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整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美术史》考试题型:单选、填空、判断、简答、名词解释、论述。共100分。以下请按 照问答题或名词解释准备。(答案请不要仅仅限于书上、建议自己多方寻找答案,归纳整 理) 考试重点如下:
名词:
1、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棕色或棕黄色 的陶器。彩陶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等。 2、黑陶:黑色陶器,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 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 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 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 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 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 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3、十二章纹饰:奴隶主阶级专用的服饰纹样,即所谓冕服,在冕服上 绘绣有十二种图案,称为“十二章” 4、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称仰韶文 化。 5、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 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 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 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6、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 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 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 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 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 重要地位。画像砖:所谓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 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 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其 间,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迄 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 这一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7、鸡缸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造型为敞口,浅腹,卧 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绘线鸡啄早哺雏,姿态栩栩如生,辅以牡丹、兰 花、柱石纹,故名。 8、“堆朱杨成”(元代漆器部分):元代漆艺在雕漆和螺钿漆器方面取 得了辉煌成果,并出现了永垂青史的雕漆名家。浙江嘉兴的张成和杨茂 便是最突出的代表。此时,雕漆技术也东传日本。日本称“剔红”(红色 雕漆)为“堆朱”,并取杨茂之“杨”、张成之“成”合为“杨成”,将开始制 作堆朱者称为“堆朱杨成”。
碎者。这个名称起于宋代之哥窑,景德镇窑仿哥窑之后,即一直沿用。 宋哥窑瓷器的别称。 29、“高贵的单纯”和“伟大的静谧”是用来指欧洲古典主义艺术 30、纳石失(元代):元代丝织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 金石”,也叫“织金锦”。一般指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 金缎,是一种用金线显示花纹从而形成具有金碧辉煌效果的织锦。 31、《双翼神牛》(古代两河流域): 32、湿婆: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之神,前身是印度河 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 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 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 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 33、拜占廷风格: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 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 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 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体制。其典型作法是 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 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 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在色彩的使用上, 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34、颈枕(非洲扎伊尔):宗教上的崇拜物及日常用具上都有小雕像, 雕像人物大多与地神有关。 35、影青瓷: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 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 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36、“渎山大玉海”: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 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 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 37、大禹治水图玉山:“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 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 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38、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 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39、“杨倭漆”(明代):杨埙继承父业专工金漆,曾去日本学习漆艺, 仿制倭漆并自创新样,所制漆器一愈用愈鲜亮为特色,人称“杨倭漆”。 40、山字纹镜、规矩镜:山字纹镜:山字纹镜是战国铜镜数量最多的品 种,也是楚式镜中的主要种类,主题纹饰为山形,有三山、四山、五
