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 育种策略

合集下载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林木育种学:是研究林木群体的遗传结构、改良方法、优良品种(类型)的选育与繁殖的理论及技术的科学。

2、个体改良:以细胞学为基础,以改变个体的基因型,培育出优良个体为目的的育种方法。

3、群体改良:以群体遗传学、数量遗传学为基础,以改变群体的基因频率,使群体平均数得以提高,培育出一个优良群体为目的的育种手段。

第二章林木选育技术基础1、物种(species):物种是由形态相似的个体组成,同种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并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不同种间杂交则不育。

(林奈-瑞典科学家)2、形态学种:指分类学家在物种分类时采用的方法,主要形态上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的群体称为一个种。

3、生物进化(evolution):指生物在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的过程。

4、种群或居群(population):由分布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5、地理小种(geographic race):由遗传性状相似的个体组成的种内分类单位,有共同的祖先,占有能够适应的特定地域。

6、生态型(ecotype):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

7、地理(种源)变异:一个树种分布在广大地区,由于突变、环境的自然选择和隔离的作用,分化并产生了种内不同的地理生态种群,这就是地理(或种源)变异。

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

8、立地间的变异:在一个种源区内,由于立地类型的差异而产生的一些变异。

9、林分间的变异:在相似的立地条件下不同林分间的差异。

10、个体间的变异:在同一林分中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11、群体:指一群个体间可以进行随机交配的许多个体的总称。

12、群体的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的分布特征。

13、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在一个群体中,某一特定的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育种策略

4、加速育种世代
不断拓宽新品种的遗传基础、丰富品种资源,使 新品种足以应付日益提高的丰产要求和抗性能力,是 一切农林植物生产的永恒主题。
遗传改良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获得 最大限度的遗传增益,因此,林木育种是一个多世代 改良的过程。
遗传改良开始于表型选择,逐步进入家系选择与家 系内选择,进入杂交育种和无性系育种阶段;在建立 第一代种子园基础上,建立第二代、第三代种子园等。
18.5 15.1
12.5 11.0
23.4 24.7
25.0 27.5
12.3 12.9
11.0 10.8
24.2 20.8
20.3 24.0
0.5521 0.9648 0.7450 0.3640
参试油松家系种苗期耐旱能力与对比试验林年高生长量
家系 代号
74239
Δ 0.2189
排序 31
1997 30.6
树,7年生时70%排在前列。 3)形态、解剖与性状相关:杉木、杨树叶面
积大与植株速生相关。 4)生理生化指标与性状相关:如脯氨酸含量
与植物抗旱性、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抗寒性、酚类 含量与抗病虫害能力等相关,可通过测定这些物质 进行选择。
五、育种策略类别和范例
(一)不同繁殖方式树种的育种策略
1、适用于种子繁殖树种的育种策略
2)早期预测、选择:指在林木幼龄期对采伐 龄时的生长量、材质、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性等 方面作出判断,根据树木的早晚期相关对待测群体 进行早期选择,从而减小工作量,缩短育种周期, 加速育种进程。
4. 树木性状早期预测的主要途径 1)亲--子代遗传相关:如欧洲赤松侧枝细、
树冠窄的优树,子代生长快。 2)早期--晚期相关:杨树3年生时生长快的优

林木育种学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学育种策略

林⽊育种学育种策略林⽊育种策略和多世代育种第⼀节林⽊育种策略林⽊育种策略是针对某个特定树种的育种⽬标,依据树种的⽣物学和林学特性、遗传变异特点、资源状况、已取得的育种进展,并考虑当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可能投⼊的⼈⼒、物⼒和财⼒,对该树种遗传改良作出长期的总体安排。

⼀、育种各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及与林业⽣产的联系根据育种⽬标、树种特性、资源状况、育种进展,综合地、巧妙地运⽤这些环节,使林⽊育种⼯作,既能为当前⽣产提供经过不同程度改良的种苗,⼜能不断满⾜林⽊长远改良⼯作的需要。

⼆、育种的⼀般程序林⽊育种过程实际上是使遗传基础由宽变窄,再由窄变宽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

第⼀步是根据育种⽬标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第⼆步,对选择出来的个体,通过杂交,进⾏基因重组,是遗传基础变宽的过程。

