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育种学课件考试题-东北林业大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第一章 绪论 1. 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 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植物群体 2.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特异性;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经济性状优良;较好的适应性。 3. 林木育种的实质:发现变异,选择变异,创造变异,利用变异 。 4.林木育种的主要内容: (一) 选——林木选择育种(二)引——林木引种(三) 育—— 杂交、新技术与 分子育种(四) 测——遗传交配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五) 繁——良种繁殖利用(良种繁育) (六) 保—— 基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第 2 章( 1) 林木育种资源 1.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也称遗传资源。 2. 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 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种子法 种质资源: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能在一定环境作用下,通过世代演替传递给后代,并发育为具有各种 性状特征生物的可遗传的物质资源的总称。--国标。 3.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 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 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程度。多种多样的物种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遗 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内基因的丰富程度以及基因的变异状况。 7.遗传物种生态多样性关系: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的多样性也就显示了基因多样性,而物种构成生物群,进而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同样也离不开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三个层次的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 8. 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的原则: ⑴保存、保护、抢救兼顾的原则;⑵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相结合的原则; ⑶按照生态地理系统实行分层的保存原则;⑷遵重树种遗传变异现状,因树种制宜的保存原则; ⑸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保存原则;⑹保存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9. 保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就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也称原地保存。优点: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使物种得以进化。 2.异地保存 异地保存是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种。也叫迁地保存。结合林木育种 采用低温密封保存种子、根茎和花粉等。 工作,两个以上地点保存 3、离体保存(设施保存) 第 2 章 (2) 林木引种 1.引种的理由(意义) : 2.引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重视拟引进树种在原产地的性状表现(二)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三)树种的历史生态条件 ( 植物种适应力的大小不仅与现代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历史生态条件有关。植物
历史生态条件愈复杂,则其适应的潜力和范围可能愈大。 ) (四)树种的适应能力和种内变异性
1、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生产力。2、增加抗逆树种、改善生态环境 3、拓宽林木基因资源,提供选育材料
3. 引种的环境条件: 1、温度 2、降水量和湿度 3. 日照 4. 土壤条件 4.引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引种结合良种选育 (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杂交育种)2、既要引种,也要引进配套技术 3、加强对引种成功树种的繁育 4、注重外来树种基因资源保存 5、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VG VA VNA VP VA VNA VE 2 基因加性效应变量占表现型变量的比值,是狭义遗传力 (h ),即 V VA h2 A 根据选择差和得到的实际改良效果估算的遗传力,叫现实遗传力( ) 。它 VP VA VNA VE 2 h 是选择响应与选择差之比,即: R = R/S H2
2
R h 2 i p
第四章 种源试验
