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小学阶段,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自卑,就自卑的起源来说,其形成有自身、家庭、学校三因素。克服和避免它的滋生与蔓延,可采用正确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自我补偿,正确归因,关注和鼓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等方式。

关键词:小学生自卑自卑心理

引言:所谓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1]。目前就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自卑心理,要么觉得自己脑子笨,要么觉得别人都比自己漂亮,要么觉得别人的家庭条件都比自己优越,要么觉得自己不被人喜欢……因而,在学校总是不敢露面,即使老师委以重任也还是忧心忡忡,生怕做不好而被同学耻笑,在学习上则丧失信心,不思进取。显然自卑心理对于人的成长非常不利,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办法进行纠正。因此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自卑心理的形成时期——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是我们探讨的问题所在。

一、自卑心理形成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认知水平。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它是不成熟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往往来源于同伴的看法和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如小伙伴们不喜欢和他交玩,认为他学习成绩差,不按时完成作业,是个差劲的同学;老师对于他不能准时的完成学习任务,或破坏纪律,欺侮同学,进行批评,对于屡教不改的三天两头的点名批评教育,把他视为一个头疼和碍眼的学生。认知能力欠缺的他们往往会往两个极端发展:一、认定自己是个讨人厌,不被人喜欢的,变得

越来越不可理喻,吵架、打人,目中无人,谁都不怕,专门结交品德不良的同龄人,对谁都产生一种敌意,甚至于进行恶意的报复,这是自卑的反面表现。二、觉得自己不被人瞧起,寡言少语,胆怯,内向,变得越发的不合群,自尊心变得脆弱,禁不起打击,自卑的心理显而易见。

2、生理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外表。他们也会就这方面进行议论,如班里谁更好看?谁长得难看?谁是矮冬瓜?谁是胖子?等等。因为五官不正、容貌的不好、身材的矮小、体质的纤弱、性格的孤僻都会使他们自惭形秽,形成自卑心理。若遇到嘲讽、冷遇,更会无地自容。他们会不敢正视他人,因为害怕嘲笑,走路畏缩,说话不敢大声,凡事都不愿出露头面,因为怕与人交往而使自己形成独来独往的孤僻性格。

3、智力因素。记忆、思维、想象低于常人。知识接受能力差,学习总是遇到挫折;说话办事常常出错,总是遭到别人的白眼;思想没有别人深刻,总是被同学们排挤;阅历经验没有别人广博,成绩远不如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次遭受挫折、失败,自信心消失殆尽,自尊心化为泡影,自卑感趁虚而入。

4、承受能力。小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阅历经验的浅薄,对于失败和挫折无法正确认识和承受,这是学生产生自卑的主要原因。偶然一两次的失败并完全气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天生就是这样。全然不知漫漫人生路,并非一路欢歌笑语,而是荆棘丛生,沟壑纵横,失败挫折在所难免。对此,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卑的学生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会害怕失败,他们不愿再尝试,认定自己无能,甚至毫无希望,严重的导致心理防线崩溃,认为活着没什么意思,最终走上绝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二)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父母社会地位低下,这种使学生低人一等的心理,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能导致自我否定的意识急剧发展。如他们不愿提及自己的家庭,一旦别人问起,他们也会羞于开口,而是躲之不及;渐渐地他们会觉得在穿着打扮上,他们不够好,土里土气;学习用品也无法和他人比,平时的零用更是没有……逐渐注意到别人条件优越,觉得自己家里穷,没资格说这说那,继而给自己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因此这些原因也会使其产生自卑心理。

2、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可想而知。很多家长对孩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评上“三好生”、考试得100分等等。

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出人头地。可是能够达到这种要求的永远只能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中间或落后状态,这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压力,同时也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不少家长在失望之余常用责备、惩罚和嘲讽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发和强化学生自我否定意识,不适当的对比,也容易强化儿童的自卑心理。

(三)学校因素

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态度。能够因材施教的老师,必是伯乐;他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必定学有所长。但是毕竟伯乐难求。许多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导致同班同起点的学生成绩产生两极分化的结果。那些成绩差、品行恶劣的学生就是教师指挥棒下的“产物”。可是大多数教师并没有从自身角度上去寻找病因,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归根于学生笨、反应迟钝。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自然更为偏爱,而对差生则表现冷淡,甚至有厌弃的态度,这种教风带来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受冷遇和厌弃的学生普遍滋长的自卑心理。

二、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一)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有这么一句话: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使你自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随心所欲什么都比别人好,比别人强;当然也无须贬低自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嘛。要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积极、正确、客观的评价,正视自己,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潜能。同时,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期望,顶着逆流,排除偏见,克服自卑心理[2]。

(二)进行自我补偿。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把自卑看作是人类最大的能源。所谓补偿,就是通过发挥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弥补某一缺陷,从而将某种缺陷转化为自强不息的巨大推动力量。在这方面的卓越之士数不胜数:耳聋的贝多芬战胜了自己的生理缺陷,成为划时代的“乐圣”;还有荣登总统宝座下肢瘫痪的罗斯福;矮小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可见,补偿是克服自卑的强有力的武器[3]。(三)学会正确的归因。有些家长或老师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学生行为结果作出归因,常常把学生学习成绩差,或其他学习任务没完成,简单地归之于学生的内部原因(笨、不用功),例如,学生考试分数低,家长与老师同声责问:“为什么人家能考好,你考不好?……你真笨”。“你一向不用功”等等。而当孩子考到了一次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