1 / 4选择和经过重组的繁殖材料通过遗传测定进⾏再选择,⼜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如此反复循环,使需要的遗传基因频率不断提⾼,繁殖材料的遗传品质不断优化。

育种的各个阶段经过选择和遗传测定的繁殖材料,可以通过种⼦园或采穗圃⼤量繁殖,⽤于造林⽣产。

四、制定育种策略的原则1.既能满⾜当前⽣产的需要,⼜能符合长远遗传改良的要求。

2.育种途径和⽅法既要符合树种⽣物学特性和遗传特点,⼜要考虑该树种遗传改良的社会经济条件。

3.合理地运⽤育种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间的衔接。

4.具备灵活应变和适应的能⼒,要保持种内遗传多样性。

5.各项试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

第⼆节多世代育种⼀、多世代改良程序1.区别对待选择测定⽤繁殖材料和⽣产性种⼦园繁殖材料。

在测定繁殖材料中允许有亲缘关系的⼦代存在,但为防⽌⽣产⽤种⼦中存在亲缘关系,不允许有亲缘关系的繁殖材料进⼈⽣产性种⼦园。

2.⼴泛收集并不断增加新的育种资源,以维持育种群体的⼴泛遗传基础,防⽌群体遗传基础变窄。

3.把选育和良种⽣产过程密切结合起来。

繁殖材料每经过⼀次选择、测定,都要及时为⽣产提供改良程度有所提⾼的种⼦。

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

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

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的过程育种目标和遗传策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讨论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育种目标生长速度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生长速度的提高可以增加木材产量,缩短采伐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育种者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适应性适应性包括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耐寒、耐旱、耐盐碱等育种者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适应性基因,使后代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林木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如抗病、抗虫、抗风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抗逆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抗逆性基因,提高后代的抗逆能力木材质量提高木材质量是林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木材质量包括木材密度、硬度、纹理、色泽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木材质量好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提高后代的木材质量遗传策略遗传策略是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遗传策略: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将优良基因传递给后代育种者可以根据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和木材质量等性状进行选择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将不同种或品种的林木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杂交育种可以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产生更好的后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林木的基因序列,实现对林木性状的调控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提高林木的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通过分析林木的基因组,筛选出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人工选择和繁殖分子育种可以提高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和遗传策略是实现林木改良的关键育种者需要根据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和木材质量等性状设定育种目标,并通过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等遗传策略实现这些目标通过不断的育种工作,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木材和生态服务以上是关于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的详细讨论,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改善木材质量的过程育种目标和遗传策略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本文将详细讨论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与遗传策略育种目标生长速度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生长速度的提高可以增加木材产量,缩短采伐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育种者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适应性适应性包括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耐寒、耐旱、耐盐碱等育种者需要选择适应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适应性基因,使后代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抗逆性抗逆性是指林木对逆境的抵抗能力,如抗病、抗虫、抗风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抗逆性强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抗逆性基因,提高后代的抗逆能力木材质量提高木材质量是林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木材质量包括木材密度、硬度、纹理、色泽等育种者需要选择木材质量好的亲本,通过遗传传递其优良基因,提高后代的木材质量遗传策略遗传策略是实现育种目标的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遗传策略: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将优良基因传递给后代育种者可以根据林木的生长速度、适应性、抗逆性和木材质量等性状进行选择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将不同种或品种的林木进行人工杂交,产生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杂交育种可以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基因,产生更好的后代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通过改变林木的基因序列,实现对林木性状的调控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提高林木的抗逆性、生长速度等性状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通过分析林木的基因组,筛选出与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人工选择和繁殖分子育种可以提高育种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设定林木育种的育种目标和采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等遗传策略,可以提高林木的产量和质量,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木材和生态服务应用场合1. 木材生产和林业经营林木育种的主要应用场合是木材生产和林业经营通过育种,可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从而增加木材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林木育种还可以提高林木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使林木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提高林业的生产稳定性2. 生态保护与修复林木育种在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也有重要应用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抗旱、抗盐碱、抗风等优良性状的林木,用于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碳汇林建设等方面这些林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3. 园林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林木育种在园林绿化和城市森林建设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美丽树形、花色、香味等观赏性状的林木,用于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林木育种还可以提高林木的适应性,使它们能够在城市恶劣环境中生长,提高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注意事项1. 尊重自然规律在进行林木育种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育种者需要深入了解林木的生长习性、繁殖特性和生态需求,以确保育种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保护遗传资源林木育种需要依赖丰富的遗传资源育种者应当注重保护遗传资源,避免亲本间过度近亲繁殖,确保种质的多样性和遗传完整性3. 科学选择亲本育种者应根据育种目标,科学选择亲本通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可以提高后代的遗传品质同时,合理配置亲本,可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4. 适时进行繁殖和栽培林木育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繁殖和栽培技术育种者需要掌握正确的繁殖和栽培方法,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5. 监测和评估育种者需要对育种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林木的生长表现和遗传稳定性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育种策略,确保育种目标的实现6. 遵守伦理和法律在进行基因工程等现代育种技术时,育种者应遵守相关伦理和法律规范,确保科研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7. 持续研究和创新林木育种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持续研究和创新育种者应关注国内外育种领域的最新动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育种技术和方法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林木育种工作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为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林木育种学:第9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林木育种学:第9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林木育种学
保持 水分 吸收
第九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增加根系深度和密度
减少 水分 丧失
1.增加气孔及角质层的扩散阻力 2.减少叶片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 3.减少叶蒸发面积
12
旱生植物沙冬青
13
低水势 延迟脱 水耐旱
第九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保持 膨压
1.渗透调节作用
1.减少细胞内水分 2.减少细胞体积
2.增加组织弹性
4
林木育种学
松材线虫病危害状
美国白蛾危害状
杨树天牛危害状
光肩星天牛成虫
5
黄斑星天牛卵
桉树枝瘿姬小蜂
油桐尺蠖
树干蛀虫,桉大蝙蛾
6
低温胁迫 7
渍害
干旱胁迫 盐碱胁迫
8
第九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逆境的种类
病害
生物逆境 害虫
杂草等
冷害(>0℃)
广 义
温度胁迫
低温
冻害(<0℃)

