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4
发 热(三)

6. 安装 轴承在安装时不到位或安装倾斜,使轴承非正常 运转。 7. 承受非正常负荷 向心轴承承受过大的轴向力,使轴承非正常运转。 8. 密封失效 有异物进入轴承,轴承在运转时受卡阻。
4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剥落(一)
现象:滚动面有材料剥离,呈现明显的凸凹形 状 原因: 1.轴承在工作中承受的负荷过大。 轴承在工作中承受的负荷超过极限负荷。 2. 安装不当。 轴承在安装时不到位或安装倾斜,使轴承非正常 运转。
6
轴承失效分析步骤(四)


三.拆卸中的观察 润滑情况。(对润滑剂取样观察、化验是否洁 净有无其他杂物) 轴承轴向紧固零件的松紧程度。(对角接触轴 承、圆锥滚子轴承和内径带锥度的轴承要特别 重要,因为直接影响轴承的游隙变化 ) 检查与轴承配合零件的精度。(轴与壳体的形 位公差、轴的对中状况)
51
保持架破损(一)
现象:保持架破损、铆钉松动或断裂。 原因: 1.力矩负荷过大。 轴承在工作中承受的负荷过大 2. 高速旋转或转速变动频繁。 轴承在运转时转速过高,频繁变换旋转速度。

52
保持架破损(二)
3. 润滑不良。 轴承在运转时因润滑不良,造成滚动体与保持架 产生干涉。 4.卡入异物。 异物进入轴承造成滚动体与保持架产生干涉。 5。振动大 轴承在运转过程中振动大,滚动体与保持架发生 碰撞,造成铆钉松动或断裂。
4
轴承失效分析步骤(二)

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情况。(配合种类) 轴承的旋转方式。(内、外圈旋转,变向) 轴承的密封情况。(采用的密封方式) 可能产生的的振动源 周围的的灰尘和温度 可能通过轴承的电流 可能产生的水和其他流体污染源
5
轴承失效分析步骤(三)

二.拆卸前的观察 工作环境及污染情况。(周围的环境条件,是 否有异物进入轴承) 润滑剂流失的情况。(检查润滑系统) 轴承损坏的过程。(首次出现异常的时间和现 象,如噪音、温升、振动)
电蚀——电流通过轴承时,击穿油膜, 产生高温,使金属表面局部熔融形成不 规则凹坑或沟蚀。
19
电蚀

形貌特征 —— 电蚀凹坑呈斑点状,有金属熔融 现象,深处蓝黑色,呈火山喷口状;轴承运行 中形成的电蚀沟蚀呈洗衣板状。 产生原因——电流通过轴承(电击伤)。

20
滚动体卡伤——轴承运行过程中,滚 动体在异物或其他零件的作用下自转或 公转受阻时,产生的磨损、裂损。

9
单一失效形式的多种因素

一种失效的形式,往往有多种可能导致的因素。 如:发热 1. 润滑不良 2. 游隙小 3. 转速过高 4.干涉 5. 配合不当 6. 不对中 必须根据现场的情况,对设备及轴承进行观察, 然后作出判断。
10
擦伤— 金属表面因滑动摩擦而产生的 表面金属迁移现象。
6.偏载 轴承所受到过大的轴向力,使轴承非正常运转 (球轴承的滚动体不在沟底,球面滚轴承一列 滚动体受力)。 7.环境温度高 异常高温造成轴承的硬度下降。
48
裂纹(一)
现象:轴承零件出现断裂、掉块及裂纹。 原因: 1.轴承在工作中承受的负荷过大。 轴承在工作中承受的负荷超过极限负荷。 2. 安装不当。 轴承在安装时不到位时敲击力过大。

滚动轴承的失效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 专业知识,需要对轴承的结构特性、加工方法、 各个零件的加工工艺及设备有一定的了解。现在 所涉及的只是常见失效形式,根据轴承的结构特 性,结合轴承的使用工况,通过对轴承的安装、 配合及调整的分析,对运行速度、温升,受力分 析,包括对轴承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的分析等, 归纳总结出轴承早期失效过程和失效原因(常规 分析)。
21
滚动体卡伤

形态特征 —— 滚动体的工作表面与其他零件干 涉所出现的磨损痕迹 产生原因 —— 游隙过大或有异物进入轴承使滚 动体运转卡阻。

22
裂损——材料破坏性损伤。
23
裂损

形貌特征 —— 裂损按损伤程度分为裂纹和缺损。 裂纹 —— 呈线状,无方向性,有一定长度和 深度。 缺损——零件有局部掉块。 产生原因 —— 由其他损伤诱发,如:轴承承受 非正常冲击力,材料缺陷或材料疲劳,零件局 部温升等。
形态特征 —— 产生于滚动面的极薄的起皮或脱 落颗粒,强光下有光泽,手搓时有手感;辗皮 后的零件表面失去原有光泽。 产生原因 —— 装配不当或润滑不良时,在滚动 接触应力和滑动摩擦的作用下,滚动面产生的 极浅的疲劳剥落。

