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因比的中国观》书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因比的中国观》书评

应出版社编辑之邀,写了一篇《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的书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人类历史中截取一个时间段,以领先落后论定不同文明之优劣。再回溯历史,搜罗过去的各种蛛丝马迹,分析甲文明天生优越的根源,乙文明劣根性之表现。又据此断言,乙只有全盘抛弃自己的特性,全盘复制模仿甲,才有前途。这样的一种研究方法,是盲人摸象的思维。不同文明之间的强弱对比是不断变化的,按此模式,就会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稍有头脑者就能知其荒谬。但若所截取的正好是最近三四百年的时间。那许多人仍会糊涂,他们会把近现代这个片段当成历史的终结。过去的一切都因为这个片段才有了意义,未来的一切都被这个片段所注定,过去的历史都是为了西方崛起的这三四百年埋下的伏笔。西方具有的特点那就是先进,是天生圣明;与之不同处,那就是落后,是劣等根源。其他文明,只有全盘复制西方的思想文化制度,才有未来,否则就是僵化保守。这看来荒唐,但被不少人奉为圭臬。当然也有许多学者是能摆脱这种思维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他看来,西方近现代几百年的领先,并不应该被赋予特别的,绝对的意义。人类历史上不同文明的沉浮起落是很正常的事情。人类历史的发展应该是多线式的,而

不是单线式的。多元并行发展的各个文明,都有其价值。把当前时代和西方国家当成人类历史的顶峰,不过是一种幻想。在这种思路下,汤因比也谈及了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及对世界可能的贡献寄寓了一定的期望。外国学者涉及中国的观点分两种情况。第一类是汉学家,能读懂中国的原始资料。在某些片段,某些点上甚至有非常深入细致的研究。另一类则并非汉学家,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通过二手书籍的介绍以及到中国的访问旅游。汤因比属于第二类,其关于中国的论述,散见于《历史研究》、《人类和大地母亲》等长篇论著中。对大部分人来说,也未必有精力专门阅读了解。日本学者编写的论文集《未来属于中国:汤因比的中国观》把汤因比关于中国的一些观点看法荟萃聚集,介绍分析,提供了一个了解其观点的便捷渠道。中国读者从这样一本书中应该预期获得什么收益呢?应该说这书的名称

似乎就很令人振奋——“未来属于中国”。结合现在中国实力蒸蒸日上的势头,这本原版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八十年代就有中文译本的书,在现时,似乎更可以让国人眉飞色舞。但我认为,如果把其当成满足国人虚荣心,催生精神快感的途径,那获益会很少。理性的态度还是鉴别分析。对其宏观的思路,提出问题的意识,欣赏学习。汤因比是英国人,并没有被自己母语文化背景限囿住,而是尽可能给世界各大文明以同等关注,认识到不同的文明所具备的独特价值。也

没有陶醉满足于近现代西方文明取得的巨大优势,而是能清醒的反省其不足缺陷,以及隐藏的巨大危机。这种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和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是值得学习体会的。也可以借汤因比提出的论题思考一下中国的文化思想里究

竟有什么独到的地方能回应汤因比的期望。至于其涉及中国的具体论述,则不能因其对中国某些方面的赞颂,就盲从信服。受制于了解有限,汤因比涉及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具体论述,多有隔靴搔痒,牵强附会之感。汤因比认为未来的人类面临核武器、人口、生态的挑战,需要有一个全球性的大一统国家才能应对。而中国历史上长期保持统一稳定的经验,对这个世界性政府的构成会起到重要作用。汤因比认为西方文明在历史上是有活力的,但容易分裂,不稳定的;中国文明则是缺乏进步活力的,但倾向于长期稳定和统一的。如果能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明这两种特点结合起来,对未来人类的发展就会大有好处。汤因比对西方所谓的过度工业化,也有不满,认为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相对缓慢,能避免陷入西方片面追求经济,追求工业化的道路,有可能创造出农工平衡的第三条道路。应该说汤因比的观点并不是太令人信服。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所谓全球性的大一统国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汤因比并没能予以充分有效的论证。至于认为中国历史就是缺乏进步活力但稳定保守,也是人云亦云的贴标签。中国古代皇朝的周期更替并非是停滞稳定,恰恰是

社会高度活跃所致。入清后的停滞则是大规模民族压迫导致的社会活力窒息的结果,而非中国文明自身保守。汤因比说的农业和工业的关系,也令人有些费解的。他似乎把这两个当成对立关系。其实在现代社会,工业落后,则农业也落后。工业发达,才可能为农业发达提供条件。中国近现代发展一度缓慢,那是不得已使然。如果有条件,当然也会追求高速工业化。仅以上两点也可见,汤因比寄希望于中国发挥作用的优点,恰恰本身就建立在他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缺乏深入了解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但话又说回来,汤因比毕竟是看到了近现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后潜藏的危机。最核心的一点,用汤因比自己的话说就是:“人类已使他的物质力量增大到足以威胁生物圈生存的地步,但是他精神方面的潜能却未能随之增长。结果是两者之间的鸿沟在不断地扩大。这种不断扩大的裂隙使人忧心忡忡”为此汤因比提出了各办法,包括建立世界政府,实现全球大一统的国家,包括乞灵于所谓高级宗教的作用,当然也包括希望中国尝试探索农工平衡的道路云云。应该说汤因比指出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甚至是颇有洞察力的。如果用我过去表达过的观点来说,一方面人类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类成员的精神素质却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增长。这种精神素质具体点说可以是社会成员的毅力、品格修养、独立思考能力等。这种脱节,发展到一定程

度,就有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发达的生产力,富裕的物质生活可能出现两种前景,一个可能是为更多人把创造性劳动作为第一需要,解放自己的个性提供更优良的条件;另一个可能是让更多人放纵堕落,社会趋向腐化。至于哪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就要看制度和文化了。不能说汤因比提出的问题,意思和我说的完全一样,但至少是相近的。而他设想的解决办法,包括论述的中国所起作用等,则有些牵强,脱离实际。但如果我们顺延汤因比的思路来思考这些问题,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否真的有其独到之处?如果有的话,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按汤因比自己的概括,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被打上深刻的宗教烙印。哪怕是在科技发展,宗教式微的近现代,一些以批判宗教的面貌出现的思想体系,细究一下,其实仍有浓重的宗教印迹,仍旧贯穿着宗教式的许诺和宗教式的宿命感。包括汤因比自己,其思想也浸透了很强的宗教执念,甚至其史观都自诩为高级宗教中心史观,而中国文明,其思想文化,很早就呈现非宗教的理性精神。这点也是一些近代西方思想家注意到的突出特征。如18世纪德国的沃尔夫在就职德国哈勒大学校长典礼上的演讲中说“我现在谈到的古代中国人在促进培养道德风尚的时候仅仅只运用自然性力量,这种力量不以敬神为基础”。一些人提到提到西方和中国的区别,常常说西方人注重个性,中国人则强调集体性,压制个性。这种说法用来描绘某些暂时现象,或有几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