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应用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应用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应用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应用

目录

1项目概要 (1)

1.1问题的提出 (1)

1.1.1油藏概况 (1)

1.1.2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1.1.3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 (3)

1.1.3.1国外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3)

1.1.3.2国内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4)

1.2主要研究内容 (14)

1.3研究思路 (14)

1.4项目完成情况 (15)

1.4.1主要工作量 (15)

1.4.2研究成果 (15)

2深部调剖凝胶体系 (16)

2.1铬离子交联凝胶体系 (16)

2.1.1凝胶体系配方筛选 (16)

2.1.1.1聚合物筛选 (16)

2.1.1.2交联剂筛选 (30)

2.1.1.3交联助剂筛选 (37)

2.1.2凝胶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41)

2.1.2.1聚合物浓度 (41)

2.1.2.2交联剂浓度 (43)

2.1.2.3交联助剂浓度 (44)

2.1.2.4温度 (45)

2.1.2.5矿化度 (46)

2.1.3凝胶体系性能评价 (49)

2.1.3.1机械剪切 (49)

2.1.3.2多孔介质剪切 (51)

2.1.3.3稳定性 (52)

2.1.3.4堵水率 (53)

2.1.3.5选择性封堵能力 (54)

2.1.3.6提高采收率 (55)

2.2有机酚醛交联凝胶体系 (57)

2.2.1凝胶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59)

2.2.1.1聚合物浓度 (59)

2.2.1.2交联剂浓度 (60)

2.2.1.3交联助剂浓度 (61)

2.2.1.4温度 (65)

2.2.1.5矿化度 (66)

2.2.2凝胶体系性能评价 (67)

2.2.2.1机械剪切 (67)

2.2.2.2多孔介质剪切 (68)

2.2.2.3稳定性 (69)

2.2.2.4堵水率 (70)

2.2.2.5选择性封堵能力 (71)

2.2.2.6提高采收率 (71)

2.3调剖剂配方 (73)

2.3.1温度34℃ (73)

2.3.2温度42℃ (74)

2.3.3温度51℃ (75)

3注水井深部调剖段塞结构设计 (77)

3.1调剖剂量 (77)

3.1.1调剖层及调剖厚度 (77)

3.1.2调剖方向 (77)

3.1.3调剖半径 (77)

3.1.4调剖剂量 (77)

3.2段塞结构 (78)

3.3施工原则 (79)

4结论与建议 (80)

4.1结论 (80)

4.2建议 (80)

1项目概要

1.1问题的提出

1.1.1油藏概况

长庆油田采油四厂作业区主要位于陕西省的靖边县和安塞县境内,包括化子坪区、白于山区、盘古梁东区、大路沟一区、大路沟二区、大路沟三区、大路沟四区、新14井区等。油田为中等温度、高盐、中低渗透率,主要以岩性控制为主,属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控制下的岩性低饱和油藏。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各个区块基本物性见表1-1-1。

表1-1-1 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基本物性表

安塞油田化子坪区位于安塞县化子坪乡境内。其构造主要为由东向西倾没的低幅鼻隆。主力油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213层,储层岩性以灰白色中、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石含量45.2%,石英含量32.6%,岩屑含量8.6%,其它碎屑含量5.6%。长213油层在平面上连片性好,面积大,纵向上泥质夹层少,但孔渗低,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异差,含水饱和度高。储层平均孔隙度14.2%,渗透率7.5×10-3μm2。平均单井油层厚度12.2m,原始地层压力5.62MPa,油藏属弹性弱水压驱动。

靖安油田白于山区位于靖边县大路沟乡境内,构造上位于陕北斜坡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的局部东西向鼻状隆起。主力储油层长4+5岩性以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电测解释平均孔隙度12.49%,平均渗透率1.33×10-3μm2,均较低。平均油层厚度为18.17m,油水层厚度为2.24m。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高(52.56%),油藏属弹性弱水压驱动,原始地层压力11.71MPa。本区裂缝(高渗带)发育,具有多向性,给油藏开发管理带来困难。目前白于山区发现裂缝18条,高渗带17条,发育呈多向性,共有见水井46口。

靖安油田盘古梁东区油藏为三叠系延长组长6,位于靖边县大路沟乡境内,构造为一组西倾的鼻状隆起。该区主力油层三叠系长6,平均油层厚度12.5m,油层埋深1785m,储层孔隙度10.7%、渗透率1.49×10-3μm2,储层岩性为中-细砂岩,油层物性差,属岩性控制油藏,底水不发育。

靖安油田大路沟一区位于靖边县大路沟乡和五里湾乡境内,构造上位于陕北斜坡北

东-西南向的鼻状构造。主力储油层长212岩性以灰、浅灰色、中细粒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长212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电测解释平均孔隙度14.47%,平均渗透率10.3×10-3μm2。含油层系单一,油层较薄,平均单井油层厚度4.41m,油水层厚度6.70m。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高(51.87%),原始地层压力11.4MPa,油藏属弹性弱水压驱动。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三叠系长6油藏为典型的低渗油藏,位于陕北斜坡中北部,油藏主要受上倾方向致密层与砂体侧变带所形成的圈闭所控制,为典型的弹性溶解气驱油藏。本区储层主要为一套中-细粒长石砂岩,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平均孔隙度为12.46%,平均空气渗透率为1.58×10-3μm2,平均含水饱和度53.0%,油藏埋深1660m。平均砂体厚27.4m,有效厚度19.1m,油藏原始地层压力11.5MPa,饱和压力6.02MPa,地面原油粘度9.68mPa.s,比重0.8647g/mL,沥青质含量5.09%,凝固点21.9℃,原始气油比59.9m3/t。

靖安油田大路沟三区属于鼻隆背斜与岩性组合圈闭,油藏为岩性-构造油藏。储层河道砂体发育,呈北东西南向展布,平面上为条带网状,剖面上为顶平底凸的透镜状。主力储油层长213和长221岩性以灰、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电测解释油层平均孔隙度15.8%,渗透率23.8×10-3μm2。其中长213平均单井油层厚度4.0m,油水层厚度12.7m,油层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52.1%;长221平均单井油层厚度1.0m,油水层厚度9.7m,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57.5%,原始地层压力8.49MPa,油藏属弹性弱水压驱动。

靖安油田大路沟四区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2,该区块沉积环境同大路沟三区,地质特征也很相象。该区长2油藏主要储层河道砂体发育,属于平缓西倾单斜上的鼻隆背斜与岩性组合构成的岩性-构造油藏,呈东北西南向展布,平面上为条带状,剖面上为顶平底凸的透镜状。根据本区块42口井资料统计,油层垂直中深为1293.2m,平均油层厚度为1m,油水层厚度为8.3m,平均电阻率为12.9Ω?m,孔隙度为17.7%,渗透率11.4×10-3μm2,含水饱和度为41.1%,原始地层压力是9.97MPa。

绥靖油田新14井区位于靖边县杨米涧乡境内,构造上在陕北斜坡中东部杨米涧鼻褶带背景上形成的北东-西南向的鼻状构造。含油层系单一,开采层位侏罗系延9层,储油层延9层发育河道相沉积,平均砂体厚度20.8m。储层以灰白色细、中粒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石英含量56.3%,长石12.0%,岩屑14.2%,云母0.7%,填隙物16.8%,以高岭石、水云母、硅质及铁白云母为主。延9储层物性好,根据测井解释结果,平均孔隙度17.1%,渗透率94.28×10-3μm2,油层较厚,平均单井油层厚度9.6m,油层中深1096m,原始地层压力6.56MPa,油藏属弹性弱水压驱动。

1.1.2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庆油田采油四厂的各区块均以注水开发为主,在许多井区,注水开发后,含水波动大且上升速度快,含水率升高,产量递减。

通过对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各区块的地质情况和注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分

析后,发现影响各区块注水开发的主要问题有:

1)部分区块裂缝和大孔道发育,吸水剖面严重不均。

2)部分层位不吸水,需剖面改造。

3)裂缝发育无规律,调剖难度大。

由此造成的后果: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沿着主砂体带方向、能量较低部位突进,造成主向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快,而侧向油井注水不见效。

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各区块为中低渗透,主要以岩性控制为主,属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控制下的岩性低饱和油藏,几乎所有已成岩的砂岩储层都发育有天然裂缝,裂缝对低渗透储层的油藏动态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原始地层存在的天然裂缝和溶洞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诱导裂缝,以及强采强注引起的地层出砂、胶结物大量流失、胶结结构遭到破坏,导致了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裂缝,注入水窜进,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比较普遍。

针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研国内外相近油藏开发的经验教训,基于油田的措施效果,决定采用深部调剖技术,研制开发调剖体系,利用深部调剖防止层内绕流、层间窜流,阻止后续注入液绕过封堵区再窜到高渗透层,改善吸水剖面,启动低渗透层,采取“堵调驱相结合”的治理思路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堵:在裂缝处,即剖面上的吸水尖峰处,采用强度较高的调剖剂,封堵裂缝,削减吸水尖峰,改善吸水剖面。

