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山地环境的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与山地环境的融合
浙江建筑,第26卷,第6期,2019年6月
ZhejiangConstruction,Vol.26,No.6,Jun.2019
建筑与山地环境的融合
———泰顺电力调度大楼设计
TheFusionofBuildingandMountainEnvironment
———DesignoftheTaishunElectricPowerDispatchingMansion
孙国民
SUNGuo2min
(温州市温大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温州)
摘要:,如何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利用地,,将建筑与山地环境有机地融合。
:;融合
: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707(2019)06-0001-03
1 工程概况
浙江省泰顺县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电力需求
越来越大,原有的电力配套建筑已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迫切需建一座新的
电力调度大楼,选址于泰顺县新城区塔坪17、18号地块作为建设用地,该地块是起伏大的
山地,南侧的新城大道与北侧的文祥二路的设计高差有10~15m。该项目规划
2
条件为不超过6层,总建筑面积19050m,业主要求要分设调度楼,营销楼、行政办公楼、生产办公楼、物资供应楼、会议活动楼、后勤楼等,具有典型的面积较小,分区较多的特点。方案设计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1)建筑群怎样与起伏不定、高差十分大的自然场地协调和融合,并相得益彰。
(2)不同的功能空间同复杂的地形相结合的同时,如何能取得一定的秩序感。
(3)多功能厅等体量较大的空间与地形的互相协调。(4)如何保证特殊地形下,复杂分
散的功能空间与室外景观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和连续性。
(5)有机的组织内部及外部不同人群的交通管理。
2 设计构思及理念
2.1 合理分区、以人为本
通过多次的现场勘察和亲身体验,在把握总体建筑群的意念上,以行政办公楼为基础,
整体布局呈围合式,自然划分为前后两个区域,前区包括调度楼、行政楼、营销楼,主要业
务为对外办公,该区在新城大道设置主要出入口,方便所有来此办事的人员;后区包括后勤楼、生产办公楼、行政办公楼、会议活动楼、物资供应楼、堆场及篮球场地等,主要功能
为内部办公及相关事务,该区在文祥二路上设置次要出入口,供内部工作人员使用,这样的
布置既结合和利用了环境,又方便各类进出办事的人群,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总平面布置见图1。2.2 减少落地
由于在自然地形中存在着十分明显的起伏、倾斜台地及凹地,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上
的凹地,在前区及后区的一部分设置了不等高及不同基面的机动车地下停车库,保护了地貌,尽量保持利用了地表原有的地形和植被。另外在建筑较长的后勤楼、物资供应楼等处较多地设置了架空层作为景观区,
建筑
收稿日期:2019-02-09
作者简介:孙国民(1969—),男,辽宁朝阳人,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图1 总平面图
与基地表面的接触部分缩小到点状的柱子或建筑的
局部,因此对地形的变化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山体地表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留山地
原有植被,减少对山体原来水文状况的扰动,并且有利于建筑防潮,减少虫蝎的干扰。2.3
不定基面
建筑的基面通常是指建筑的入口层或与较大面积的室外活动空间发生联系的建筑层面,而建筑的底面是指建筑与基地的接触层面。本工程处于山地环境中,地形的起伏及基地的
表面也崎岖不平,为建筑的底面设计带来了很多麻烦,特别是对物资供应楼、后勤楼及行政楼,设计构思时以大台阶、错层、吊脚等方式解决与基地地表之间的关系,来调节各幢的底面,产生出高低变化、参差错落的不平底面,也使得建筑的表现形式与众不同,富于变化。
场地自北向南竖向设计示意图见图2。2.4 山屋共融
由于本项目西侧为公共绿地,文祥二路北端为自然地貌的景观,基地位于山林环境中,
建筑形体表现与山地环境相协调,是设计者的追求,也是本项目的重要特征。根据山地地形的起伏程度及走向趋势,从大处着眼,解决建筑群与较大范围山地环境的关系,因其处于山
体的“底”部,且离山体较近,所以建筑的体量都相对较小,层数较低,因“势”利导,趁势
而上,或平缓、或上升、或零碎、或整体,屋借山势,山在屋中。自然山势、人为景观与建
筑群的形态相和谐,整体表现为与自然山势的融入,与自然山势的共构。2.5 景观得当
山地建筑具有双重的角色,一方面它点缀或强化了山地自然景观,其本身成了山地建筑
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山地建筑作为人们在山地区域中的驻留地,常给人们提供较佳的景观
条件,是人们的观景点,因此理想的山地建筑必须兼具景观和观景的意义。为了充分体现人
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给人以天人合一的感觉,设计时使山地高差和院落空间相互
穿插咬合,在建筑的尺度上适合区域环境,周边体量含蓄内敛,着重体现韵律和渗透的概念。并利用建筑之间的视线通廊营造景观轴线,使庭院景观既有围合的院落感,又有不被封闭的
视觉走廊。
本案主要轴线为南北轴线,隐含东西轴线,空间的轴
线主要以行政办公楼为制高点,主要的院落和景观在三条轴线上展开。根据周边环境
运用对景、透景、漏景等手法处理相应关系,与庭院内的人行系统,环
绕基地的车行系统相互穿插成有机整体。沿新城大道立面图见图3
。
建筑架空层考虑利用植物渗透及小品装饰营造出阴雨天的活动场所。行政办公楼
的底层作为整个建筑的枢纽,为缓解由于人流的穿插而形成的拥挤,采用多处架空来疏导人流,同时也为建筑群提供了较多的半室外活动空间。从而使自然与人及建筑理性的结合。
2.6 交通组织
由于本工程前区与后区之间有较大的高差,而且在新城大道及文祥二路上分设主次入口,因此在本工程的建筑群体布局中,道路路网十分关键,是建筑排列的骨架,它构成了建筑
及建筑群体之间的外部联系,是使建筑具有可使用性的必需保障。有了合理的道路网,才能
将各幢建筑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的合理性对于建筑的功能组合、空间布局影响很大,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地形因素、高差的制约及考虑与建筑布局的结合,将道路系统的形式
选定为环状,这样的道路布线将建筑形体组织和布局
状况、出入口位置的选择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满足基地的消防要求,消防车道为环状,消防车可以到达每一幢建筑。
人行系统除利用道路系统将各幢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合理布置出入口外,通过在适当
的位置设置较多的室外台阶,以及在每幢楼内合理地设置楼梯(行政楼内还设有电梯)解决
竖向的交通,在各幢之间设置较多的室外连廊解决水平交通,这样很有效地解决了来自不同
地点、不同方向、不同出入口的各类人群的交通问题,使其行走路线更短更便捷。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