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集群视角探索特色小镇发展——以绍兴黄酒小镇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三农论坛

随着要素条件和集群内外环境的变化,“一县一品”、“一镇一产业”的集群优势不断弱化,一些产业集群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特色小镇应运而生。绍兴现有包括黄酒小镇、袜艺小镇在内的省级特色小镇6个,前期成效显著,但依然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对于如何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建设模式扩展至绍兴其他块状经济先发优势明显区域是研究绍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绍兴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1.理论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关于内涵界定与分类研究。冯·杜能(1826)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后由M. Porter(1990)与A. Marshall的产业区理论共同组成产业集群的内涵基本脉络。G. Becattini (1990)、Rabellotti (2004)、Scott(2002) 等学者都对产业集群及相关概念做了界定,但尚未形成权威定义。(2)产业集群演进路径与创新研究。Porter(2002)研究指出,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等是由诸多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aul Krugman,1991)、(Porter, 1998)、(Feldman, 2005)等从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角度对集群演化机制进行分析。(Von Hippel, 1994)、(Sena, 2004)、(Rosenfeldt, 2002)等从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角度开展了集群创新研究。(3)产业集群竞争评价研究。竞争评价主要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其中定性研究以钻石模型为代表,侧重于分析产业集群的机构和竞争力。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投入产出原理、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4)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的研究。Bertola(1993)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来自于消费与生产需求的共同诱导,区域发展的动力则来自于产业集群引起的成本降低与创新竞争力的形成。

国内学者关于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分类。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王缉慈(2002)、仇保兴(1999)、曾忠祥(1997、)徐康宁(2001)、刘友金(2002))。关于产业集群的类型研究(仇保兴(1999)、王缉慈(2004)、陈雪梅(2001))。(2)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创新。刘恒江(2005)、李文秀(2012)、赵波(2011)。(3)产业集群的识别与实证。李凯(2004)、范剑勇(2004)、姜鑫(2009)。

国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规模研究。费赖特曼(1978);(2)发展策略方面,Gibson(2005);效益研究方面,克莱尔墨菲和博伊尔(2006);梅拉妮凯史密斯(2004)。(3)特色小镇的开发保护方面。

国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特色小镇的创建必要性和重要意义。(2)研究特色小镇的发展内涵。(3)研究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主要侧重于依托各地资源禀赋研究特色小镇创建方法、程序、原则、重点、类别等,如刘锡宾(2015)、于新东(2015)。

综上所述,由于浙江省创建特色小镇的实践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工作并没有及时跟上,理论也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国外已经成型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虽然可资借鉴,但大都集中在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小镇研究,从产业集聚角度看,对促进绍兴市传统产业集群特色小镇构建和发展借鉴意义不是太大。基于此,本研究将突出特色小镇与产业集群的差异与协同,融合经济活动中社会主体的影响因素,系统吸收国内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探索特色小镇发展

--以绍兴黄酒小镇为例

何 颖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本课题在深入调查了解绍兴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在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以产业集群竞争力要素为基础,深入分析绍兴传统产业集群在建设特色小镇中的制约因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产业组织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成果经验和发展模式,试图破解绍兴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难题。

研究既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产业集群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理论,又为企业、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和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黄酒小镇

文章编号:ISSN2096-0743/2019-01-0120

外产业集聚方面各类理论依据,以黄酒小镇为例分析绍兴传统产业集群特征、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

2.黄酒小镇发展现状

绍兴黄酒小镇是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之一,建设有东浦镇的“酒香古镇”和湖塘街道“黄酒重镇”两个片区,湖塘片区定位为黄酒产业区,东浦片区定位为文化旅游区,区内设有越秀演艺中心、老镇区休闲街区、艺术村落、黄酒产业创意园区等十几个功能区,目标是打造一个黄酒与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浙江传统产业小镇。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建设,从规划进度而言,已经初具规模,但小镇的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由于小镇建设,原有社群的搬迁,导致周边居民人数下降,小镇及周边市场萧条,难以吸引游客和投资。小镇硬件和软件建设速度不匹配,很多建筑、店面尚为空房,商家入住率低、业态单调,游客的参与项目极少,在小镇内的停留时间很短,因此很难得到口碑的传播。并且这些问题相互影响,限制了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3.绍兴黄酒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波特的钻石模型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者对手表现;需求的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要素状况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朱方伟(2004)提出了从传统产业集群到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围绕生产要素而演进的规律,传统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低层次的、基于资源禀赋的基本生产要素,只具有静态比较优势。总体而言,“要素观”认为各因素的质量水平决定了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强弱,竞争力的大小是质量导向。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区域要素间的流动性水平大大提升,其对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影响程度也大不相同。对传统产业而言,尤其是依赖于土壤、水质、空气等地理标志性的产业而言,要素的流动性较低,其产业集群的替代性和流动性相对较弱。尤其是黄酒产业,不仅依赖于绍兴地区的生产原料,更依赖于区域的消费市场,因此在分析绍兴黄酒产业集群竞争力时,增加对社群和集群品牌的考量,构建企业战略和竞争—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要素状况—社群及品牌的分析模型,理清发展现状,寻找对策路径。

3.1因素分析

3.1.1生产要素。作为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绍兴黄酒产业以传统酿造工艺为基础,近几年在产品研发、酿造工艺、生产原料等领域加强研究,通过“机器换人”加速生产智能化,制定团体标准《绍兴酒(绍兴黄酒)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并实施,与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科研合作、技术交流,培育优秀技师和管理人员,为黄酒发展注入活力与后劲。在湖北等地建立有机糯米种植基地,从源头上确保原料品质安全、优质和可追溯。从整个产业链而言,政府、企业、院校都在改进生产要素的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产地优势。

3.1.2需求状况。黄酒作为三大古酒之一,其市场需求与白酒、红酒差距较大,消费者的需求差异明显。根据朱杏珍(2017)的研究,消费者对黄酒的需求差异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地域、口味、品牌、包装、用途等方面,结果显示黄酒的主要消费集中在中老年男性群体,南方消费者居多。同时根据调查我们进一步发现,需求总量少、增长幅度小、消费集中,低价位黄酒占比较高。这既是黄酒产业发展的现状,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1.3相关支持产业。从原材料、研发、销售、传播等角度分析发现,绍兴地区原有的黄酒产业的原材料优势逐渐消失,各大黄酒企业的糯米等原材料主要建于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研发、销售、传播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现在黄酒小镇的公共平台,政府、院校也更多地参与其中,逐渐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态势,但在销售方面的配套和支持相对较少。这与市场的需求、消费者黄酒消费习惯的培养密切相关。

3.1.4企业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绍兴现有黄酒酿造企业75家,总资产109.1亿元,从业人员8503人。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品牌凭借资本优势,先后兼并、收购“沈永和”“女儿红”等众多黄酒知名品牌。资本市场促使大企业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逐渐形成以三大品牌为主,小品牌为辅的绍兴黄酒产业格局。

3.1.5社群及品牌。作为绍兴黄酒产业的主力,会稽山等企业在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上颇为尽心,以绍兴黄酒小镇为平台,近两年黄酒音乐节、黄酒奶茶、黄酒棒冰等新的产品、新的形式吸引力不少消费者。但是“绍兴黄酒”这一品牌和企业品牌的推广还存在一定的界限,作为集群品牌也好,原产地品牌也好,产业的竞争力没有用在一个点上。并且在社群的构建上有不少缺失,消费者在黄酒文化、黄酒小镇等相关的

(下转第12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