2 A i p hi A 2 P
G R / x hi A / x
1.种源:取得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原产地(地理种源) 种源试验:对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到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 种源选择: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过程。 2. 种源试验的目的 (1)在理论上:研究林木地理变异的规律性,阐明其变异模式及其与生态环境和进化因素的关系; (2)从造林生产考虑:对各造林地区确定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并为种子区划或种条的调拨范围提供科 学依据; (3)遗传改良方面:为进一步开展选择、杂交育种提供数据和原始材料。 3. 种源试验的作用 (1) 提高林分的生产力(产量)(2) 改进干形和木材品质(3)提高林分抗逆性 (4)为合理制定种子区划提供依据(5)提高树木改良效果 4. 地理变异趋势 1) 、南 --北或冷暖变异趋势 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通常比北方种源生长期长,生长量大,春季放叶 和抽条晚, 受晚霜危害轻, 封顶较晚,对极端低温抗性差。 2) 、 干 --湿变异趋势 由湿润地区调进种苗与干旱地区的种苗相比,一般具有生长快、根系浅、枝 叶绿的特征。这种倾向在许多树种的种源调运中表现很明显。 3) 、高 -低海拔趋势 海拔间剧烈的气候差异,有强烈的选择压力,使高、低海拔地段的树木间发生巨大变化。
1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5.引种实践规律 1、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理种源不能向大陆性气候区调运。大陆气候区的种子向海洋性气候区调运略微安全。 2、气候条件一致、气温和降雨的波动不大的地区向气温、降雨波动大的地区不能调运,即使年平均值和极 端气候条件相似。 3、高纬度、高海拔树种不宜移栽到低纬度、低海拔那里,反之亦然。但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 间相互引种,成功的机率较大。 4、不要把碱性土壤上的树木栽到酸性土壤上,反之亦然。 6.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 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2. 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并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3. 保持其原有的经济性状;4. 无不良生态后果 7.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称引种。 8.采取有效措施使外来植物种适应引入地点环境的过程叫驯化。 第三章 林木选育技术基础之一变异与选择方法 1.种内变异的层次: 1、地理种源间变异 2、种源内林分间变异 3、林分内个体间变异 4 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2.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混合群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或类型的选择方式,是人类创造新品种的 重要手段。 3.选择方式:表型选择和遗传型选择;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配合选择和无性系 选择; 4. 混合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 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 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和造林。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关系的选择,称混合选择。 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是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 独鉴定的选择。称为单株选择。 5. 按选择性状的多少、选择指标与育种目标的关系、选择育种的世代进行分类。 1、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2、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 3、多性状选择 4、多世代选择 5、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 6.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 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子代) ,属同一个家系( family)。 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如只有一个共同亲本,则为半同胞家系(half - sib family);或自由授粉家系 由同一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子代,称为全同胞家系( full - sib family) 家系选择:是把家系作为一个单位,依据家系内个体的观察值计算家系平均值,按家系平均值大小进行的选 择。 家系内选择:是根据家系内个体表型值距该家系平均表型值的离差选择个体。 配合选择是在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是把各家系平均表型值和所属家系内个体表型值结合起来考虑的选 择方法。 配合选择要对供试家系的所有个体根据家系值以及个体表型值作出评估。