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演示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 而原子吸收线半宽度:10-3nm。
15
德国耶拿公司
连续光源:高聚焦短弧氙灯 分辨率:2pm(10-12m) 价格:80多万人民币左右(普通:60万) 光源价格:1万人民币左右
16
2、原子化器
作用
将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变成原子蒸气。
原子化方法
火焰法 高温原子化 无火焰法—电热高温石墨管 冷原子化
20
(3)火焰 作用: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还原)
等过程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分区:焰心(发射强的分子带和自由基,很少用于分析)、
内焰(基态原子最多,为分析区)和外焰(火焰内部 生成的氧化物扩散至该区并进入环境)。
燃烧速度:混合气着火点向其它部分的传播速度。当供气速 度大于燃烧速度时,火焰稳定。但过大则导致火 焰不稳或吹熄火焰,过小则可造成回火。
第七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一、概 述
2
1、定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 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在某特定波长光的辐射
下、原子外层电子对光的特征吸收这一现象建 立起来的光谱分析方法。(位于紫外可见区)
3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O2 900-1400 2550-2933 高燃烧速度,高温,但不易控制
N2O ~390
~2880 高温,适于难分解氧化物的原子化
低温,适于易解离的元素,如碱金
Air
~82
~2198 属和碱土金属。
22
石墨炉原子化器
——电源、保护系统和石墨管三部分。
23
电源:10~25V,500A。用于产生高温。
多的能量而处于激发态,据热力学原理,当在一定温度下处
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服从
Boltzmann 分配定律:
Nj
P e j
E j E0 kT
Pj
E
e kT
Pj
hv
e kT
N0
P0
P0
P0
Nj/N0 的大小主要与“波长” 及“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Nj/N0值越大;
相同温度下,电子跃迁能级差(Ej-E0)越小, Nj/N0越大。
3050-3160
高温火焰,可作上述火焰的补充, 用于其它更难原子化的元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温火焰,具强还原性(可使难分
N2O 160-285 2600-2990 解的氧化物原子化),可用于多达 70
多种元素的测定。
Air
300-440
2000-2318
较低温氧化性火焰,适于共振线位 于短波区的元素(As-Se-Sn-Zn)
延长原子停留时间,提高灵敏度; 净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25
低温原子化(化学原子化)
1)冷原子吸收法(汞蒸气原子化——测汞仪)
将试样中汞的化合物以还原剂(如SnCl2)还原为汞蒸
气,并通过Ar 或N2 将其带入吸收池进行测定。 2)氢化物原子化
在一定酸度条件下,将将试样以还原剂(NaBH4)还原
5
二、基 本 原 理
6
1、共振线和吸收线
吸收线: 基态任一允许的激发态的跃迁所吸收的辐射能量。 例:Na:588.996nm, 589.593nm等
共振线:(第一共振吸收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能量最低激发态)所吸收的一定频率 的辐射能量。
7
2、基态原子与被测元素含量的关系
待测元素在进行原子化时,其中必有一部分原子吸收了较
8
实际工作中T<3000K, Ej-E0 <600nm Nj / N0 均小于0.1%, Nj
与N0 相比可勿略不计,N0 可认为就是吸收辐射的原子总数。 如果被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转变成原子的效率保持不变, 则在基态原子数N0与被测元素的含量c呈正比关系:
N0 k 'c
9
3、原子吸收的测量
I0
火焰温度: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 采用低温火焰。
21
燃气 C2H2 C2H2
C2H2
H2 H2 H2 丙烷
助燃气
燃烧速度 /cm.s-1
温度/oC
特点
Air
158-266
2100-2500
温度较高,最常用(稳定、噪声小、 重现性好,可测定 30 多种元素)
O2
1100-2480
保护系统: 保护气(Ar)分成两路 管外气——防止空气进入,保护石墨管不被氧 化、烧蚀。 管内气——流经石墨管两端及加样口,可排出 空气并驱除加热初始阶段样品产生 的蒸汽 冷却水——金属炉体周围通水,以保护炉体。
24
原子化过程
干燥:去除溶剂,防样品溅射; 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除去;
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此时停止通 Ar,
特点: (1)采用锐线光源 (2)单色器在火焰(原子化器)与检测器之间 (3)原子化系统
13
1、光源(锐线光源)
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 空心阴极灯(HCL)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
-电离(二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击---待测原子 溅射---聚集空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试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4
2、发展历史 1802年,发现原子吸收现象; 1955年,Australia 物理学家Walsh A发表
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将该现象应用于分析;
60年代中期发展最快。
17
火焰原子化器
——雾化器、燃烧器、火焰
18
(1)雾化器
要求:稳定、雾粒细而均匀、雾化效率高、适应性高(可 用于不同比重、不同粘度、不同表面张力的溶液)。
作用:将试样溶液雾化,使之在火焰中能产生较多且稳定 的基态原子。
结构如图所示
主要缺点:雾化效率低。
19
(2)燃烧器:
作用:产生火焰并使试样蒸发和原子化的装置。 有单缝和三缝两种形式,其高度和角度可调(让光通过 火焰适宜的部位并有最大吸收)。 燃烧器质量主要由燃烧狭缝的性质和质量决定(光程、 回火、堵塞、耗气量)。
原子蒸汽
L
It
It I 0 exp(kvcL)
A log I t I0
0.4343K cL