38
剥离——金属表面在高接触应力的循环 作用下产生的片状剥落现象。
39
剥离
13
划伤

形貌特征—呈线状、光亮、无方向性,有手感 产生原因 — 粗鲁作业,润滑剂含杂质,密封不 良。

14
点蚀—金属表面呈分散或群集状的细小 坑点。

有关该主题的详细内容 支持信息和示例 该主题与听众的联系
15
点蚀

形貌特征 ——产生于滚动接触面上,呈黑色针 孔状凹坑,有一定深度,个别存在或密集分布。 产生原因—— 润滑不良时,在滚动接触应力的 循环作用下,金属亚表层夹杂物或炭化物形成 应力集中,进而产生微观裂纹,并逐渐发展成 凹坑状的微小剥离。润滑剂含杂质,密封不良.

49
裂纹(二)

3.轴的精度达不到要求。 轴的尺寸过大,与轴承内径过盈量超差造成。 4.轴承在工作中受到较大的冲击负荷。 轴的精度达不到要求,尺寸超差与轴承内径的 过盈过大造成。 5。材料裂纹 材质不合格存在裂纹。
50
裂纹(三)

6.热处理裂纹 轴承在热处理时出现的淬火裂纹。 7.磨削裂纹 轴承零件在机加工时由于增大磨削量而产生的 烧伤。

30
磕碰伤——轴承零件之间或与其他硬物 之间相互碰撞产生的零件表面机械性损 伤。
31
磕碰伤

形貌特征 ——呈半圆形或针叶形等形状规则的 凹陷,边缘突起,手感明显。一般在严重的磕 碰伤附近及其尖角处有微裂纹。 产生原因——粗鲁作业使轴承外表面受到按一 定角度施加的强力冲撞、敲击产生的凹陷痕迹。


形貌特征 —— 在滚动面有一定的面积和深度, 表面呈凸凹不平的鳞状,边角锐利。 产生原因 —— 装配不当或润滑不良时,在过载 应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严重剥落。

40
偏载——轴承的内、外圈错位,只有一 列滚动体受力或滚道的一侧受力。
41
偏载

形貌特征 —— 在滚动面偏一侧有剥落现象。向 心球轴承剥落部位不在沟底而偏一侧。双列轴 承只有一列滚道剥落。 产生原因——装配不当或轴向力过大时造成。

16
磨耗——零件在摩擦作用下,金属表面 材料被去除的现象。

17
磨耗

形貌特征 —— 产生于滚动接触面上或引导面上, 呈磨合状的浅沟槽,表面光亮。随着滚动接触 表面的磨耗发展,轴承游隙增大。 产生原因——细微颗粒物进入轴承或润滑不良, 在滑动摩擦的作用下,零件接触处金属表面材 料被磨掉。

18

42
发 热(一)
原因: 1. 轴承游隙小 轴的尺寸超差,内径与轴过盈过大,内圈膨胀后 使游隙减小。 轴承座的内径尺寸超差,轴承外圈收缩后使游隙 减小。 2. 润滑不良 润滑剂加入的过多或过少。或加入的润滑剂错误。

43
发 热(二)
3. 轴承对中不良 由于两轴线不对中,造成轴承非正常运转。 4. 轴承负荷过大 轴承承受的负荷超出极限负荷。 5. 轴承与相邻的其他零件发生干涉 轴承与相邻的其他零件发生干涉产生摩擦

56
11
擦伤

形态特征— 在零件相互接触的表面上,沿滑动 方向产生的机械摩擦损伤,有一定长度和深度。 产生原因— 轴向预紧力过大或轴承游隙过小, 润滑不良或密封不良。

12
划伤— 硬性颗粒及硬物棱角在轴承表 面滑动而产生的表面线状机械性损伤。

有关该主题的详细内容 支持信息和示例 该主题与听众的联系

53
保持架破损(三)
6.安装不当 轴承在安装时位置倾斜,滚动体不在正常的轨迹 上运行。 7.异常温升 轴承在运转时由于高温而使保持架(树脂)产生 变形。 8.外力 在安装轴承时误操作敲击保持架。

