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
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学生孟令修Array
指导教师
专业金融学
层次专升本
批次 111
学号 W130201111056 学习中心河北广播电视中心
工作单位新时代证券
2013年 4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自2008年9月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陷入极度低迷。

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的中国经济也不能幸免于难。

本文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业、进出口贸易、房地产业和就业四大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所面临重重深刻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得到经济启示和对策,希望能看到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欧美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金融房地产就业影响
目录
1 绪论 (4)
2 欧美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4)
2.1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4)
2.1.1 海外金融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 (4)
2.1.2.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4)
2.1.3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5)
2.2 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5)
2.2.1 出口增长趋缓 (5)
2.2.2 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 (5)
2.2.3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 (6)
2.3 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6)
2.3.1 影响购房者预期 (6)
2.3.2 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

(7)
2.3.3 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 (7)
2.4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8)
2.4.1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8 2.4.2 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 (8)
2.4.3 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 (8)
3 欧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9)
3.1 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9)
3.2 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9)
3.3 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9)
3.4 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10)
3.5 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10)
3.6谨慎对待亚洲货币一体化问题 (10)
4. 结尾 (11)
参考文献 (12)
1、绪论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

欧美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不但引起了美国的经济本身遭受重创,而且引起了更大范围的经济动荡,而且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亦不可能独善其身。

在当今大环境下, 作为主导力量的美国, 其任何方面的问题都会产生连锁的“多米诺效应”, 从而使各国经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受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明显:通货膨胀、金融秩序混乱、房价高居不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重重不断……每个问题都不容小视。

本文概括欧美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分析欧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因此,本人结合严峻的经济现状,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之问题与从中得到的启示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薄的观点。

2、欧美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和发展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2.1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2.1.1 海外投资遭受损失,且风险加剧。

许多中国的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贷款的债券,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些机构的经营业绩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金融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

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在内的中国金融机构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从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另外,美国金融危机虽然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但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

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2.1.2 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将加大。

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

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一方面,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
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难所。

美国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

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无疑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另外,由于股市的联动效应,美国股市下挫对欧洲、亚洲乃至全球的股票市场都会有重大影响。

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中,我国股市未受影响,还创历史新高,直到2008年1月,花旗、美林等大投资银行爆出第四季度巨额亏损后,A股走势开始与全球股指联动,其中A股指数与恒生指数联动性较强。

2.1.3 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美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一方面使我国外汇储备缩水,2008年9月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另一方面,由于美联储持续降息,美元在加速贬值,中美利差倒挂的进一步扩大,会吸引更多投机资本的流入。

因此,次贷危机可能导致流入中国的资金不减反增,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

2.2 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2.2.1 出口增长趋缓
我国是一个对出口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欧洲经济的依赖比较大。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和对美出口贸易的依存程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出口依存度每年都高于20%。

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下降5%-6%。

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

目前美国消费者对就业市场以及薪酬的预期都比较悲观,而信贷紧缩和就业市场的恶化使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感到担忧。

据2008年3月25日美国经济咨询商会报告显示,2008年3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继续下降,从2008年2月份的76.4降低至64.5,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3.3,是2003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而消费者对于收入水平的预测,同样并不乐观,认为收入会增长的人数,从18%下降到14.9%。

而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美国政府的一些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

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必然导致对我国产品需求增长速度放慢。

据海关统计,2008年1-11月,我国对美出口2330.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增速回落了5.6个百分点,低于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9.7个百分点。

如果考虑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带动的连锁效应,那么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2.2.2 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
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趋缓,失业率上升。

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

虽然美国一直倡导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
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

这样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

同时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放缓,导致美国“需求内部化”的微观要求不断增强,这也使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可能持续抬头,对中国设立更多的贸易壁垒,这一切便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

比如,前一段时间,美国不断炒作我国玩具、牙膏、水产品、轮胎、宠物食品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对我国有关产品的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

