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如何提高学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
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
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强”等特点。
在考试中学生往往因为无从下手而失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这种类型的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解决学生对材料分析题的心理偏见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的心理偏见现象很常见,有些学生一说到写作文就头痛;一说到读英语就想睡觉;一说到政史材料分析题心里就发毛害怕。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并向他们详细讲解材料分析题的可循规律,只要掌握了规律,遇到这类题型也能像做理科题那样清楚、简单、容易。
二、熟悉教材是根本
碰到生疏的试题,不论材料多么新颖、设问角度多么刁钻,答案、主要理论依据总是来自教材,所以熟悉教材是解答政史考试主观性试题的根本。
在初中政史学科的复习中,学生首先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教材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进行全面梳理,做到了然于胸;其次要对不同章节、不同单元、不同教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有比较准确的把握,把教材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即从“点”到“线”再到“面”,对教材进行综合掌握,才能真正做到把书本知识据为己有,为我所用。
三、平时上好课,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知识点
依靠督促学生死记硬背来提高解答材料题的能力是不够的。
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临时抱佛脚,必须要靠平时的积累。
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理解每个知识点很重要,这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
四、背诵掌握知识点必不可少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用到学习中,可以充分说明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专业术语贫乏的情况。
有时候,虽然学生对这类题型心中有思路,但是语言匮乏,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来,主要就在于学生对于书本知识点没有掌握。
五、一定要仔细审读材料,明确问题的规定性
这一点是成功解题的基础。
首先要审读所给材料,从一些关键词中明确材料的内涵;要明确问题的规定性,把材料与问题的规定联系起来,把握要考查的意图。
其次,联系教材从不同角度提取知识点,回答问题力求完整,避免答非所问、遗漏等问题。
最后,把握逻辑关系,回答条理清晰。
组织答案必须做到,要点清楚,合乎逻辑,尽量运用教材中的观点,恰当运用学科术语,解决问题,力求在知识的运用中有所创新。
六、掌握答题技巧
答题一般有两大类型的思路:一类是归纳法,另一类是演绎法。
归纳法就是先分析题目材料之后,再得出结论,也即是得出知识点原理;演绎法,就是先讲出论点,也即是知识点原理,然后结合分析题目材料内容举出证明。
我们在评讲题目时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思路。
七、布置学生多做练习
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常练习,考试时才不会生疏;而且不断的练习还能使学生巩固知识点,让学生养成认真揣摩思考问题的习惯。
总之,解答材料分析题,只要掌握解题技巧,就能应付自如,事半功倍。
辩论激活思维课堂焕发活力
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多角度地认知教材,也为了让学生适应目前的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在众多的方法中,辩论以其独特的作用占有一席之地。
下面我就辩论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浅谈一二。
1.在辩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思想品德课首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课堂上如果教师是主演,学生当旁观者的话,就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就没有兴趣,学习效率又从何谈起呢?“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学习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辩论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对垒中激活思辨的锋芒,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为主动地位,让他们辩论,让他们发言,让他们交流,让他们述说……经过辩论,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会更加深刻。
在学到《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辩论题:正方观点是做事要靠自己;反方观点是做事要靠父母。
学生分成两大组,展开紧张激烈的辩论。
有的说靠父母好,因为父母有经验,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有的说孩子少不更事,做事都靠自己的话,会过早经历生活的风雨,影响健康成长;有的说靠自己好,可以锻炼自己、积累经验、增长见识;有的说如果一味依赖父母或他人,会增加惰性、失去冲劲,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通过辩论,同学们都明白了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和温室中,终究要离开家庭和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自己的事应该自己干。
这样学生对自立知识就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在辩论中了解社会的面貌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异彩纷呈而又复杂多变。
学生生活的世界也是充满矛盾的,他们接触到的社会现象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可能所持的态度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生,他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个人经验也可能与书本上的大相径庭。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会呈现不同的答案,有的甚至会出现偏差和错误,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安全的隐患。
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而且交流也可以纠正某些同学的偏差甚至是错误心理。
让他们尽量结合课本知识,了解社会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提高品德修养和辨别是非能力,保护自身安全。
这种功效可不是哪位教师的一堂两堂令人鼓掌的课所能拥有的。
在
学到九年级《为正义高歌》一课时,我设计的辩论题目是我们该如何面对非正义行为。
正方观点是遇到非正义行为应挺身而出,反方观点是遇到非正义行为时要自保。
通过学生辩论和老师点拨,学生认识到社会情况复杂,面对非正义行为时,要量力而行,不能鲁莽行事,否则不但不能阻止非正义行为,还会危害自己的生命健康。
3.在辩论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的发展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创新思维的人。
教育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而辩论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方法。
在辩论前,学生为坚持自己的观点,需要找大量有利于自己的素材。
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在辩论中,要想驳倒对方,就要不断想出对方意想不到的事例,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逻辑顺序,不给对方看出破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这也是思想品德课中运用辩论教学法的一大功劳。
真理越辩越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用辩论的教学方法使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
但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也要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辩题的设计要本着从课本知识点出发的原则,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科学缜密的完成辩论题的确立。
不能只求形式上的创新和热闹,而忽视教学目的。
二是辩论开展时,要注意辩论的深度和广度。
当学生偏离主题而高谈阔论时,教师要及时把握住辩论方向;当学生因不同看法而争论不休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找到分歧的焦点,防止钻“牛角尖”,把认识逐步统一到正确观点上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在辩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生心理、思想问题或者是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等,应及时与学生沟通,并与班主任联系,尽量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美国现代教育学博士珍妮特沃斯指出,“上课如果只是教师单向的讲解,就是大量浪费宝贵的时间。
”通过辩论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对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思维能力也得到提高,内心情感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这种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是应该积极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