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行业分析小组 基本结论:我国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与国际水
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保险市场发展前景看好,保 险市场业务收入
将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将放缓,一方面是 因为经营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缘于宏观调控的影响。

虽然 中资保险公司凭借地理优势,
在国内保险市场上占有领导地 位,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的
加大,外资比重将不断 增加,会逐步蚕食中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
额。

就经营方面来 看,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不理想,在投
资渠道放宽 的背景下,有较多的改善机会。

目前产险处于亏损的边
缘, 经营费用支出需要压缩,主要寿险公司的经营状态尚可。


前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偏紧,但整体偿付能力尚处于
近年来,我国保险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保费收入) 和保险深
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整体呈现上 升趋势。

2004
年我国保险密度为元,北京、上海、天津分别
以 2490 元、 1763 元和 791 元的保险密度位列全国前 经济实力成正向关系。

2004 年我国保险深度为 %。

全国约三
分之二的省份的保险深度在 2%?3%之间,超过 3%的有北京、
海、山西、新疆、辽宁 5 个地区。

就代表保险业整体水
平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水平差 距很大。

2003 年发达国家保险密度平均为 2764 美元,约为
正常状态。

保险市场的整体格局
、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 当前我国保险密度总体上呈东、中 、西递减之势,与当地的
3 位。

我国的倍,保险深度平均水平为%,大约是我国的倍。

正是
由于差距很大,也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前景令人看好。

1:近几年我国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指标年度保险密度
元)保险深度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产险和寿险的市场份额对比2005 年
1 至7 月间,我国保费行业实现业务收入亿元,其中寿险业务收入亿元,产险业务收入亿元,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和%,寿险业务占有显然的主导地位,但产险业务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身险。

表2:2005 年7 月底我国保险行业收入构成险种收入(亿元)市场份额同比增长寿险% %
产险% % 合计%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实际上,寿险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历程中起步较晚,1982 年才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恢复开办,当年的保费收入159 万元,不过该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在整个保险市场
份额的比例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稳定在75%左右的市场份额。

同时,寿险业务的种类也不断趋于多样化,已经由80 年代的几十种增加到目前的数百种。

2000 年以前,我国寿险市场以传统储蓄型产品(非分红险、意外伤害险、健康险以及
补充医疗险)为主。

为应对降息对寿险业务的影响,2000 年后,我国寿险市场中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产品以及万能寿
险等投资险种相继上市,并取得了快速增长。

相对而言,
我国产险险种单一,主要险种包括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其中财产保险约占到产险总收入的
95%,财产保险中又以机动车辆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为主。

2005年1至7月,我国保费收入同比增长%,但增长幅度正
逐步放缓。

从直观数据来看,2005年1至7月,全国寿险保
费收入同比增长%,但若扣除中意保险200 亿元的大单因素后,其业务收入的实际增长是%,没有改变自2004 年以来寿险业务增长低迷的状态。

2005年1至7月份虽然我国产险保
费收入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并没有改变今年以来财险成为保险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的趋势。

三、内、外(合)资保险公司对业务的争夺1992 年我国在上海进行保险开放试
点,1995年扩大到广州,1999 年进一步扩大到深圳。

根据
入世承诺,中国对国内保险公司的保护已经于2004 年12 月彻底终止,中国将允许外资寿险公司向中国居民提供健康
保险、团体保险和养老金年金保险服务,并不再限制其经营
地域。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境内保险公司有75 家,再保险
公司5 家,外资、合资保险公司37 家,中资保险公司33 家,
外资、合资保险公司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中资。

与外资、合
资保险在数量上的优势相比,其在市场份额上仍远远落后于中资保险公司,其中以财产保险表现尤为突出。

不过由于意保险一笔200 亿元的大单业务,外资在人身险这块业务收入的比例,已由2004 年底的%上升到2005 年7 月的12%,市
内、外(合)资保险收入对比 公司背景 收入(亿元)
场份额 市场份额( 2004 年底) 寿险内资 % % 寿险外、合
资 % % 产险内资 % % 产险外、合资 % % 合 计
险市场份额分布 1 、寿险的市场份额 在全部寿险公司中,
排名前五位,五家公司共占据市场份额的 %,而 2004 年底, 前五位
公司的市场份额的合计为 %。