在对待我国输出的纺织品上,为了移植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美国除了压价之外,还通过抬高技术测试标准等非价格手段极力将市场风险转嫁给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故意提高产品测试标准,有些标准明显超出我国企业的能力范围,从而制造出大量“不合格”产品,客户先“勉强”接受,一旦日后因产品品质问题而滞销、退货,就将全部责任推给我国出口企业,这种技术性软条款,给我国纺织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订单风险。

这些便是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的很好的例证。

另外,美参众两院还相继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对华经贸政策将更趋强硬。

除了美国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力度以外,其他国家也因为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不稳,为转移国内经济和舆论的压力,也利用我国出口的个别产品的安全问题大做文章,借此打压中国的商品出口。

这些都显示,美国金融危机的蔓延已经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我国商品的贸易壁垒或会层出不穷。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外贸出口会遭遇到更多的艰险。

2.2.3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降低
金融危机使得美国经济增长乏力,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政府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这样,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

美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而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商品的出口。

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企业出口的商品按美元计算的价格会上升,这样便降低了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从而导致我国出口的下降。

另外,在金融危机下,美元走软还影响了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如原油、铁矿石等,使得这些商品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度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一些出口行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获得原先相同的利润水平,出口企业势必要提高价格,这样就减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同时,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的提高,也向其他国家包括我国输出了通货膨胀,加大了我国国内通胀的压力,促使我国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势必会影响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出口企业的融资,从而影响其出口。

2.3 金融危机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2.3.1 影响购房者预期
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

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
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

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

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

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2.3.2 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

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2007)。

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

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

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

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

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

为此管理层近些年来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这些政策含义主要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

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

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

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

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2.3.3 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

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面所述的问题以外,还存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快和违约风险等潜在危机。

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

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

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

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

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
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

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

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

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2.4 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2.4.1 首先遭受冲击的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的就业
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比重60%左右,出口比重占91%。

而且,2001年以来出口高速增长,也主要来自东部地区。

这样,在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金融危机等多重影响冲击下,东部地区的出口企业和产业部门就最容易受到影响。

以广东省为例,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10以上,出口占全国的1/3。

由于它的外向型程度高,加工贸易企业占制造业很大比例,企业的利润率很薄,在人民币升值和金融危机等因素作用下,广东加工贸易企业拉动的新增就业人数从2005年的76万人下降到2007年的43万人,减少了33万人。

2.4.2 制造业、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小企业
中国外贸出口中工业制品比例占95%以上,由于来料加工比例高,进口产品中有很大部份是为了加工之后出口,这样制造业就最容易受到冲击。

制造业是中国吸纳就业最多的非农产业部门。

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就业面临着就业需求下降的压力。

由于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向制造业部门,而在外商投资部门的城镇就业数量为1583万人,加上乡镇企业中外商投资部门859万人,合计有2442万人。

在外资流入减少和出口下降的冲击下,外商投资企业的就业需求下降。

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中,既有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其中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008年1-9月,广东省倒闭的1.5万户中小型企业,主要分布在服装、纺织、电子原件、塑料制品等加工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2.4.3 农民工和低技能劳动力最容易遭受冲击
在制造业、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农民工的就业比例非常高。

2006年农业普查表明,农村出乡务工劳动力有1.32亿人。

其中,有56.7%在第二产业如制造业就业。

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中,有1/3集中在东部地区就业。

农民工相对年轻,初中受教育程度约占外出数量的70%以上。

相对来讲,他(她)们的劳动技能较低,因而在企业减员或裁员过程中最容易遭到冲击。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农民工的权益保护有了较大改善,如在地方政府帮助下解决了部分倒闭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在政策上,这些失去工作岗位的农民工没有纳入城镇失业统计和失业保险体系,返乡就成为这些人最后的无奈选择。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对11个省份120个村庄统计显示,截止到2008年10月,大约有6.5%的农民工返乡。

如果按照1.3亿农民工计算,大约有845万人返乡。

最后,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下行,对城镇新增就业产生挤压。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2007
年处于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的波峰,2008年上半年在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下,经济增长处于下行态势。

