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

一、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一)评价农业信息化现状的指标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组成部分,衡量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指标与农业信息化指标是共同的,但农业信息化的衡量标准有其特殊性,农业信息化现状的评价:①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讯网络、计算机网络、宽带、分布情况、电话用户等;②农业信息技术装备:包括计算机的拥有量、网站数量及其他通讯设备能否保证信息传播畅通;③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农业数据库的种类和数量、农业信息资源获取量和网络、农业信息资源的再开发和利用;④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包括各种农业信息技术的用户数,按主要农业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如农业专家系统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普及率;⑤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包括农业信息技术的采用在农业生产总值中所起的增值作用,即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二)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79年从国外引进遥感技术并应用于农业,首开信息化农业的先河。1981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开始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的农业科研与应用研究。1987年农业部成立信息中心,开始重视和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试点和应用。1994年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人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如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农作物的选种、灌溉和施肥等不同管理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后,向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对农作物病虫害、产量丰欠等进行预测预报,帮助农药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辅助农民科学调整生产结构;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经济系统、土壤一作物一大气系统等进行仿真,辅助农业管理者编制农业规划和生产计划;根据各种动物营养需求,生产最佳的饲料配方,帮助生产厂家和养殖户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近年来,部分科研院所开始探索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些已取得显著的效果。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发布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处理及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了3000多家。据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中心检索,到2001年3月中国大陆农业网站数量近2200家,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10名以内。

从省级来看,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开始起步。目前,31个省(区、市)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多数省份成立了农业信息中心,有1/3的省份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以广东省为例,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有了良好开端。(1)农业信息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程度。据统计,广东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相当迅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为农业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农业信息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首先,在基础通讯网络方面,广东邮电现有长途光缆达9134 皮长公里,光缆总长约29万纤芯公里,微波通信线路约32万波道公里,已经形成东、西、北三大环和珠江三角洲网中网的速率在25Gb/S以上的高速骨干通信网络;建成了通往北美和欧洲的国际海缆和广州、

汕头两个国际卫星地球站和一批卫星地球站;国际互联网(因特网),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视聆通)已覆盖全省市、县、乡镇,连通全国;覆盖珠江三角洲,连接汕头的宽带多媒体通信试验网已建成;基础数据网覆盖全省市、县、乡镇,提供分组交换、数据专线、帧中继等业务;用户光纤网正向乡镇、小区、大楼、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延伸。其次,在信息网络方面,广东以科技、邮电、信息、广电、高教等五大信息网络(简称“五网”)为主的公用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省,以CHINANET——GD和视聆通网络为主的邮电信息网络在全省各个地方正式开展营业服务,还有一批高校网,20多个大大小小信息网络和各种形式的内部网络得到蓬勃发展。最后,以“金”字系列工程的实施为代表,广东专用信息网络也有较大发展。“金卡”网络覆盖全省90个市县,业务量居全国首位,还有“金关”网络和“金企”工程也建成并得到广泛应用。(2)农业信息网络状况不乐观:①全省上网用户比例不高,农民上网比例更低。②全省互联网用户分布不均衡。③农业网站不多,利用程度不高。④农业网站内容一般,深度不够,实用性较差。⑤网站分布不均衡。

二、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农民素质不高,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就广东省来说,在1997年,广东农村劳动力中,不超过初中文化水平的占87.91%,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分别占10.07%和1.63%而大专或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39%,这充分表明广东农民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

2.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两者是相互依赖的。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

3.网络成本较高,阻碍了信息化的普及。网络成本高表现在两个方面:(1)大多数农民买不起计算机,也就难以获取农业信息。现在平均每台计算机的价格约为5000元至6000元;

(2)农村电话费若按0.3元/分钟计算,加上上网费用4元/小时,合计每小时上网费超过10元,普遍农民难以支付如此高的费用。

4.农业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低。表现在基层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无信息服务中介组织,基层缺少能够主动、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的人员;信息来源可靠性差,致使不少假信息和过期信息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更为重要是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数据库建设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实用性差。

5.信息技术实用性差,没能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广东有21个地级市,33个县级市,43个县,3个自治县,43个市辖区,它们作为农业生产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农业种植、生产,也就要求信息技术的适应性要因地制宜。但广东省目前从事农业应用软件开发的人员比例较少,且开发的技术品种不多,适应性差,加上目前农业应用软件出现供求之间的矛盾,更加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

6.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完成,电子商务给农产品销售带来的作用尚未较好发挥。广东农业信息网络发展很快,但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政府的宏观指导与必要引导,信息服务尚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广东发展电子商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所需配套条件和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研究阶段,难以发挥其重大的作用。

7.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提供与开发失去了市场导向,不能为农业提供实用性服务。在广东,由于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许多地方没有完整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等管理体系,使得信息不能深入乡村,不能面对广大农民服务。

8.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广东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