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
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 HCL灯电流选择: HCL 电流小,HCL所发射谱线半宽度窄,自吸效应 小,灵敏度增高; 但HCL电流太小,HCL放电不稳定,影响分析灵敏 度和精密度。 吸收谱线选择: 首选最灵敏的共振吸收线。 共振吸收线存在光谱干扰或分析较高含量的元素时, 可选用其他分析线。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基态原子数与激发态原子数的关系: 在通常的原子吸收测定条件下,在原子蒸气 中,在一定温度的热力学平衡时,基态与激 发态原子数的比例遵循Boltzmann分布定律:
Ni gi e N0 g0
ΔE i kT
4.1.1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 特定能量 (E) 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 态与某一激发态 (i) 之间的能量差 (ΔEi) 时,核 外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由基态跃 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4.4.4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加入曲线法
Ax= k C A0= k(C0 + Cx) Cx= AxC0/(A0-Ax)
标准加入法能消除 基体干扰, 不能消背景 干扰。 使用时,注意要 扣除背景干扰。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在410进行
谢谢大家!
4.4.4 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方法
标准曲线法 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标准曲线法最重要的是绘 制一条标准曲线。 配制一组含有不同浓度被测元素的标准的标准 溶液,在与试样测定完全相同的条件下,依浓 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测定吸光度。绘制吸光度A 对浓度c的校准曲线。 测定试样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用内插法 求出被测元素的含量。
平面衍射光栅是主要色散部件,其性能指标为:分 辨率、倒线色散率、聚光本领、闪耀特性以及杂散 光水平等。
4.2.1.3 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检测系统
光电倍增管(PMT)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检 测器,要求在200~9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高灵敏 度和较小暗电流。
数据处理与控制系统
4.2 原子吸收光谱仪
4.2.1 仪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4.2.1.1 光源
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的共振辐射。对光源的 要求:锐线光源,辐射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空心阴极灯 (Hollow Cathode Lamp,HCL) 和无极放电等
4.2.1.2 光学系统
单光束光学系统
实验八 原子吸收光谱法
Alan Walsh
(1916-1998)和 他的原子吸收 光谱仪在一起
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基于气态的基态原 子外层电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范围内相对应 的原子共振辐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广泛用于定量测定试样中单独元素的分析方 法,分析对象主要为金属元素和少量的非金 属元素。 它在地质、冶金、机械、化工、农业、食品、 轻工、生物医药、环境保护、材料科学等各 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计算机光谱工作站对所采集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据处 理与显示,并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各种仪器参数 进行自动控制。
4.2.3 原子吸收光谱仪性能指标
光学系统的波长显示值误差 光学系统分辨率 基线的稳定性
吸收灵敏度(S1%)
精密度
检出限
4.3 干扰及其消除
4.3.1 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4.1.2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
碰撞变宽:原子核蒸气压力愈大,谱线愈宽。 同种粒子碰撞——赫尔兹马克(Holtzmank)变宽, 异 种粒子碰撞——称罗论兹(Lorentz)变宽。10-2 Å
场致变宽:在外界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引起原子
核外层电子能级分裂而使谱线变宽现象称为场致变宽。 由于磁场作用引起谱线变宽,称为Zeeman (塞曼)变宽。
4.1.2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
原子吸收和发射谱线并非是严格 的几何线,其谱线强度随频率(v) 分布急剧变化,通常以吸收系数 (Kv)为纵坐标和频率(v)为横坐标 的Kv~v曲线描述。 Kv~v曲线图中Kv的极大值处称为 峰值吸收系数(K0),与其相对应 的v称为中心频率(v0),吸收谱线 轮廓的宽度以半宽度(Δv)表示。 Kv~v曲线反映出原子核外层电子 对不同频率的光辐射具有选择性 吸收特性。