调:调整渗透率级差,在中高渗透层段,主砂体带方向,采用强度适中的调剖剂,抑制注入水推进速度,改变渗流路径,提高波及体积。

驱:对中等渗透率层段,通过注入调驱体系,建立一定阻力,为低渗透层段吸水留下足够的压力空间,提高驱油效率与波及体积。

为实现这一治理思路,研究适合长庆油田采油四厂各区块油藏条件的深部调剖体系是关键。因此,研制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深部调剖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1.1.3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

根据“堵调驱相结合”的治理思路,研究适合长庆油田采油四厂油藏条件的调剖体系,有必要对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为长庆油田采油四厂中低渗透油藏深部调剖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1.1.3.1国外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国外调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己有近六十年的历史,注水井调剖技术是在油井封堵水层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早期利用水基水泥和封隔器进行分层卡堵水。

20世纪50年代在油田应用原油、粘性油、憎水的油水乳化液,固态烃溶液和油基水泥等作堵水剂。前苏联试验了叔丁基酚和甲醛合成树脂,环烷酸皂尿素甲醛树脂等化

学剂。

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聚丙烯酰胺类高分子聚合物凝胶技术,这为化学调剖堵水技术打开了新局面。

20世纪70年代以来,Needham等人指出利用聚丙烯酰胺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和机械捕集效应可有效地封堵高含水层,从而使化学堵水调剖技术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和前苏联都推出一批新型化学剂,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水溶性聚合物凝胶类调剖技术,水玻璃类调剖技术和颗粒调剖技术等。近年来又发展了深部流体改向技术等新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化学调剖堵水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C S Mccooi等对聚丙烯酰胺/Cr3+凝胶体系引起的渗透率下降机理进行了室内研究。NAMumallah给出了一种评价弱凝胶的实用方法。通过试验证明弱凝胶作为调驱剂,其封堵强度高,堵水效率可达99%以上。逐渐地,凝胶地层流体转向技术受到广泛重视,Marathon公司对Wyoming北部油田有中等发育裂缝,注水开发有早窜现象等问题实施了两次流体转向技术的矿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每口水井增加可采储量34400m3。加拿大的F G. Cusack 等人培养出了超微细菌(UMB)进行深部调剖堵水处理。美国Akzo化学公司Liave等在North Burbank开发区进行了表面活性剂–酒精调剖。还有很多油田在深部调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

目前,在国外,据统计有应用前景的调剖剂有延缓交联型凝胶(如美国Phillip石油公司的调剖/堵水剂系列和Marathon石油公司推出的聚合物/Cr3+凝胶体系)和弱凝胶(如美国TIORCO公司提出的胶态分散凝胶和法国石油研究院提出的弱凝胶)。而弱凝胶体中运用较多的延缓交联体系是聚合物/柠檬酸铝延缓交联体系,有关该体系性质较全面研究的是由Ghazali等人报告的,他们对凝胶形成条件作了初步探讨。

1.1.3.2国内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和应用油田堵水技术,至今己有5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油田机械卡封堵水为主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油田化学堵水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注水井调剖和以油田区块整体调剖堵水为主的综合治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可动性凝胶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为主导的深部调剖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时使用的是水泥浆堵水,而后发展了油基水泥、石灰乳、树脂、活性稠油等,20世纪60年代以树脂为主,20世纪70年代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凝胶开始在油田应用,从此,油田调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剖剂品种迅速增加,处理井次增多,经济效果也明显提高。我国油田普遍采用注水开发方式,地质复杂,在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速度加快,目前油井平均含水已达80%以上,东部地区的一些老油田含水已达90%以上,单井含水率上升到98%以上。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深部调剖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大剂量深部处理,提高驱油效率,增加采出程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由单井处理发展到区块整体综合治理,由无机颗粒调剖剂发展到以弱凝

胶为基础的多分支体系。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总院、万庄分院、大庆油田、长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新疆油田、吉林油田以及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大庆石油学院等单位都开展了室内研究。

我国经过“八五”和“九五”期间的攻关,在各大油田应用过的各种堵水调剖剂约有70种,分为水泥类、无机盐沉淀类、水溶性聚合物冻胶类、颗粒类等。目前我国各大油田使用的较为频繁的调剖剂主要是凝胶类调剖剂,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发现运用常规的小剂量、近井地带凝胶处理很难解决许多油藏中存在的层内绕流和层间窜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注水开发和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因此深部调剖技术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到“八五”期间我国深部调剖技术己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工艺技术,即颗粒类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和延迟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颗粒类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是采用廉价无机颗粒,通过大剂量注入来达到深部流体改向的目的。该技术在胜利、江汉、华北等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延迟交联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通常是采用冻胶类调剖剂,通过控制成胶时间、降低化学剂用量,在油层深部形成冻胶的目的。该技术在大港、辽河等油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发展起来的延迟交联体系按交联剂的类型分为三类交联体系:一类是能与水溶性聚合物分子中酰胺基团作用的有机醛类交联剂;另一类是能与聚合物分子中羧酸基团作用的过渡金属有机交联剂;第三类是将前二者同时使用的复合交联剂。湛凡更等人利用前一类交联剂研制出了MS–881油藏深部调剖剂,马广彦等人也对这类交联剂进行过研究。这类交联剂体系的基本组分是苯酚和甲醛。由于甲醛和苯酚是有毒和有刺激性的物质,一些学者研制了以六次甲基四胺和对羟基甲酸甲脂为主的替代物,这两种物质在高温下分解出甲醛和苯酚,与聚丙烯酰胺反应生成交联物质。

第二类交联剂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不同的交联剂来控制反应时间而延长成胶时间。该类交联体系主要包括聚合物–有机钛–羟乙酸、聚合物–柠檬酸–脂、聚合物–有机锆酸盐–醛、聚合物–柠檬酸铝–碱金属阳离子和鳌合阴离子盐、聚合物–柠檬酸钛等。Fe2+、Fe3+、Al3+、Ti4+、Zn2+、Ca2+、Mg2+等高价金属离子目前广泛使用作交联剂,其中,以Cr3+和Al3+较好。鳌合剂一般为柠檬酸、酒石酸、醋酸、EDTA、三聚磷酸、偏磷酸等,以柠檬酸较多使用。中国科学院渗流所许光泽、李炜等开发出一种新型延缓交联体系(聚合物–柠檬酸铝),其聚合物浓度低,粘弹性强,耐高温,耐高盐等,可用于环境恶劣的油藏,且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在实际应用中,柠檬酸铝–聚合物体系曾经经历了层状交联和体相交联。层状交联机理是阴离子型聚合物以单分子层的形式吸附在岩心表面上,随着注入的交联剂与聚合物交联,交联后的聚合物能大大降低水相渗透率。早期的矿场均采用Cr6+/还原剂体系,还原剂体系一般以硫脲为主。由于受施工工艺的限制和在油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种工艺效果很差,特别是Cr6+的毒性,使该方法受到了限制。目前多采用的有机铬交联体系Cr3+/配位络合物,该体系适应性较强,但该体系在碱性油藏中吸附和滞留严重,在pH为9.0的油藏条件下能穿过的距离

仅为10m左右,影响了常规有机铬交联体系在深部油藏堵水和驱油方面的应用。而金属铝离子与聚合物的成胶强度适中,易控制,经适当调节可形成分子内交联的胶态分散凝胶体系。但是,有机铝交联剂在高温条件下易水解生成沉淀,而且仅适用于低pH值条件下,在碱性油藏条件下不能有效生成凝胶。

进入“九五”以后,我国对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更为活跃,主要集中在注水井延迟交联弱凝胶体系的深部调剖技术和胶态分散凝胶(CDG)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在胶体化学学科中,胶态分散体系是指粒径在1~100nm的分散相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体系。弱凝胶是指聚合物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分散体系,其中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互相部分联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络结构的空隙中充满了流体(分散介质),将分散介质全部包含在其中。此分散体系不具有流动性,显示出固体的力学性质,如具有一定的弹性、强度等。不管是弱凝胶体系还是胶态分散凝胶,它们对高渗透地层都具有提高流动阻力、降低渗透率的能力,使后续注入水转向到低渗透层/带,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如1995年,我国一些科研院(所)开始共同对深部调剖技术进行了研究,到1996年该新技术达到较成熟阶段,1997年注水井延缓交联弱凝胶体系的深部调剖技术在吉林油田推广应用220井次,年增产能力22329t,吨聚合物增油能力124t,投入产出比达1∶3.7;1998年辽河油田利用聚合物弱凝胶深部调剖技术在兴209断块实施了注水井调剖,调剖后相关井含水量普遍下降,增油效果明显。1998年3月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部胶化组与辽河油田高升采油厂合作对胶态分散凝胶深部调剖进行了矿场试验,发现低浓度的胶态分散凝胶(160mg/L)对高渗透地层具有高效封堵作用,可明显提高地层的流动阻力和残余阻力,使液流转向低渗透层,提高了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同年,大庆油田在其北部地区进行了注聚合物前凝胶深部调剖的试验研究;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应用了延迟交联深部调剖技术;大庆第六采油厂喇嘛甸油田注聚合物前进行了复合离子深部调剖,结果注入压力缓慢上升,流动阻力增大,调剖效果显著。

