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林木育种资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地区:树种较少,但也有不少重要的用材树种,如新疆落叶松、 新疆云杉、青海云杉、新疆冷杉、新疆五针松及新疆杨等,在广 阔的干旱沙漠地区,有胡杨、白刺、柽柳、多柳、柠条、花棒、 沙棘及沙柳等适应性强的灌木,、可用于生态建设。
四、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
(一)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根据国内外大 量的观察研究,种内遗传变异主要可分为下列 层次:
二、育种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和利用
1 是丰富生物多样性、维系种群稳定的基础。 2 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3 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需要发掘更多的种质资源。
三、我国丰富的林木树种资源
我国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约有8000种,其中乔木树种约2000种, 灌木树种约6000种,乔木树种中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达 1000余种,还有引种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约100种。
五、基因资源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火灾发 生以及地质变化。
2、生物因素
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相互间的影响。 ◆动物、昆虫危害 ◆寄生性真菌、细菌致病
如欧洲榆树荷兰病、美国栗疫病 ◆寄生植物对寄主的绞杀 ◆外来植物入侵
如:一枝黄花、紫荆泽兰
3、人类活动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 商业的特殊需求 品种改良或引种
西北地区树种较贫瘠,新疆地区有一些造林树种,另外在广 大的干旱地区,有胡杨、梭梭、白梭、沙枣、柽柳、柠条、 花棒、沙棘、沙柳等广泛应用于造林。
迄今,针叶树种中的云杉、阔叶树种中的杨、柳、榆、槐、 泡桐以外的树种,特别是对具有防护性能的灌木树种,开发 利用很少,需要给予重视。
我国常绿阔叶植物种质资源 的地理分布状况
3、 重要性
1、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是创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只有具备丰富的育种资源,才能培育出适应性、抗逆性强具
备优良经济性状的优良品种。 3、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工艺过程的改革、市场的变化,对林
木新品种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在研究和利用过程中, 收集各类资源非常重要。 4、树木育种资源是生物长期演化的产物。 5、收集育种资源、抢救面临毁灭的树种已迫在眉睫。
在华东、华中区:有杉木、柳杉、马尾松、水杉、黄杉、金钱松、 柏木、油茶、油桐、鹅掌楸、棕树、檫树、乌桕、毛竹及刚竹等, 其中有些树种是中国特产。
华南区:树种组成丰富,除华东、华中部分树种延伸分布到该区外, 尚有木荷、火力楠、格木、竹柏、米老排、蚬木及金丝李等有发 展前途的用材树种。
西南区:是世界公认树种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松、思茅松、 华山松、云南油杉等已有较广泛的栽植,尚有许多树种没有利用, 潜力很大。
(二)搜集
途径:直接搜集、间接收集和交换方式。 范围:尽可能包括树种的全部自然分布区 方式:直接考察、交换、转引 内容:材料来源记载、原产地的自然条件、分布状况及
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产量、品质等经济 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等。 办法:采取群众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办法,在重视普 遍调查、搜集的基础上,对遗传多样性集中的地区进 行深入重点考察。
华
雪 松 林
பைடு நூலகம்
北 落 叶 松
油松林
云杉--华北落叶松林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林区: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樟 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红松、臭冷杉、水曲柳、紫椴、糠 椴、黄菠罗、胡桃楸、春榆、辽杨、大青杨、赤杨及蒙古栎等。
在华北区:有油松、侧柏、白皮松、华北落叶松、白扦、杜松、皮 栎、麻栎、懈树、泡桐、臭椿、香椿、楸树、毛白杨、小叶杨、 旱柳、白榆及国槐等。
收集的侧重点:
◆在植物全分布区不同环境梯度内收集遗传材料; ◆收集同一植物的栽培种和野生种; ◆收集种内多层次遗传变异(种源、单株)材料; ◆收集高产、抗逆性强的特殊类型; ◆重视位于植物中心分布区的基因资源收集; ◆收集有价值的古树、大树等。
(三)评价
