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1 概念 20世纪80年代,由于利率、汇率的开放,金融业的竞争加剧,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衍生金融工具,这些金融工具的特点是在签订合同之后、履约之前,其市场价值常常会有很大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或收益。

但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这些损益只有等到合约履行或取消时,才能一次性报告。

这使得大量的金融机构在破产之前,其财务报表仍显示良好、健康的财务状况,误导了投资者对这些金融机构的判断,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同时,会计的目标也逐渐由受托责任观转向了决策有用观。

信息的使用者不仅仅关注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业绩,而且关注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也就是希望财务信息面向未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允价值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出现,并且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平交易中,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的企业,不存在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交易等问题。

通过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基于确定的假想交易为对象,主要是面向未来,在它的金额、时间安排等方面力求反映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而可以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信息。

2 特征:1、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

2、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3、形成公允价值的双方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交易及交易双方,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

4、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是全面的,不仅资产有公允价值,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3作用公允价值反映了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
量净值的估计,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进行评价,从而有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

会计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财务会计的许多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会计计量展开讨论的。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属性,自七十年代开始被引入会计领域,经过30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国际上对公
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是学术界、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剧烈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息过。

尤其是在我国,由于受我国市场环境的限制,公允价值在我国几经用弃,经历了曲折过程。

2006年我国在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基础上,明确将公允价值列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在颁布的38项具体准则中,有19项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公允价值计量。

在国际上对公允价值会计争议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深入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面临的问题,找出应对措施,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公允价值发展历程
(一)公允价值首次应用(1997~2000年)。

公允价值首次出现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

这段期间里,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所颁布的涉及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有《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此外,在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准则中也有涉及。

这一阶段提倡公允价值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做法。

公允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会计准则所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计量属性运用在各项准则中。

第二,在1998年6月24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讲解中,对引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原因阐述在各准则中具有代表性:“公允价值体现了一定时间上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或企业在清偿债务时需要转换的价值”。

(二)公允价值用而又弃(2001~2006年)。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之后由于我国缺乏活跃的市场,公允价值时常难以获得,导致企业在运用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及投资准则中,出现了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

因此,在2001年新修订的准则中,绝大多数涉及公允价值的内容被取消:即对有关经济业务的处理尽可能地回避按公允价值计价。

当时的准则讲解中详细阐述了取消的原因,原准则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企业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原准则在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原准则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概念,而我国当前的产权、生产要素市场又不是很活跃,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从而给一些企业利用准则调节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为了防范类似问题继续发生,并及时解决已存在的有关问题,财政部决定对原准则进行修订。

(三)重新引入公允价值(2007年至今)。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在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为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创造了必备条件。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一轮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被重新提出,且在19个具体准则中被提及和应用,这成为此次新准则的一大亮点。

从此,我国会计准则基本达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公允价值“用”与“弃”的演进历程正说明了:公允价值的“用”与“弃”是在当时的社会产权约束下,社会经济活动主体利益关系博弈的结果。

2公允价值在实务中仍处于试探阶段。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虽然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等曲折的发展历程,但时至今日,公允价值的使用
仍是谨慎的。

历史成本是会计人员一直以来经常使用的一种计量属性,他们可能安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或负债的状态,而不愿转向公允价值。

2007年是新准则在上市公司施行的第一年,从实际披露的情况来看,公允价值对于该年度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较之新准则出台之初人们的预期要小得多。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在公允价值的使用上显得非常谨慎,绝大多数公司在可以自由选择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时,均选择了后者。

公允价值应用的领域也是比较狭隘的,主要局限于投资性房地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两个领域,而且,即使在这两个领域,真正采用公允价值的企业也不是很多。

即使公允价值计量已成为新准则体系的最大亮点,但是在我国会计实务当中,仍处于试探阶段。

三1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
(一)现实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公允价值不易取得。

公允价值的确定基础是公平交易,公允价值要体现“公允”,交易就必须公平,因此交易双方都必须是在了解交易情况的前提下自愿地进行买卖。

但现实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交易的公平性难以保证,交易的公平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的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特别是目前我国没有足够活跃的交易市场,会计准则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证券市场不发达,证券市场监管不力,流动性不强;要素市场不成熟,市场化程度低;公司治理不完善,导致公允价值很难把握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是难以取得的。