在调剖堵水剂方面,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攻关,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我国各主要油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并应用注水井调剖技术,目前己研制成功并投入应用的调剖剂有如下一些类型:

(一)水溶性聚合物凝胶类调剖剂

水溶性聚合物凝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堵水调剖剂。特别是聚丙烯酰胺凝胶广泛大量的应用,给化学堵水调剖技术开创了新局面。

水溶性聚合物包括合成聚合物、天然改性聚合物、生物聚合物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溶于水,在水中有优良的增粘性,线性大分子链上都有极性基团,能与某些多价金属离子或有机基团(交联剂)反应,生成体型的交联产物-凝胶,粘度大幅度增加,失去流动性及水溶性,显示较好的粘弹性。聚合物凝胶在堵水调剖中的作用机理是它们在地层多孔介质中产生物理堵塞作用、吸附作用、残余阻力或改变水油流度比。水溶性聚合物具有使用浓度低(一般为0.3%~5%),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油井堵水和注水井调剖都有广泛应用。根据聚合物、交联剂及其它添加剂的

不同又可分成许多品种。

①聚丙烯酰胺(PAM)堵水调剖剂

以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为聚合物主剂,以甲醛为交联剂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堵水调剖剂,七十年代首先在胜利油田应用成功。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也可与Cr3+交联形成凝胶,所用交联剂是六价铬经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的新生态三价无机铬离子,在体系中添加不同的热稳定剂及其它添加剂又可得到中温、高温铬凝胶及混合型凝胶等多种产品。非水解的聚丙烯酰胺也可用有机酸铬作交联剂,如醋酸铬,丙酸铬等,聚丙烯酰胺缓慢水解后与有机铬缓慢交联,这种延迟交联形成的凝胶,其耐温性可达130℃。聚丙烯酰胺还可与其它高价有机金属有机盐,如柠檬酸铝、柠檬酸铬等,通过交联而形成凝胶,一般采用双液法注入工艺施工。在大庆油田和大港油田曾用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组成的体系,用于聚合物驱前的调剖处理。此外,以锆离子为交联剂的HPAM/Zr4+调剖剂,以双液法注入,形成的凝胶与砂粒间有良好的粘附性。在胜利油田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

聚丙烯酰胺与可溶性树脂组成的调剖体系,在各油田的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如聚丙烯酰胺与可溶性的密胺树脂组成的HPAM/306调剖体系,利用树脂中的羟甲基与HPAM中的羧基进行脱水交联,生成的凝胶强度高,耐温性较好,在胜利油田与河南等油田进行了工业性推广应用。聚丙烯酰胺与酚醛树脂、脲醛树脂等组成的HPAM/PIA系列堵水调剖剂,通过配方组成的变化,形成了适用于20~130℃不同地层温度的系列产品,已在辽河、华北、吉林、中原等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HPAM/乌洛托品/对苯二酚组成的调剖体系,通过乌洛托品在地层温度下受热分解出甲醛,再与酚反应生成树脂,从而产生了一定的延迟交联作用的凝胶,进而调整注水井剖面。HPAM乳液/可溶性树脂/铬调剖剂,通过水溶性酚醛树脂与铬离子共同交联,提高了热稳定性,可用于150℃以下地层,型号为TDG-IR,WF-981的产品在油田堵水调剖中已有广泛应用。

②丙烯酸胺(AM)地下聚合交联PAM凝胶调剖剂

这种调剖剂是向地下注入AM单体溶液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或高价金属离子为交联剂,在地下进行聚合并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的体型网状结构凝胶产物。根据引发剂及其它添加剂的不同形成了用于环境温度至120℃的系列产品。基液初始粘度与水相似,而凝胶强度可高达200×104mPa.s,且溶胀性好,可泵时间及凝胶强度可控,在全国大部分油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③水解聚丙烯睛(HPAN)调剖剂

国内用睛纶废丝的碱性水解产物。该调剖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HPAN与高价金属离子生成沉淀物的沉淀型调剖剂,可利用高矿化度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直接注入HPAN溶液,与地层水中的钙、镁离子反应而生成沉淀;也可采用双液法分别注入HPAN 溶液和氯化钙或氯化镁溶液,使其在地层相遇后产生沉淀起调剖作用,这种类型的调剖剂在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的江汉油田得到应用。另一种是以树脂为交联剂的凝胶型调剖剂,如胜利油田应用的HPAN/苯酚/甲醛高温堵水调剖剂,是利用苯酚与甲醛在高温地

层中生成可溶性酚醛树脂,然后再与HPAN交联生成能耐130℃左右的凝胶。

④多元共聚物凝胶调剖剂

这是近几年发展的新型调剖剂,在堵水调剖中除具有凝胶的共性外,还各具特性。

在辽河等油田应用,取得明显效果的FT-213调剖剂,是丙烯酰胺和阳离子烯丙基单体在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存在下聚合而成的两性离子聚合物。聚合物链中的阳离子基团增加了对带负电性岩石表面的吸附力,交联后形成的凝胶粘度大,耐温性较好。

在胜利孤岛等油田获得了广泛应用的CAN-1调剖剂,该调剖剂为交联的阴、阳、非离子三元共聚物,以凝胶微粒挤入高渗透出水层,遇水膨胀,产生机械堵塞,实验室堵水率达95%以上。微粒在油中收缩,堵油率<10%。根据地层孔隙喉道选择微粒尺寸,微粒尺寸为地层孔隙喉道半径的1/3~1/7较为适宜。使用的工作液为0.5%NaCl溶液,CAN-1有效成分含量0.15%~0.3%,粘度与水相近,注入方便。

在中原油田进行了工业推广应用的PAN-PFR高温抗盐调剖剂,聚合物是丙烯睛(AN)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交联剂为水溶性酚醛树脂。聚合物中酰胺基的活泼氢与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发生交联反应形成体型结构的凝胶。该凝胶耐高温高盐,适用温度70~130℃,耐矿化度150000~350000mg/L的地层水,成胶时间5~48h可控,凝胶粘度(3~8)×104mPa.s。基液初始粘度低,可泵性及抗剪切性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新型调剖剂。

(二)天然高分子改性产物调剖剂

①木质素类堵水调剖剂

木质素是广泛存在与植物中的一大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该类调剖剂来源于造纸厂纸浆废液。一类为木材用亚硫酸钠处理产生的纸浆废液,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磺酸盐,其分子结构非常复杂,主要含有甲氧基、羟基、醛基、双键、醚键、羧基、芳香基和磺酸基等。这类木质素常与聚丙烯酰胺混用,以重铬酸钠或水玻璃为交联剂。重铬酸钠中的Cr6+经木质素分子中的还原糖及羟基和醛基还原为Cr3+,将木质素与HPAM交联起来形成混合冻胶。主要用于调剖,也可用于堵水。

另一类是芦苇、稻草等非木材原料与碱蒸煮产生的碱法草浆黑液,其成份也很复杂。草本木质素主要由愈创木基丙基、紫丁香基丙基、4-羟基苯丙基为主要骨架构成。与甲醛反应可增加碱木质素的酚化程度,使羟甲基之间脱水缩合程度增加,形成凝胶状态的可以耐高温的交联结构,可用于高温地层堵水调剖。

②改性淀粉堵水调剖剂

淀粉经熟化后以丙烯睛或丙烯酰胺接枝改性可用于油田堵水调剖。例如体膨型堵水调剖剂S-PAN,是淀粉与丙烯睛接枝聚合再经碱性水解而成,由睛基转化的强亲水性酰胺基和钠羧基使该剂具有吸水膨胀的特性,膨胀率大于50倍。胶凝后粘度最高可达50×104mPa.s,热稳定性好,适于60~120℃高渗透地层油田堵水调剖。这种新产品在油田初步应用己见成效。

此外,属于林业化工产品的栲胶经改性交联也可生成凝胶,用于油田堵水调剖。栲

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的有效组份是单宁,单宁是多元酚衍生物的混合物,可代替酚类原料,其凝胶比普通酚类凝胶有更好的耐热性,在300℃下仍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用于稠油蒸汽驱地层堵水调剖。

(三)生物聚合物调剖剂

生物聚合物中常用的调剖产品主要是黄原胶,又称黄单孢杆菌胶或黄孢胶,利用黄单孢杆菌将蔗糖或淀粉发酵而产生的水溶性聚多糖,其化学结构如图1-1-1所示。由于侧链上有羧基,黄原胶能溶于水及其它极性溶剂,具有优良的增粘性、抗盐敏性、抗剪切性、假塑性及耐酸碱性等。

