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十一世纪中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面对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的挑战,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用现代数学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去指导自己的教学,站在未来教学的高度,构建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强调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特征的开发式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又因我们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有:教师“重结论轻过程”,“重教轻学”,满足于“一讲了之”。学生满足于“一听了之”。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解题思维僵化,思维发展停滞;懒于思考,疏与创造。课堂教学弊端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过于追求模式化、程式化、封闭守旧。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量轻质、重教轻学、重学会轻会学、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如此导致了学生厌学、心理负担过重,对其身心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以致造成辍学等不良后果。为此我们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人为本、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为“创设情景、主体探索、辨析、反思”。

二、研究的根据

新世纪伊始,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在培养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新课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如果数学课程把握住了这一点,那

么就有可能引导学生表现出更充足的自信、更认真的思考,就有可能使学生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答案。我们的教学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掌握基础数学课程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也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所必须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数学文化积淀及基本的逻辑推理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必须使学生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学习的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从事主观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解决问题等活动”、“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正是我们提出“主体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所在。

三、课堂教改实施

1、以人为本

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以人为本”正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

2、主体参与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力,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课堂上应给学生创造适宜发挥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机会。它体现在“创设情景、主题探索、辨析、反思”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我们认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视为一个探索的开始,解决了的问题意味着一个探索的结果。本次研究实践还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双边过程,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来实施“师”(教)和“生”(学),“情”与“知”,形成一

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上不断的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主体参与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课堂上我们经常反复使用这样的话:你能想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给以证明或说明吗?你能举例吗?你能写出来或说出来么?你有哪些收获?你

还有哪些补充等等调动学生参与的语言,彻底扭转了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基本上实现了教师把讲述的内容转化成问题,用一定的情景在课堂上呈现出来,以设定学生的活动环节来实现教学目的。传统教育“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现代教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就其实质,前者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后者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实施课改实验与传统教育的分水岭,真正实现学生是主人的课堂教学.

3、四个环节

(1)创设情景

情景的创设关键在于情,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求实进取、推陈出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下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诱发学生的心底意识,形成问题,导入新课.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有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

时间里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爱因斯坦明确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像钥匙),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情景还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温馨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教师的关切,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得到激励,身心健康得到升华。

(2)主题探索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果,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自主学习是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而不是被动的回答问题。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需要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更需要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的特征,正如上海市《进入2 1世纪中小学数学教育行动纲领》中所提出的,应当包括学习主体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师生双方的“合作性”,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因为被动的回答问题,问题是属于教师的;只有主动的提出问题,才是学生思想深处的。被动的回答,往往只能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主动的提出问题,常常涉及“为什么”的问题,被动的回答问题,常常一答就忘, 主动的提出问题,有时会记忆一辈子的。突破难点不是由教师单枪匹马的上阵,而是在教师的带领下,由广大学生冲锋陷阵。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所强调的那样:“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使学习和掌握知识变的轻松、毫无困难。恰恰相反,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才智才会得到发展。”

(3)辨析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的精神。教师应抛弃传统方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对已学知识块间网络关系的研究中来,真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复习二次函数知识时,就让学生回忆有关的内容,如顶点坐标、开口方向、与坐标轴相交的情况、值域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思考整理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二次三项式及解析几何中的二次曲线的网络关系,明确这些知识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真正的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具有的辐射功能、网络关系。这样,不仅复习效果好,而且大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反思

观点提炼。通过前面的探索、辨析环节的学习,学生已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较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对知识进行整理,规律进行总结,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