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分散体系

第一章分散体系
第一章分散体系

第一章 分散体系

一、选择题

1. 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大的是

A. 0.1 mol ?L -1 KCl

B. 0.1 mol?L -1 C 12H 22O 11;

C. 1 mol?L -1 H 2SO 4

D. 1 mol?L -1 C 12H 22O 11

2. 下列四种浓度均为0.1 mol?L -1的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 Al 2(SO 4)3

B. CaCl 2

C. MgSO 4

D. C 6H 5SO 3H

3. 某温度下,V (mL )NaCl 饱和溶液的质量为W(g),其中含NaCl a (g ),若NaCl 的摩尔质量为M (NaCl) ( g ?mol -1),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333333

.

;()()()1010.

;()()()1010.

;()()()1010.;()()

a a A V M NaCl W a M NaCl a a B V M NaCl W a M NaCl a a C V M NaCl W a M NaCl a a D V M NaCl W M NaCl --? 创? 创? 创鬃 4.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水溶液渗透压最小的是

A. NaCl

B. BaCl 2

C. HAc

D. C 6H 12O 6

5. 下列溶液,凝固点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列为

(1) 0.2 mol?L -1 NaOH (2) 0.1 mol?L -1 C 12H 22O 11

(3) 0.25 mol?L -1 NH 3 (4) 0.15 mol?L -1 BaCl 2

A. (3)>(1) >(4) >(2)

B. (2) >(4) >(1) >(3)

C. (2) >(3) >(1) >(4)

D. (4) >(1) >(3) >(2)

6. 27℃时,把青蛙的肌肉细胞放在0.2 mol?L -1的氯化钠水溶液则观察到肌肉细胞收缩,这是因为

A. 细胞内的渗透压大

B. 氯化钠水溶液渗透压大

C. 两者的渗透压相等

D. 与渗透压无关

7. 将一块冰放在0℃的食盐水中则

A .冰的质量增加 B. 无变化

C. 冰逐渐溶化

D. 溶液温度升高

8. 0.1%葡萄糖溶液(凝固点为T f1)与0.1%蛋白质溶液(凝固点为T f2)的凝固点的关系是

A. T f1>T f2

B. T f1<T f2

C. T f1=T f2

D. 无法判断

9.在相同条件下,溶液甲的凝固点比溶液乙高,则两溶液的沸点相比为

A. 甲的沸点较低

B. 甲的沸点较高

C. 两者的沸点相等

D. 无法确定

10.测定小分子非电解质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

A. 蒸气压下降法

B. 沸点升高法

C. 凝固点下降法

D. 渗透压法

11. 测定高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

A. 蒸气压下降法

B. 沸点升高法

C. 凝固点下降法

D. 渗透压法

12. 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然在浓蔗糖

溶液面上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

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B. 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C. 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和

D. 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差

13. As2S3胶体溶液中加入等浓度下列物质,使此溶胶凝结得最快的是

A. NaCl

B. MgCl2

C.AlCl3

D. CaCl2

14. 对Fe(OH)3正溶胶和As2S3负溶胶的凝结能力最大的是

A. Na3PO4和CaCl2

B. NaCl和CaCl2

C. Na3PO4和MgCl2

D. NaCl和Na2SO4

二、填空题

1.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原因是,

沸点升高和凝固点下降的原因是。

2. 质量浓度相同的蔗糖和葡萄糖溶液,较易沸腾的是,较易

结冰的是。

3. 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4.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

和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而与无关。

5. 若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不同时,溶剂分子会自动通过半透膜由溶

液一方向溶液一方扩散。

6. 在电场中溶胶的电泳现象是的定向运动。

7. 对溶胶起凝结作用的是电解质中的离子。

二、简答题

1.稀溶液的依数性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试各举一例说明。

2. 使溶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要使溶胶发生凝结可采取哪些方法?

综合应用能力D类重要知识点(背诵)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1.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种教育观。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发展,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这标志着素质教育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4.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目标: ①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②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③造就平等的公民 ④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⑤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要求: ①面向全体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7.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①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目的。 ②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9.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核心任务: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 10.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①实现课程功能转变。(核心)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Collected by: Stern Chan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宽泛,其实大家都不算陌生了,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这种系统就像是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独立的,但树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生时代做的那些教辅资料,它们的每章末都会有自己的章末小结,对前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即是最常见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了。 然而,原理大家固然都懂,真正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世界上的各类知识成千上万,又赶上互联网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已不再是以“点状”或者“树状”的形态呈现,而是变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网”,以个人的能力将它们内化成知识体系几乎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所谓的方法,既不能说得太空泛,又要有切实的可行性. 本文目录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2 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二谈谈建立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 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 2 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3 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4 知识的输出与运用 5 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三如何构建文史类的知识体系? 1 思路一:从传统文学史入手,搭构框架,形成体系 2 思路二:从你喜欢的作者入手,按图索骥,遵循轨迹 3 思路三:从你喜欢的类别入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4 思路四:从你的“共鸣点”入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四总结