高温

干旱
非生物逆境 水分胁迫
(3)多基因抗病性 指由众多微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
24
林木育种学
第九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2、抗虫
林木的抗虫性 是树木与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 可以遗传的特性,它使树木不受虫害或受害较轻。 原生防卫 指林木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组织结构或产生毒它 性化学物质,包括机械阻止、使昆虫中毒或干扰昆虫生长 发育及生殖等。
诱发防卫 是在昆虫侵害后,林木在非固有的理化因子刺激 下所做出的组织和化学反应,包括分泌毒它性化合物、坏 死反应和减少对入侵者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的供给等。
25
林木育种学
第九章 林木抗逆性育种
植物对昆虫的化学防御类型主要包括以下3类: (1)产生能引起昆虫忌避或抑制其取食的物质,使觅食昆

林木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是指通过人工选择和育种,获得优良的林木种质的活动。

林木育种的策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单一目标育种:指选择单一性状作为目标,如生长势强
,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等,通过人工选择育种获得优良的林
木种质。

2.多目标育种:指选择多个性状作为目标,如生长势强、
抗病力强、适应性广、木材质量好等,通过人工选择育种获
得优良的林木种质。

3.基因工程育种: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林木基因进行改
造,从而获得优良的林木种质。

4.遗传育种:指利用遗传原理对林木进行育种,获得优良
的林木种质。

选择适合自己的林木育种策略,可以获得优良的林木种质,提高林木的生产效益。

林木育种学整理

林木育种学整理

一.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又称林木改良,是应用林木遗传性原理,以生物统计学为工具,与森林生态学等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混合选择: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或造林,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根系的选择。

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出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

3.引种: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或引进外来树种,称为引种。

4.遗传资源:也称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

种质资源: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

林木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一部分,指在选育有利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查、收集的资源。

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

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原地保存: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异地保存: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培。

也叫迁地保存。

6.种源:通常是指从同一树种分布区范围内不同地点收集的种子或其它繁殖材料。

种源试验:把自然分布在各地理区的种源样本(种子或苗木)集中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其生长、形态及生理特性等所进行的对比栽培试验。

7.单交:两个亲本进行一次简单杂交。

复式杂交:用两个以上的品种经过两次以上的杂交。

回交:有两个亲本产生杂种F1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

8.无性繁殖:指采集树木的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在适当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无性系选育:指从天然群体或人工杂交、诱变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通过无性繁殖成无性系,经无性系测定,选育出优良无性系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林木育种2