4.1.2 原子吸收谱线的轮廓
①. 自然宽度ΔυN
它与原子发生能级间跃迁时激发态原子的有限寿命有关。 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4 Å
②. 多普勤(Doppler)宽度ΔυD
这是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引致的。故又称热 变宽。
M的原子量, T 绝对温度,υ0谱线中频率 一般情况: ΔυD = 10-2 Å
自吸变宽:光源空心阴极灯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 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自吸现象。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原子吸收值与元素浓度关系
4.1.4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选择性好:谱线比原子发射少,谱线重叠概率小 。 灵敏度高:适用于微量和痕量的金属与类金属元素 定量分析。 精密度(RSD%)高:一般都能控制在5%左右。 操作方便和快速: 无需显色反应。 应用范围广。 局限性:不适用于多元素混合物的定性分析;对于 高熔点、形成氧化物、形成复合物或形成碳化物后 难以原子化元素的分析灵敏度低。
4.4.2 火焰原子化法最佳条件选择
原子化条件 火焰的类型与特性选择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火焰原子化器的吸喷速率 也称为待测溶液的提升量。 提升量过大,对火焰产生冷 却效应,影响原子化效率; 而提升量过小,影响分析方 法的灵敏度和检出限。
4.4.3 石墨炉原子化Leabharlann Baidu最佳条件选择
石墨管类型的选择: 普通石墨管、热解涂层石墨管、L,vov平台石墨管 升温程序选择: 根据分析元素的种类、进样量的大小和基体效应的 影响选择适宜的升温程序,是石墨炉原子化法分析 的检出限、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的重要保证。 基体改进剂选择 进样量的选择: 与升温程序密切相关。一般进样量控制在5~100μL。
可达3500℃高温,且升温速度快。 绝对灵敏度高,一般元素的可达10-9~10-12 g。 可分析7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所用样品量少(1~100 mL)。
但是石墨炉原子化法的分析速度较慢,分析成本高, 背景吸收、光辐射和基体干扰比较大。
4.2.1.2 单色器
单色器
单色器可将被测元素共振吸收线与邻近谱线分开。 单色器置于原子化器后边,防止原子化器内发射辐 射干扰进入检测器,也可避免光电倍增管疲劳。 由入射狭缝、反射镜、准直镜、平面衍射光栅、聚 焦镜和出射狭缝组成。
4.2.1.2 光学系统
双光束光学系统
4.2.2 原子化器
原子化器的功能是提供能量,使试样干燥、蒸发并 原子化。
原子化器分为两大类:火焰原子化器和非火焰离子 化器(炉原子化器)
火焰原子化器
4.2.2 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的类型与特性
4.2.2 火焰原子化器
火焰的氧化-还原特性
物理干扰:指样品溶液物理性质变化而引起吸收信 号强度变化,物理干扰属非选择性干扰。 物理干扰一般都是负干扰。 消除方法: 配制与待测样品溶液基体相一致的标准溶液。 采用标准加入法。 被测样品溶液中元素的浓度较高时,采用稀释方法 来减少或消除物理干扰。
4.3.2 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4.3.5 背景吸收与校正
利用氘灯连续光源校正背景吸收
4.3.5 背景吸收与校正
Zeeman效应背景校正技术: 该法是在磁场作用下,简并的谱线发生分裂的现象。 Zeeman方法: 光源调制——磁场加在光源上。 吸收线调制——磁场加在原子化器上—使用广泛。 磁场调制方式: 交变磁场调制方式与恒定磁场调制方式。
中性火焰:燃烧充分、温度高、干扰小、背景低, 适合于大多数元素分析。
贫燃火焰:燃烧充分,温度比中性火焰低,氧化性 较强,适用于易电离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分析, 分析的重现性较差。 富燃火焰:火焰燃烧不完全,具有强还原性,即火 焰中含有大量CH、C、CO、CN、NH等组分,干扰 较大,背景吸收高,适用于形成氧化物后难以原子 化的元素分析。
化学干扰:待测元素在原子化过程中,与基体组分 原子或分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干扰。 消除方法: 改变火焰类型、改变火焰特性、加入释放剂、加入 保护剂、加入缓冲剂、采用标准加入法 。
4.3.5 背景吸收与校正
背景干扰也是光谱干扰,主要指分子吸收与 光散射造成光谱背景。分子吸收是指在原子 化过程中生成的分子对辐射吸收,分子吸收 是带光谱。光散射是指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 微小的固体颗粒使光产生散射,造成透过光 减小,吸收值增加。 背景干扰,一般使吸收值增加,产生正误差。
4.4.1 仪器操作条件的选择
光谱通带的选择 光学系统指是狭缝宽度(S/mm)的选择。 光 谱 通 带 主 要 取 决 于 单 色 器 的 倒 线 色 散 率 (D , nm.mm-1)。 光谱通带的计算式为: W=D×S。光谱通带的宽窄 直接影响分析的检出限、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对于碱金属、碱土金属,可用较宽的光谱通带,而 对于如铁族、稀有元素和连续背景较强的情况下, 要用较小的光谱通带。
4.2.2 原子化系统
火焰原子化的特点与局限性 特点:简单,火焰稳定,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应 用范围广。 缺点:原子化效率低、只能液体进样
4.2.2 石墨炉原子化器
石墨炉原子化法(GFAAS)
4.2.2 原子化系统
特点:
采用直接进样和程序升温方式,原子化温度曲线是 一条具有峰值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