家系平均值和个体表型值的权重, 要根据性状遗传力的大小适当调节。性状遗传力低时,家系平均值给以较大的权重;性状遗传力高时,给予 个体较高的权重。 实生苗种子园去劣疏伐,子代林改建成实生苗种子园等,都属于配合选择方式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 林木选育技术基础之二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1. 关于遗传力 数量性状的表现型值(P)是基因型值(G)和环境(E)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P=G+E 在基因型和环境间没有互作的前提下,一个群体的表型值变量(VP)=基因型值变量(VG)+环境变量( VE ) , 即 VP=VG 十 VE, 或 σ P²=σ G²+σ e² 基因型值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表型变异模式扩展为:VP=VA 十 VNA+V E
2.影响遗传力的因素 1 群体:估算出来的遗传力只适用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用于估算遗传力的那个群体。 2 环境:同一类苗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一批生长在温室,另一批生长在大田,在温室内因环境方差小, 遗传力会比大田的高。 3 估算方法:计算不同,所得遗传力估值也不同。 4 林分年龄:年龄不同,控制性状表现的基因会改变,遗传力的估值也有不同。 3.入选亲本的子代平均表现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型值间的离差,叫做响应,以符号 R 表示。 响应除以亲本群体的平均表现型值( ) ,所得百分率,叫遗传增益,常用符号△G 表示。 入选个体数目占选择群体总数的比例,叫入选率,用符号 P 表示。 选择差:入选树木性状的平均值与选择群体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选择差,选择差常用 S 表示。 4. 选择差除以亲本群体的标准差,所得比值为选择强度,以 i 表示。 i = S / σ p=Z/P 遗传增益的估算 R= h2 S 以 i = S / σ p S i p 代入上式
2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基因型变量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基因加性效应变量(VA )、显性变量(VD )和上位变量 (VI)。 基因加性效应变量:是指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累加作用引起的变量; 显性变量:是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量; 上位变量: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量。后两部分变量统称为非加性遗传变量 (VNA)。 基因型变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VG= VA + VD + VI 于是,表现型变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P= VA + VD 十 VI 十 VE= V A 十 VNA 十 VE 基因型变量占表现型变量的比值,是广义遗传力( H ) , 包括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两类遗传变量。即
3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5.地理变异模式 :
1、连续变异 2、不连续变异 3、随机变异
ຫໍສະໝຸດ Baidu
6.种子区:指生态条件与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性状表现、行政和自然区界等对一树种各种源种子供应范围所作的区划。 7. 种子区划依据 ①分布区内生态条件的差异及其对林木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 ②对变种、类型及其地理边界的研究,以及亲本群表型变异和采种林分若干形态特征的差异的研究。 ③通过种源试验对地理变异的研究,以及生产上采用不同种源育苗造林的经验。 8.用种子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⑴凡未进行过种源试验,或种源试验年限和规模尚不足以说明某地采用何地种子为宜时,应先遵循采用就近 用种的原则。 ⑵如果种源试验年限和规模足以说明某一种子区适宜种源时,除采用本区种子外,也可采用在本区表现良好 的外区种子。 所谓就近用种,是指在某一种子区造林时,优先采用该种子区本身的种子,在某一亚区造林时,优先采用本 亚区的种子,如果本亚区种子不能满足造林需要时,可使用本种子区其他亚区的种子。 第 4-2 章 优树选择 1. 优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林分中,生长、干形、材性、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又称 正号树或精英树。 候选树:用作评选优树的待选树木,具有符合要求的表型特征。初选候选树、复选中选树。 对比树:在候选树同一林分的一定范围内,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对象的 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木。 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实是基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家系:由单株树木上产生的自由授粉子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统称家系。 