山、六山之分。以细密的云雷纹、羽翅纹等作地纹,以变形花叶、柿 蒂、竹叶等纹饰作为中间纹。规矩镜:古代铜镜,也称TLV镜,一般都 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所以称为规矩四神镜。 41、青花、釉里红:青花:青花是青花瓷的简称,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釉 下彩绘瓷器。釉里红: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烧制而成的白地红花的釉 下彩瓷。 42、明朝“韩媛绣”:韩希孟,善画花卉,工刺绣,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 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 传神,多用朱绣名款,传世作品较多,为世所珍,亦称“韩媛绣”。 43、《汉谟拉比法典碑》: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成文法 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 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 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 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并巩 固贵族地位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 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44、埴轮(日本):埴轮是日本古坟顶部和坟丘四周排列的素陶器的总 称。分为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 45、陵阳公样:用对称形式结构的纹样,也是唐代织锦中经常采用并有 特色的图案形式。 46、开片:开片又称冰裂纹,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 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47、土师器和须惠器(日本工艺部分):土師器(はじき)とは、弥生 式土器の流れを汲み、古墳時代~奈良・平安時代まで生産され、中世・近世の かわらけ(土器)・焙烙(ほうろく)に取って代わられるまで生産さ れた素焼きの土器である。須恵器と同じ時代に並行して作られたが、実用 品としてみた場合、土師器のほうが品質的に下であった。埴輪も一種 の土師器である。須恵器とほぼ同時期に生産されていたものである が、土師器の技法[3]は弥生式土器の延長線上にあり、どの形式から土 師器かを土器自体から決定することは難しい。当初は古墳に伴うとい う時代的特徴が手がかりとなったが、現在では、全国的斉一性が重視 されている。縄文土器、弥生土器は地域色が強かったのに対し、土師器 では、厳密に言えば地方色もあるが、同じような意匠・技法による土 器が本州から九州までの規模で分布する。これは、前代と一線を画す ような文化交流の増大を意味し、その裏に政治的統一の進展を見る説
联罐演变而来,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墓葬中特有的随葬 品。 17、化妆石板(埃及):化妆石板,古埃及女子调制脂粉所用石板,板 上装饰有精美花纹按分类,化妆石板可以分为(1).实用性化装石板:埃及工 人在石板上制作眼影膏,这也是化装石板最早来源和用途.石板上有精美 花纹(2).奉献用化装石板:由实用性化装石板演变而来它是主要用来祭拜 神灵.(3).纪念性化装石板:记录当时发生重大历史事件. 18正身侧面律:正身侧面律也称作侧面正身律,是埃及绘画与雕塑中典 型造型艺术方式 19、圣遗物箱: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中世纪时期工艺美 术的典型作品。 20、汉代信期绣和长寿绣:信期绣:绣地为罗,在罗地上用几种丝线绣 成花纹,针法为锁绣法,图案纹样单元较小,线条细密,做工精巧,为 当时最讲究的一种绣品,是刺绣中的上佳珍品。长寿绣:绣地为绢,在 绢地上用四种丝线绣制而成,针法为锁绣法、线条流畅、绣工细密、针 脚整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高级绣品。 21、“登高明望四海”锦(汉代):P39 22、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 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 的文字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 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 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 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23、印度犍陀罗艺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 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格 的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以石工艺为主导。 24、日本天明釜和芦屋釜:P188 25、《廷臣赫西拉像》(埃及):古埃及留存下来的一块作为建筑装饰 用的木板,是迄今最早的而且是比较完整的木工艺作品。 26、江千里(明代):螺钿巨匠江千里,号秋水,可与当时的画家查士 标称雄,有“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之誉,其所制的螺钿, 风格独特,称“江千里式”。 27、铜胎画珐琅:以红铜制胎,后在胎土敷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彩 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造型典雅,纹饰 细腻,色彩清秀。从工艺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胎体錾花配饰;一为不 錾花配饰。 28、百圾碎:瓷器开片冰裂纹的一种。指裂纹中纹路繁密,开片较为细
Fra Baidu bibliotek
9、螺钿: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 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 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10、景泰蓝:景泰蓝,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 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 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 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 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11、汉代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宫灯灯体为一通 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 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 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12、三星堆文化:考古学界把三星堆遗址第一至第四期文化通称为三星 堆文化,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 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 为“三星堆文化”。 13、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 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 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唐三彩是一种 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 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 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 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14、海兽葡萄镜:海兽葡萄镜是唐镜中最具时代特色的纹样之一,由海 兽和葡萄蔓枝构成主体纹样,一般是在繁密的葡萄纹之间点缀以各种姿 势的海兽,柔长的枝条、舒展的花叶、硕果累累的葡萄和生动活泼的瑞 兽构成一幅精巧和谐而饱满的画面。铜镜镜体厚重,制作精巧。反映了 唐代工艺美术文化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 15、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 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 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 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 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 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 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 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16、魂瓶(六朝时期):魂瓶又称"谷仓罐"、"堆塑罐"。它由汉代的五
