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战速决 军史奇迹——试用《孙子兵法》浅析济南战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场战例

·107·

速战速决 军史奇迹速战速决 军史奇迹

——试用《孙子兵法》浅析济南战役A Blitzkrieg Strategy, a Military Miracle 

—A Brief Review of Jinan Military Campaign with The Art of War

刘春明/Liu Chunming

收稿日期:2016-3-17

作者简介:刘春明,女,济南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审。

发生于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胜利的奇迹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的典型战例,更是济南暨山东地方史乃至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孙子兵法・计篇》原文: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今译:战端未开而预计到胜利,是因为筹划周密,占据的胜利条件多;战端未开预计将失利,是因为分析交战双方各种因素对比中占据的胜利条件少。筹划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才有可能胜利;所占有利条件不充分,就不能取胜。

“算”是指取胜的条件,胜利的把握。“庙算”是古代军队在战前的占卜与谋划,在整个战局中用庙算,在具体战术上也有庙算。由于战争是双方智慧和军事力量等多种因素的较量,其变化莫测,所以在庙算中不可能只有一种假设。高明的军事家会综合考虑战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根据每一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制定相应预案。而没有考虑到最坏的可能性,没有充分估计对手战略策略的多种变数,叫作失算,失算结局就是失败。

1947年,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粉碎了国

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1948年,中国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已不可避免。在决定全局的战略棋盘上,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把眼光盯住了这颗棋子——济南,成为国共双方在解放战争中倾力博弈的第一个大城市。

在蒋介石的眼中,济南处于津浦、胶济铁路的连接点,南可呼应徐州,北能支援平津,不但是一道军事防线,更是一道心理防线,既是蒋介石置于华北地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是蒋介石视为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

国民党统帅部对解放军战略意图的意见分歧:以济南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为代表的一派认为,解放军主要意图在于攻取济南。以徐州“剿总”司令刘峙为首的另一派断定解放军的主力在于打援,进而直接威胁徐州。两派均从各自的实力地位出发,各执一端。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而分之,敌则能战之,省则能守之,不弱则能避之”。作为攻坚战,必须若干倍于对手的绝对优势才可取胜。而在当时的华东战场,国共双方的兵力大致相当。华东野战军以总兵力(32万人)的

2016年第6期

·108·

44%弱(约14万人)组成攻城兵团,以总兵力的56%强(约18万人)组成阻援、打援兵团。从理论上说,攻城则打援兵力不足,打援则攻城兵力不足,并且人民解放军不仅重武器装备不足,战史上没有攻克坚城的先例。基于多方面的分析,国民党统帅部判断,人民解放军“攻济”、“ 打援”,绝难双管齐下,攻济也好,打援也好,必然一真一假。但究竟“攻济”是真,抑或“打援”是真,却使蒋介石统治集团颇费猜度。

美国顾问团团长巴大维将军看到了大兵压境的济南已经是一座孤城,屡次向蒋介石建议放弃济南,把军队撤至徐州。但固执的蒋介石没有听从这位美国将军的建议。

毛泽东同样看重济南,济南是国民党在山东最大的坚固设防城市,攻克济南,等于拔掉了国民党设在南北交通要道上的一颗钉子,使华北、华东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并利用济南原有工业生产能力,作为支援大兵团作战的后方基地,从而迅速改善中原战局,进而挥师长江南北,夺取解放全中国的最后胜利。

毛泽东为济南战役亲自拟电文,从兵力部署,攻城策略,攻城时间,战局进展,战局变数,部队攻城训练,谁率领那支部队,怎么配合等等,都做了详细周密的部署。电文在空中往来传送,完美的战役计划一步步形成了。

交战双方都谙用兵之道,技高一筹者即为赢家。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野战军决策“攻济打援”——“攻济”真攻,“打援”真打——在战略上已先胜一筹。

《孙子兵法・军形》原文: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今译:善于进攻的部队就像从天而降,使对手茫然无措。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攻城兵团的部署:以第三纵队、第十纵队、鲁中南纵队、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的西集团,担任主攻,由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指挥。以第九纵队、渤海纵队和渤海军区部队组成东兵团,担任助攻,由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指挥。以第13纵队为攻城预备队。

接到“助攻”任务后,聂凤智反复思考,王耀武自恃东线有天然屏障,又可以凭借钢筋水泥工事固守,半个月绝难攻破,所以也必定把守城主力置于西线,他决定攻其无备,出其不易,打乱对手的作部署——改“助攻”为“主攻”!

聂凤智的理由无可争辩:有着“黄埔三期第一将”美誉的王耀武谋略超群,胆识过人,并握有11万重兵固守,如果墨守成规地一边主攻、强攻,一边助攻、佯攻,他完全可以从容应对。“助攻”不是佯攻、假攻,改“助攻”为“主攻”,是为了更好地“助攻”,造成东西夹击的态势,一开战就把对手打懵,王耀武再神机妙算,也不可能有章有法地布兵了。

战事的进展果然如聂凤智所料。打了七天七夜,王耀武还未弄清对手的“主攻”方向在哪里。王耀武的判断及部署按常规是正确的,济南东部高山相连,重武器搬运不易;北部是黄河,不可能渡河强攻;只有西面的地形平坦开阔,可以大部队推进。所以王耀武把守城的主力和重型武器置于西线。双方交战后,东线攻城部队的猛烈进攻,动摇了王耀武的自信,他不敢大意,迅速将置于长清和飞机场之间的两个旅调往东线,但这两个旅还未到位,东线门户茂岭山、砚池山一夜尽失!王耀武判断对手的主攻方向在东线,于是调兵东移,东调的援兵未到位,西线告急——飞机场失守!就在他东调西调之间,攻城的东西兵团都已打到济南城下。

战后,一位被俘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问聂凤智“仗我们是打败了,但有一个问题想当面请教,贵军攻城的主力,究竟是置于东线还是西线?”当聂智告诉他两线都是主力时,这位国民党将领一脸茫然,大惑不解。

华野攻城部队“主攻”真攻,“助攻”亦真攻,在战术上再胜一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