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行性战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工程可行性战略分析
一、大西线调水总体设想
大西北有着广袤的沙漠荒漠,因为缺水,这些土地很难开发利用,向大西北调水是全面开发大西北的前提。大西线调水只是面向大西北的,所调之水全部进入大西北。大西北的沙漠、沙漠化和风沙化土地面积约23亿亩,开发大西北,目标应该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吐哈罗盆地、河西地区、陕甘宁地区、鄂尔多斯高原等地区,面积约有20亿亩。如果平均每亩供水250立方米,共计需要5000亿立方米。大西南可自流调往大西北的水约有3000亿立方米,尚欠的2000亿立方米的水,可由调水而产生的降雨获得。
(一)大西线调水运河方案设计原则
原则一:调水优先满足塔里木盆地,加强调水正反馈
由于向大西北调入的水不够大西北所需,欠缺的部分寄希望于由调水而产生的降雨,设法获得最多的降雨,是设计大西线调水的主要着眼点。我国大西北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全年都稳定地刮西风。塔里木盆地正处于大西北北纬37°~42°这一条形地带的龙头位置,从塔里木盆地蒸腾上天的水汽,会在塔里木盆地下风地区产生多次的降雨过程。另外,全面绿化塔里木盆地,可大为减少塔里木盆地的热上升气流,可使经过塔里木盆地上空的水汽有相当的部分成雨降下来。塔里木盆地的龙头位置决定了它在增加水量方面的关键作用,为了使这种作用达到最佳,必须向塔里木盆地充分的供水。如果能较好的实现降雨—蒸腾—降雨这样的正反馈,大西北的缺水问题就可以获得彻底的解决。
原则二:大西线调水全部进入大西北,不进入黄河中下游。
黄河中游两岸吃光喝尽黄河的水,也就够了。黄河下游黄淮海平原缺水问题,可以通过大中线调水解决。大中线从长江三峡水库取水,有充足的水可调,并且调水代价不高,水价相对便宜。完全不需要用昂贵的大西线的水。如果把大西线并不富裕的水用于黄淮海平原,就会影响大西北的水分正反馈过程,如果大西北的水分正反馈过程建立不起来或者正反馈过程微弱,大西北的缺水问题就无法全面解决,大西北就很难全面开发。
原则三:逐层截水,就地北调
青藏高原的地形是西高东低和北高南低,流域内几乎全部主河道的流向均是与大西北背道而驰。截水线越向东摆,所控制的流域面积越大,可截取的水量越多,但是截水线越向东摆调水费用越高。这是因为水流在截水点被截取后,通过
调水运河再折回调向大西北,来回折腾的后果是既损失了水的海拔高度,又使调水路线长度增加。损失了水的海拔高度,就是损失了发电的经济效益,调水路线长度增加就要多付出工程的投资。如此多付出少收入,调水费用就增加很多。为了减少投资,必须尽量减少来回折腾,在截水线控制流域内应尽量多的采用水量就地北调的调水路线。。
原则四:高水高用,低处用低水
大西南可调向大西北的水量并不丰足,为了最大规模的开发大西北,只有最大限度的截水,将尽量多的水调往大西北。为了尽量多的截水,各截水点应尽量不将所截之水向所截河流的下游泄放,即不考虑截水点以下河段的发电航运、灌溉等对所截之水的需求。这些需求均用其它的方法给于弥补。例如,岷江多年平均总水量为155亿立方米,其中在海拔1600米以上可截可调水量有130亿立方米,这130亿立方米水量被调走后,成都平原远景年缺水75亿立方米。由于成都平原海拔较低,这些所缺水量将由较低海拔的金宝运河供给(彭泽云:"根治黄河的战略设想 - 金垣运河工程",《科技导报》,1996年第2期)。
原则五:调水运河中不采用高坝大库,理由为:
1.世界上坝高超过100米的水库,均诱发、引起过地震,坝高,蓄水多,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增加。
2.在地震时,坝越高越危险,坝越高越容易溃坝。
3.高坝大库一旦溃坝,造成的灾难大。
4.串入输水运河中的水库只起到抬高水位的作用,库内所蓄的水均为无法调出的死水。库内蓄水越多,势必能调走的水越少。为了多调出水,要尽量采用低坝小库。
5.造高坝大库成本比较高,投资多。由于这些串入输水运河中的水库只起到抬高水位的作用,并不能发电,高水头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