正文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早些年曾流传过这样一张图,用于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低效的知识管理现象。 图中描述的现象是不是很熟悉,其中很多流程循环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每天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比如在知乎上看到好的回答就想点收藏,但收藏之后又不会多看一眼,潜意识里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在知识的消化上,又偏偏是收集成瘾,最终导致采集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一种时间不够用的错觉,最终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我,整日忙忙碌碌、碌碌无为。而这也是低效知识管理模式的典型,不但会影响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长远看还会打击人的自信心,徒增焦虑感,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思维上纠正我们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XXX知识库专家系统

知识库专家系统 一、产品聚焦:知识创造未来 1、助力于汇集群体智慧 2、助力于提高知识收集参与热情 3、助力于提高知识点实用化水平 4、助力于降低培训成本,提升服务效率 5、助力于为各种服务渠道机器人提供支撑 二、产品简介 该产品采用一流的体系架构,先进的检索技术,深度融合电力行业的专业知识应用,以使用者便捷的应用为导向,形成知识从收集、分类、推荐、共享、检索、更新、删除全生命周期的知识管理体系。是95598座席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是相关人员培训和学习的得力帮手,是智能机器人的后台支撑。 三、产品特点 ■信息全面、与营销业务无缝融合 信息覆盖供电企业的各个领域,专业全面,实现与营销业务应用系统数据集成与业务协作,充分实现数据共享与工作协同。 ■技术先进、使用便捷 采用B/A/S多层分布式体系结构和Lucene全文检索引擎技术,提供先进的搜索算法,创建高效的企业级海量数据搜索引擎。 ■地图式知识管理、智能化知识推理 支持使用者自行设定板块知识结构地图或者不同岗位设置知识岗位地图,可自定义知识推理模型,实现知识应用智能化。 ■强大的知识分类,高速的知识共享交流 依托深厚的电力营销业务行业应用背景,合理进行知识分类,贴近使用者的思维习惯,形成知识收集、知识更新、知识推荐、知识共享、知识交流于一体的知识管理体系,支持多种文档格式相同的展现方式。 ■流程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采用流程化的知识管理流程,规范化的知识结构设计,创新的积分激励策略,形成一套知识收集覆盖面广而又精准高效、知识分类科学合理、知识应用方便快捷的制度化知识管理体系。 四、应用效果

说明:通过知识门户,根据知识分类、知识关键字全文检索快速搜索定位知识;快速获取热点知识,最新知识;可对知识进行评价和回复,可提出知识诉求。 说明:通过统一全文检索浏览界面,按关键字对知识进行全文检索,并按知识更新先后顺序、知识热点先后顺序排序展示。 五、产品功能

人类知识的分类

人类知识的分类 展开全文 作者:董海发 所谓知识,就是指人类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认知体系。根据知识的不同属性大致可以把人类知识划分为四大类型: 一是人类自古以来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性知识,也叫技能,技艺。例如,农耕技能、织布技能、手工业技能、中医技能以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等; 二是人类自古以来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感悟性知识,也叫人文科学。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希腊古罗

马文化等等。 三是人类在经验性知识、感悟性知识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抽象性知识,也叫哲学;所谓哲学,就是指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是人类近现代在科学实验中计算出来的实验性知识,也叫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分门别类的科学。 由此可见, 自然科学仅占人类知识的四分之一,自然科学是近四、五百年才出现的新知识,因此,不能把人类所有知识都往自然科学一个框子里装,凡是装不进去的就认为是伪科学,例如,中医为中华儿女生命健康呕心沥血服务五千多年,却被有些人污蔑成伪科学,原因是用科学手段找不到人体经络和穴位,这是科学手段无能,怎能怪中医呢? 技能是人人都能学会的经验性知识。经验性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人文科学是学问家才能总结出来的感悟性知识。感悟性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灵魂! 哲学是哲学家才能总结出来的抽象性知识。抽象性知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指导! 自然科学是科学家才能发现的实验性知识。实验性知识是

人类生存、发展的工具!所以,我们说在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推动力,能工巧匠是第一劳动者! 中华民族5000光辉历史虽然没有产生以实验性知识为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但以经验性知识为基础的各种技能、技艺,以感悟性知识为基础的人文科学,以抽象性知识为基础的哲学还是比较发达的。否则,怎么可能创造连续5000年不中断的中华文明呢?