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如只有一个共同亲本,则为半同胞家系; 由同一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子代,称为全同胞家系。 2. 优树标准 1.生长量( 1) 相对标准( 2) 绝对标准 2.质量指标(形质指标) * (1)树干通直、圆满、顶端优势明显。圆满度可由胸高形率(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反映。 (2)树冠较窄。树冠指标为冠径比,即树冠直径与胸径之比。 (3)自然整枝条良好。指标为自然整枝强度,即枝下高与树高之比。 (4)侧枝细、稀疏。以树冠各轮枝中最粗枝的基径与胸径之比作为枝粗指数,反映树冠主枝粗细。 (5)树皮薄。可用树皮厚度与树干去皮胸径之比作为树皮指数。 (6)树干纹理通直,不扭曲。可用木材纹理扭曲偏差与胸围之比反映。 (7)树木健壮,无严重病虫害。 (8)木材密度大,管胞长宽比大。分支角大。 (9)结实较多。 3.优树评选方法 (一)生长量评定 *1.优势木对比法 2.标准地法 3. 绝对值评选法 (二)形质评定 (三)综合评定 1.连续选择法 2.独立标准法 3.评分法 第 5章 杂交与倍性育种 1.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同一植株不同花朵间以及同一无性系不同植株间的授粉,也称自交。 杂交:指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间的交配,称为杂交 异花授粉:不同无性系间的授粉 种以上分类单位的个体间的杂交称远缘杂交 ,如种间杂交和属间杂交 。
林学 09-2
第一章 绪论 1. 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要求;且性状遗传稳定一致,能适 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植物群体 2.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特异性;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经济性状优良;较好的适应性。 3. 林木育种的实质:发现变异,选择变异,创造变异,利用变异 。 4.林木育种的主要内容: (一) 选——林木选择育种(二)引——林木引种(三) 育—— 杂交、新技术与 分子育种(四) 测——遗传交配设计与田间试验测定(五) 繁——良种繁殖利用(良种繁育) (六) 保—— 基因资源的收集与保存 第 2 章( 1) 林木育种资源 1.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组合。也称遗传资源。 2. 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 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种子法 种质资源:在自然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能在一定环境作用下,通过世代演替传递给后代,并发育为具有各种 性状特征生物的可遗传的物质资源的总称。--国标。 3. 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生物体, 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 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程度。多种多样的物种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5.遗传多样性通常是指物种内不同群体(又称种群或居群)间,或同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遗 传多样性表示物种内基因的丰富程度以及基因的变异状况。 7.遗传物种生态多样性关系: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的多样性也就显示了基因多样性,而物种构成生物群,进而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同样也离不开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三个层次的多样性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整体。 8. 林木遗传资源保存的原则: ⑴保存、保护、抢救兼顾的原则;⑵原地保存与异地保存相结合的原则; ⑶按照生态地理系统实行分层的保存原则;⑷遵重树种遗传变异现状,因树种制宜的保存原则; ⑸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的保存原则;⑹保存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9. 保存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就地保存:就地保存是指在自然生境内的保存,保存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保持和恢复有生存力的种群。 也称原地保存。优点: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使物种得以进化。 2.异地保存 异地保存是指把搜集到的种子、穗条在其他适宜的地区栽种。也叫迁地保存。结合林木育种 采用低温密封保存种子、根茎和花粉等。 工作,两个以上地点保存 3、离体保存(设施保存) 第 2 章 (2) 林木引种 1.引种的理由(意义) : 2.引种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一)重视拟引进树种在原产地的性状表现(二)原产地和引种地区的主要生态条件的相似性 (三)树种的历史生态条件 ( 植物种适应力的大小不仅与现代分布区的生态条件有关,而且与历史生态条件有关。植物
历史生态条件愈复杂,则其适应的潜力和范围可能愈大。 ) (四)树种的适应能力和种内变异性
1、丰富产品种类,提高生产力。2、增加抗逆树种、改善生态环境 3、拓宽林木基因资源,提供选育材料
