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边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
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的步伐加快,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视力度逐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承的问题逐步突显出来。

本文主要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双江县)邦丙乡布朗族为研究对象,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双江布朗族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学校教育之前存在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为双江县制定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学校教育方面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江布朗族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教育
国发〔2011〕11号《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其中第二十九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第三十一条“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其中“增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译制和制作能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加强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博物馆、科技馆、艺术交流中心、影视基地等文化项目。

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为在学校教育中有效的传承民族文化,本文对双江布朗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1 云南双江县布朗族和邦丙乡布朗族教育的基本情况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全县总人口176549人,有少数民族23个,占总人口的45.3%,其中布朗族
13834人,占总人口的7.84%。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布朗族受教育人口:6岁及6岁以上人口12804人;未上学2003人;小学7790人;初中2138人;高中565人;大学专科220人;本科87人;研究生1人。

(数据来源于双江县统计局和教育局)双江县邦丙乡是布朗族的聚居乡,全乡总面积358平方公里,全乡辖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108个村民小组。

全乡共4045户17595人,布朗族人口6724人,占总人口的37%。

邦丙乡有初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871人,核编教职工38人,在职教师34人,代课2人。

升学率达100%。

乡中心校有30个校点(其中:9所完全小学、4师一校1所、一师一校14所、两师一校6所),全乡核编教职工147人,在编教师105人,代课25人。

在校学生1359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8%,巩固率达99.4%。

(数据来源于双江县教育局)
2 双江布朗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
2.1 邦丙乡布朗族的语言文字遭受严重的冲击。

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中语言(普通话)文字(简体字)的统一,汉语成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主流,加之各种媒体中均使用汉语作为媒体语言,逐渐大众化的汉语言文字不断深入渗透到现代生活各个领域,逐步迫使布朗族语言(阿尔佤方言)文字逐步被边缘化。

本次通过随机调查了邦丙乡中学和邦丙乡忙安完小的100名学生,当被问及他们对布朗族语的掌握情况,有50%的学生已不会布朗族语;20%的学生对布朗语有所了解;17%的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布朗语,3%的学生未回答。

2.2 布朗族的传统节日、歌曲、舞蹈、服饰等也面临着流失的挑
战。

由于布朗族长期与傣族、汉族交往,靠近内地的布朗族,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有些布朗族人民还能用汉语写作山歌小调,这些地区的大部分布朗族服饰已汉化,只有少部分地区的妇女服饰仍保留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与傣族长期交往的布朗族,其传统节日、音乐、舞蹈、服饰也深受傣族影响,歌舞基本上吸收了傣族歌舞的形式,唱傣歌、傣调,跳象脚鼓舞。

在学校教育中,所开设的地方课程中与布朗族相关的节日、歌曲、舞蹈、服饰等内容基本没有涉及,其余时间大部分布朗族学生着汉化服装,布朗族服饰只有在布朗族的传统节日和高龄人口中才能见到。

2.3 布朗族的民间文学和工艺传承方式在现代工艺与竞争中受
到挑战。

笔者在邦丙乡邦况和岔箐两个村委会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年龄在18-30岁之间的布朗族群众进行了访谈和调查,调查显示52%的人对其本民族的民间文学和工艺不是很了解;27%的人对其本民族的传统工艺有所了解,他们能说出一部分,但被问及制作过程,却只有3%的人能说出来;20%的人对其民间文学有所了解,其了解渠道也主要是父辈通过口头讲述获取,而非在学校中所学,经调查,邦丙乡所有小学课程基本是一致的,一年级至六年级所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劳动技术、地方课、思想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少先队员活动课,而其中的地方课是全县统一教材,内容是关于云南省的基本省情介绍,并无具体介绍布朗族的历史文化之章节,教授地方课的教师基本上是班主任。

这也是导致许多年轻的布朗族群众对本族的民间文学和工艺知之甚少的原因。

2.4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涉及较少,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兴趣度较低。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在随机抽查的200名布朗族人口中,当被问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是否有讲授关于布朗族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和是否对本族传统文化感兴趣时,有80%的回答“未讲过”,只有10%的布朗族人回答“有讲授过,但是不详细,不如爷爷奶奶讲得多”。

学生对本族的传统文化不感兴趣,70%的学生民族认同感较低,认为外来文化(汉文化)比本族文化“好”,加上大众媒体的强势文化凭借着强大的优势,拥有更多的现代元素,其便捷、时尚化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渐渐缺乏兴趣,只有10%的人对本族文化感兴趣。

3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路与对策
3.1 加强本族语言文字和普通话简体字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民族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本民族语言和
汉语言教育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母语和第二语言的结合下,更快地进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而布朗族使用的语言文字主要可分为布朗与阿尔佤两大方言,部分跟傣族相邻的地区受傣族文化影响,兼用阿尔佤方言和傣语,双江邦丙乡主要使用阿尔佤方言。

因此,在对布朗族学生教育过程中,应该兼用阿尔佤方言和普通话进行教学,从幼儿抓起,立足于口语学习起步,立足以口头表达,重视口语教学是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为布朗族学生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

3.2 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

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
关键。

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

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

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

3.3 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

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充分关注并尊重学习者,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热情,联络社会力量,求教于本乡本土的民俗专家,激发双方的互动热情,使之发乎内心、自然而然地参与项目活动。

家长与社区的其他成员也应该参与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社会氛围。

校本课程的素材与本地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紧密结合,突破书本知识的局限,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重新构筑起来,充分挖掘各个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地方文化或本土文化资源。

学生可以通过校本课程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并使得教学不拘泥于课堂,更适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教学活动。

3.4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
成果,是与民族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一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它
是生活在某一地域的某一民族人民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
总和。

首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只能依靠少数民族群众和学校教育,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其次,家庭宣传是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最主要的辅助途径。

家庭作为社会组织结构的基本单元,对普及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起着巨大的弥补作用。

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家长要循序渐进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播给他们,这种普及和宣传虽然不系统,不完整,但根扎得深,对孩子影响比较深远。

参考文献:
[1]张诗亚.西南少数民族教育文化溯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2]何喜刚,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本土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3]李怀宇.云南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的困惑与反思[j].民族
教育研究,2004.6.
[4]王军.文化传承与教育选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