图1-1-1 黄原胶分子结构

黄原胶分子中的羧基与交联剂在适当温度作用下结合而形成凝胶。所使用的交联剂是三价铬离子,包括三氯化铬、由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新生态Cr3+以及有机羧酸铬。后两种铬离子反应较缓和,生成的凝胶稳定性较好。黄原胶与铬的交联作用属于弱交联,凝胶受剪切作用后粘度大幅度下降,但静止后又可恢复原来的强度,这是生物聚合物凝胶独有的优点,可以保证施工安全无风险。生物聚合物的缺点是容易受到微生物侵蚀而发生降解,加入甲醛或氯代酚杀菌剂可防止生物降解。加入适当的盐及保护剂有助于提高黄原胶溶液及凝胶的热稳定性。该堵剂用于注水井调剖己得到工业化应用。在注水井中形成的凝胶段塞,注水过程中受到高压可以“整体游动”,从而扩大处理半径,产生驱油作用。在生产井堵水时容易发生返排,因此使用较少。

(四)泡沫调剖剂

泡沫分为二相泡沫和三相泡沫,前者包括起泡剂和水溶性添加剂,后者还含有固相如膨润土等矿物粉末。三相泡沫比二相泡沫稳定得多,故现场多使用三相泡沫。

三相泡沫的调剖机理是依靠稳定的泡沫流体在注水层中迭加的气液阻效应-Jamin 效应,改变吸水层内的渗流方向和吸水剖面,减缓主要水流方向的水线推进速度和吸水量,扩大注入水的扫油面积、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克拉玛依油田用起泡剂烷基苯磺酸盐,稳定剂钠羧甲基纤维素,膨润土为固相配制

水井调剖

第1章绪论 1.1 国内外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发展现状 1.1.1发展现状 自1939年玉门油田开发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止2006年底,我国年产油量已达1.8368亿吨,居世界第五位。从投入开发的油气田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6种类型的油气藏:中高渗透多层砂岩油气藏、低渗透裂缝性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砾岩油藏、火成岩油藏、变质岩油藏。 低渗透储层是我国陆相沉积盆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他们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含油气盆地中,占目前已探明储盆和数量的1/3以上,随着各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所占比重还将会逐年增大,在这种储层中,由于岩石致密,脆性程度大,因而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容易形成裂缝成为油气的主要渗流通道,控制着渗流系统,从而使其开发具有特殊的难度[1]。 国外关于裂缝性储层的研究和开发有上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国外裂缝性油藏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井点裂缝的识别比较有把握,对裂缝分布规律预测还没有很成熟的技术,但大家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对裂缝认识进行探索,并且他们还对裂缝性储层基质进行大量的研究,对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认识。 国内关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与研究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自四川碳酸岩盐和华北古潜山油藏发现并大规模投入开发以来,揭开了我国关于裂缝性储藏研究的序幕,石油工程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渐完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近年来发现的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吉林裂缝性低渗透储层、玉门青云低渗透裂缝性储层等,地质状况非常复杂,开发难度也非常大。通过早期系统地综合研究,对这些油藏进行了合理的开发部署,确立正确的开发方案,使得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得到很大的改善[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高低渗透区的吸水指数差异很大,裂缝的渗透率高,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窜流,导致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过早水淹,而中低渗透区油层的动用程度很差甚至没有动用,动用程度非常不均衡,油田含水率上升速度快,在开发不久油井就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注水见效及水淹特征的方向性明显,注水井注入压力低,吸水能力强,这为油藏如何实现稳油控水、提高最终采收率,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尤其随着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注水井调剖可以调整地层渗透性差异,控制注水窜流、提高水驱波及系数。本文通过对该油田近几年水井调剖取得的成果,对注水井调剖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分析认为,在详细研究油藏特征和单井生产资料的基础上,选用适宜的调剖体系、合理的堵剂用量和段塞结构能扩大水井的调剖效果;重复调剖效果是逐次递减的,如何减缓重复调剖效果的递减是下一步工作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油藏特性;调剖体系;施工参数;重复调剖;影响因素 一、引言 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原始地层存在的天然裂缝、溶洞以及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诱导裂缝对低渗透储层的油藏动态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以及长期注水开发引起的地层出砂、胶结物的大量流失、胶结结构遭到破坏,使地层出现高渗透层、大孔道,导致注入水平面上单向突进和剖面上的尖峰状吸水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造成水驱储量动用程度低,注水沿着主砂体带方向、能量较低部位突进,造成主向部分油井水淹,含水上升速度快,而侧向油井注水不见效的后果。注水井调剖是油田开发中的一项主要控水稳油技术。针对某油田的实际情况,2010年以来不断加大注水井调剖力度,共实施注水井调剖70井次,取得较好效果。 二、油藏特性对调剖效果的影响 油藏类型直接决定调剖体系的组成和调剖的技术思路;油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调剖体系的性能来影响调剖效果,其中油藏温度、地层水矿化度是影响调剖体系性能的两大因素。 2.1油藏类型 该油田属低渗透裂缝性发育丰富油藏,该类油藏和渗透性油藏有很大的不同,调剖难度相对较大,堵剂体系既要做到对大裂缝进行有效封堵,又不至于对微裂缝堵死,同时还要使堵剂在地层运移过程中既能有效控制油水流度比,又能起到一定的驱油作用。对这样的油藏进行调剖,应依据“堵”、“调”结合的原则,选用深部复合调堵体系,并通过体系优化、段塞优化和参数优化实现理想的调剖效果。 2.2油藏温度 聚合物在深部调剖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除自身具有驱油功能外还有两方面用途:(1)与其他化学剂交联形成强度更高的堵剂;(2)与颗粒性堵剂同注,起到携带作用。聚交体系是油藏调剖的主体段塞,其在油藏中的稳定性将直接影响调剖的效果,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至关重要。温度是影响聚交体系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将厂家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得出聚合物质量浓度为0.1%的交联体系成胶时间和胶体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1和图2。 由图1可知,温度对体系的成胶时间有很大影响,温度越高成胶时间越短。体系在50℃左右时成胶时间发生突变,由40℃到60℃成胶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该油田主力层油藏温度在70℃以上,注入聚交体系成胶时间短。为了使聚交体系能够顺利推向油藏深部,要适当延长聚交体系成胶时间。

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

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采油一厂注水井调驱、调剖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确保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的必要性、有效性;减少不必要的调驱、调剖作业,提高作业成功率、经济效益;加强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的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根据我厂近几年来注水井调驱、调剖实施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包括:涉及部门、工作流程、部门职责划分,调驱、调剖施工实施、管理。 第二章注水井调驱、调剖必要性、涉及部门及工作流程第三条注水井调驱、调剖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水井措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增油控水技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注水井的单层突进,封堵高渗层、启动低渗层,增大注水波及面积,提高驱油效率。注水井调驱、调剖涉及到多个部门,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是完成注水井的调驱、调剖施工的必要条件。第四条注水井调驱、调剖作业涉及到的部门有:注水项目办公室、开发地质研究所、工程技术大队、生产技术科、生产运行科、注水大队、采油作业区、物资供应站、设备科。 第五条注水井调驱、调剖工作工作流程如下:筛选可进行施工的注水井?查询井史落实井况(达不到要求整改)?编制地质设计?获取注水井数据(注水情况、井口压力、吸水剖面、压降曲线、吸水指示曲线)?编制施工方案?审核、审批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完工验收?效果评价?费用签证。 第三章调驱调剖工作涉及单位职责划分

第六条注水项目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联系相关单位;负责注水井调驱、调剖工作计划制定、落实井况、注水井整改、设计施工方案审核、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施工完成后的效果评价工作及费用签证。 第七条开发地质研究主要负责作业井的筛选、计划制定、编制地质设计、安排队伍测试注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八条工程技术大队主要负责协调制定作业计划、编制优化施工方案、制定用料计划、监督施工、完工验收,对施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 第九条生产技术科作主要参与调驱、调剖井的筛选和计划的制定,并在整个工 作中提供技术支持。 第十条生产运行科负责参与注水井调驱、调剖计划制定,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十一条注水大队作为调驱调剖工作的主要现场施工单位,负责调驱、调剖工作的准备工作、安排队伍现场实施、监督。 第十二条采油作业区主要负责注水井的整改,提供注水井的相关资料(注水情况、压降曲线、吸水指示曲线)。 第十三条物资供应站组要负责调驱调剖工作中所需化工料的采购工作。第十四条设备科主要负责调驱、调剖施工前接电和施工完成后的拆电工作。 第四章调驱调剖工作流程中的管理实施 第十五条注水井调驱调剖施工井的优选 1. 选井原则 (1)注水井注水情况好,能够达到配注要求。 (2)注水井吸水剖面不均匀,单层突进严重。 (3)注水井压降曲线十分明显,吸水指示曲线启动压力低。