搜集样品后,要进行种源试验,目的是揭示可能有用的变异 性、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以及进行试验的树种、原产地 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评价工作应在尽可能多的地点进行, 以便能够评价原产地内以及原产地之间的遗传变异。
六、林木育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一)调查
主要是指生物学及物种生态学调查,主要内容有以下4 个方面: 1、一般情况下: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栽培比重、 生产反应。 2、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开花结实习性、物候起、抗病 性、抗寒性等。 3、形态特征:植株、枝条、叶片、花、果实。 4、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
评价是要建立起完整的遗传资源档案。 有时,对于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等的系统考察
还必须在控制条件下进一步试验鉴定,在控制条件下得到的 鉴定结果,还需要通过田间试验加以验证。
(四)保存
内容:
就地保存:是指保护天然林分或用保护林分
第二章 林木育种资源
主要内容
一、育种资源的重要性 二、育种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和利用
三、我国丰富的林木树种资源 四、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 五、林木育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六、 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
一、育种资源的重要性
1、概念
林木育种资源: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 的一切繁殖材料。包括创育新品种中备用的资源。 原始材料:指选育某个品种时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对 创育新品种更为直接、具体。 基因资源:指控制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递给后代的种质基因。
地理种源变异 同一种源内林分间变异 林分内个体间差异 个体内的变异(芽变)
(二)引起变异的原因
1 遗传变异 (1)基因重组: (2)染色体畸变 (3)基因突变:
2 环境饰变
意义:
1、有利于制定正确的育种方案。 2、发掘变异、研究变异、利用变异、创造 变异。 3、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但在林木树种很少 研 究,果树中常见)
2、基因资源的类别
本地基因资源:当地起源或已经适应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 并能正常繁衍后代等遗传材料。
外地基因资源:指从国外或其它地区引入的繁殖材料。 野生基因资源:尚未被人类驯化利用的树种和变异类型, 以及其它树种未受人为影响的自然林分。 人工创育的基因资源:用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所 获得的一些类型或品种。
四、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
(一)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根据国内外大 量的观察研究,种内遗传变异主要可分为下列 层次:
二、育种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和利用
1 是丰富生物多样性、维系种群稳定的基础。 2 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3 适应生产的不断发展,需要发掘更多的种质资源。
三、我国丰富的林木树种资源
我国已发现的木本植物约有8000种,其中乔木树种约2000种, 灌木树种约6000种,乔木树种中优良用材和特用经济树种达 1000余种,还有引种成功的国外优良树种约100种。
五、基因资源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火灾发 生以及地质变化。
2、生物因素
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相互间的影响。 ◆动物、昆虫危害 ◆寄生性真菌、细菌致病
如欧洲榆树荷兰病、美国栗疫病 ◆寄生植物对寄主的绞杀 ◆外来植物入侵
如:一枝黄花、紫荆泽兰
3、人类活动因素
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 商业的特殊需求 品种改良或引种
西北地区树种较贫瘠,新疆地区有一些造林树种,另外在广 大的干旱地区,有胡杨、梭梭、白梭、沙枣、柽柳、柠条、 花棒、沙棘、沙柳等广泛应用于造林。
迄今,针叶树种中的云杉、阔叶树种中的杨、柳、榆、槐、 泡桐以外的树种,特别是对具有防护性能的灌木树种,开发 利用很少,需要给予重视。
我国常绿阔叶植物种质资源 的地理分布状况
3、 重要性
1、现有的品种都起源于野生植物,是创育新品种的物质基础。 2、只有具备丰富的育种资源,才能培育出适应性、抗逆性强具
备优良经济性状的优良品种。 3、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工艺过程的改革、市场的变化,对林