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 人类所有的知识划分为五大门类: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设置的学科分类,我国高等教育划分为13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经济学:理论经济学是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具有6个二级学科: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它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①以国民经济个别部门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建筑经济学、运输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等。 ②以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而带有一定综合性的专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计划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学、货币学、银行学等等。 ③以地区性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城市经济学、农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地区规划、生产力布局)等等。 ④以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国际经济学及其分支: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国际投资学等等。 ⑤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企业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学、市场(销售)学等等。 ⑥与非经济学科交叉联结的边缘经济学科,如与人口学相交叉的人口经济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教育经济学;与法学相交叉的经济法学;与医药卫生学相交叉的卫生经济学;与生态学相交叉的生态经济学或环境经济学;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社会经济学;与自然地理学相交叉的经济地理学、国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与技术学相交叉的技术经济学等等。这些边缘经济学科主要研究这些非经济领域发展变化的经济含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中找出它们的规律性。 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设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管理科学、工业工程、物流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方向。 工商管理是研究工商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性很强,它的目标是依据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基本理论,通过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商管理学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学科。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

华中科大无机及分析题目分散体系Word版

习题一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大的是() a.0.1mol·L-1KC1 b.0.1mol·L-1C12H22O11 c.1mol·L-1H2SO4 d.1mol·L-1C12H22O11 2.等压下加热,下列溶液最先沸腾的是() a.5%C6H12O6溶液 b.5%C12H22O11溶液 c.5%(NH4)2CO3溶液 d.5%C3H8O3溶液 3.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下列水溶液渗透压最小的是() a.C6H12O6 b.BaCl2 c.HAc d.NaC1 4.含30gCO(NH2)2的0.5L溶液渗透压为π1,含0.5molC6H12O6的1L溶液渗透压为π2,在相同温度下则() a.π1<π2 b.π1=π2 c.π1>π2 d.无法判断 5.0.01mol·kg-1C6H12O6水溶液和0.01mol·kg-1NaCl水溶液在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蒸气压相等 b.葡萄糖溶液凝固点较高 c.无法判断 d.NaCl溶液凝固点较高 6.将一块冰放在0℃的食盐水中则() a.冰的质量增加 b.无变化 c.冰逐渐溶化 d.溶液温度升高 7.0.1%葡萄糖溶液(凝因点为T f1)与0.1%白蛋白溶液(凝固点为T f2)的凝固点的关系是() a.T f1> T f2 b.T f1= T f2 c.T f1< T f2 d.无法判断 8.测定非电解质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 a.蒸气压下降法 b.沸点升高法 c.凝固点下降法 d.渗透压法 9.测定高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的较好方法是() a.蒸气压下降法 b.沸点升高法 c.凝固点下降法 d.渗透压法 10.用半透膜隔开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为了保持渗透平衡,必然在浓蔗糖溶液上方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 a.浓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b.稀蔗糖溶液的渗透压 c.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和 d.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之差 11.下列四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的渗透压由大到小的次序为() a.HAc>NaCl>C6H12O6>CaCl2 b.C6H12O6>HAc>NaCl>CaCl2 c.CaCl2>HAc>C6H12O6>NaCl d.CaCl2>NaCl>HAc>C6H12O6

第一章-习题解析

第一章 分散体系 1-1 3%Na 2CO 3溶液的密度为1.03 g·mL -1,配制此溶液200 mL ,需用Na 2CO 3?10H 2O 多少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需Na 2CO 3 质量为:m(Na 2CO 3)=ρ·V·w (Na 2CO 3)=1.03×200×3%=6.18 g 则需Na 2CO 3?10H 2O 为: g 69.1699 .10519.28618.6)()10·()()10·(3223232232=?=?=CO Na M O H CO Na M CO Na m O H CO Na m n(Na 2CO 3)=6.18/105.99=0.058 mol 1·290.020 .0058.0)()(-===L mol V B n B C 1-2 为了防止500 mL 水在268 K 结冰,需向水中加入甘油(C 3H 8O 3)多少克? 解: ?T f = 273.15-268 = 5.15 K M(C 3H 8O 3)=92.11 g·mol -1 由)(·)() (·)(·A m B M B m K B b K T f f f ==? g K A m B M T B m f f 5.12786 .15.011.9215.5) (·)(·)(=??=?= 1-3 把30.0 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 g 四氯化碳(CCl 4),所配的溶液其密度为1.28 g·mL -1。试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 乙醇的摩尔分数;(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根据 m B m B w )()(= %5.370 .500.300.30)C ()C (5252=+==m OH H m OH H w (2)根据n B n B x )()(= mol OH H C M OH H C m OH H C n 651.046.08 30.0)()()(525252=== mol CCl M CCl m CCl n 325.081 .1530.50)()()(444=== 667.0325.0651.0651.0)()()()(4525252=+=+= CCl n OH H C n OH H C n OH H C x