54
擦伤 卡伤(一)
现象:表面粗糙,拌有微小材料迁移或溶融 原因: 1.润滑不良 润滑剂的类型、填充量、填充方法不正确。 2.异物进入 有异物进入轴承,轴承零件在运转时受干涉造成。
24
腐蚀和锈蚀——金属表面与周围环境介 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表面损伤现象。
25
腐蚀和锈蚀

形貌特征——腐蚀按不同程度分为色斑、蚀刻和蚀坑。 色斑 —— 呈点状或条状,颜色呈浅灰色或红褐色, 无深度。 蚀刻 —— 呈点状、条状或片状,颜色呈灰黑色,稍 有手感。 蚀坑 —— 呈点状、条状或片状,颜色呈红褐色或黑 色,手感明显。 产生原因——密封不良,造成轴承中进入潮湿的空气或 水、酸、碱类物质。
7
轴承失效分析步骤(五)

四.拆卸后的观察 外观检查。(所有轴承零件的表面情况和损坏 件的失效特征) 精度检测。(尺寸、旋转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 变化) 金相分析。(取样化验材料质量和热处理质量)
8
轴承失效分析步骤(六)
五.提出失效分析报告 标题—所分析的项目 概述—轴承使用的基本情况 分析过程—轴承零件的失效形式 结论—轴承失效的原因 建议—轴承使用方面及轴承设计和制造方 面的改进意见

46
剥落(二)





3.轴或轴承箱的精度达不到要求。 轴或轴承箱的精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与轴承接 触不良(接触面少、过盈量超差、形位公差超 差)。 4。游隙过小 游隙过小,滚动体运转卡阻,不能实现自转与 公转。 5.异物进入 有异物进入轴承,轴承在运转时受卡阻。
47
剥落(三)


35
配合面拉伤

形貌特征 —— 伤痕与摩擦力方向一致,严重时 有金属表面材料位移或表面附着物。 产生原因 —— 轴承安装或退卸时,装配倒角过 渡不圆滑,过盈量大;可分离套圈在轴承合套 时偏斜,滚道与滚子摩擦产生的机械性损伤。

36
辗皮——金属表面由于疲劳而发生的极 薄的金属起皮现象。
37
辗皮

32
压痕——在强大挤压力作用下,金属 表面产生的塑性凹陷。
33
压痕

形貌特征 —— 凹陷形状与挤压体的形状吻合, 有深度,边沿材料凸起光滑。 产生原因 —— 在过载冲击力或过载压力的作用 下,滚道面受滚动体挤压而产生的凹陷痕迹。 轴承受到振动、颠簸,滚动体与滚道发生碰撞 形成。

34
配合面拉伤——轴承材料装配表面受 到极大的摩擦力时产生的机械性损伤。

55
擦伤 卡伤(二)
3. 安装不当 轴承在安装时不到位或安装倾斜,使轴承非正常运转。 4. 轴承的轴向负荷过大 轴承承受的轴向负荷过大,滚动体端面与内、外圈的挡边 接触,使挡边面断油,滚动体与挡边摩擦造成。 5. 滚动体滑动 轴承在运转时润滑脂加入过多或预紧力不够,造成滚动体 与滚道打滑。
26
热变色——由于温升造成金属表面产生 氧化的现象。
27
热变色

形态特征 —— 零件受热部位呈现淡黄色、黄色、 橙色、棕红色、紫兰色、蓝黑色。 产生原因 —— 润滑不良、润滑剂老化,安装配 合不当,游隙小。

28
烧附——金属表面的热熔性材料粘着现 象。
29
烧附

形貌特征 —— 在零件相互接触的表面上,金属 表面粘附有被迁移的熔融性材料。 产生原因 —— 预紧力过大、轴承游隙过小,润 滑不良,轴承高速运转产生温升,使滚动体受 热膨胀后接触表面摩擦产生的急剧温升形成。
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
1
概述

滚动轴承是重要的机械基础件之一,轴承的运 行状况直接影响主机运行质量。现在使用者对 轴承的质量、精度、使用寿命等要求越来越高, 对轴承的选型、安装、使用及维护和保养也越 来越重视。通过轴承失效分析,可以直观地发 现轴承损坏的因素,便于查找引起轴承失效的 根本原因。
2
失效分析的方法
3
轴承失效分析步骤(一)





一.收集轴承使用数据—这是进行分析的重要依 据,数据应尽可能全面。包括以下方面: 概述轴承使用情况。(现场人员的叙述及记录) 安装和拆卸轴承的方法。 轴承所承受的负荷。(负荷的类型、极限) 轴承工作时的转速。(恒定、变化、极限) 轴承润滑情况。(方式、润滑剂类型) 轴承工作时的温度。 (恒定、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