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研究综述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考试答题纸 姓名:赵胜绪学号: 2015212184 考试课程:油气田开发工程系统导论课程编号: 1302053 装 订 线 第1页(共 8 页)

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研究综述 摘要 随着常规堵水调剖的效果日渐式微,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作为一项有效的稳油控水技术,得到了国内外油田的广泛应用。本文从发展现状、注入封堵性能评价、与储层孔喉尺度的匹配关系、深部调剖机理以及现场应用5个方面对国内外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系统梳理了凝胶微球注入封堵性能的基本要求、表征参数、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凝胶微球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凝胶微球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油藏深部调剖;凝胶微球;综述 1 引言 近些年,针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的问题,国内外在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凝胶微球深部调剖体系,以其良好的注入封堵性能和调剖效果,被国内外油田广泛地用于研究和现场应用,为高含水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微球”指的是纳/微米级的聚合物凝胶颗粒,在溶剂中有一定的膨胀性,受力易变形,广泛用于涂料、制药、水净化等多个领域。1949年Baker首先引入了凝胶微球的概念,1999年Saunders B R和Vincent B从凝胶微球的合成理论、性能和应用方面做了系统总结,此阶段的合成工艺通常采用的是无皂乳液聚合,可形成空间上稳定的无胶核凝胶颗粒,颗粒具有窄尺寸分选[2]。此后,分散聚合、乳液聚合、悬浮聚合等多种聚合方式都成功合成出了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3]。 2凝胶微球的发展现状 凝胶微球随水注入油层,通过孔喉向油层深部运移,有效封堵高渗层或大孔道,不断改变注入水流向,从而实现深部调剖。基于这种思路,研究人员相继开展了很多该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7年BP,Mobil,Chevron-Texaco和Ondeo Nalco能源服务公司进行技术合作,率先研发了一种具有延时性、膨胀性和热敏性的磺化聚丙烯酰胺凝胶微球用于深部调剖,该技术被命名为“Bright Water”,而且经十多年不断完善,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深部调剖技术。Chauveteau等(1999)研究出了一项粒径可控的乳酸锆/磺化聚丙烯酰胺凝胶微球深部调剖技术。大量研究表明,该凝胶微球体系与本体凝胶相比较为优越,微球是通过聚合物交联体系在剪切作用下形成的,具

最新大洼水井调剖

大洼水井调剖

目录 1. 大洼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2) 2.油田主要开发矛盾 (3) 3.开展多种调剖工艺提高大洼油田水趋效率 (9) 4.优选不同的施工参数,提高调剖措施效果 (10) 5.措施效果评价 (11) 6. 经济效益评价 (13) 7. 结论 (13) 8. 下步工作打算 (13)

大洼油田水井调剖工艺研究与应用 1大洼油田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 1.1主要地质特征 大洼油田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中央凸起南部倾没带大洼断层西侧,清水凹陷东侧。由大洼断层牵引而形成的断鼻构造,西临清水洼陷,东靠中央凸起,北面是兴隆台构造,南面是海外河构造,整个油田以大洼断层为界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单元,14个断块。断块对油气分布制作用比较明显,每个断块油气富集程度,主力油层均不一样,每个断块自成独立开发单元。 大洼油田含油面积13.4km2,地质储量2331×104t,储层主要以东营组马圈子油层为主,局部有沙一、沙三段油层和中生界潜山油层。东营组储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粒、粉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储层属中高渗透性储层,孔隙度最大39.2%,最小4.61%,平均27.5%。渗透率差异较大,渗透率最大2390×10-3um2,最小小于1×10-3um2,平均442×10-3um2。储层属中孔隙类型,平均孔宽 80.8um。 储层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平均含量9.7%~31.5%,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均质程度为0.42,非均质系数为2.37。大洼油田原油为稀油,原油密度0.8058~ 0.92185g/cm3,地层原油粘度1.58~127.43mPa.s。地层水为NaHCO3型,矿化度为1433-5870mg/L。

第5章 油水井化学堵水与及调剖技术

第5章油水井化学堵水与调剖技术 5.1油井出水原因及堵水方法 (2) 5.1.1油井产水的原因 (2) 5.1.2堵水方法和堵水剂分类 (3) 5.2油井非选择性化学堵水剂 (5) 5.2.1树脂型堵剂 (6) 5.2.2沉淀型堵剂 (8) 5.2.3凝胶型堵剂 (10) 5.2.4冻胶堵剂 (13) 5.3油井选择性堵水剂 (13) 5.3.1水基堵剂 (14) 5.3.2油基堵剂 (23) 5.3.3醇基堵剂 (24) 5.4油井堵水工艺和堵水成效评定 (25) 5.4.1油井堵水选井原则 (25) 5.4.2油井堵水工艺条件 (25) 5.4.3油井堵水成效评定 (27) 5.5注水井化学调剖技术 (28) 5.5.1调剖剂 (28) 5.5.2注水井调剖工艺条件和效果评定 (40) 5.6用于蒸汽采油的高温堵剂 (42) 5.6.1用于蒸汽采油的高温堵剂 (43) 5.6.2高温注蒸汽调剖剂 (44) 参考文献 (47) 油气井出水是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采用注水开发方式,随着水边缘的推进,由于地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流度比的不同及开发方案和措施不当等原因,均能导致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加快,致使油层过早水淹,油田采收率降低。目前,世界上许多油田都相继进入中高含水期,而地下可采储量依然较大,我国主要油田也已进入中高含水期,现仅采出注水开采储量的62%。原注水条件下广泛应用的增产增注措施效率越来越低,技术难度越来越大,产量递减,产水量大幅度增加,经济效益差。所以,急需寻找有效的新方法,改善高含水产油效果。当前运用较广泛的措施就是调剖堵水技术,它是在原开采井网不变的

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注水井进行深部调剖(驱)是油田开发后期严重非均质性油藏高含水阶段稳油控水、提高注水波及系数的重要技术手段。从深部调剖的化学剂、物理模拟实验、决策技术、配套工艺技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深部调剖(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高含水油田开发现状及需求,提出了深部液流转向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发展趋势,即立足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实际需要,在精细油藏描述及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基础上,以开发廉价长效的深部调部(驱)剂为核心,深入开展机理理论研究,完善准确、快捷的决策技术及相关配套工艺技术,形成深部调剖(驱)技术的工业化规模,实现深部液流转向改善高含水期非均质油藏水驱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注水井;深部调剖;调剖剂;调剖物理模拟;液流转向;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35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注水井调剖技术是改善层内、层间及平面矛盾,实现老油田稳产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调剖措施,可有效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增加可采储量,降低自然递减速度,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发期,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小半径调剖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也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1 深部调剖剂研究现状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深部调剖剂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凝胶类深部调剖剂、微生物类深部调剖剂、沉淀型无机盐类深部调剖剂、泡沫深部调剖剂、粘土胶聚合物絮凝深部调剖剂、含油污泥深部调剖剂和阴阳离子聚合物深部调剖剂。 1,1凝胶类深部调剖剂 主要包括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剂、预交联凝胶颗粒类深部调剖剂、无机凝胶涂层深部调剖剂和孔喉尺度聚合物凝胶微球深部调剖剂。 1,1,1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剂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只要使交联剂和聚合物延缓交联,都属于延缓交联调剖技术。 (1)弱凝胶。弱凝胶也称“流动凝胶”。“流动”指弱凝胶在试管内呈流动状态。弱凝胶是由低浓度的聚合物和低浓度的交联剂形成的、以分子间交联为主及分子内交联为辅、粘度在100~10000 mPa·s之间、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弱交联体系。弱凝胶一般选择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作为交联主剂,浓度一般为800~3000 mg/L;交联剂主要有树脂、二醛和多价金属离子类等。美国使用最多的是乙酸铬、柠檬酸铝(EPT公司)和乙二醛(Pfizer公司);我国应用较多的为酚醛复合体、树脂预聚体、乙酸铬、乳酸铬、柠檬酸铝等。凝胶强度通常在0,1~2,5 Pa,现场应用则根据地层及生产状况选择凝胶强度。