名词:
1、彩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棕色或棕黄色 的陶器。彩陶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等。 2、黑陶:黑色陶器,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 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 纸”的美称。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 ,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 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巧,饮誉中 外。这时期的黑陶以素面磨光的最多,带纹饰的较少,有弦纹、划纹、 镂孔等几种。黑陶采用轮制,器形浑圆工整,造型优美,装饰精巧,具 有"黑,薄,光,纽"的艺术特点。 3、十二章纹饰:奴隶主阶级专用的服饰纹样,即所谓冕服,在冕服上 绘绣有十二种图案,称为“十二章” 4、仰韶文化:彩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故称仰韶文 化。 5、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 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 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常作为器 物的主要纹饰。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 6、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 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 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 术。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 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 重要地位。画像砖:所谓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 砖。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 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其 间,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迄 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 这一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7、鸡缸杯:明成化斗彩杯之一。饮酒用具。造型为敞口,浅腹,卧 足。因杯身以斗彩描绘线鸡啄早哺雏,姿态栩栩如生,辅以牡丹、兰 花、柱石纹,故名。 8、“堆朱杨成”(元代漆器部分):元代漆艺在雕漆和螺钿漆器方面取 得了辉煌成果,并出现了永垂青史的雕漆名家。浙江嘉兴的张成和杨茂 便是最突出的代表。此时,雕漆技术也东传日本。日本称“剔红”(红色 雕漆)为“堆朱”,并取杨茂之“杨”、张成之“成”合为“杨成”,将开始制 作堆朱者称为“堆朱杨成”。
碎者。这个名称起于宋代之哥窑,景德镇窑仿哥窑之后,即一直沿用。 宋哥窑瓷器的别称。 29、“高贵的单纯”和“伟大的静谧”是用来指欧洲古典主义艺术 30、纳石失(元代):元代丝织的丝织品中以织金最有名,称之为“纳 金石”,也叫“织金锦”。一般指以片金线或圆金线为纹纬的织金锦或织 金缎,是一种用金线显示花纹从而形成具有金碧辉煌效果的织锦。 31、《双翼神牛》(古代两河流域): 32、湿婆: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神之一,毁灭之神,前身是印度河 文明时代的生殖之神“兽主”和吠陀风暴之神鲁陀罗,兼具生殖与毁灭、 创造与破坏双重性格,呈现各种奇谲怪诞的不同相貌,主要有林伽相、 恐怖相、温柔相、超人相、三面相、舞王相、璃伽之主相、半女之主相 等变相,林伽(男根)是湿婆的最基本象征。 33、拜占廷风格: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 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 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 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体制。其典型作法是 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 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 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在色彩的使用上, 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34、颈枕(非洲扎伊尔):宗教上的崇拜物及日常用具上都有小雕像, 雕像人物大多与地神有关。 35、影青瓷: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 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 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36、“渎山大玉海”:由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 国势的强盛。它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其雕琢装饰继承和发 展了宋金以来的起凸手法,随形施艺;俏色处,也颇具匠心。 37、大禹治水图玉山:“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 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 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38、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设计制造的铜香炉,简称“宣 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39、“杨倭漆”(明代):杨埙继承父业专工金漆,曾去日本学习漆艺, 仿制倭漆并自创新样,所制漆器一愈用愈鲜亮为特色,人称“杨倭漆”。 40、山字纹镜、规矩镜:山字纹镜:山字纹镜是战国铜镜数量最多的品 种,也是楚式镜中的主要种类,主题纹饰为山形,有三山、四山、五
