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科交叉,注重基础理论,发展控制学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61—
的特色,在RFID的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系目前有比较完善的物流系统 软、硬件环境和坚实的专业基础,并已利用RFID设备开发了物联网原型系统、基于RFID 的停车管理系统和家校通管理系统,在RFID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凭借良好的技术积累和学术影响力,由武汉市科技局支持的“武汉市RFID生产力促进 中心”也正式批准在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成立,这无疑将为我系RFID技术及物 流专业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 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越来越频繁地刺激公众的神经。能否正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它 考验着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更考验着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能 力,以及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应急管理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 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急管理工作也已成为是“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已为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在 应急监测、预警、应急规划等方面为控制学科提供很好地发展平台。 目前,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建立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中心,以分布交互仿真和决策技术 为基础,利用国家国民经济动员仿真演练研究中心的优势及其仿真平台,围绕国家公共安全 发展需要,建立国民经济动员等应急状态处理的技术平台,实现应急预警、指挥、管理与决策 等关键技术及其集成的持续创新,取得了一些成绩。 4.国防建设领域 随着国际军事发展,新军事变革要求和信息化战争需要,要求我国国防建设以信息技术 应用为动力,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指挥自动化为核心,通过有效开发军地信息资源,对国防 后备力量各个方面进行信息化改造,从整体上提高建设质量。在这一重大进程中,为学科发 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机会,我系通过多年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国防项目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结冰探测技术、微小目标装配自动化装配系统以及飞行器的神经网络建模、在线辨识、多 模型切换鲁棒控制等方面。
一63—
加强学科交叉,注重基础理论,发展控制学科
作者: 作者单位: 王红卫, 毛永卫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3000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103256.aspx
三、加强学科交叉。寻找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
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也是新学科方向产生的渊源。 这些年,控制学科一直在学科交叉研究方面积极探索,在生物DNA计算、神经控制、物流系 统工程、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以及参与国防建设项目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1.生物DNA分子计算及神经控制 DNA计算是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发展而出现的,1994年Adleman博士提出 DNA计算以后,关于DNA计算的研究在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热潮。DNA计算是模拟生物 分子DNA的结构并借助生物分子技术进行计算的方法。作为新的研究领域,成立了分子 生物计算机研究所,开展分子生物计算与DNA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的稳定性理论、神经 网络与图论、生物型与人工型遗传算法以及图论与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近几年来,在分 子计算方面得到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从理论到实验对分子计算进行了多角度的 研究,特别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主要包括基于遗传科学的信息处理和基于神 经科学的生物信息处理研究方向,在DNA分子计算方面有所较大进展。课题组由一支多 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分子计算研究队伍正在形成,并与西班牙的Rovirai Virgili大 学和Sevilla大学等研究单位有很好合作关系,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学术研究实力强,在国内 外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神经控制研究方面,聘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何际平为华中科技大 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并组建学术团队在脑神经运动系统建模与控制研究。以运 动过程中的脑神经控制信号为研究对象,同时面向脑机接口以及仿生控制系统设计的需要, 从微观和系统的角度探讨生物神经运动控制的工作原理。目前,在神经控制方面的研究正
二、注重基础研究,为学科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控制学科是工科中基础性的学科,控制学科应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只有加强基础研究, 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才能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才能 为工科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有力的支持。为此在政策制定上体现出对基础理论研究的鼓 励和扶持,如鼓励组成学术团队,支持团队中应用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结合;在考核中,对获 得国家重要基金的教师给予更高的津贴奖励;对从事基础理论的教师,在考核时,注重实际 研究进展情况,不是单纯考核科研经费指标。 基础研究的发展要结合国际科学前沿,密切学术交流。为此,我系积极邀请国内外、本 系相关学科知名学者对所从事的科研项目以及国内外科研最新动态进行讲座,启发思路,推 动学科发展。据统计,2005年度共举行学术讲座40期,并对每次讲座采用简报的形式进行 一60一
一62—
立“学术团队建设基金”支持团队基地建设、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等。通过几年的努力和 不断调整,控制学科的整体学术力量得到了加强,师资结构更为合理。
五、结束语
控制学科今天的发展得益于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但在新一轮学科发展更加激烈的竞 争,如何把握机遇和迎接挑战,形成学科优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学科发展的方向,建设 特色的研究方向和作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才能在竞赛中占得先机,但路途还很遥远,现实 要求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为促进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我系先后聘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杨剑波、美国亚利桑 那州立大学生物工程系何际平、美国波士顿大学王华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刘新芝为特聘教 授。通过他们有效的学术交流工作,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使系学科建设方面能够在紧跟时代 步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密切国内外学术研究之间的联系方面起到好的效果。同时通过 他们的牵线搭桥,选派多名青年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进修学习,培养后备人才。近3 年,共有9名青年教师先后到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作访问学者,开拓视野,促进青年教 师的成长。为促进学科发展积极引进4名具有良好学术背景、研究能力出色的青年博士,充 实到科研队伍中来,构建结构更为合理,充满活力的学术梯队。构建学术团队时,注意围绕 学科建设开展工作,协调安排团队结构,给青年教师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拨专款设
积极开展。 2.物流系统工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结合学科发展,我系增设了物流本科专业。为 更好地服务物流系统工程的本科教学工作,我系已投资140多万元组建了RFID物流自动 化实验室,并购买了Flexsim物流系统仿真软件平台并建立物流系统仿真基地,为物流专业 的科研与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服务平台。物流自动化实验室对内可以承担教学实验和一 定的科研任务,对外已与武汉及国内多家RFID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可进行物 流信息化和自动化方面的交流和培训工作,扩大本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系结合物流系统工程的学科特点和优势,突出物流自动化和信息化
报道。 基础研究的发展要注重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为此成立系青年科研基金,每年支持3 "-5项研究,为青年教师提供预研启动资金,支持青年教师从事基础研究。 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在基础研究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在2005年控制系获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9项,其中1项为重点项目;2006年创历史新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
加强学科交叉,注重基础理论, 发展控制学科
王红卫毛永卫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4科学与工程系成立于197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具有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涵盖“理、工、文、管”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学科专业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等鲜明特点。目 前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4个工学博士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 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系统信息化技术博士点;1个理学博士点:系统分析与集成。并设 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其中系统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湖 北省重点学科。同时具有工学和理学博士点,这在全校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在新一轮的学科发展过程中,我校控制学科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原 因:一是由于没有在相对集中的应用领域取得学科优势,研究力量分散,影响了学科发展;二 是其他学科的发展也不断的挤压控制科学的原有研究领域,如机械自动化、电气自动化、化 工自动化等,使得控制学科的发展受到强烈的冲击。围绕“注重基础理论,加强学科交叉,建 设人才队伍”的思路,我校控制学科不断开创新的学科发展领域,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闯出 学科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