注水井调剖复习题

第八章注水井调剖 一、多项选择题 1.在注水井上,采用分层注水及分层改造低渗透层,是改变吸水剖面不均匀的重要措施,但对于()的井却无法解决。 A.隔层薄; B.套变; C.层段内无法细分; D.隔层厚 答案:ABC 2.注水井调剖作业重点监督的内容以下有:()。 A.检查承包方的调剖施工队伍应有调剖施工资质和市场准入证,施工人员有培训上岗证和井控证; B.应有三项设计,并履行审核、审批手续; C.施工设备应满足注水井调剖设计要求,注入设备、配制设备完好,压力表要有标定合格证书; D.调剖剂应有质量检验或专业部门出具的检验合格证,并现场取样备检; 答案:ABCD 3.注水井调剖应录取调剖前的吸水指示曲线资料、()、替挤量等资料。 A.上覆岩层压力; B.启动压力; C.调剖剂用量; D.压力上升情况 答案:BCD 4.注水井调剖剂按使用的条件分类,可分为()等。 A.高渗透层调剖剂(如粘土/水泥固化体系); B.低渗透层调剖剂(如粘土/水泥固化体系); C.低渗透层调剖剂(如硫酸亚铁); D.高温高矿化度地层调剖剂(如各种无机调剖剂) 答案:ACD 5.在地层中,冻胶微球有一定的膨胀倍数,它可在高渗透的通道中通过()、再运移、再捕集、再变形……的机理,由近及远地起调剖作用。 A.运移; B.捕集; C.变形; D.分散 答案:ABC 6.双液法堵剂主要有沉淀型双液法堵剂、()等。 A.凝胶型双液法堵剂; B.冻胶型双液法堵剂; C.泡沫型双液法堵剂; D.絮凝体型双液法堵剂答案:ABCD 7.近井地带可选择硅酸凝胶、、、、石灰乳、粘土/水泥分散体等。 A.锆冻胶; B.铬冻胶; C.水膨体; D.冻胶微球 答案:ABC 8.远井地带可选择胶态分散体冻胶、、沉淀型双液法调剖剂等。 A.水膨体; B.铬冻胶; C.冻胶微球; D.冻胶型双液法调剖剂 答案:AB 9.水膨体调剖剂一般具备如下性能:()。 A.随着水的矿化度的增加,调剖剂的膨胀倍数减少。 B.调剖剂遇水后,在前30min膨胀较快,以后膨胀速度减缓,放置5h左右,基本可膨胀完全。 C.温度升高,膨胀速度加快,膨胀倍数增加。 D.随粒径增大,膨胀速度减慢。相同质量样品的最终膨胀倍数相近。 答案:ACD

调剖机理

各种调剖机理: 泡沫调剖剂机理 泡沫调剖就是利用泡沫对地层孔喉的封堵作用而迫使蒸汽转向,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方式。泡沫是气体在液体中的粗分散体系,构成蒸汽泡沫的主要成份是表面活性剂,与普通泡沫不同的是,用于稠油吞吐井中所产生的泡沫必须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在注蒸汽的地层条件下能产生泡沫并能稳定一定的时间。泡沫调剖依赖其在注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泡沫封堵高渗透地层的咽喉地带,注入蒸汽由于压力增高而转向其它孔隙,平面上提高蒸汽的波及面积,纵向上增加低渗透层的吸汽量,从而提高注汽效率。其优点在于对地层伤害较小,经过半衰期后,其泡沫缓慢、自然解堵;其施工简单、方便。其缺点在于封堵压力较低,有时达不到要求的理想压力,对水窜没有控制能力;泡沫稳定性受稠油特性、储层粘土含量、水质影响很大,使应用受到较大限制。要获得较理想的封堵效果,需要持续不断地挤入药剂,以维持泡沫稳定和处理周期,造成成本过高。另外,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起泡剂较少,进口起泡剂成本较高,使现场应用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 聚合物调剖剂机理 聚合物堵水调剖剂一般由聚丙烯酰胺单体等高分子或聚合物单体、引发剂、交联剂等组成的,它是由水井调剖剂转变而来的。在地层条件下,单体在引发剂、交联剂的作用下交联聚合形成具有高弹性、高强度的聚合物凝胶,堵塞地层大孔道,封堵高渗透水层,起到调整吸汽剖面的作用。其特点是具有吸水膨胀性,增加封堵效果。其封堵性能与已成熟应用的水井调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选择不同的交联剂,使已形成的冻胶在高温蒸汽的作用下能维持凝胶状态,稳定一定的时间,从而起到促使蒸汽进入低渗透层的目的。其技术的困难之处在于选择交联剂。该技术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封堵强度高,封堵时间、强度可依现场要求调节。其缺点在于无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的同时也会封堵低渗透油层,施工时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较高,施工时易发生事故,如堵死管柱、挤注管线等,其次其药剂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吸水膨胀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能会对周围的牲畜造成伤害。 木质素、拷胶类堵水调剖剂利用拷胶、改性拷胶、单宁或提取的木质素与甲醛等配制成堵剂,根据注蒸汽温度及凝胶时间的要求配制成不同浓度。其机理与聚合物调剖剂类似,不同点在于生成的堵剂液与原油有一定的相溶性,从而具有一定的封堵选择性。 固体颗粒调剖剂机理 该类堵水调剖剂侧重于堵水,它由固体颗粒、交联剂、表面活性剂等按比例复合而成,其固体颗粒有生物钙粉、矿物粉、粉煤灰、钠膨润土等等,其交联剂具有固化作用,为弱胶联,可胶结无机颗粒及地层岩石,防止颗粒在流体冲刷下运移,在胶结中以固体颗粒作为骨架材料,表面活性剂可使岩石表面润湿反转,通过交联剂把固体颗粒和岩石松散胶结,提高高渗透层的吸汽阻力。还可以通过颗粒封堵高渗透层和高出水层,从而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其优点在于对底水及窜槽水封堵效果较好,对高出水层的封堵强度高,有效期长,有效率高。对油井含水大于80%的油井也有较好的封堵效果,尤其对于目前处于吞吐中后期的油井形成的高渗透带、大孔道更具有较好的堵水封窜能力,提高了采收率,也使部分高含水井重新走上正常生产。其缺点在于药剂无明显的选择性,只能依靠地层的选择性,由于稠油井的油水粘度差异大,所以,低粘度的堵剂溶液进入水层的阻力比进入油层的阻力小,堵剂优先进入出水层。它对出水原因较复杂的油井封堵有效率较低,另外在施工中应注意对最终挤注压力的选择,要根据地层的渗透率、含水饱合度等选择不同的最终挤注压力,以免对出油层位的渗透率造成影响。 复合调剖剂机理 复合调剖剂种类较多,它主要是针对单一调剖剂的缺点而设计的,单一的调剖剂有其

深度调剖及堵水

深度调剖及堵水 国内几十年来在治水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关于水井深度调剖,开始采用高强度堵剂,挤死高吸水层段,这种工艺对全层水淹的井效果显著。而我国油田属于陆相沉积,非均质性很强,在剖面上层内渗透率差异较大,如果深度调剖施工时将水淹层段堵死,这时注水井主要吸水层段被堵死,原来弱吸水段或不吸水段开始吸水,吸水剖面改变很理想。但是,由于注入堵剂数量有限,2m 油层挤入500m3堵剂,挤入深度只有12.6m,当低渗透层水线推进到此处时,注入水又会窜入特高渗透层,造成深度调剖失效。这种工艺每施工一口井增产油量一般不超过500t,个别有相对隔挡层的井或有相当好的潜力层的效果会好些。根据这一情况发展了深度调剖,即加大堵剂用量,但是,深度调剖深度与堵剂用量是平方的关系,所以堵剂用量加大很多,深度调剖深度增加得并不多。如2m 油层挤入1000m3堵剂进行深度调剖,深度也只有17.8m ,增产量和有效期改善仍不理想。近年来深度调剖工艺发展成调驱工艺,即将深度调剖剂改进为可动的弱凝胶(调驱剂),使得深度调剖后调驱剂段塞推进速度稍快于低渗透层段水线推进速度,直到调驱剂段塞薄到一定程度后突破,再注第二个段塞,增产量和有效期都会大幅度提高。 下面只重点介绍调驱工艺。值得注意的是调驱工艺有两个技术关键,一是必须根据渗透率,用岩心优选驱替剂的粘度,以保证调驱剂推进速度略快于新进水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二是为了挤入调驱剂时尽量减少加强层的伤害,注入压力必须大于调剖层段的启动压差,小于加强层段的启动压差。这两方面都可以用岩心(或人造模拟岩心)实测。油井堵水也有类似问题,由于堵塞半径有限,增产量和有效期都很小,所以对孔隙性油藏来说,除非全层水淹否则对层内某层段出水不宜采用堵水措施。而对块状裂缝性底水油藏,由于无法在水井进行调整,只能利用这类油田的非均质性在油井进行堵水,开始将大裂缝堵死,这样虽然将出水通道堵死,同时也将与大裂缝连通的小裂缝的出油通道堵死,所以效果也不理想。以后发展为有渗透性的堵大裂缝的堵剂,效果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岩块系统的驱替压差很大,大裂缝中渗透率下降很大,渗流阻力较大,大裂缝中压力憋得较高,形不成大的驱替压差,岩块系统中的油还是出不来。应当采取用堵剂堵死水源,保持一定长度的大裂缝,使这段裂缝中的压力与井底流压接近,充分发挥与大裂缝连通的岩块系统的作用,尽可能地提高增产效果。 一、油井出水分析及预测 在油田正式投入开发以前,没有足够的动态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只能凭静态资料和少量的试油。试采资料做粗略的预测。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理想的剖面非均质模型,预测面积注水时不同开发阶段的油井出水状况 利用测井曲线计算层间和层内渗透率近似的层段厚度乘以该段平均渗透率,得出地层参数Kh (K 为渗透率、h 为渗透率近似的层段厚度)。或利用分层试油不稳定试并求得的流动系数Kh/μ,乘以原油地下粘度,得地层参数。根据达西定律可知油层吸水量与地层参数成正比。在相同的压差下可以求出吸水剖面,从而判断出层内和层间的矛盾。进一步预测油井出水情况,判断出油井出水矛盾是层间为主,还是层内为主。确定治理水患的方针。于层间矛盾采用封堵水,属于层内矛盾(渗透率差异段之间有较大的相对隔挡层,可视做层内矛盾)是调剖。 (二)建立理想的平面非均质模型,预测面积注水时不同开发阶段注水井组油井出水情况根据油藏工程方案中油藏描述技术得到的渗透率平面矛盾情况(等渗透率图),以及地层参数预测水流方向;或利用试注时注示综剂求得的水流方向,或利用油水井之间平面压力梯度(即水井和油井折算到同一海拔高度的静止压力之差,除以井距)得出面积注水时的平面矛盾。这个压力梯度越小,说明这个方向是水流方向。根据各个方向压力梯度相差的倍数,可分析出平面水线推进的不均匀程度。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做水流方向的平面调整。 二、封、堵剂和深度调剖剂 封、堵剂和深度凋剖剂性能上是有原则区别的,封、堵剂是要高强度堵死,而深度调剖剂是堵而不死,是一种可动的弱凝胶,可用模拟岩心优选深度调剖剂性能,使深度调剖剂推进速度比低渗透新进水层段的水线推进速度稍快一点,使得水线总超不过深度调剖剂,极大地扩大了波及体积,达到深度调剖的目的。国内主要的封、堵剂。 从深度调剖剂的性能可知,其特点是堵而不死,注入地层后还可以被水驱动,并可以控制推进速度,常用的是水解高分子聚合物或轻微胶凝高分子聚合物(弱凝胶)。在编制方案时必须根据本油田的特点,进行封堵剂和深度调剖剂室内配方优化筛选,确定总体配方。