山、六山之分。以细密的云雷纹、羽翅纹等作地纹,以变形花叶、柿 蒂、竹叶等纹饰作为中间纹。规矩镜:古代铜镜,也称TLV镜,一般都 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所以称为规矩四神镜。 41、青花、釉里红:青花:青花是青花瓷的简称,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釉 下彩绘瓷器。釉里红:釉里红是以铜为着色剂烧制而成的白地红花的釉 下彩瓷。 42、明朝“韩媛绣”:韩希孟,善画花卉,工刺绣,深通六法,远绍唐宋发 绣之真传,摹绣古今名人书画,别有会心。所绘绣宋元画家真迹,最为 传神,多用朱绣名款,传世作品较多,为世所珍,亦称“韩媛绣”。 43、《汉谟拉比法典碑》: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成文法 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 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 共有282条,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佃、债务、高利贷和婚 姻家庭等。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的黑 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是汉谟拉比为了向神明显示自己的功绩并巩 固贵族地位而纂集的。 为后人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经济关系和西亚法律 史提供了珍贵材料。 44、埴轮(日本):埴轮是日本古坟顶部和坟丘四周排列的素陶器的总 称。分为圆筒形埴轮和形象埴轮。 45、陵阳公样:用对称形式结构的纹样,也是唐代织锦中经常采用并有 特色的图案形式。 46、开片:开片又称冰裂纹,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 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 47、土师器和须惠器(日本工艺部分):土師器(はじき)とは、弥生 式土器の流れを汲み、古墳時代~奈良・平安時代まで生産され、中世・近世の かわらけ(土器)・焙烙(ほうろく)に取って代わられるまで生産さ れた素焼きの土器である。須恵器と同じ時代に並行して作られたが、実用 品としてみた場合、土師器のほうが品質的に下であった。埴輪も一種 の土師器である。須恵器とほぼ同時期に生産されていたものである が、土師器の技法[3]は弥生式土器の延長線上にあり、どの形式から土 師器かを土器自体から決定することは難しい。当初は古墳に伴うとい う時代的特徴が手がかりとなったが、現在では、全国的斉一性が重視 されている。縄文土器、弥生土器は地域色が強かったのに対し、土師器 では、厳密に言えば地方色もあるが、同じような意匠・技法による土 器が本州から九州までの規模で分布する。これは、前代と一線を画す ような文化交流の増大を意味し、その裏に政治的統一の進展を見る説
联罐演变而来,是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国两晋时期墓葬中特有的随葬 品。 17、化妆石板(埃及):化妆石板,古埃及女子调制脂粉所用石板,板 上装饰有精美花纹按分类,化妆石板可以分为(1).实用性化装石板:埃及工 人在石板上制作眼影膏,这也是化装石板最早来源和用途.石板上有精美 花纹(2).奉献用化装石板:由实用性化装石板演变而来它是主要用来祭拜 神灵.(3).纪念性化装石板:记录当时发生重大历史事件. 18正身侧面律:正身侧面律也称作侧面正身律,是埃及绘画与雕塑中典 型造型艺术方式 19、圣遗物箱:安放基督教圣者遗物或骸骨的容器。中世纪时期工艺美 术的典型作品。 20、汉代信期绣和长寿绣:信期绣:绣地为罗,在罗地上用几种丝线绣 成花纹,针法为锁绣法,图案纹样单元较小,线条细密,做工精巧,为 当时最讲究的一种绣品,是刺绣中的上佳珍品。长寿绣:绣地为绢,在 绢地上用四种丝线绣制而成,针法为锁绣法、线条流畅、绣工细密、针 脚整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高级绣品。 21、“登高明望四海”锦(汉代):P39 22、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 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 的文字之一。在其约3000年的历史中,楔形文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系 统,字形结构逐渐简化和抽象化,文字数目由青铜时代早期的约1000 个,减至青铜时代后期约400个。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 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 23、印度犍陀罗艺术:犍陀罗的匠师们吸取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精 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从而形成了一种带有古希腊罗马风格 的佛教艺术——犍陀罗艺术,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以石工艺为主导。 24、日本天明釜和芦屋釜:P188 25、《廷臣赫西拉像》(埃及):古埃及留存下来的一块作为建筑装饰 用的木板,是迄今最早的而且是比较完整的木工艺作品。 26、江千里(明代):螺钿巨匠江千里,号秋水,可与当时的画家查士 标称雄,有“杯盘处处江秋水,卷轴家家查二瞻”之誉,其所制的螺钿, 风格独特,称“江千里式”。 27、铜胎画珐琅:以红铜制胎,后在胎土敷一层白釉,烧结后用釉色彩 绘,经二三次填彩、修正后再烧结、镀金、磨光而成。造型典雅,纹饰 细腻,色彩清秀。从工艺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胎体錾花配饰;一为不 錾花配饰。 28、百圾碎:瓷器开片冰裂纹的一种。指裂纹中纹路繁密,开片较为细
Fra Baidu bibliotek
9、螺钿: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 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 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 10、景泰蓝:景泰蓝,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 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 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 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 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11、汉代长信宫灯: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宫灯灯体为一通 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 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 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12、三星堆文化:考古学界把三星堆遗址第一至第四期文化通称为三星 堆文化,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 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 为“三星堆文化”。 13、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在同一器物上,黄、 绿、白或黄、绿、蓝、赭、黑等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 的艺术效果。“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唐三彩是一种 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它是以细腻的白色黏土作胎料,用含铅、铝的氧 化物作熔剂,用含铜、铁、钴等元素的矿物质作着色剂,其釉色呈黄、 绿、蓝、白、紫、褐等多种色彩,但许多器物多以黄、绿、白为主,甚 至有的器物只具有上述色彩中的一种或两种,人们统称为“唐三彩。 14、海兽葡萄镜:海兽葡萄镜是唐镜中最具时代特色的纹样之一,由海 兽和葡萄蔓枝构成主体纹样,一般是在繁密的葡萄纹之间点缀以各种姿 势的海兽,柔长的枝条、舒展的花叶、硕果累累的葡萄和生动活泼的瑞 兽构成一幅精巧和谐而饱满的画面。铜镜镜体厚重,制作精巧。反映了 唐代工艺美术文化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 15、雕漆: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 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亦有“剔红”“剔 黑”、“剔彩”及“剔犀”名目。北京雕漆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考究, 色泽光润,形态典雅,并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 点。雕漆工艺是中国漆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 精华之一。它体现了我国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和聪明才智,是中华民 族传统工艺的瑰宝。雕漆与景泰蓝、象牙雕刻、玉雕齐名,被誉为京城 工艺“四大名旦”之一。 16、魂瓶(六朝时期):魂瓶又称"谷仓罐"、"堆塑罐"。它由汉代的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