3. 引种的环境条件: 1、温度 2、降水量和湿度 3. 日照 4. 土壤条件 4.引种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引种结合良种选育 (种源、家系、无性系选择;杂交育种)2、既要引种,也要引进配套技术 3、加强对引种成功树种的繁育 4、注重外来树种基因资源保存 5、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
VG VA VNA VP VA VNA VE 2 基因加性效应变量占表现型变量的比值,是狭义遗传力 (h ),即 V VA h2 A 根据选择差和得到的实际改良效果估算的遗传力,叫现实遗传力( ) 。它 VP VA VNA VE 2 h 是选择响应与选择差之比,即: R = R/S H2
2
R h 2 i p
第四章 种源试验
2 A i p hi A 2 P
G R / x hi A / x
1.种源:取得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的原产地(地理种源) 种源试验:对地理起源不同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放到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试验。 种源选择:为各造林地区选择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过程。 2. 种源试验的目的 (1)在理论上:研究林木地理变异的规律性,阐明其变异模式及其与生态环境和进化因素的关系; (2)从造林生产考虑:对各造林地区确定生产力高,稳定性好的种源,并为种子区划或种条的调拨范围提供科 学依据; (3)遗传改良方面:为进一步开展选择、杂交育种提供数据和原始材料。 3. 种源试验的作用 (1) 提高林分的生产力(产量)(2) 改进干形和木材品质(3)提高林分抗逆性 (4)为合理制定种子区划提供依据(5)提高树木改良效果 4. 地理变异趋势 1) 、南 --北或冷暖变异趋势 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通常比北方种源生长期长,生长量大,春季放叶 和抽条晚, 受晚霜危害轻, 封顶较晚,对极端低温抗性差。 2) 、 干 --湿变异趋势 由湿润地区调进种苗与干旱地区的种苗相比,一般具有生长快、根系浅、枝 叶绿的特征。这种倾向在许多树种的种源调运中表现很明显。 3) 、高 -低海拔趋势 海拔间剧烈的气候差异,有强烈的选择压力,使高、低海拔地段的树木间发生巨大变化。
1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5.引种实践规律 1、地中海气候区的地理种源不能向大陆性气候区调运。大陆气候区的种子向海洋性气候区调运略微安全。 2、气候条件一致、气温和降雨的波动不大的地区向气温、降雨波动大的地区不能调运,即使年平均值和极 端气候条件相似。 3、高纬度、高海拔树种不宜移栽到低纬度、低海拔那里,反之亦然。但高纬度、低海拔与低纬度、高海拔 间相互引种,成功的机率较大。 4、不要把碱性土壤上的树木栽到酸性土壤上,反之亦然。 6.树木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1. 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2. 能够用该树种固有的繁殖方式进行繁殖,并能保持其优良性状; 3. 保持其原有的经济性状;4. 无不良生态后果 7.把树种从原有的分布区扩展到分布区以外称引种。 8.采取有效措施使外来植物种适应引入地点环境的过程叫驯化。 第三章 林木选育技术基础之一变异与选择方法 1.种内变异的层次: 1、地理种源间变异 2、种源内林分间变异 3、林分内个体间变异 4 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2.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从混合群体中选择符合需要的个体或类型的选择方式,是人类创造新品种的 重要手段。 3.选择方式:表型选择和遗传型选择;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配合选择和无性系 选择; 4. 混合选择: 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按表型进行的选择,即挑选符合要求的一批个体,或淘汰不符合 要求的一批个体,且对选择出来的个体不分单株, 混合采集种子或穗条,混合繁殖和造林。这种不考虑上下代及与其他亲属关系的选择,称混合选择。 单株选择:是谱系清楚的选择,是根据入选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良个体,分别采种或采条,单独繁殖,单 独鉴定的选择。称为单株选择。 5. 按选择性状的多少、选择指标与育种目标的关系、选择育种的世代进行分类。 1、混合选择和单株选择 2、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 3、多性状选择 4、多世代选择 5、直接选择和间接选择 6.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配合选择 由同一植株上产生的全部种子(子代) ,属同一个家系( family)。 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如只有一个共同亲本,则为半同胞家系(half - sib family);或自由授粉家系 由同一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子代,称为全同胞家系( full - sib family) 家系选择:是把家系作为一个单位,依据家系内个体的观察值计算家系平均值,按家系平均值大小进行的选 择。 家系内选择:是根据家系内个体表型值距该家系平均表型值的离差选择个体。 配合选择是在优良家系中选择优良单株,是把各家系平均表型值和所属家系内个体表型值结合起来考虑的选 择方法。 配合选择要对供试家系的所有个体根据家系值以及个体表型值作出评估。家系平均值和个体表型值的权重, 要根据性状遗传力的大小适当调节。性状遗传力低时,家系平均值给以较大的权重;性状遗传力高时,给予 个体较高的权重。 实生苗种子园去劣疏伐,子代林改建成实生苗种子园等,都属于配合选择方式的具体应用。 第三章 林木选育技术基础之二遗传力和遗传增益 1. 关于遗传力 数量性状的表现型值(P)是基因型值(G)和环境(E)共同作用的结果, 即:P=G+E 在基因型和环境间没有互作的前提下,一个群体的表型值变量(VP)=基因型值变量(VG)+环境变量( VE ) , 即 VP=VG 十 VE, 或 σ P²=σ G²+σ e² 基因型值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影响,表型变异模式扩展为:VP=VA 十 VNA+V E