林木育种2

林木育种: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研究林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性状遗传稳定,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种类多层次变异:种源变异,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经济林育种的目标:早实性、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优质加性效应:影响数量性状的多个微效基因的基因型值的累加,也称性状的育种值,是性状表型值的主要成分(相对稳定)。

非加性效应:由于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影响表型值的效应。

遗传力:广义、指群体中总的遗传变量与表型变量的比值。

狭义、加性变量与表型变量的比值。

配合力:一般配合力(GCA):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亲本的若干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的离差。

GCA=X2—X..特殊配合力(SCA):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特定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子代总平均值和双亲一般配合力的离差。

SCA=组合值+X..—X5—X2特殊配合力的利用:一是通过无性系选育和无性繁殖,二是建立特殊组合的杂交种子园。

育种值定义为一般配合力的两倍。

三种选择类型: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多向性选择混合选择: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或造林,是一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根系的选择。

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出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半同胞家系: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只有一个共同亲本;多性系选择的方法:连续选择、独立淘汰选择、选择指数法、多世代选择、直接与间接选择生物多样性: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生态综合体。

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异地保存: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培。

林木育种的遗传改良与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的遗传改良与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的遗传改良与育种策略林木育种是一个目的是通过选择和改良特定树种的遗传特性,以获得更优质、更适应环境、更高产和更有经济价值的林木的过程。

遗传改良和育种策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

遗传改良遗传改良主要通过基因工程和传统育种方法实现。

基因工程可以直接改变树木的基因组成,而传统育种方法则是通过人工选择和交配,以达到优化树木遗传特性的目的。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插入外源基因、基因敲除和基因编辑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提高树木的抗病性、抗旱性和木材质量等。

例如,通过插入抗病毒基因,可以使树木抵御病毒的侵袭;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改变树木的基因组,以获得更优质的特性。

传统育种方法传统育种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和交配育种。

选择育种是基于对现有树木的观察和评估,选择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

交配育种则是通过人工控制树木的交配,以获得具有期望遗传特性的后代。

这些方法虽然相对于基因工程较为缓慢,但胜在安全、无副作用,且易于实施。

育种策略育种策略是指在育种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有效的育种策略可以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一种基于分子标记技术的育种方法。

通过分析树木的DNA序列,可以获得其遗传信息,从而指导育种决策。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树木的遗传特性,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组织培养和再生组织培养和再生技术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大量快速地繁殖树木,为育种提供了大量的材料。

此外,通过组织培养,还可以对树木进行遗传转化,实现基因工程育种。

育种计划和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不同育种策略和交配组合的结果,从而指导实际的育种工作。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育种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资源浪费。

林木育种的遗传改良和育种策略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通过合理的育种策略和科学的管理,我们可以期待获得更优质、更适应环境、更高产和更有经济价值的林木。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抗逆性育种-第十章-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林木育种学:第九章-林木抗逆性育种-第十章-木材品质遗传改良

2.木材密度变异规律
径向变异:(1)沿半径方向年轮平均密度逐 渐增大,或到一定年龄曲线变平;(2)从髓 心附近木材密度开始减少,然后转为逐渐增 加;(3)从髓心到树皮木材密度逐渐减少。
纵向变异:树干基本木材密度最大,自树基 向上逐渐减小,但在树冠部位略有增加。
三、木材品质的遗传变异
详见教材 P180-185
一、抗逆性育种的基本意义与方法
2、逆境的种类
3、抗逆性育种的方法
二、抗旱性育种
树木是多年生植物,具有生 命周期和年周期两个生长发 育周期,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主要通过忍耐干旱和提高水 分利用效率来实现。
1、抗旱性的含义
逃避干旱
生长在干燥地区的一年生植物, 雨季来临时种子即发芽、生长, 在数星期内开花、结果,在干季 来临前种子已成熟,而以种子度 过干季,逃避旱季的危害。
短命植物!!
2、抗旱性的鉴定与选育
三、抗寒性育种
低温对植物的伤害可分为冷害和冻害两类。 冷害:指植物在生长季节,受到0℃以上低
温的损害。 冻害:植物受到冰点以下的低温胁迫,发生
组织结冰而造成的伤害。
1、抗寒性的含义
2、植物抗冻的方式
回避细胞内结冰; 避免脱水胁变; 忍耐细胞脱水胁变。
边材树种:树种的边材与心材颜色区分不大,含 水量也相等,如桦木、桤木等。
(4)其他定义
生长轮(见教材P174); 早材与晚材(见教材P174)。
2、微观构造
(1)针叶树的管胞(见教材P174 ); (2)阔叶树材的纤维(见教材P175 ); (3)木射线(见教材P175 )。
3、主要生长缺陷
具体接虫方法:针刺测定、网室放虫测定和人工接幼 虫测定。
树木抗虫性表现是树木抗虫遗传特性、害虫为害遗传 特性、接虫方法、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 果,动态性很强。