堵水调剖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与发展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2000年堵水调剖技术总结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开发处 2001年7月

一、2000年堵水调剖工作量完成情况 2000年度在集团公司和管理局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在堵水调剖技术上加强管理、整体规划、科学运行,成立了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堵水调剖项目组”,堵水调剖工 作实行目标化管理,由开发管理部有关科室协调运行。各采油厂成立相应项目组,项目 组下设“地质、工艺方案组”、“现场运行施工组”、“堵调质量监督组”、“堵后管理组” 和“效果分析评价组”共5个专业职能组,分工负责堵水调剖各方面工作。并不断进行 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与推广应用,使堵水调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较好的 成果。 2000年各采油厂在控制成本上升、减少措施工作量以及随着油田含水逐渐上 升堵水难度越来越大、重复堵水效果逐渐变差的情况下,全局共实施油水井堵水调 剖900井次,当年累计增油38.71万吨,平均单井次增油364吨,取得了很好的效 果和效益,堵水调剖工作量完成情况详见下表: 2000年堵水调剖工作量及效果统计 2000年共实施堵水调剖900井次,累计增油38.71万吨,累计降水143.18万立方米。其中油井化学堵水(包括高效堵水和防砂堵水)实施217井次,对比165井次,有效129井次,有效率78.2%,累计增油8.49万吨,平均单井增油515吨;油井机械卡封堵水241井次,对比201井次,有效151井次,有效率75.1%,累计增油9.37万吨,平均单井增油

466吨;氮气调剖实施21井次,对比21井次,有效18井次,有效率83.0%,累计增油0.8857万吨,累计降水4.32万立方米;干灰堵水实施84井次,对比75井次,有效59井次,有效率78.6%,累计增油3.7万吨,累计降水17.6万立方米。水井调剖337井次,对比601井次,有效451井次,调剖有效率75.0%,对应油井累计增油16.27万吨,累计降水76.2万立方米,平均井次增油271吨,平均单井次降水1268立方米。 二、2000年堵水调剖技术的开展 1、制定了标准,为提高堵剂质量奠定了基础 编写制定了行业标准,“颗粒类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和管理局标准“冻 胶类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方法”都已发布应用。管理局标准“颗粒类堵水调剖剂通 用技术条件”和“冻胶类堵水调剖剂通用技术条件”,已通过审查。 通过标准的制定,为规范我局堵水调剖剂市场和提高质量、把好源头奠定了基础。 2、深化油藏研究,优化制定堵调方案 胜利油区油藏类型复杂,含油层系多,经过多年高速开发,剩余油分布零散, 油层非均质程度高,层间、层内矛盾十分突出,由于长期强注强采,油层物性发生 了较大变化,普遍存在大孔道,增加了堵水调剖难度,因此加强油藏地质研究,深 化对油层的再认识,对提高堵水调剖成功率至关重要。主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 究工作: (1)、根据测井和地震的资料,综合分析,对油藏进行静态描述,进一步搞清层 系划分、油藏剖面、油层物理参数和井间连通情况、构造动态等。同时对油田开发 的动态进行历史性分析,进行油藏动态描述,进一步搞清分层采出程度、地下流体 饱和度,为堵水调剖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对油藏动、静态资料的监测和录取,增强对油藏的再认识,摸清剩余 油分布规律。树立油藏和工艺经营的观念,提高措施方案的准确性和经济性。 (3)、认真做好吸水剖面资料测试,充分利用吸水剖面资料,分析研究纵向渗透 率差异和吸水差异。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注水井本身的吸水剖面,提高了水驱波及 体积及纵向上油藏的动用程度。 (4)、PI决策技术和RE决策技术:积极推广应用PI决策技术和RE决策技术,对整体堵调区块进行优化决策,提高了方案的科学性,并与剩余油研究成果和油水

堵水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堵水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油井出水是油田(特别是注水开发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层原生及后生 的非均质性、流体流度差异以及其他原因(如作业失败、生产措施错误等),在地层中形成水 流优势通道,导致水锥、水窜、水指进,使一些油井过早见水或水淹,水驱低效或无效循环。 堵水调剖技术一直是油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有效手段。我国堵水调剖技术已有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历史,在油田不同的开发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油田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后,油田水驱问题越来越复杂,堵水调剖等控水稳油技术难度及要求越 来越高,推动着该技术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尤其在深部调剖(调驱)液流转向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多新的进展,在改善高含水油田注水开发效果方面获得了显著效果。 1 技术现状及最新进展 1.1发展历程 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追溯到 20 世纪50年代末,60至 70年代主要以油井堵 水为主。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注水井调剖技术迅速发展,不论是堵水还是调剖,均以高强度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堵塞。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堵水技术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由单井处理发展到以调剖堵水措施为主的区块综合治理。进入21世纪后,油田普遍高含水,油藏原生非均质及长期水驱使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油层 中逐渐形成高渗通道或大孔道,使地层压力场、流线场形成定势,油水井间形成水流优势通道,造成水驱“短路”,严重影响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加之对高含水油藏现状认识的局限性,常 规调剖堵水技术无法满足油藏开发需要,因而,作用及影响效果更大的深部调剖(调驱)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改善水驱的理论认识及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析我国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规模,其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①50至70年代:油井堵水为主,堵剂材 料主要是水泥、树脂、活性稠油、水玻璃/氯化钙等。②70至80年代:随着聚合物及其交联凝胶的出现,堵水调剖剂研制得以迅速发展,以强凝胶堵剂为主,作用机理多为物理屏障式 堵塞,以调整近井地层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为目的。③90年代: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调剖技 术进入鼎盛期,因处理目的不同,油田应用的堵剂体系有近100种,其中深部调剖(调驱)及相 关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以区块综合治理为目标。④2000年以后:基于油藏工程的深部调剖(驱)改善水驱配套技术的提出,使深部调剖(驱)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将油藏工程技术 和分析方法应用到改变水驱的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中。处理目标是整个油藏,作业规模大、时间长。 1.2技术现状与最新进展 堵水调剖及相关配套技术在高含水油田控水稳产(增产)措施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随着高含水 油藏水驱问题的日益复杂,对该领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堵水调剖及相关技术的不断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浅7631区块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摘要:浅7631 区块IV油层组水淹水窜现象严重,高含水现象普遍存在,堵水封窜形势严峻,加上单井层数少,导致提液难度大。为了实现控水稳油的目标,更好的开发浅7631区块,在多次封堵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开展了水井整体调剖控水实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的趋势,有效提高了该区块的整体开发水平。 关键词:水井调剖封堵控水增油 一、区块目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非均质性导致平面矛盾突出,高含水现象突出 浅7631区块在投产三年后,非均质性导致主产层水窜现象严重,整体含水激增,含水上升率高达21%,目前的74口油井中含水超过50%的有40口,占总油井数的54.1%,含水大于80%的油井有24口,占总油井数的32.4%,整个区块的综合含水率已由开发初期的5.42%激增到目前的66%,而水淹水窜井仍然以每年12%的速度增加,开发形式不容乐观。 2.潜力层少,调整开发方式难度大且效果差 浅7631区块主产层为SIV2、SIV3,一旦主力油层发生水淹,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接替层,因此层间调整难度大,空间小[1]。对有测试数据的15口井的吸水剖面进行统计发现,SIV2、SIV3、SIV4相对吸水比例为38%、31%、31%,小层相对吸水比例接近于1:1:1,结合有产液数据的10口油井分析,显示该三个层都已见谁,平均含水71. 5%、77. 2%、68%,含水比例也接近于1:1:1。因此注水方式调整有很大难度,余地很小,如何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是摆在油田开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2]。虽然进行过结构和开发方式调整,但是效果不理想,产量递减的形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该方案效果不理想[3]。 二、水井调剖效果分析 2012年在浅7631区块对15口井进行调剖作业,区块日产油量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应用