中国经济周期性变化为5年左右,因而今后2—3年内的经济减速将对城镇总体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出口较大幅度下降,意味着对制造业的投资下降,使得中国经济的波动性加剧,经济增长速度存在着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

制造业部门投资下降,不仅带来制造业的就业需求减少,而且也会对服务业的就业需求产生影响,结果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如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挤压。

对于部分倒闭的制造企业而言,不仅农民工失去就业岗位,而且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受过大学教育的劳动者也失去就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新增劳动力供给压力。

3.欧美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启示
然而冲击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所谓危机,其实危中有机,关键在于我国怎么积极面对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怎么去缓解和消除其负面影响。

出现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我们没有勇气更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应对,任其侵害我国的经济。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后期,从中得到以下启示:
3.1 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动,把握宏观经济发展方向
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产业周期性变化。

尽管中美经济结构完全不同,但国内房地产业近年来的繁荣及我国宏观货币政策与美国都有几分相似,需要引起我国银行业的高度关注。

2008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信贷规模控制,按季控制,严控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速度和投向,宏观调控形势趋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从次贷危机中吸取教训,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尤其是关注政策变动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重视房地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

3.2 健全机制,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防止恶性竞争
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影响的,它有可能脱离内在价值而产生大量泡沫。

如放松资金融通的条件,会使泡沫膨胀,为危机留下隐患。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给各国的监管带来了巨大难题。

金融衍生品以它的高获利受到众人追捧,却又带着它的杠杆效应及复杂性成为风险之源。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及国内市场开放的迫切要求,金融当局应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力度,迅速立法,以取代现有的《破产法》、《担保法》,以便规范市场交易者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恶性竞争。

3.3 加快国内产业调整,对其进行政策扶持
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日趋严峻,我国产业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竞争力弱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批产品科技含量低、服务水平弱和管理水平差的企业难以立足。

在市场的倒逼机制下,政府和企业不得不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层次。

同时,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发达国家经济整体面临衰退或衰退的边缘,迫于利润与生存的压力,一些产业将势必向发展中国家加速转移对以冲对本土经济的不景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从而为中国相关产业的成长和升级带来机遇。

3.4 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此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

我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挖掘的人均消费能力还存在着可提升的空间。

此次金融危机,国外的需求一减弱,马上反映在我国的出口上。

另外,大型的国有企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的损失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要弱。

因此,我们要结合国情,发展扩大内需,积极争取国家投入,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5 大力培养金融、技能型人才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给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

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

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

3.6 谨慎对待亚洲货币一体化问题
为制衡美元、欧元,平衡全球经济结构,关于建立类似欧元的“亚元”的探讨由来已久,1997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召开年会之际,东盟就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

金融危机以来,关于亚洲成立共同货币乃至“亚元”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之前,金融界人士,一直认为亚洲可以借鉴欧元模式,但是由于亚洲形成政治联合体的难度非常大,亚元进展缓慢。

这次欧洲债务危机暴露出来的欧元货币体系问题,为亚元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根据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只有成员国在资本和要素自由流动、经济开放度、经济互补性、市场一体化、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经济趋同的情况下,加入共同货币区才可能带来最大的福利增进1。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成员国勉强加入共同的货币区可能适得其反。

各版本的“亚元”都谋求区域货币的统一和自由兑换流通,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开放政策,但同时也都强调各国财政政策自主,对超国家的财政监管持保留和排斥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实施货币一体化而缺乏必要配套措施,当发生类似希腊危机的事件时,亚洲各国将面临的同样压力和威胁。

希腊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时,作假帐掩盖债务,从而获得加入欧元区的资格,并引发本次危机就是很好的例子。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亚洲设立共同货币区的条件尚未成熟,各项制度规则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亚洲应以此为鉴,充分考虑到当前亚洲各国经济政治存在的差距,循序渐进,逐步实现货币统一,切不可盲目跟风,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推出亚元,那样只会陷入比欧元更深的危机中。

对于中国而言,引以为戒,避免我国经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