林木育种的玉米品种选择与策略

林木育种的玉米品种选择与策略

林木育种的玉米品种选择与策略玉米(Zea mays)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林木育种成为了关键。

本文将探讨林木育种中玉米品种的选择与策略。

玉米品种的选择在林木育种中,选择合适的玉米品种是至关重要的。

品种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环境适应性:不同玉米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所差异。

在选择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其对土壤、气候等条件的适应性。

例如,耐旱、耐盐碱、耐低温等特性,以保证玉米在不同地区都能获得良好的生长表现。

2.产量潜力: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首要目标。

选择产量潜力高的品种,并通过后期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实现高产目标。

3.品质特性:根据玉米的用途,选择相应的品质品种。

如食用玉米、饲料玉米、工业用玉米等,要关注其蛋白质、淀粉、油份等含量,以满足不同需求。

4.抗病性: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

5.遗传多样性:为了保持种质的多样性,为玉米的研究和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要合理选择不同类型的品种。

育种策略在确定了玉米品种的选择标准后,下一步是制定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间的杂交,将优良性状进行组合,产生新的品种。

这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育种方法。

2.选择育种: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代累积优良性状。

3.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的基因型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从而提高育种的效率。

4.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玉米,赋予其新的性状,如抗虫、抗病等。

5.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诱发玉米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体。

6.多倍体育种:通过诱导或自然加倍,使玉米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从而产生新的品种。

在林木育种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上策略,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的目的。

以上是关于林木育种中玉米品种选择与策略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林木育种学:第十二章 林木育种策略和多世代育种

林木育种学:第十二章  林木育种策略和多世代育种
第十二章 林木育种策略和多 世代育种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选引










育测 繁








、 新 技 术
设 计 与 田 间
种 繁 育
资 源 的 收






子 育
测 定
保 存

主要内容
一 育种的主要环节 二 育种策略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三 育种策略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四 育种策略的实例分析
➢ 其次,由于小群体是由大群体中选择出来的,所以在尚未组配和再选 择之前增加了一个选择周期,也就是增加了期望增益。
➢ 第三,两个群体的基因可双向交流,而且能通过调节交流材料的比率 ,控制共祖率。
三 育种策略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4 多世代育种的交配设计
(1)设计要达到的目的
➢ 评定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或特殊配合力,或其两种配合力。为可靠 地评定一般配合力,通常对每个亲本要用4-5个亲本交配;
三育种策略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 群体划分和育种群体的组织
(3)3种群体的关系及特点
三 育种策略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3 群体划分和育种群体的组织
(4)育种群体的组织和管理
为控制共祖率和减少近交,育种群体的管理方式: ① 将一个育种群体划分成大小相等,组成较少的几个 或几十个亚系
➢ 在同一个亚系内可以自由交配,但在不同亚系间不能自由授粉; ➢ 由各个亚系中选择一个植株,组成的生产群体,在个体间不存在亲
➢ 轮回选择:根据子代测定结果,选择并用挑选出来的优良子代繁 殖材料营建新的世代种子园,或对新的种子园的无性系(或家系) 和植株作去劣疏伐。

浅谈林木育种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浅谈林木育种的作用及发展策略

L i n y e s h u i l i1 林木育种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木育种是森林种植建设的有效方法,通过育种能够提升树木的成活率,生长环节中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

育种前林业工作人员会结合的当地的气候特征对树木品种进行选择,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生长目标。

树木种植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使用方向来进行,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要缓解资源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材林树种是目前最基本的良种基地建设树种,其中针叶树种是占绝大部分,而经济林树种和阔叶树种相对来说要少很多,特别是名、特、优树种稀少。

鉴于上述不足,林木两种无法满足东北绿化造林的具体需求,随着林业新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黑龙江省的林木育种工作也开始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2 发展策略发展森林产业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树立完善的发展目标。