10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1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试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基本流程
钨丝灯光源和氘灯,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 而原子吸收线半宽度:10-3nm。
15
德国耶拿公司
连续光源:高聚焦短弧氙灯 分辨率:2pm(10-12m) 价格:80多万人民币左右(普通:60万) 光源价格:1万人民币左右
16
2、原子化器
作用
将试样中待测组分转变成原子蒸气。
原子化方法
火焰法 高温原子化 无火焰法—电热高温石墨管 冷原子化
20
(3)火焰 作用:试样雾滴在火焰中,经蒸发,干燥,离解(还原)
等过程产生大量基态原子。 分区:焰心(发射强的分子带和自由基,很少用于分析)、
内焰(基态原子最多,为分析区)和外焰(火焰内部 生成的氧化物扩散至该区并进入环境)。
燃烧速度:混合气着火点向其它部分的传播速度。当供气速 度大于燃烧速度时,火焰稳定。但过大则导致火 焰不稳或吹熄火焰,过小则可造成回火。
第七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
一、概 述
2
1、定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 基于气态的基态原子在某特定波长光的辐射
下、原子外层电子对光的特征吸收这一现象建 立起来的光谱分析方法。(位于紫外可见区)
3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O2 900-1400 2550-2933 高燃烧速度,高温,但不易控制
N2O ~390
~2880 高温,适于难分解氧化物的原子化
低温,适于易解离的元素,如碱金
Air
~82
~2198 属和碱土金属。
22
石墨炉原子化器
——电源、保护系统和石墨管三部分。
23
电源:10~25V,500A。用于产生高温。
多的能量而处于激发态,据热力学原理,当在一定温度下处
于热力学平衡时,激发态原子数与基态原子数之比服从
Boltzmann 分配定律:
Nj
P e j
E j E0 kT
Pj
E
e kT
Pj
hv
e kT
N0
P0
P0
P0
Nj/N0 的大小主要与“波长” 及“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Nj/N0值越大;
相同温度下,电子跃迁能级差(Ej-E0)越小, Nj/N0越大。
3050-3160
高温火焰,可作上述火焰的补充, 用于其它更难原子化的元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温火焰,具强还原性(可使难分
N2O 160-285 2600-2990 解的氧化物原子化),可用于多达 70
多种元素的测定。
Air
300-440
2000-2318
较低温氧化性火焰,适于共振线位 于短波区的元素(As-Se-Sn-Zn)
延长原子停留时间,提高灵敏度; 净化:样品测定完成,高温去残渣,净化石墨管。
25
低温原子化(化学原子化)
1)冷原子吸收法(汞蒸气原子化——测汞仪)
将试样中汞的化合物以还原剂(如SnCl2)还原为汞蒸
气,并通过Ar 或N2 将其带入吸收池进行测定。 2)氢化物原子化
在一定酸度条件下,将将试样以还原剂(NaBH4)还原
5
二、基 本 原 理
6
1、共振线和吸收线
吸收线: 基态任一允许的激发态的跃迁所吸收的辐射能量。 例:Na:588.996nm, 589.593nm等
共振线:(第一共振吸收线) 基态第一激发态(能量最低激发态)所吸收的一定频率 的辐射能量。
7
2、基态原子与被测元素含量的关系
待测元素在进行原子化时,其中必有一部分原子吸收了较
8
实际工作中T<3000K, Ej-E0 <600nm Nj / N0 均小于0.1%, Nj
与N0 相比可勿略不计,N0 可认为就是吸收辐射的原子总数。 如果被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转变成原子的效率保持不变, 则在基态原子数N0与被测元素的含量c呈正比关系:
N0 k 'c
9
3、原子吸收的测量
I0
火焰温度:保证待测元素充分离解为基态原子的前提下,尽量 采用低温火焰。
21
燃气 C2H2 C2H2
C2H2
H2 H2 H2 丙烷
助燃气
燃烧速度 /cm.s-1
温度/oC
特点
Air
158-266
2100-2500
温度较高,最常用(稳定、噪声小、 重现性好,可测定 30 多种元素)
O2
1100-2480
保护系统: 保护气(Ar)分成两路 管外气——防止空气进入,保护石墨管不被氧 化、烧蚀。 管内气——流经石墨管两端及加样口,可排出 空气并驱除加热初始阶段样品产生 的蒸汽 冷却水——金属炉体周围通水,以保护炉体。
24
原子化过程
干燥:去除溶剂,防样品溅射; 灰化:使基体和有机物尽量挥发除去;
原子化:待测物化合物分解为基态原子,此时停止通 Ar,
特点: (1)采用锐线光源 (2)单色器在火焰(原子化器)与检测器之间 (3)原子化系统
13
1、光源(锐线光源)
提供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 空心阴极灯(HCL)
工作过程:高压直流电(300V)---阴极电子---撞击隋性原子-
-电离(二次电子维持放电)---正离子---轰击阴击---待测原子 溅射---聚集空心阴极内被激发---待测元素特征共振发射线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试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4
2、发展历史 1802年,发现原子吸收现象; 1955年,Australia 物理学家Walsh A发表
论文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将该现象应用于分析;
60年代中期发展最快。
17
火焰原子化器
——雾化器、燃烧器、火焰
18
(1)雾化器
要求:稳定、雾粒细而均匀、雾化效率高、适应性高(可 用于不同比重、不同粘度、不同表面张力的溶液)。
作用:将试样溶液雾化,使之在火焰中能产生较多且稳定 的基态原子。
结构如图所示
主要缺点:雾化效率低。
19
(2)燃烧器:
作用:产生火焰并使试样蒸发和原子化的装置。 有单缝和三缝两种形式,其高度和角度可调(让光通过 火焰适宜的部位并有最大吸收)。 燃烧器质量主要由燃烧狭缝的性质和质量决定(光程、 回火、堵塞、耗气量)。
原子蒸汽
L
It
It I 0 exp(kvcL)
A log I t I0
0.4343K cL
10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1
光源 分光系统
样品池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光源 原子化器 分光系统 检测系统 显示系统
试样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过程图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基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