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人教课标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描述和证明声音是由于发生体的振动而产生的(2).说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识别回声现象,用机械运动的知识结合声音的传播速度进行简单的回声测距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感悟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了解自然界及生活中振动发声的实例,能简单解释自然界及生活中一些发声现象,体会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述。
(3)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利用转换法和科学推理的物理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在活动中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教学难点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物理的方法。
(固体传声)教学用具:音叉水槽铁架台乒乓球细线口琴录音机磁带蜡烛火柴真空铃(气泵,电池盒,泡沫)小闹钟(扣碗)土电话(长线)分层教学环节:提问分层习题分层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前预习:设计实验 1.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2.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课堂导学:●学生展示预习作业1,老师点评补充,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典型实验:1.喉咙发生2.音叉发生(触摸,乒乓球,水花四溅)3.鼓面振动(桌面振动),如何观察到它们的振动?问:如何消除手拍桌面时,风带来的影响?如果纸片效果不明显如何改进?4.乐器图片(口琴钢琴笛子)展示,让学生体会是什么物体在振动?●小结1.物理研究方法小结:转换法2.知识小结:声音的产生由于物体振动。
●知识过渡:声音的传播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人耳的?空气。
2.声音是如何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介绍声波概念。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学习目标】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的关系【探究学习】问题一:声的产生1.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用你手中的工具,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
2.了解并举出一些发声现象,说出是由于什么振动引起的?结论:3.了解唱片是怎样制作的?问题二:声音的传播1、探究,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实验1.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使附近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一张桌上,能听见吗?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
2、实验:课本“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介质实验中声音的变化情况是说明:也能传声。
但不能传声。
此实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能直接交谈吗?,因此他们只能用交谈3、将要上钩的鱼会不会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这说明:。
结论:声音传播需要靠,包括、、。
但不能传声。
4、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声以的形式传播着。
问题三:声速1.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仔细观察小资料,你认为声速的大小跟、有关。
2.150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液、气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大到小为。
【当堂练习】1.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会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时,则[]A 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 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 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D 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2、乙人用铁锤打击一下铁管的一端,甲人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铁管上能听到两次击管声,这是因为[]A 一个是原声,另一个是回声B 人耳的错觉C 声音沿铁管传播快,先听到;沿空气传慢,后听到3、赛跑时要在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就起跑,这是因为[]A 赛场很乱听不清枪声B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C 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D 声和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同4.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C.人唱歌时歌声是声带振动发生的D.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能传播声音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6、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PPT课件(人教版)

视察、体验、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归纳
知1-讲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1-讲
【例1】〈实验探究题〉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
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 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 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 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发__声__的__物_。体小在华振同动 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 没有看到桌子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 进方法是:_在__桌__面__上__撒__一__些__纸__屑__(_或__泡__沫__)_等__轻__小__物__体__。
知识点 2 声音的传播
知2-导
提出问题: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 美好动听的音乐,还可以听到远处汽车的喇叭声,那 么我们不仅要问: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
知2-讲
水波:一块石子投入 水中,水面会上下运 动,一圈一圈向外传 播。
与水波类似,音叉振 动使得它周围的空气 也像水似的,产生波 动,并向四周传播。
2 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 信息?
3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4 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 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 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蔼体都能够传声
5 “五·一”休假期间,小羽一家乘坐游船在虹山湖游 玩,看见九孔桥向他们靠近,以九孔桥为参照 物,小羽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小 羽听到岸上汽车的鸣笛声主要是通过________传 到耳朵的。
总结
知3-讲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精选教案: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二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本节课主要介绍声音的产生原理、声音的传播过程以及声音的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过程,了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声音特性的感知,掌握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声音特性的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音叉、细线、气球、泡沫球、硬纸板。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测量工具、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声音的产生:1. 讲解振动与声源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振动产生声音的过程。
2. 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振动与声音的关系。
三、声音的传播:1. 讲解介质与声速的关系,通过实验展示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四、声音的特性:1. 讲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特性声音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辨别和描述不同特性的声音。
五、随堂练习: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的差异。
六、作业设计:1. 请描述声音的产生原理,振动与声源的关系。
2. 请解释声音的传播过程,介质与声速的关系。
3. 请举例说明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
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与声源2. 声音的传播:介质与声速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掌握了声音的特性。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的介质:传声的物质,叫做声音的介质。
2、声音介质的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耳中的。
三、声速:
1、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叫做声速。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340m/s
2、决定声速大小的因素:
四、回声:
1、回声:声音的反射。
2、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时间:t > 0.1s 距离:S>17m
3、为什么在室内听到的声音比在室外更加响亮?