针对传统森林种植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有效解决方案,通过育种方法来发展林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

东北地区林木育种工作是林业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口,为实现它的这一作用,使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分析东北地区林木育种现状、出现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而提出一系列应措施。

2.1 不断改良林木遗传,积极推广优质材料造林林木生长阶段受遗传因素影响严重,因此在育种期间需要对种子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隐患因素,发现不合格的种子要及时挑选出来,以免影响到森林的生长。

对于种子的选择,要尽可能的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树木种源,为避免虫害发生也可以在培育期间向现场喷洒药物,提升树木生长安全性。

东北地区造林绿化用种的种源错乱、品质低劣、一些造林绿化树种甚至还出现短缺,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改良林木遗传,以满足造林绿化对优质材料的需求。

2.1.1 选种也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不但要考虑种源是否充足,还要对生长周期进行计算,合理搭配,这样能够提升种植区域的经济收益。

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所种植的树木品种要具备抵御严寒的能力。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1.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2.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与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特异性植物群体。

3.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4.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没有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

5.育种周期:在一个育种世代中补充群体、候选群体和育种群体的交替。

6.基本群体:从中进行选择用以建立育种群体的最初的基因型。

7.育种群体:严格地讲,育种群体是指向下一代传递基因的基因型组成的群体。

8.增殖群体:对经过遗传改良的材料进行繁殖的群体。

9.生产群体:用于生产林产品的林分。

10.基因保存群体或基因资源群体:为了未来的育种而保持遗传变异的群体。

11.自然选择: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对生物进行的选择。

12.稳定性选择: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选择结果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不变,变量减小或不变。

13.定向性选择:利于性状表现型的某极端类型的选择, 结果导致群体遗传组成的定向变化。

14.多向性选择: 对一性状的表现型作两个以上方向的选择, 属不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

15.人工选择:是指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人为制定的选择标准,有意识地改变生物群体中特定遗传性状表现的活动。

16.选择育种:在林木改良中,按一定的标准和目标,挑选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那部分基因型,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创造出优良类型或品种的育种方法。

17.个体选择:也称混合(大群)选择,即仅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表型所做的选择。

18.家系选择: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平均值决定个体的去留的选择方法。

19.家系内选择: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20.综合指数法:根据改良性状的遗传力和经济重要性,将各性状分别给予适当的加权,然后综合成一个指数,按多个性状综合选择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林木育种的抗人为破坏选择与策略

林木育种的抗人为破坏选择与策略

林木育种的抗人为破坏选择与策略林木育种是提高林木生长速度、抗病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手段。

然而,人类活动对林木种质的破坏已成为林木育种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抗人为破坏的选择与策略。

1. 抗污染育种策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林木生长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提高林木的抗污染能力,育种者可以通过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污染能力的林木新品种。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污染基因导入林木中,提高其抗污染能力。

2. 抗病育种策略病害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育种者可以通过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病能力的林木新品种。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林木中,提高其抗病能力。

3. 抗旱育种策略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限制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育种者可以通过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旱能力的林木新品种。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旱基因导入林木中,提高其抗旱能力。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对林木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育种者可以通过选择抗寒冷能力强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抗寒冷能力的林木新品种。

此外,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寒冷基因导入林木中,提高其抗寒冷能力。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人类活动对林木种质的破坏已成为林木育种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育种者可以通过收集和保存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丰富的遗传资源。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林木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以上抗人为破坏的选择与策略,为林木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些策略,育种者可以培育出具有抗污染、抗病、抗旱、抗寒冷能力的林木新品种,为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后续内容将详细介绍每个策略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案例,以及如何将这些策略应用于实际育种工作中。

6. 抗盐碱育种策略盐碱化土壤对林木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林木育种的抗根蚜选择与策略

林木育种的抗根蚜选择与策略

林木育种的抗根蚜选择与策略林木育种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抗根蚜的选择与策略。

在林木育种中,根蚜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会导致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因此,选择具有抗根蚜能力的林木品种,并采取适当的育种策略,是提高林木抗根蚜能力的关键。

抗根蚜的林木品种选择在选择抗根蚜的林木品种时,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品种对根蚜的抗性程度。

这可以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林木进行田间试验,观察它们对根蚜的抵抗力来进行。

在试验中,可以记录不同品种的林木的生长情况,蚜虫的数量,以及林木的受害程度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不同品种的抗根蚜能力。