药剂学第四章药物微粒分散体系

第四章药物微粒分散体系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分散体系 2.扩散双电层模型 3.DLVO理论 4.临界聚沉状态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药物微粒分散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 2.药物微粒分散系是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3.药物微粒分散系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动力学不稳定体系。( ) 4.微粒的大小与体内分布无关。( ) 5.布朗运动可以提高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而重力产生的沉降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6.分子热运动产生的布朗运动和重力产生的沉降,两者降低微粒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 7.微粒表面具有扩散双电层。双电层的厚度越大,则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就越大,微粒就越稳定。( ) 8.微粒表面具有扩散双电层。双电层的厚度越小,则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就越大,微粒就越稳定。( ) 9.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 ) 10.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静电排斥力阻碍了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絮凝。( ) 11.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 ) 12.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表面的ζ上升。( ) 13.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表面的ζ降低,会出现反絮凝现象。( ) 14.微粒体系中加入某种电解质,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降低双电层的厚度,使微粒间的斥力下降,出现絮凝状态。加入的电解质叫絮凝剂。( ) 15.絮凝剂是使微粒表面的ζ降低到引力稍大于排斥力,引起微粒分散体系中的微粒形成絮凝状态的电解质。( ) 16.絮凝剂是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使排斥力大于吸引力,引起微粒分散体系中的微粒形成絮凝状态的电解质。( ) 17.反絮凝剂是使微粒表面的ζ升高,使到排斥力大于吸引力,引起微粒分散体系中的微粒形成絮凝状态的电解质。( ) 18.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倘若势垒为零,微粒会发生 聚结。( ) 19.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倘若有势垒存在,微粒不会发生聚结。( ) 20.微粒的物理稳定性取决于总势能曲线上势垒的大小。倘若有势垒存在,微粒会发生慢聚结。( )

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整理版)

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引用 摘要:这个体系必须能将精力集中于对目标知识的吸收上,套用TOC的理论来讲,“知识的吸收”在这里是瓶颈,那么所有非瓶颈资源的能力提升都不会对最终系统输出有任何益处,所以目前而言,凡是影响“目标知识吸收”的事情,一概要予以杜绝! 一、当前个人知识管理模式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当前个人知识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一个错误的假设上,虽然这个假设以前是正确的,但是它显然并不适合我们现在的环境。这个假设就是:“知识不能够共享!”所以,“人们不可能随时随时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而必须将它事前“储藏”起来”,所以“知识'储藏’的多寡决定了个人知识运用的最大值”,所以“积累的各门类的知识越完整越好,越“成套”越好”,所以,“对各类知识不论需求兼收并蓄”……没错,在以前的生活环境中,这些都是个人能力成长的不二法门——但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我们目前是实实在在的处于信息量空前的“网络时代”,这与过去在信息获取方面有三点显著不同: 1、信息的收集极其方便,几乎是向人“涌”来; 2、各种信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3、所获信息的质量却良莠不齐。 问题是,时代改变了,但学习模式并未做相应的改变,下面一起来看看这都对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基于“网络时代”的三大变化,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主因正是“以知识的积累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而这一约定俗成的方式,却是基于过去“知识不能共享”的客观现实。

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请看上图,“知识'储藏’的多寡决定了个人能力的大小”这个过时的错误假设,让我们白白消耗了许多的精力,却事倍功半。想想看,我们使劲地下载,使劲的复制粘贴,收集各种能收集到的资料——问题是,有多少被自己真正消化了呢? 二、建立全新的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1、必须摒弃不合时宜的“知识储藏中心”,把精力让在对知识的运用上。 首先需要搭建个人的知识结构,用于信息的分类与筛选,除尽量排除垃圾信息的干扰外,可有可无的信息亦应直接删除,对于感兴趣的信息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存放之所,比如我是建立了一个“知识面”的门类来管理。下图中描述了我目前的个人知识结构。

知识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体系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目录