2.影响遗传力的因素 1 群体:估算出来的遗传力只适用于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下用于估算遗传力的那个群体。 2 环境:同一类苗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一批生长在温室,另一批生长在大田,在温室内因环境方差小, 遗传力会比大田的高。 3 估算方法:计算不同,所得遗传力估值也不同。 4 林分年龄:年龄不同,控制性状表现的基因会改变,遗传力的估值也有不同。 3.入选亲本的子代平均表现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型值间的离差,叫做响应,以符号 R 表示。 响应除以亲本群体的平均表现型值( ) ,所得百分率,叫遗传增益,常用符号△G 表示。 入选个体数目占选择群体总数的比例,叫入选率,用符号 P 表示。 选择差:入选树木性状的平均值与选择群体的平均值之差,称为选择差,选择差常用 S 表示。 4. 选择差除以亲本群体的标准差,所得比值为选择强度,以 i 表示。 i = S / σ p=Z/P 遗传增益的估算 R= h2 S 以 i = S / σ p S i p 代入上式
2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基因型变量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基因加性效应变量(VA )、显性变量(VD )和上位变量 (VI)。 基因加性效应变量:是指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间累加作用引起的变量; 显性变量:是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量; 上位变量:是指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量。后两部分变量统称为非加性遗传变量 (VNA)。 基因型变量可以用下式表示: VG= VA + VD + VI 于是,表现型变量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P= VA + VD 十 VI 十 VE= V A 十 VNA 十 VE 基因型变量占表现型变量的比值,是广义遗传力( H ) , 包括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两类遗传变量。即
3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 09-2
5.地理变异模式 :
1、连续变异 2、不连续变异 3、随机变异
ຫໍສະໝຸດ Baidu
6.种子区:指生态条件与林木遗传特性基本类似的地域单元,是用种的基本单位; 种子区区划:根据生态条件、性状表现、行政和自然区界等对一树种各种源种子供应范围所作的区划。 7. 种子区划依据 ①分布区内生态条件的差异及其对林木生长和稳定性的影响。 ②对变种、类型及其地理边界的研究,以及亲本群表型变异和采种林分若干形态特征的差异的研究。 ③通过种源试验对地理变异的研究,以及生产上采用不同种源育苗造林的经验。 8.用种子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⑴凡未进行过种源试验,或种源试验年限和规模尚不足以说明某地采用何地种子为宜时,应先遵循采用就近 用种的原则。 ⑵如果种源试验年限和规模足以说明某一种子区适宜种源时,除采用本区种子外,也可采用在本区表现良好 的外区种子。 所谓就近用种,是指在某一种子区造林时,优先采用该种子区本身的种子,在某一亚区造林时,优先采用本 亚区的种子,如果本亚区种子不能满足造林需要时,可使用本种子区其他亚区的种子。 第 4-2 章 优树选择 1. 优树:是指在相同立地条件下的同龄林分中,生长、干形、材性、抗逆性等性状特别优异的单株。又称 正号树或精英树。 候选树:用作评选优树的待选树木,具有符合要求的表型特征。初选候选树、复选中选树。 对比树:在候选树同一林分的一定范围内,生长、立地和树龄相同或接近,在评选优树时,作为比较对象的 仅次于候选树的优势木。 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实是基因型优良、配合力良好的优树。 家系:由单株树木上产生的自由授粉子代,或由双亲控制授粉产生的子代,统称家系。 同一个家系的种子,如只有一个共同亲本,则为半同胞家系; 由同一对父本和母本产生的子代,称为全同胞家系。 2. 优树标准 1.生长量( 1) 相对标准( 2) 绝对标准 2.质量指标(形质指标) * (1)树干通直、圆满、顶端优势明显。圆满度可由胸高形率(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反映。 (2)树冠较窄。树冠指标为冠径比,即树冠直径与胸径之比。 (3)自然整枝条良好。指标为自然整枝强度,即枝下高与树高之比。 (4)侧枝细、稀疏。以树冠各轮枝中最粗枝的基径与胸径之比作为枝粗指数,反映树冠主枝粗细。 (5)树皮薄。可用树皮厚度与树干去皮胸径之比作为树皮指数。 (6)树干纹理通直,不扭曲。可用木材纹理扭曲偏差与胸围之比反映。 (7)树木健壮,无严重病虫害。 (8)木材密度大,管胞长宽比大。分支角大。 (9)结实较多。 3.优树评选方法 (一)生长量评定 *1.优势木对比法 2.标准地法 3. 绝对值评选法 (二)形质评定 (三)综合评定 1.连续选择法 2.独立标准法 3.评分法 第 5章 杂交与倍性育种 1.自花授粉:同一朵花、同一植株不同花朵间以及同一无性系不同植株间的授粉,也称自交。 杂交:指不同树种或同一树种不同种源、家系、无性系间的交配,称为杂交 异花授粉:不同无性系间的授粉 种以上分类单位的个体间的杂交称远缘杂交 ,如种间杂交和属间杂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