木新品种的要求也会发生改变,因此,在研究和利用过程中, 收集各类资源非常重要。 4、树木育种资源是生物长期演化的产物。 5、收集育种资源、抢救面临毁灭的树种已迫在眉睫。
在华东、华中区:有杉木、柳杉、马尾松、水杉、黄杉、金钱松、 柏木、油茶、油桐、鹅掌楸、棕树、檫树、乌桕、毛竹及刚竹等, 其中有些树种是中国特产。
华南区:树种组成丰富,除华东、华中部分树种延伸分布到该区外, 尚有木荷、火力楠、格木、竹柏、米老排、蚬木及金丝李等有发 展前途的用材树种。
西南区:是世界公认树种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云南松、思茅松、 华山松、云南油杉等已有较广泛的栽植,尚有许多树种没有利用, 潜力很大。
(二)搜集
途径:直接搜集、间接收集和交换方式。 范围:尽可能包括树种的全部自然分布区 方式:直接考察、交换、转引 内容:材料来源记载、原产地的自然条件、分布状况及
伴生植物、主要形态特征、生长、产量、品质等经济 性状,适应性、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等。 办法:采取群众和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办法,在重视普 遍调查、搜集的基础上,对遗传多样性集中的地区进 行深入重点考察。
华
雪 松 林
பைடு நூலகம்
北 落 叶 松
油松林
云杉--华北落叶松林
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林区:有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樟 子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红松、臭冷杉、水曲柳、紫椴、糠 椴、黄菠罗、胡桃楸、春榆、辽杨、大青杨、赤杨及蒙古栎等。
在华北区:有油松、侧柏、白皮松、华北落叶松、白扦、杜松、皮 栎、麻栎、懈树、泡桐、臭椿、香椿、楸树、毛白杨、小叶杨、 旱柳、白榆及国槐等。
收集的侧重点:
◆在植物全分布区不同环境梯度内收集遗传材料; ◆收集同一植物的栽培种和野生种; ◆收集种内多层次遗传变异(种源、单株)材料; ◆收集高产、抗逆性强的特殊类型; ◆重视位于植物中心分布区的基因资源收集; ◆收集有价值的古树、大树等。
(三)评价
搜集样品后,要进行种源试验,目的是揭示可能有用的变异 性、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以及进行试验的树种、原产地 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评价工作应在尽可能多的地点进行, 以便能够评价原产地内以及原产地之间的遗传变异。
六、林木育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一)调查
主要是指生物学及物种生态学调查,主要内容有以下4 个方面: 1、一般情况下: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栽培比重、 生产反应。 2、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开花结实习性、物候起、抗病 性、抗寒性等。 3、形态特征:植株、枝条、叶片、花、果实。 4、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
评价是要建立起完整的遗传资源档案。 有时,对于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等的系统考察
还必须在控制条件下进一步试验鉴定,在控制条件下得到的 鉴定结果,还需要通过田间试验加以验证。
(四)保存
内容:
就地保存:是指保护天然林分或用保护林分
第二章 林木育种资源
主要内容
一、育种资源的重要性 二、育种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和利用
三、我国丰富的林木树种资源 四、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 五、林木育种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六、 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
一、育种资源的重要性
1、概念
林木育种资源:指在选育林木优良品种工作中可能利用 的一切繁殖材料。包括创育新品种中备用的资源。 原始材料:指选育某个品种时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对 创育新品种更为直接、具体。 基因资源:指控制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 代传递给后代的种质基因。
地理种源变异 同一种源内林分间变异 林分内个体间差异 个体内的变异(芽变)
(二)引起变异的原因
1 遗传变异 (1)基因重组: (2)染色体畸变 (3)基因突变:
2 环境饰变
意义:
1、有利于制定正确的育种方案。 2、发掘变异、研究变异、利用变异、创造 变异。 3、培育新品种的途径(但在林木树种很少 研 究,果树中常见)
2、基因资源的类别
本地基因资源:当地起源或已经适应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 并能正常繁衍后代等遗传材料。
外地基因资源:指从国外或其它地区引入的繁殖材料。 野生基因资源:尚未被人类驯化利用的树种和变异类型, 以及其它树种未受人为影响的自然林分。 人工创育的基因资源:用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所 获得的一些类型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