知识管理体系构建方案 一、概述 1.1目的 为统一规范和管理公司各部门知识工作,建立公司级知识库,使每个员工在最大限度地贡献其所积累的知识的同时,能够享用他人的知识。通过构建知识管理体系,推行知识管理,形成共享且安全的知识发布、浏览、应用体系,以实现全公司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目标。 1.2定义 知识管理是指通过收集和整理公司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方法论、经验和工具等知识文档,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管理技术进行分类、推送、分享、应用和创新,实现价值型知识的运维管理,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知识水平。 知识管理体系是通过建立知识管理制度,利用知识库工具,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营造一个能够促进学习、积累知识和信息共享的环境,形成全员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得到相互转化。 二、实施阶段 2.1第一阶段 1)录入基础知识:将原有知识进行分类发布到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内; 2)建立知识架构,形成知识地图:创建知识分类目录、编号设置、各类规范要求; 3)构建知识权限:将公司人员、组织架构信息导入到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内,根据不同角色分配权限设置,形成安全共享的权限体系; 4)建立知识积累机制:划分并确定公司知识管理流程,实现知识的日常积累,保证知识库常用常新。 2.2第二阶段 1)建立知识统计分析机制:定期组织对现有知识的统计、评价分析,奖励知识贡献者; 2)知识管理结果应用:将知识管理应用于能力认证、绩效评估等实际工作中;

3)扩大知识规模:丰富知识来源,扩大知识应用,实现全员贡献知识,全员共享知识。 三、职责和权限说明 3.1职责划分 1)远光大学 ●负责组织和推进公司知识管理制度、流程及规范的设计; ●负责建立与维护知识共享平台; ●负责组织制定公司知识管理体系内容规划,并持续改进; ●负责知识管理文化宣传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公司知识交流活动。 2)公司各业务部门 ●负责组织本部门的知识研发工作; ●负责推荐和管理本部门知识专家、知识管理员; ●负责协助开展和推动知识交流活动。 3.2职责和权限描述

第一章 分散体系(1)

第一章分散体系 1. 称取同样质量的两种难挥发的电解质A和B,分别溶解在1升水中,测得A溶液的凝固点比B溶液的凝 固点低,则 A. B的分子量小于A的分子量 B. A的分子量和B的分子量相同 C. B的分子量大于A的分子量 D.无法判断 2. 在100g水中溶解有不电离4.02g物质,该溶液于-0.402℃结冰,则该溶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下列哪个值。 A. 135 B. 100 C. 402 D. 186 3. 下列哪种物理性质依赖于物质的量 A.熔点 B.密度 C.质量 D.温度 4. 为防止汽车水箱在冬季因水结冰而冻裂,可以加入甘油以降低凝固点,如需冰点降至271.15K,则在100g 水中应加多少克甘油:(已知M甘油=92g?mol-1,水的K f=1.86 K?kg?mol-1) A. 20g B. 120g C. 2.0g D. 9.9g 5. 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大的是 A. 0.1mol?L-1KC1 B. 0.1mol?L-1C12H22O11 C. 1mol?L-1H2SO4 D. 1mol·L-1C12H22O11 6. 比较下列各水溶液的渗透压从大到小的顺序为:①0.1 mol?L-1 Na2SO4溶液;②0.1 mol?L-1 CH3COOH溶 液;③0.1 mol?L-1 C6H12O6溶液;④0.1 mol?L-1 NaCl溶液。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④﹥② D.④﹥③﹥①﹥② 7. 将一块冰放在0℃的食盐水中则 A.冰的质量增加 B.无变化 C.冰逐渐溶化 D.溶液温度升高 8. 通过凝固点下降实验测定强电解质稀溶液的α,一般达不到100%原因是: A.电解质本身未全部离解 B.正、负离子之间相互吸引 C.电解质离解需要吸热 D.前三个原因都对 9. 下列符号中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 A. mol B. n C. mol?L-1 D. C 10. 单位质量摩尔浓度的溶液是指1mol溶质溶于 A. 1 dm3 溶液 B. 1000 g 溶液 C. 1 dm3 溶剂 D. 1000 g 溶剂 11. 0.1 mol?L-1 KCl水溶液100℃时的蒸气压为 A. 101.3 kPa B. 10.1 kPa C.略低于101.3 kPa D.略高于101.3 kPa 12.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1,沸点最高的是 A. C12H22O11 B. C6H12O6 C. KCl D. Mg(NO3)2 13. 在U形管底部用一个只能使水分子透过的半透膜,把管子分为两部分,两边分别放入0.01 mol 的盐和糖,并使液面保持同样高度,放置在湿度为90%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U形管的液面会发生怎样变化: A.放盐的一边升高 B.保持不变 C.放糖的一边升高 D.同时升高 14. 在液体沸腾变化过程中,下列哪种物理量在增加? A.熵 B.汽化热 C.蒸气压 D.温度 15. 难挥发物质的水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是: A.不断升高 B.恒定不变 C.不断下降 D.无法确定 16.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的蔗糖稀溶液和NaCl稀溶液,其凝固点: A.前者大于后者 B.后者大于前者 C.两者相同 D.不能判断 17. 稀溶液依数性中起决定性的性质是

