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中的尝试与运用成果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中的尝试与运用成果报告
慕仪镇中心小学
【摘要】思维导图是英国着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世纪70年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这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以大脑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思维中心,从这个知识点出发引发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可以成为另外的思维中心。近年来,思维导图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高效课堂思维导图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高效课堂实施以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看通过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学生是否获得了进步和发展。运用“思维导图”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的界定
思维导图: 英国着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上世纪70年代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工具,这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以大脑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为思维中心,从这个知识点出发引发出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又可以成为另外的思维中心。这种发散性的结构符合大脑工作的原理,体现了人们思维过程中的多向性和跳跃性,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分析问题、整理思路、快速学习的方法和工具。思维导图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的分布,方便让大脑掌握知识内在联系的同时能使想法很快产生;使用了大脑喜欢的多色彩的思考方式;强调左右大脑的协调合作,在清晰
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形象生动的图形和容易辨识的符号,而不是单一的文字;强调以立体方式思考,将彼此间的关系显示出来,可在分支上再继续分出新要点;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在基本原则相同的前提下,每个人绘制的思维导图都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近年来,思维导图逐渐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并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
三、理论依据及意义
1、课堂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借鉴其他领域的取得的成果促进改革向纵深发展,比如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等。
2、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只有触及到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上才能真正体现出新课程倡导的理念,本课题研究选择了思维科学为突破口来整体构建新型的教学与学习方式。
3、思维导图,可以把—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互吻合。
4、作为一种实证性的研究,本课题更关注研究过程中师生的作品成果的积累。本课题的研究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有较高的实践价值。通过研究探索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初步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帮助语文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四、研究目标及思路
(一)在教师层面创设新型的教学方式,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思维导图这一新的思维工具的教师群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1、与思维导图整合的学科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包括微格案例、完整案例,形式上有文本案例、视频案例等)
2、与思维导图整合的教师专业技能的拓展性研究(包括导学案、板书设计、作业设计、知识与结构的导图式梳理、解题的导图式方法等)3、与思维导图整合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化研究(包括自我发展规划、教学反思、课题研究等)
(二)在学生层面创设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索有特色的“思维导图高效学习法”,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范式。
1、与思维导图整合的学习循环的整体构建研究(形成“5+2+X”的整体学习循环,“5”是周一至周五的学校课堂教学活动,“2”是双休日的学习活动,“X”是假期的学习活动)
2、基于学生学习作品的系列化研究(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包括笔记、作业、解题、总结等,然后归类形成系列)
五、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准备阶段
时间:2014年11月—12月
任务:1、理论学习。进一步理解新课程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学会画“思维导图”。
形式:自学和集中培训、研讨相结合。
参考书目:《思维导图》《概念图教学实训教程》《有效课堂教学手册》等。
2、确定个人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
(二)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时间:2015年1月—5月
任务:1、怎样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并用“思维导图”呈现简单的
知识结构。
2、教师怎样能够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备课。
3、对研究过程进行整理、做好反思记录,每人写一篇教学课例。
第二阶段时间:2015年6月
任务:1、在前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学生怎样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建立评价量规,对学生画的“思维导图”进行可操作性的评价。
2、研讨实践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
3、实验教师互相听课,进行课例研究,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索语文课堂“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4、在反思记录的基础上,每人写一篇教学课例。
第三阶段时间:2015年7月
任务:1、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研讨,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选取典型课例并请专家指导,验证其合理性,进行修正或完善。
2、每人写一篇论文。
(三)研究总结阶段
时间:2015年9月—10月
任务:将研究的相关资料、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对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反思与总结,得出研究结论,经过研讨后形成研究报告。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通过课例研究这一行动研究的类型,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在不断改进中研究整理得出本课题研究结论。
六、研究成果
初步建立基于“思维导图”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