因为室内空间较小,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辨别不出原声与回声,所以会觉得声音更加响亮。
4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固体(最快)
液体(较快)
气体(最慢)。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5、通过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思考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简介:回音壁、三音石、圆丘等建筑,扩展知识,激发兴趣。
知识应用:
一同学对着一口枯井喊话,0.15秒后听到回声,枯井有多深?
解:
效
果
评
价
学习任务六综合运用
1、小提琴在琴弓的拉动下会产生并发出,当用手按在琴弦上时,会停止,声音也随之消失。
滦南县八年级物理学科
学教案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新授展示
执笔人
审核人
学
习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及固、液、气体都是声音传播的介质;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的科学态度
学习任务二真空能否传声?
提出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吗?
猜想:
设计、进行实验:
器材:耐高温的广口瓶或烧瓶、密封盖、小玲、铁丝或棉球。
实验观察:如图(课本图1.1--4)
将电铃放在玻璃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空气,接通电铃,使电铃工作,这时几乎铃声,慢慢地放入空气,铃声会(说明声音大小如何变化)。
总结结论:
结论(1)传声的介质有(2)真空传声
知识应用:
在图2所示的装置中,敲响右边的音叉,会看到的现象是竖直放置的泡沫小球__________。如将上述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实验,则会看到泡沫小球这说明了。
学习任务四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弓1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提问:冋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二、进行新课1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提问: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提问: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聆听,思考(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3)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4)声音在不冋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曰.(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曰•(3)用鼓棰打击桌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4)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曰.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1)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2)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创设生活中有关声的情景,联系实际引出课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发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3 声速
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声音的速度称为——声速。
温度越高,声音 传播速度越大。 小资料
结论:(1)声速与介质种类有关。 (2)声速与温度有关系。
不同介质,声音 传播速度不同。
探究新知
回声的形成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反射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思考: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听 觉 的 形 成
巩固练习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 百米比赛中,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
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
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
1. 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 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了解不同介质中的声 速。
探究新知
点 击 图 片 播 放 实 验 视 频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知识点 1 声音的产生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 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助各种介质向四面八方传播。
声波和水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能够传递能量,它们具有 相似的特点。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
探究新知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探究:固体和液体能否传声?
亲身体验
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个同学把
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声。
点 击 图 片 演 示 液 体 传 声
液体能否传声?
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
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翅膀的摩擦振动.
青蛙是通过气囊 的振动发声。
蜜蜂、苍蝇、蚊子快速扇动 翅膀引起空气振动发声。
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 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 发生振动发出声音。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 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 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4、应用:唱片上的沟槽磁带和光盘
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 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 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这 是早期机械唱片表面的放大图。从图片上可以看到,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 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盘记 录声音的方法。
二、声音的传播
提出问题: 声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猜想和假设: 声要传播出去,是否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真空罩中的
闹钟实验:
把正在响铃的 闹钟放在玻璃罩 内,逐渐抽出其 中的空气,注意 声音的变化.再 让空气逐渐进入 玻璃罩内,注意 声音的变化.
真空罩中的闹钟实验: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最后 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逐 渐变大。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 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 声音。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想想议议: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 是怎样发声的? 蝉 蟋蟀、蜜蜂 乐器
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
鸟 的
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 发
振动而产生的。
声 靠
的
是
鸣
膜
的
振
动
。
蟋蟀发声靠的是左右
2、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骑兵的活 动,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试解释这 样做的道理。
答:马蹄踏在地面上,使土地 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土地可 以传播,且土地传播声音的速 度比空气快,能使侦察兵及早 知道敌情。
考考你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 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 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为什么?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人耳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如果不 到0.1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 强。
练习题
1、清朝有人写了一幅对子:“风声、雨声、 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这其中涉及到哪些声学知识?
答:这里涉及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声学知 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气体、液体、 固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而通常情况下传播声音的介质是空气。
课外实践:自制土电话
再见
乳山市下初镇中心学校
王惠
1、通过无线电交谈 .
2、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 叫做声波.
• 三、声速:
• 1、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 2、特点: • (1)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
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 (2)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 3、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 4、回声:
各种动物的声音
马叫 大象叫 羊叫
• 探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 •
一、声是怎样产生的?
小实验
用小锤轻敲音叉,有
什么现象?再用手握住音 叉,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为什么?
?
现象
振动 1、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
敲鼓时鼓面在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