在 2005 年 1-7 月间,收 入排名十位
当中有两家外资(含合资)保险公司,分别为中 意人寿和友邦保险。

中意人寿排名的迅速上升主要归功于中 石油集团的一笔 200 亿元的
团险保单。

综合而言,目前我国 寿险市场仍然为寡头垄断格局,但垄
断力度呈下降趋势,市 场的竞争程度逐渐加大。

表 4:我国寿险市场
前十名市场份
额情况 单位:万元 公司名称 保费收入 市场份额 (2005 年
场份额明显增加。

需要指出的是,中 意人寿的 200 亿元大单
业务为一次性缴费,不具有持续性。

表 3:2005 年 7 月底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四、目前保
中国人寿股份、平 安寿 险、太保寿险、 中意人寿和国寿续存
7 月) 市场份额( 2004 年 12 月) 市场份额变动 国寿股
份 % % % 平安寿 % % % 太保寿
中意 % % % 国 寿存续 % % % 新华 % % % 泰康
% % % 太平人寿 % % % 友邦 % % % 生命人寿 % % % 合
计 % % % 资料来源: 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2 、财险的市场份额 在 非寿险市场上,人保股份、太保财险、平安财险、 中华联合
仍然是非寿险市场的前五位,五家共占据市场份额的%,与2004年底的%明显下降。

在市场份额下降的公司当中,以人
保股份的%最大,其市场垄断力度的减弱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市场份额增加的公司中,以中华联合的表现较好,2005 年
1?7 月间,中华联合以亿元的保费收入占据了非寿险市场的
第四位,保费规模相当于第三位平安财险的%,与第五位天
安有18 亿元的收入领先优势。

同时,成立不长的大地保险
取得亿元的保费规模,排名非寿险市场的第六位也值得关
注。

在前产险前十位公司排名当中,无一家外资保险公司。

综合来看,目前产险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弱于寿险,但正呈
现加剧趋势。

表5 :我国财险市场前十名市场份额情况单
位:亿元公司名称保费收入市场份额(2005 年7 月)市场份额(2004年12月)市场份额变动人保股份% %% 太保财% % % 平安财% % % 中华联合% % % 天安% % %
大地财产% %% 永安% %% 华安% %% 出口信用% %%
太平保险% % % 合计%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
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五、再保险市场概况再保险是对保险
的保险,当直接保险公司对其承保的巨大或特殊的风险承受有困难时,就有必要通过再保险进一步分散风险,从而扩大
承保能力,保障巨灾损失的有效分散。

虽然1980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办理再保险业务,但在1996 年以前,我国境内没有一家专业再保险公司。

国内各家保险公司虽然都设有
再保险部门,但一般都只有分出业务,基本上不接受国内的分入业务,很多商业分保业务不能在国内得到妥善安排,导致我国保险业务贸易体现为逆差,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保险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整体而言,我国的再保险市场属初级阶段。

1 、再保险市场前景较好。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没有再保险作后盾,单个保险公司无法承受巨额的累积责任。

因此,我国再保险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大。

2 、再保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再保险有效需求与自留保费比例密切相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自留保费在%,而发达国家的平均自
留保费率在80%左右,多数发展中国际的自留保费率在50?70%间。

3 、再保险业务可能面临调整。

我国再保险业务
也存在着很强的政策因素,保险法规定20%的再保险比例,
目前我国法定再保险收入占再保险收入的比例超过90%。


据入世协议,我国将逐步降低法定再保险比例,直至取消法定再保险业务。

由此,在法定再保险收入下降之际,若各家
保险公司的再保险意识没有明显增加,则我国的再保险业务动经济周期的变动将使保险行业出现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变化,诸如: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率上升都会给保险经营带来压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处于起飞阶段,保险需求日益增加,整体经济环境有利于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

以1999年??2004年的GDP数值与保
可能面监短期调整。

保险行业影响因素、经济周期的变
险行业收入为基础,计算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属于高度相关。

显示宏观经济增长对保险行业收入的重要影响,但随着经济总量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的质量已被有关部门所重视,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出台。

我们认为,随着这一调控政策的持续实施,保险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不可避免受到影
响,保险公司也必须注重自身业务增长的质量,才能具备持
久的竞争力。

、利率变动2004 年10 月29 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利率,显示自1996 年以来的降息周期结束,我国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

在这种情形下,如何应付利率上升对保险业务的影
响已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利率变动对保险公司经营的影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 、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影响我国保险公司目前的投资资产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这几项
资产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对于短期银行存款和浮动利
率存款而言,若利率提高将增加其收益;对于存在银行的长期固定
利率存款而言,升息将导致资金的实际收益率缩水;对于以固定利
率为主的债券投资而言,升息将导致债券价格出现下跌,负面影
响很大;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其收益率主要取决于证券市
场的大环境和相关基金的投资水平,升息影响较为间接。


合而言,利率变动与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呈反向关系。

2 、对保险公司经营产品的影响对于以前签署的保单,升息将缓
解以往给保险公司造成重大亏损的利差损,这将有助于保险公司收益的提高;对于在央行降息后处于低利率时期出售的传统寿险产品而言,由于保单预定的固定收益率较低且期限较长,升息后保户可能转而投资其它具备更高收益率的金融产品从而造成新投保率的下降和退保率的上升;对于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连险等投资险而言,升息不产生直接影响。