教育心理学知识体系

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 一、教育心理学的内涵? 1、两个对象:教师、学生 2、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四个内容:学习心理、学生心理、教学心理、教师心理 4、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学生准确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a柏拉图《理想国》 b洛克“白板说” c\1762年卢梭的《爱弥儿》 d\裴斯泰洛奇第一个倡导教育的心理学化。 e\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f\1877年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G、1879年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h\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 3、成熟时期(20世纪六十年代----70年代末)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合作性研究;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四、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20世纪上半叶:教育心理学的引入与早期研究 a\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由房东岳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b\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2、建国后至文革时期:教育心理学的改造、发展与曲折 3、20世纪80年代后:教育心理学恢复和迅速发展 五、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 2、观察法 3、调查法(问卷法、谈话法) 4、个案法 5、行动研究(勒温) 六、研究方法的分类? a\横断研究法 b\ 纵向研究法(跟踪研究) 七、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定向性与顺序性 2、阶段性与联系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八、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童年期(6、7---11、12)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是的抽象逻辑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 2、少年期(11、12---14、15)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3\青年初期(14、15—17、18)辩证思维 八、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物体恒存 A\主题与客体的分化.因果关系的初步形成 2、前运算阶段(2—7)A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B思维具有不可逆性C泛灵论D自我为中心E无守恒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2)A思维可以逆转B 守恒C 去自我中心D具体逻辑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A 命题之间的关系B假设—演绎推理C 抽象逻辑思维D可逆与补偿E思维的灵活 九、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培养信任感 2、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培养自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

第一章-习题解析

第一章分散体系 1-1 3%Na 2CO 3溶液的密度为1.03 g·mL -1,配制此溶液200 mL ,需用Na 2CO 3?10H 2O 多少克?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解:需Na 2CO 3 质量为:m(Na 2CO 3)=ρ·V·w (Na 2CO 3)=1.03×200×3%=6.18g 则需Na 2CO 3?10H 2O 为: g 69.1699 .10519.28618.6)()10·()()10·(3223232232=?=?=CO Na M O H CO Na M CO Na m O H CO Na m n(Na 2CO 3)=6.18/105.99=0.058 mol 1·290.020 .0058.0)()(-===L mol V B n B C 1-2 为了防止500 mL 水在268 K 结冰,需向水中加入甘油(C 3H 8O 3)多少克? 解: ?T f = 273.15-268 = 5.15 K M(C 3H 8O 3)=92.11g·mol -1 由)(·)() (·)(·A m B M B m K B b K T f f f ==? g K A m B M T B m f f 5.12786 .15.011.9215.5) (·)(·)(=??=?= 1-3 把30.0 g 乙醇(C 2H 5OH)溶于50.0 g 四氯化碳(CCl 4),所配的溶液其密度为1.28 g·mL -1。试计算(1)乙醇的质量分数;(2) 乙醇的摩尔分数;(3)乙醇的质量摩尔浓度;(4)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1)根据 m B m B w )()(= %5.370 .500.300.30)C ()C (5252=+==m OH H m OH H w (2)根据n B n B x )()(= mol OH H C M OH H C m OH H C n 651.046.08 30.0)()()(525252=== mol CCl M CCl m CCl n 325.081 .1530.50)()()(444=== 667.0325.0651.0651.0)()()()(4525252=+=+= CCl n OH H C n OH H C n OH H C x

