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量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语法著作认为量词是汉语乃至汉藏语系语言的一个很有特色的词类。
而我们则认为,个体量词才是汉语的一大特色。
因为个体量词的语义、语法、修辞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其中个体量词对名词修饰进而揭示名词丰富的形象色彩都是印欧系诸语言所不具备的,这又是汉语的所独之处。
同时,它与名词以象似性为编码理据而形成固定组合,体现了汉民族成员重领悟、内涵、具象的思维方式。
最后又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个体量词为什么被命名为“个体量词”以及又是如何被归入名量词范畴的原因。
旨在为目前名量词划分中出现的两难局面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本文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个体量词的本体研究这部分通过个体量词与度量衡等名量词的对比,分析了个体量词的产生时间、语义语法特点及修辞功能,旨在说明个体量词才真正是汉语的一大特色。
其次,通过探讨个体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理据以及否认所谓“个化”问题,揭示了汉语社团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汉语作为语义型语言与印欧语结构型语言的不同之处。
分为五个方面:(一)个体量词产生于殷代,是在度量词、容器量词、集合量词的基础上最后产生。
它的产生是人们通过对度量衡等量词的使用过程中类推的结果。
人们主观上认为它对可数名词有记量的作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二)个体量词的语义语法特点为:个体量词之间一般是替换关系;而其它名量词之间是包含关系。
个体量词的语义特征是[+个体][+有界],旨在突出名物的离散性和个体性;而其它名量词的语义特征是[-个体][+范围],旨在计量事物量的大小。
个体量词具有修饰、形容名词的作用;而其它名量词则没有此功能。
个体量词对名词有分类的功能;而其它名量词没有此功能。
同样是数量名结构,数词与个体量词或其它名量形成组合与名词搭配所体现的意义是不同的。
“数+ 个体量+ 名”所体现的是名物“数”的多少;而“数+ 度量等+ 名”所体现的是物质“量”的大小。
(三)个体量词的修辞功能:首先,表现在个体量词对于协调音节、舒缓语气、整齐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使数词与量词的结合使用成为现代汉语的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
其次,表现为个体量词对名物起到勾画形状、突出特征的
形象色彩。
除此而外,通过选用不同的个体量词,以及个体量词与名词形成错项搭配,体现了汉语丰富的修辞色彩,表现为:生动的神韵美、神奇的具象美、深刻的幽默美、强烈的情感美。
(四)个体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理据首先,不同意丁声树等人认为的量词与名词组合纯粹出于一种“习惯”,不一定有道理可说的看法,提出有理据说。
然后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个体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理据:第一,形状理据即根据汉语量词的表形特征设立量词。
以陈望道为代表,他把“形体单位的量词”分为六类。
第二,词源理据即从个体量词的来源来探讨其产生的理据,以陈绂为代表。
第三,语义理据即从个体量词与名词语义间的相互选择来探讨量名搭配的理据,以邵敬敏为代表。
第四,认知理据从语言背后思维的特点来揭示量名搭配的理据,以石毓智为代表。
不过,石文以函数关系来探讨此理据,笔者认为有不妥之处。
本文重新提出认知上的“象似性”编码理据方式,具体表现为:拟象象似性原则、隐喻象似性原则。
并认为这种认知理据,真正体现了汉民族成员重领悟、内涵、具象的思维特点,符合汉语语义型语言的特征。
(五)关于“个化”问题本文不同意有人提出的“一切量词都将归于‘个化’”的说法,并从三个方面提出理由:第一,量词发展由简到繁,符合思维发展日益复杂和臻密的趋势,这说明量词不会被“个化”。
第二,个体量词对名物有修饰、形容的作用,体现了丰富的修辞色彩,因而能被广泛运用,这也进一步说明了量词不会被“个化”。
第三,个体量词对名词有分类的功能,是“个”所不具备的。
那为什么能产生“个”这个量词,并形成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的趋势呢?这就得考察个体量词产生的具体过程。
我们知道,词汇的产生过程一般是一个抽象化过程。
人们需要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特征进行归纳、概括以得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词汇。
汉语的基本词汇大多是这样产生的。
但是,个体量词却不同,它不是从无到有地产生新词,而是从其它词类中借用词语形式,转而发生新的作用。
因而个体量词的产生没有经历抽象化过程。
不仅如此,个体量词对其它词类的借用,实际上还有着将抽象概念形象化、类别概念具体化的作用,体现出一种反抽象化
的倾向。
这就与语言的发展由具象到抽象经历所谓“语法化”现象相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个”产生了,“个”的产生一方面替代其它个体量词行使计量的功能;另一方面能使其它个体量词大量运用从而体现汉语丰富多彩这一特点。
“个”被广泛运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运用,同时也体现了语言有着调节自身矛盾的功能。
第二部分:名量词的范畴化过程这部分通过探讨名量词的范畴化过程,旨在解答个体量词不表量的概念而为何被命名为“个体量词”,以及它又是如何被归入名量词系统的原因。
首先,提出了两类范畴理论,即经典范畴理论与原型范畴理论,揭示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其次,通过分析汉语名量词研究中面临的困境,即名量词其定名的艰难,以及出现分类过程中标准不一的局面,揭示了汉语名量词范畴是原型范畴,而非经典范畴。
再次,以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性”的哲学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汉语名量词系统首先是以概念范畴的家族相似性原则聚合而成,其次是基于分布位置的家族相似性聚合而成的。
这种基于“家族相似性”原则聚合而成的名量词系统,一方面回答了个体量词为什么是在度量词、容器量词、集合量词等的基础上最后才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与沈家煊等人提出的词类划分应以语法功能为标准,重新考虑意义因素的看法不谋而合。
最后,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给予名量词词类一个简单的划分。
指出名量词系统中,各小类的地位并不同等,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
其中度量词是典型成员,其它成员以此为参照,典型性程度逐步降低。
同时,名量词系统是以度量词为基点呈放射状结构排列,这样形成的名量词词类是一个宽泛的、开放的、与其他不同词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范畴,其边界也是不清晰的,这就为量词与名词边界交叉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论据。
这种划分方式利用了认知理论中的联想记忆和扩散激活模式,具有一定的心理基础,也是认知科学与语言原理相结合研究的一次尝试。
本文来自: 聚合吧(/) 详细出处参考:/lunwen/qita/2008-01-11/8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