因此,现实经济环境成为一个公允价值得以广泛应用的制约因素。

(二)公允价值信息质量可靠性难以把握。

公允价值的认定,一般有三种方式:第一,存在市场(活跃的)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第二,在不存在实际交易事项的情况下,应该寻找市场上同类(相类似)的交易,以同类(相类似)交易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第三,如果某项资产或负债没有由市场直接决定的可观察到的价格,却有合约规定的或可以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加以估计,就可运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专业评估人员的评估结果。

然而,市场信息的多样化、估价方法的复杂性以及判断估计的人为性势必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遭到质疑。

由于我国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仍不成熟,各类要素市场运作还不够正规,导致市价的计量不准确,可靠性不太高。

(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公允价值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由于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等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利益冲突。

而且,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
关联方交易大量存在,公允价值成了关联方和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工具。

企业经营者在获取信息方面比所有者具有更大优势,从而在实务中出现了大量利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公允价值伪造会计信息的现象,同时,在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财务经理接受董事会指令,按董事会决议工作,在关联交易、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中,董事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利用公允价值进行操纵利润,要求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命令和意图行事。

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治理和监管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内部监控形同虚设,这就有可能更加助长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

(四)计量不够规范、可操作性差公允价值表现形式较多,在实务中如何选择使用,如何选取同样或类似资产和负债的市价,如何采用估值技术,这些都是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规范极度缺乏,可操作性还不强,尽管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中大量应用了现值和公允价值,但这些准则关于公允价值估计的规定缺乏一致性。

有些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有些准则不允许,规定不能达到统一规范。

此外,会计准则体系中确实在许多具体会计准则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很不详尽和统一,无法有效地指导实践。

?
(五)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在公允价值确定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

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足以判断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

这些反映外部环境等变化所引起的损益的变动,如不能提供非常相关的信息,可能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外部信息,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会计理论功底以及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职业判断的经验相对不足,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容易出现指使或强迫会计人员利用公允价值操控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

这在某种程度也影响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必然影响判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在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如《会计法》、《证券法》、《经济合同法》、《民法》和《刑法》等中都有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和有关人员处罚的规定。

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对具体的事项没有作出处罚的界限,多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使得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弹性非常大,如,按1——5倍的罚款,5——20万元的罚款。

二是对会计信息的造假处罚成本太低,使得造假者可以通过造假获得巨大的利益,他们愿意冒险,如上市公司的郑百文等,他们创造了资本市场的神话,他们不是不知道国家的法律、法规。

三是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处罚。

由于中介机构对会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广大投资者重要的投资依据,但是他们的审计费用又来源于被审计单位,使得他们可能屈服于被审计单位。

这些都有可能使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式来操纵会计报表。

如轰动全世界的,担任美国安然公司审计业务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

2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确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由于我国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相关指引内容的缺失,企业所选择的公允价值确定
方法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引入公允价值的过程中,我国也充分考虑了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即:一是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二是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使用的价格或参照是指和那个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三是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发达,公允价值的获得是相当困难的。

如2009年沪深两市365家上市公司发生了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这些公司在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上,有23家以账面价值作为公允价值;67家以评估价值或审计后的净资产作为公允价值;4家以购买价格作为公允价值;还有271家公司未具体指明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占总合并业务量的73.97%,致使其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合理性无法判断。

并且,26家选择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的上市公司,有13家主要依据房地产评估的评估价格确定公允价值,可靠性相对较高。

其余企业有的采用房地产经纪公司调查报告为依据计量,有的由企业自己估价计量,方法各异,有的企业甚至照搬准则原话。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过于谨慎
准则中的“谨慎使用”基本上变成了“不使用”。

如投资性房地产,2007年沪深两市1570家上市公司中,存在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达630家之多,只有18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不足3%。

到了2008年,公允价值仍受上市公司冷遇,650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中(深沪两市共1624家),只新增了4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2009年,772家上市公司拥有投资性房地产,但只有26家选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所占比例仅为3.36%。

2007年,630家持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分布于全国30个城市,其中仅广东、北京、上海三个城市就占据234家。

而这三个房地产活跃的大型城市,却仅有3.4%的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

显然,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应用现状,与房地产市场的客观情况严重不符。

3 公允价值应用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市场条件不完善
“在中国,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和规范,为此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的态度”(王军,2006)。

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主要是考虑到我国现在的环境,如果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机制计量不可靠,甚至借机认为操纵利润。