、税收政策目前,我国对保险行业主要征收两大税种,分别是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

营业税方面,我国保险行业的营业税率为5%,与国外2%??3%的营业税税率水平相比,税
负明显较重。

企业所得税方面,在我国境内的外资保险公司享受着“三减两免” (三年减税, 两年免税)的优惠条件,所
得税率为15%,而中资保险公司需要缴纳33%的所得税,形
成事实上的差别税收待遇。

整体而言,我国保险行业的税收政策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

而世界保险业的发展经验表明,
个国家的保险业发展水平与税收政策密切相关。

由此,我
国保险行业的税收政策改进已是一个必然趋势。

从税收改进
方向来看,对中资保险公司带有明显的利好成份。

四、监管因素目前我国各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保险行业也不例外。

近年来,保险监管部门已就保险资金运用渠道、保险资金的规范管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规范提取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为防止保险市场出现大起大落,保证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起
到了重要作用。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监管的层面仍比较初级,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一些必要的制度,如保险精算规则、精算报告制度、精算师资格考试制度、预警指标
分析制度、年检报告制度、保险企业自律公约等。

总之,完
善的法规制度是保险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

保险资金
运用、资金投资的收益有待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是保险
公司保证赔付和获得发展的根本。

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主要来自投资业务,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还是依靠承保业务,保险资金存在运用不充分和低效运用的问题。

资料显示,2001 年、2002 年和2003 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和%。

而监管部
门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规定》中提出保险
资金运用的年收益率正常值为不低于3%。

表6:近三年我
国保险行业的资产分布情况单位:亿元年度资产总额银
行存款其他资产投资国债证券投资基金其他投资资产
2003 年2004 年2005 年7 月资料
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二、保险资金投
资渠道正在得到改善一直以来,我国保险资金只能投资国债、高级别的金融债、银行定存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渠道非常狭窄。

在保险行业整体增长迅猛的大背景下,保险企业可运用资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放宽已势在必行。

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层就保险资金直接进入
证券市场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涉及的资产托管、投资比例、风险监控等问题。

此外2005 年9 月还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
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打通保险业境外投资的渠道。

显然,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正在得到改善。

三、保险
行业的资产结构正在发生显着变化随着我国保险公司运营的逐步规范,保险行业的运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呈上
升趋势,由2000 年6 月份的70%上升到2005 年7 月份的90%,
能够运用的资产比例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投资渠道的改
善,银行存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也逐步降低。

有关运用资产、
投资资产和银行存款的比例变化趋势。

经营能力分析
产险经营能力分析产险经营能力的两个重要考察指标就是综合赔付率和综合经营比率。

近几年我国产险的综合赔付率在50%左右,最高值出现于2003 年,综合赔付率为%,略高
于当年台湾产险的%,但差异并不明显。

就我国产险的综合
经营比率指标分析,自1999 年以来,多数年份大于1,显示
产险理赔与经营费用之和超过当年的收入金额,在我国保险资金整体投资收益率较低的情形下,产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只能是处于亏损的边缘。

经营业绩改观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投资收益和压缩费用支出。

表7:我国产险公司经营率情况
时间综合赔付率综合经营比率1999 年12 月% 2000 年
12月% 2001 年12月% 2002 年12月% 2003 年12月%
2004年12月% 2005 年7月%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
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寿险经营能力分析由于相关数据
限制,对于寿险行业经营能力的评价,我们主要从中国人寿和平安保险集团两公司的经营绩效来考察。

相对于产险经营
较为窘迫的现状,我国寿险行业的盈利水平尚可,尤其以平
安集团的表现突出,近两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10%。

表8:我国主要保险公司近两年经营情况公司名称净利润(亿元)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2004 年2003 年2004 年2003 年2004 年2003 年人寿72 -14 % % % % 人保
15 % % % % 平安% %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
资信保险业数据偿付能力分析一、我国保险公司的资本充
足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显示,2003 年底,我国保
险行业的技术准备金与保费净收入之间的比例大约是70%,虽然较2002 年底的64%有所提高,但仍低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非寿险行业的比例。

同时,就负债水平来看,虽然人寿、人保和平安集团均已上市,但这些大型中资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资本充足率有待于进一步夯实。

表9: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的自有资本情况单位:亿元公司名称净资产(2004 年)净资产(2003 年)负债率(2004
年)负债率(2003 年)人寿% % 人保% % 平安2,358
1,928 % %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保险业数据
二、我国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力处于正常状态目前保险监管部门将各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作为核心监管指标。

2005 年1?7 月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太平洋人寿三家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达%,因此这三家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基
本反映我国寿险行业的偿付能力状况。

综合来看,虽然太平
洋人寿由于偿付能力不足,两次被保监会警告,但我国目前
保险公司的整体偿付能仍处于正常状态。

表10:我国主要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公司名称实际偿付能力最低偿
付能力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人寿% 平安人寿% 太
平洋人寿% 合计% 资料来源:保监会资料和鹏元资信
保险业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