除了田间试验,还可以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来选择抗根蚜的林木品种。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林木基因组中与抗根蚜相关的基因。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筛选出具有抗根蚜基因的林木品种,从而提高林木的抗根蚜能力。

育种策略在选择了具有抗根蚜能力的林木品种后,还需要采取适当的育种策略来进一步提高林木的抗根蚜能力。

这些策略包括:杂交育种是一种常用的育种方法,它可以通过将具有不同抗根蚜能力的林木品种进行杂交,从而产生具有更好抗根蚜能力的后代。

在杂交育种中,可以选择具有不同抗根蚜基因的林木品种进行杂交,以增加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抗根蚜能力。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一种新兴的育种方法,它可以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林木基因组中,从而改变林木的性状。

在抗根蚜育种中,可以将抗根蚜基因从其他物种导入林木基因组中,使其具有抗根蚜能力。

生物育种生物育种是一种利用生物农药和其他生物制剂来提高林木抗根蚜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激活林木自身的免疫反应,或者杀死根蚜来达到抗根蚜的目的。

林木育种的抗根蚜选择与策略是提高林木抗根蚜能力的关键。

通过选择具有抗根蚜能力的林木品种,并采取适当的育种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根蚜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在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品种的抗根蚜能力,以及不同育种策略的效果,以提高林木的抗根蚜能力,促进林木产业的发展。

树木育种方案范文

树木育种方案范文

树木育种方案范文1. 引言树木育种是指通过选择、繁殖和培育种子或幼苗,以改良树木的品质、产量和抗逆性。

树木育种在农林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树木的适应性和经济价值,帮助农林业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篇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树木育种方案的范文,介绍树木育种的目标、策略以及实施步骤。

2. 树木育种目标树木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提高树木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具体目标可以根据不同树种和育种需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树木的经济产量;•提高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树木的适应性,使其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提高树木的木材品质。

3. 树木育种策略树木育种通常采用选择育种和交配育种两种策略。

3.1 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在一代种群中,根据其表现出的性状进行选择,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选择育种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集种子或幼苗,建立起种质资源库;2.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出表现出良好性状的个体;3.通过杂交和选择,将表现出良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和固定,并逐代选择,提高性状的稳定性和水平;4.对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试种评价,选择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作为推广种。

3.2 交配育种交配育种是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杂交,结合不同的优良性状,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组合的个体。

交配育种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亲本;2.进行亲本的控制交配,获得杂种种子;3.对杂种进行评估和选择,选择出表现出良好性状的杂种;4.通过杂交和选择,将表现出良好性状的杂种进行繁殖和固定,并逐代选择,提高性状的稳定性和水平;5.对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试种评价,选择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作为推广种。

4. 树木育种实施步骤树木育种的实施步骤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收集和建立种质资源库,包括野生树木种子或幼苗;2.对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育种材料;3.确定育种目标,包括确定要改良的性状、培育品种的特点和适应环境;4.根据育种目标,选择适当的育种策略,包括选择育种和交配育种;5.根据选择育种或交配育种的步骤,进行杂交、选择和繁殖;6.对选育出的新品种进行试种评价,选择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作为推广种;7.推广种植并进行示范推广,培养树农的育种意识和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木育种策略和多世代育种
第一节林木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策略是针对某个特定树种的育种目标,依据树种的生物学和林学特性、遗传变异特点、资源状况、已取得的育种进展,并考虑当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该树种遗传改良作出长期的总体安排。

一、育种各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及与林业生产的联系
根据育种目标、树种特性、资源状况、育种进展,综合地、巧妙地运用这些环节,使林木育种工作,既能为当前生产提供经过不同程度改良的种苗,又能不断满足林木长远改良工作的需要。

二、育种的一般程序
林木育种过程实际上是使遗传基础由宽变窄,再由窄变宽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

第一步是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第二步,对选择出来的个体,通过杂交,进行基因重组,是遗传基础变宽的过程。

1 / 4
选择和经过重组的繁殖材料通过遗传测定进行再选择,又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如此反复循环,使需要的遗传基因频率不断提高,繁殖材料的遗传品质不断优化。

育种的各个阶段经过选择和遗传测定的繁殖材料,可以通过种子园或采穗圃大量繁殖,用于造林生产。

四、制定育种策略的原则
1.既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又能符合长远遗传改良的要求。