分散体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介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散体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而连续介质称为分散介质。例如食盐水溶液,食盐是分散体系又分为均相分散系和多相分散系。低分子溶液与高分子溶液为均相分散系。溶胶与粗分散系为多相分散系。 分散体系的某些性质常随分散相粒子的大小而改变,因此,按分散相质点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三类(表9-1):低分子(或离子)分散系(其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nm以下);胶体分散系(其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100nm之间);粗分散系(其粒子的线形大小在100nm以上)。三者之间无明显的界限。 一、粗分散系 在粗分散系中,分散相粒子大于100nm,因其粒子较大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即可观察到分散相的颗粒。由于其颗粒较大,能阻止光线通过,因而外观上是浑浊的,不透明的。另外,因分散相颗粒大,不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同时易受重力影响而自动沉降,因此不稳定。 粗分散系按分散相状态的不同又分为悬浊液(固体分散在液体中——如泥浆)和乳浊液(液体分散在液体中——如牛奶)。 二、低分子分散系 分散相粒子小于1nm,因分散相粒子很小,不能阻止光线通过,所以溶液是透明的。这种溶液具有高度稳定性,无论放置多久,分散相颗粒不会因重力作用而下沉,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分散相颗粒能透过滤纸或半透膜,在溶液中扩散很快,例如盐水和糖水等。 三、胶体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即胶体溶液,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属于这一类分散系的有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由于此类分散系的胶体粒子比低分子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大,而比粗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小,因而胶体分散系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外观上胶体溶液不浑浊,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均不能辨别。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不论在任何物质,只要以1-100nm之间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中时,就成为胶体。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分散成离子时属低分子分散系。而在苯中则分散成离子的聚集体,聚集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属胶体溶液。许多蛋白质、淀粉、糖原溶液及血液、淋巴液等属于胶体溶液。 英文:dispersion system ↗分散相 组分 ↘连续相 例如: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 ↓ ↓ 连续相分散相 相系分为两大类: a.均相物系:在连续相和分散相之间没有相界面。分离较难,如水-乙醇 b. 非均相物系:在连续相和分散相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界面,机械分离过程,如油和水。

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

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 张福学(烟台大学图书馆烟台264005) [摘要]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知识分类 The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a new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fiel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existed knowledge classification system. [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knowledge classifiction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人们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识,使各行各业都将知识管理提到了自己的议事日程。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颖的管理模式,对知识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在详细分析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知识管理领域的知识分类体系。 1 战略层次上的知识管理含义 关于知识管理的确切定义仍然没有一个通用的得到人们一致认可的理解。然而关于将组织成员头脑中的知识看作是对组织有巨大价值的组织资源这一点确实人们的共识。组织的这种知识财富,人们有不同的称呼,如知识资本、知识资产、无形资产、智力资本等等。认为知识应换算成组织的股份的观点通常也包括象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智力财富。尽管有最近兴起的外购和尽量缩小规模的行为,我们仍可以看到组织正变得越来越重视人脑中的知识的价值。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更强调创造和保持组织的知识资产的技能。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人们正试图将组织的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能够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批露的方法,这样可以更好地判断决定企业的“真实价值”。 我对知识管理的看法趋向于赞成战略层次的观点。我认为,知识管理是组织在不断地持续变化的环境中,为适应组织变革、生存和能力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它具体应包含将数据资源与信息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结合起来的组织处理过程和人的创造和创新能力这些方面。首先,知识管理变得日益重要是因为从可以预期的世界向一个不断持续变化的世界的转变。其次,知识创造是任何组织的核心能力,因此知识管理是组织长期存在的基本。这些知识如何能和新的产品或服务、对新产品服务的定义、对新的组织/产业定义以及新的分配方法有关。第三,它不是由独立的知识管理部门或组织程序来单独实现的,而是渗透到组织的商业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第四,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可以促进这个过程,如在信息的传送渠道、搜集、分发等方面,但是最终要看人们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控的建立在对它们的商业环境敏锐理解和把握基础上知识。仅有最好的技术往往不一定能确保创造和创新,而这些对组织能力来说是必要的。有效利用技术是有必要的,同时,还得能有效利用人们得创造和创新能力。 用这样的一个观点来看,知识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从各个不同的领域里的专家那里搜集信息从而创建由组织内部网支持的数据库。也并不是简单地先决定了解组织每个不同成员的知识需求,然后,尽力搜集、提供哪些被认为和每个成员的需求相关的知识。 2.已有的知识分类体系

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体系

北京市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总览 模块1. 集合与简易逻辑 U ??∈?????????????????????????????????????? 集合及其元素集合的概念元素和集合的关系: 属于 ,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列举法集合的表示法描述法图示法:数轴图,韦恩图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子集 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真子集相等集合交集合的运算并集合之间的关系补C 集合的基本运算交换律结合律集合的运算律分配律摩根定律(了解)*221211n n n n N N Z Q R C ??????????????????????????????????????????????????? ??-???--????子集 具有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真子集 非空真子集 常见的数集及其符号: 自然数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实数 ,复数

