,对风险没有充分的认识和防范,才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因此,正确的态度是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说,我们是一个GDP在全球占比为6%的庞大经济体,但我们的金融创新产品仅占全球金融创新产品的0.01%,金融创新不是太多,而
是我们的短板。当前金融已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汇市、股市、债市、保险、期货等并非各不相干的孤岛,因此,从长远看,还是要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包括混业经营和混业监管,同时要加强综合监管,综合防范风险。
二、对全球性危机的反应必须是系统的、全面的、坚决的、合作的
2008年9月2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老牌投行——雷曼,它那庞大的身躯沉重地栽倒在华尔街上。一时之间,全球为之震惊。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当初美国让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一个很大失误。美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市场主导型市场经济国家,主张对于经济的调节应以市场为先,当时没有援救雷曼兄弟主要是为了避免道德风险问题。但其结果却是导致大家对金融机构丧失信心,因为人们不知道政府会不会救其他金融机构,于是就纷纷挤兑,结果造成更多金融机构发生危机。因此,当金融机构出现危机时(当然,这里特别强调危机二字,也就是强调金融机构遭遇风险的严重性,强调其可能引致的强大的外部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对其施以及时援救,目的并非在于保金融机构,而是在于保整个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全球经济。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欧盟成员国爱尔兰选择了对其所有银行的所有存款进行担保,当时遭到欧洲很多国家的反对。德国总理在巴黎开会时谴责爱尔兰,但她回国后马上宣布德国也对其所有银行实行担保,这是因为现在德国及其他欧盟国家的银行大多不安全,若独德国不实施担保,资金就会流向爱尔兰等其他有担保的国家,这样哪怕最好的银行也会垮台,所以必须要有跨国之间的合作。
此外,建立全球一体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合作共渡危机也是这次危机带来的重要启示。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再次印证了全球一体化的存在,全球有必要对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反思。“全球一体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全球金融体系发展的同时,也使各国面临共同的风险。”“此次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全球一体化需要一套新的、更好的金融法规监管模式。这一模式应当更能反映各国的相互依存和全球经济的实际运作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金融机构业务跨越不同国度,监管的区域化和经营的全球化并存,使得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使命。此次危机的另一大警示就是,全球一方面需要从国际监管的角度,制定一些国际上都能够接受的监管做法,另一方面,需要在国际会计标准上采用同一套国际标准。
三、建立有利于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
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带来的最重要的反思之一,就是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
从全球范围而言,存在着以美国和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出口推动型国家之间相互支撑而建立的畸形平衡。经济繁荣的本性源于对经济增长的贪婪渴求,收入短缺的美国经济拒绝缓慢的内需增长节奏,而转向了一种依赖资产融资与债务融资的狂热增长。2006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从1995年的占GDP1.5%上升到6%,美国每个交易日都要从海外引入34亿美元的资本,方能补足国内储蓄的巨大差额。长久以来,这些资金随叫随到,大批新的理论被捏造出来,用以解释为什么无法持续的东西可以持续下去。他们认为,像中国一样的拥有额外储蓄的国家,会源源不断地把过剩的美元换成美国资产,以保持本国货币的竞争力及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事实上,美国的消费狂潮,也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世界其他出口导向型经济体的给养,对发展中的亚洲尤其如此。2007年,整个亚洲出口创下纪录,占当年该地区总GDP的45%,这就令亚洲这个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比以往更依赖于外部需求。这种畸形平衡的两端实际上都将自己的经济置于高风险之中。一旦平衡被打破,两种类型的经济体都会受到沉重的打击,目前的状况正是如此。
就中国自身而言,则存在着严重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问题。内部失衡是指储蓄率过高、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外部失衡则是指国际收支的盈余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内部失衡使中国经济的增长严重依赖出口,缺乏内生的的经济增长力量。外部失衡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为了确保出口竞争力,必须缓解这一压力。通常所采用的办法就是拿出大量储备购买外汇,平衡汇率。其结果一是导致市场上流动性过多,可能产生通货膨胀;二是汇率市场化的改革长期无法进行。中国经济投资驱动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其实早在1996-2000的第九个五年计划时就有所暴露,但并未得到治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各种矛盾同时暴露出来,从而使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显得特别复杂。一方面,在市场存在大量泡沫的情况下,金融海啸一爆发,美元资产贬值,或美国公司回救母公司使美元回流,都会使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虚拟资产突然消失,流动性过剩转眼间变成流动性短缺。一些企业尤其是南方企业资金链纷纷断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出口依存度高达35%,当其他国家尤其是占中国出口20%左右的美国市场出现衰退,出口企业就必然受到巨大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做过一个分析:美国经济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就会下降4%。很显然,传统的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应中国现在的发展,它使中国经济过多受外资和外部需求的影响,一旦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就会陷于危险之中。由此可见,改革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强中国经济抗风险能力,是当前获得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重新审视国际金融体系
这次金融危机,虽然始发于美国,但它实际上更是一场世界金融体系的危机。战后建立的布累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