2.育种途径和方法既要符合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点,又要考虑该树种遗传改良的社会经济条件。

3.合理地运用育种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间的衔接。

4.具备灵活应变和适应的能力,要保持种内遗传多样性。

5.各项试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

第二节多世代育种
一、多世代改良程序
1.区别对待选择测定用繁殖材料和生产性种子园繁殖材料。

在测定繁殖材料中允许有亲缘关系的子代存在,但为防止生产用种子中存在亲缘关系,不允许有亲缘关系的繁殖材料进人生产性种子园。

2.广泛收集并不断增加新的育种资源,
以维持育种群体的广泛遗传基础,防止群体遗传基础变窄。

3.把选育和良种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起来。

繁殖材料每经过一次选择、测定,都要及时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有所提高的种子。

4.缩短育种周期,增加选育世代
二、保持基因多样性及延缓近交发展的技术
2 / 4
1.建立多种群体
基本群体: 是由育种工作者选择出的、可供下一世代选择用的群体。

由若干个基因型组成。

育种群体:由基本群体中挑选出来的优良植株所组成,是育种工作的基础繁殖材料。

生产群体:从育种群体中选择和组建的,遗传基础比育种群体窄,是大量繁殖生产用种子或穗条的群体。

当前生产群体的主要形式是种子园和采穗圃,一般由几十个优良基因型组成。

生产群体能够达到最大的遗传增益,但从育种观点看,选择强度大、规模小的生产群体是一个“死胡同”,因为它非常狭窄的遗传基础降低了进一步改良的效果,并且很快导致高度的近交。

由于育种群体和生产群体的区分,在同一世代中,多了一次选择,这可以明显提高改良的效果;而选育工作每发展一个世代,由于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再通过选择,所需基因的频率得到提高,遗传增益也会提高。

2.选用适当的交配设计
交配设计是育种策略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交配设计有多种,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加以选择。

不同的设计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为控制共祖率,并维持所需的选择差,要采用控制授粉,生产足够数量的家系和个体。

在发展高世代育种过程中,常采用下列几类交配设计。

(1)不连续交配(disconnected mating)
不连续交配设计是将一个大的育种群体划分成较小的几个子群体。

在子群体间相互不交配,
以便在较少人力和物力支出下,提供没有亲缘关系的亚系。

在这种设计中,最常用的有4×4或5×5不连续析因设计,以及6个亲本的不连续半双列杂交。

复合群体交配设计,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种育种方案,能满足延缓近交在生产林分中发展的要求。

3 / 4
将一个大的育种群体划分为许多育种小群。

一个育种小群一般由5—25个无性系组成。

交配只在每个小群内进行,
除在生产性种子园外,不同群体的个体之间不作交配。

每个小群内的交配设计,可根据育种需要和要求选择。

虽然在每个育种小群内会很快发生近交,但建立生产性种子园时,只用每个育种小群中的最优个体。

(2)互补交配(complementary mating)
3、采用适当的选择方法
按家系选择,要从育种群体中淘汰掉大量家系,这虽然可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但将会导致改良群体的近交速度迅速提高,同时淘汰了表现较差家系所拥有的有价值的等位基因,会加速遗传基础变窄,最终会使长期获得遗传增益受到限制。

所以,在第二代优树选择中,要权衡得失,妥善处理。

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在每个世代中多选一些家系,而在选择家系中少留个体。

然而,不管采用什么选择方法,在数量有限的群体中进行选择,最终都会降低长远的增益。

为保证不断取得增益,要尽可能在选择群体中保持足够多的个体,同时区分不同群体。

三、缩短育种世代
(一)加速育种
减少从选择到亲本交配及采收种子所需要的时间。

通过缩短每个周期的时间跨度,就有可能提高单位时间的增益。

表为北方松类加速育种假定方案。

(二)早期选择
早期选择是(early selection) 指在树木幼龄期,对采伐龄时的生长量、材质、抗病虫害能力,以及适应性等,作出的判断。

一般认为,早期鉴定和选择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多数结果认为,小于1/3轮伐期对性状作出评价是完全可能的。

树木性状的早期预测,主要有下列途径:
1.亲代与子代遗传相关
2.早期与晚期性状相关
3.形态、解剖与性状相关
4.生理生化指标与性状相关
4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