(二)准则限制条件严格
如CAS3首先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提出了两个必须同时满足的前提条件: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从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同时,准则强调,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这种规定对企业来说成本过高,这也是为什么表中数据投资性房地产使用比例过低的原因所在。

http://w (三)相关指引缺失
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取得,对是否评估的要求等都没有详细规定,会计人员对于如何计量、确认方法是否合理等却显得无所适从。

虽然准则把公允价值的取得依据划分为三个级次,但实物中操作是很困难的,鉴于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大部分使用公允价值的取得依据主要集中在后两个级次。

(四)理念的转变困难
从会计的发展史可以看出,自从持续经营的观念确立以来,历史成本便在会计计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再加之历史成本的可核算性、可靠性等的特点,使其成为了最基本的计量属性。

尽管历史成本存在不少缺陷,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其他计量属性很难取而代之。

公允价
值的计量理念需要一个被公众接受、普及和完善的过程。

(五)采用公允价值的成本高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对资产和负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这些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师外,还需要公司会计人员对资产、负债的账务处理,这样评估成本和账务管理成本就要增加。

另外,为了预防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相应的监管成本也需要增加。

而且,公允价值应用的培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
四解决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对策
1 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对策。

(一)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条件。

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

公允价值得以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统一而又充分竞争的活跃市
场。

目前,我国市场体系本身正在得到逐步完善,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

因此,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健全的资本市场体系是以较低成本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虽然公允价值并不一定等于市场价格,但是市场价格毕竟是最为客观、最简便的公允价值的来源。

所以,当前应该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努力培育各级市场,促进完善的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建立,才能更好地确定商品成本和市价,从而获得商品公允价值的信息。

(二)深化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

对于公允价值的采用来说,完善的理论比活跃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更重要。

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仍然十分有限,涉及公允价值的相关准则较为普遍,但是分布比较零散,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

这将极大地阻碍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发展。

因此实现公允价值会计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框架体系。

这个指导框架应包含对计量目标的明确阐述、对公允价值所包含的经济要素的界定、对利用现值估计公允价值的技术方法的描述及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相关信息中披露的规定等,从而确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全面推广应用。

我们应当认真
学习国际上最新的现值和公允价值的研究成果,将其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相结合,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公允价值的一套理论体系。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允价值要做到真正公允,必须加快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解决人为操纵问题。

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减持,减少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的比重;第二,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中必须引入相当比例的独立董事;再次,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并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董事、经理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价值同比增长,使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

最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只有机构投资者队伍壮大起来,股权过分集中和流通股过分分散的现象才能得到缓解。

(四)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操作难度。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操作上的难度是阻碍公允价值计量推广,导致企业利用公允价值造假的一个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最迫切的要求就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操作上的难度。

这就需要加快我国公允价值的会计理论体系建设,加强研究将公允价值理论客观量化,
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应用模式。

该模式所包含的要素有明确阐述计量目标,详细界定公允价值所包含的会计要素或会计事项,规定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原则和从技术角度描述利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方法,从而加强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

(五)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

确定公允价值需要会计人员的估计和判断,加强会计人员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才能更准确地确认公允价值。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二是切实加强诚信建设,培养职业良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出现;三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其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做出复杂判断处理的能力,从而减少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2、提高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质量的途径
(一)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纠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发育不够完善,对上市公司监管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就可能使公司的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

因此,应当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对违法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来操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违法责任,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对合理利用公允价值这种计量方式的认识。

(二)提高资本市场的质量,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因此我们要从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开始,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其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灰缀褪谐〉闹鞯嫉匚灰约盎峒菩畔⒌牟欢猿疲眯缕笠祷峒谱荚蛑泄始壑嫡庖幌冉屏糠椒ɡ床僮萜笠道螅凼位峒票ū怼?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处罚力度
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续发展的前提,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依据。

应加大对上市公司特别是对其高层管理人员的处罚,加大其造假成本,使之从中得不到利益。

同时,加大对会计事务所的处罚,促使其在审计中保持客观、独立、公正性,提高其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的审计质量,使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不被别有用心的企业所利用。

(四)加强会计诚信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
会计诚信是会计从业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诚实的态度,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会计信息。

它是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前提,是基本的游戏规则,是正确应用公允价值的关键。

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遏止会计操纵行为。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的运用,目的是为了真实、全面、及时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收益情况,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体现,是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的转变。

而原则导向需要会计专业的职业判断,需要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

因此,要正确地、合理地应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方法,需要提高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