()p q q p p q q p p q p q q p p q p q q p p ????????????????????????????命题的定义,真命题,假命题 原命题: 若,则逆命题: 若,则命题四种命题否命题: 若,则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逆否命题: 若,则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反证法: 常用于含有“至少”“至多”的命题的证明充分条件:若,则是的充分条件定义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必要条件充要条件:若且,则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简易逻辑q p q p q p p ??????????????????????????????∨??∧???的充要条件定义法判断方法等价转化法:原命题逆否命题集合法: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方法一:每一步都用等价,多用于不等式充要条件的证明方法二:先证必要性,再证充分性应用:通常涉及到参数,可能要数形结合以及分类讨论基本概念:或,且,非的含义:一真必真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复合命题及其真假:一假必假:与属性相反逻辑连词与集合运算00()()U C x A p x x x A p x x x x x x ?????????????????????∈?∈????????? 或 对应 并的关系且 对应 交非 对应 补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全部的都满足某性质存在量词与特称命题:,,仅某些满足某性质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仅更换量词,再否定结论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真验证每一个 全假找到一个反例即可含有量词的命题,判断真假特真找到一个即可特假找不到这样的????????????????????????????????????????????????????????????????????

知识管理如何分类

知识管理如何分类?(1) 发布时间:2006.07.19 14:06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用户作者:占丽丽 【赛迪网讯】最近蓝兰公司的OA开始实施了,个人工作计划、电子邮件、工作流、档案管理什么的都好做,但做到知识管理的时候,信息中心主任张成有点晕了。 蓝兰公司是一个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做气泵、橡胶制品。公司一直在转型,期望把现在2个多亿元的制造业规模进化为20亿元左右的行业渠道销售规模。也就是借助自己现在的销售渠道、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经营品种,除了保持传统产品的优势之外,还要通过OEM、代理、贸易等方式专门做汽车发动机以及周边部件的渠道和服务。 不是知识仓储管理 用董事长魏武的话说,就是要用3到5年的时间完成从制造向贸易再向行业服务的三级转型。董事长非常看重知识管理,他经常在会上说,今后公司的运作就是“人脑+电脑”。 “人脑+电脑”是什么?一是数据,二是知识,需要“两脑”共同努力形成优势的就是知识。公司的知识管理,不是知识的仓储管理,而是知识的生产、使用全程管理,它既要满足当前的需求,更要满足未来的需求。 最近董事长邀请了专家来公司专门讲授GB/T19580的内容,GB/T19580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事实上是当前国际最先进的管理模式的集中体系。在培训中张成和其它部门的同事都认识到,这个体系有它的独到之处,一方面它是指导而不是强制,另一方面,它涵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有深度,也有广度。许多原则已经是国际上优秀企业所证明了的。 知识结构怎么分? “我们的知识管理在结构上是否就按照GB/T19580所指引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等七个方面来做呢?”张成想。

目前公司有许多知识是按照传统“功能性”的接近档案管理方式来管理的,比如把公司知识分为:规章制度、产品知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社团活动、企业文化等,而且他所了解的大部分企业都是这样做的,软件公司也推荐这样做,公司里面的大部分部门也觉得这样做比较方便。 董事长却说,不是这样的,蓝兰公司知识分类的方式要改变,具体什么张成他们先琢磨琢磨。GB/T19580中的要求是否合适,先做评估,尽快给具体意见。董事长在这个方面很厉害,他还言,知识结构反过来会决定思维结构,思维结构最终也就决定着蓝兰公司商业模式。知识管理不是小事情啊! 就是老板的这个要求让张成有点晕了,看上去很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起来,甚至格外重要。直接影响到是否可以形成支撑整个公司顺利转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 按照传统分类方法肯定不行,新的分类方式又难以确定,看上去不很重要的工作,公司又这么重视。如何选择一个既满足现在又满足未来的分类方法?如何让这些知识流畅地被用起来,驱动“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商业模式”这个链轮? 张成很困惑,如何拿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 知识结构按需划分 绎明宇博士赛迪顾问电信咨询总监 这样企业未来的管理模式将是以客户群和营销、服务渠道共用为导向的。 如蓝兰公司董事长所说,知识结构会决定思维结构,思维结构最终决定着商业模式。所以,知识结构的划分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来说,相当重要。那么如何来划分企业的知识结构呢? 其实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的,那么知识结构的划分也应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给企业的各部门、各业务的发展提供信息和知识,这就是知识结构划分的目的。明白知识结构划分的目的,往下面就需要研究哪类划分方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