低渗透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应用

目录 1项目概要 (1) 1.1问题的提出 (1) 1.1.1油藏概况 (1) 1.1.2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1.1.3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 (3) 1.1.3.1国外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3) 1.1.3.2国内调剖技术发展现状 (4) 1.2主要研究内容 (14) 1.3研究思路 (14) 1.4项目完成情况 (15) 1.4.1主要工作量 (15) 1.4.2研究成果 (15) 2深部调剖凝胶体系 (16) 2.1铬离子交联凝胶体系 (16) 2.1.1凝胶体系配方筛选 (16) 2.1.1.1聚合物筛选 (16) 2.1.1.2交联剂筛选 (30) 2.1.1.3交联助剂筛选 (37) 2.1.2凝胶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41) 2.1.2.1聚合物浓度 (41) 2.1.2.2交联剂浓度 (43) 2.1.2.3交联助剂浓度 (44) 2.1.2.4温度 (45) 2.1.2.5矿化度 (46) 2.1.3凝胶体系性能评价 (49) 2.1.3.1机械剪切 (49) 2.1.3.2多孔介质剪切 (51) 2.1.3.3稳定性 (52) 2.1.3.4堵水率 (53) 2.1.3.5选择性封堵能力 (54) 2.1.3.6提高采收率 (55) 2.2有机酚醛交联凝胶体系 (57) 2.2.1凝胶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59) 2.2.1.1聚合物浓度 (59) 2.2.1.2交联剂浓度 (60) 2.2.1.3交联助剂浓度 (61) 2.2.1.4温度 (65)

2.2.1.5矿化度 (66) 2.2.2凝胶体系性能评价 (67) 2.2.2.1机械剪切 (67) 2.2.2.2多孔介质剪切 (68) 2.2.2.3稳定性 (69) 2.2.2.4堵水率 (70) 2.2.2.5选择性封堵能力 (71) 2.2.2.6提高采收率 (71) 2.3调剖剂配方 (73) 2.3.1温度34℃ (73) 2.3.2温度42℃ (74) 2.3.3温度51℃ (75) 3注水井深部调剖段塞结构设计 (77) 3.1调剖剂量 (77) 3.1.1调剖层及调剖厚度 (77) 3.1.2调剖方向 (77) 3.1.3调剖半径 (77) 3.1.4调剖剂量 (77) 3.2段塞结构 (78) 3.3施工原则 (79) 4结论与建议 (80) 4.1结论 (80) 4.2建议 (80)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浅谈稠油井调剖技术 摘要:稠油井调剖技术就是在不找水的情况下,注入调剖剂,按照油井产水层渗透率的高低、各层出水能力大小堵剂自然选择进入,对高含水油井的高产水井段或层段进行选择性深部封堵,通过过顶替,使封堵层堵而不死,以达到增大油井中远井地带波及体积,调整产液剖面,改变出水通道的目的。 关键词:稠油井调剖技术 一、稠油井技术简介 水井调剖的主要作用于水井中近井地带,而稠油井调剖主要作用于油井中远井地带,增大增大油井中远井地带波及体积。影响范围小于水井调剖,对稠油井的影响大于水井调剖。水井调剖通过增大中近井地带波及体积,而对整个井组产生影响;稠油井调剖主要影响油井中远井地带的渗流场,仅对相邻同井组油井略有影响,对稠调剖油井的影响比水井调剖大。 二、稠油井调剖技术与常规堵水技术的不同点 1.堵而不死 稠油井调剖技术采用过顶替工艺,使封堵后的出水层仍有一定的渗流通道。而常规堵水技术将出水层完全堵死。高含水层通常是主力层或I类层,堵死后不利于这类油层的采收率提高。这样完全堵死了,就对该层采收率的提高非常不利。 2.对配套找水工艺要求不高 稠油井调剖技术主要依靠调剖剂在不同渗流阻力下自然选择进入高含水层,对出水层的判断不需要很准确,一般情况下不找水,而常规堵水技术必须是在准确找水的基础上,否则有效率很低。 3.具有一定的扩大波及系数的作用 由于采用了深部封堵、堵而不死的工艺,相当于从水井将调剖剂置放到油井附近(深部调剖),使油井调剖技术可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变油井高含水层中远井地带渗流场,可对同一井组其他油井起到平面调整作用。这对于水井深部调剖是难以实现的。 三、油井调剖技术路线及技术关键 1.技术路线 利用调剖剂的阻力最小进入原则,控制堵剂有选择地进入高含水层,并采用

第三章堵水调剖

课题第三章调剖堵水 第一节调剖堵水的基本概念;第二节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的原理;第三节调剖堵水剂;第四节压力指数值(PI);第五节适合堵水调剖区块的筛选标准;第六节堵水调剖存在的问题。 学时4学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掌握调剖与堵水基本概念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及压力指数的计算;对油井出水原因、危害、出水井的出水方式及出水来源分析判断等有较清楚认识,掌握筛选堵水调剖井的基本方法。 重点 调剖与堵水基本概念、PI指数及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难点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PI指数的计算及出水井的出水方式及出水来源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详细讲授与多媒体课件结合,引导学生的思路,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课堂提问发言。 参考资料教师备课参考书 赵福麟编著,《EOR原理》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7 给学生推荐的参考书 1、叶仲斌编著,《提高采收率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8 2、侯吉瑞编著,《化学驱原理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3 3、杨承志等著,《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12 4、韩冬、沈平平编著,《表面活性剂驱油原理及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三章调剖堵水 第一节调剖堵水的基本概念 地层的不均质性使注入水沿高渗透层突入油井。为了提高波及系数,从而提高采收率,必须封堵这些高渗透层。 调剖:从注水井封堵这些高渗透层时,可调整注水层段的吸水剖面叫调剖。 堵水:从油井封堵这些高渗透层时,可减少油井产水叫堵水。 二次采油(即注水或注气)的地层需要调剖堵水,三次采油(即注特殊流体)的地层更需要调剖堵水。 调剖: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在注水井中注入化学剂,降低高吸水层的吸水量,从而相应提高注水压力,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吸水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改善水驱状况的工艺技术。 油井出水的危害 (1)消耗油层能量,降低油层的最终采收率; a 油层能量推动水向采油井前进; b 油井见水后,在纵向和横向上推进很不均匀,造成油井过早水淹,波及系数降低; c 出水后井内静水压头增大,影响低压气层的产气量,甚至不产气; d 井底附近含水饱和度升高,降低油气相对渗透率,引起水堵。 (2)降低抽油井的泵效; 产水量增加,抽油井做大量无用功 (3)使管线和设备腐蚀和结垢; a 产出水加剧了H2S和CO2的腐蚀作用; b 产出水中离子在地面条件下结垢。(4)脱水负荷加大; a 产水量增加; b 油水乳化。 (5)污染环境 油井出水方式 油井出水按水的来源有注入水、边水、底水、上层水、下层水、夹层水。 出水层位的确定 A 水化学分析法采出水的化验分析结果来判断地层水和注入水; B 地球物理资料有流体电阻测定法、井温测量和放射性同位素法; C 机械法找水; D 找水仪找水。 减少油井出水的办法: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 化学堵水:选择性堵水、非选择性堵水。 第二节调剖堵水提高采收率的原理 按PT图片举例说明堵水调剖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堵水调剖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 -封堵高渗透层 -提高注水压力 -启动高含油饱和度的中、低渗透层 -提高波及系数 第三节调剖堵水剂 一、堵剂的定义 堵剂是指注入地层能起封堵作用的物质。从水井注入地层的堵剂叫调剖剂。从油井注入地层的堵剂叫堵水剂。调剖剂和堵水剂都属堵剂。 调剖剂-从水井注入的、堵水剂-从油井注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