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读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支气管肺组,又称肺门淋巴结,位 于两侧肺门支气管及肺动脉的分叉处。它 们肿大时,右侧肿大的淋巴结投影于肺动 脉之外,较易识别,左侧肿大的淋巴结则 往往被心影遮蔽而不易见到。
3.后纵隔淋巴结
约有8-12个,沿食管和降主动脉分布。
(三)胸腺
胸腺位于前上纵隔,胸骨之后,气管、心 脏和大血管之前。胸腺分为左右两叶,以 峡部相连,其大小和形态在任何年龄都有 很大差异。新生儿胸腺相对的较大,至青 春期,胸腺的重量达最大程度,以后就逐 渐萎缩。正常成人,胸腺体积甚小,完全 位于纵隔轮廓之内,于后前位或侧位胸片 上均不能显示。
在侧位胸片上,增大的胸腺位于前纵隔,主要位 于前纵隔上部,较大的胸腺可向下达中、下纵隔, 向后与心脏及肺门阴影重叠。
船帆征:
第五节 气管、支气管
(一)气管:
由环状软骨( C 6水平)向下延伸入胸腔, 稍偏右方达T 5-6水平分为左、右支气管; 气管长10-13cm,宽约1.5-2.0cm
(二)支气管:
(2)气管支气管组:位于气管与两侧主支气管的交角 处右侧较多,约有5一9个,左侧约3一6个。
位于奇静脉旁者称奇静脉淋巴结; 位于主动脉旁者称主动脉淋巴结; 位于动脉导管旁者称导管淋巴结。 右侧气管支气管淋巴结肿大时,见于右侧肺动脉之
上,左侧者见于主动脉结和左侧肺动脉之间。
(3)气管分叉下组(隆突下组):位于气 管分叉和两侧主支气管下方,直至下叶支 气管起始部位。淋巴结肿大时在一般后前 位胸片不易看到,若加深曝光可能显示; 在侧位片上见于肺门部位,往往位于食管 后方和降主动脉前方。
肋膈角—横膈与胸壁间夹角,前高后低; 心膈角—心影与横膈形成的夹角; 波状膈—因膈肌在胸廓上的附着点不同,深吸气时
可显出。
使膈肌位置改变的因素有:
1、使膈肌升高的原因:胸膜炎(粘连、肥厚)肺不 张、肺纤维化(肺体积缩小);腹水、妊娠、肝、脾、 肾肿瘤(腹压升高);
2、使膈肌下降的原因:肺气肿、胸腔积液、大量气胸、 肺底积液;
(三)纵隔胸膜转折(胸椎旁线):
第三节 横膈
为薄层肌腱组织,是胸、腹腔的分界,呈 圆顶状。两侧均有肌束附着于肋骨、胸骨、 及腰椎。
横膈上的裂孔有:
主动脉裂孔-主动脉、奇静脉、胸导管、内脏 神经;
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 腔静脉裂孔-下腔静脉。
胸腹膜裂孔 胸骨旁裂孔。
正位右膈投影于第六前肋或者第十后肋水平, 左侧较右侧低半肋间(约2厘米),平静呼 吸时膈动度为1—2厘米,深呼吸为3—6厘米, 膈位受体形影响较大。
X线读片
吴忠新区医院放射科 杨晓华 主治医师
第一章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输送气体的呼吸道和执行气体交换的肺 两大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从外界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
临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 把气管、支气管及其肺内各级分支称为下呼吸道。
②右上叶支气管直接分为肺段大气管,而左上叶支气管 先分为上部及下(舌)部支气管,然后再分别分出肺段 支气管。
脏层胸膜是随着肺叶的表面进入叶间裂。 胸膜腔是脏壁两层胸膜之间的密闭潜在腔 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正常时包围除了 肺门区以外的整个肺。胸膜在胸壁与横膈 的移行过程中,形成非常锐利的肋膈角。
(一)肺尖部胸膜转折(伴随阴影): (二)叶间胸膜转折(叶间裂):
1、斜裂: 2、横裂: 3、水平裂(右肺)
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构成,肺泡是进行气体 交换的场所。
第一节 胸廓
(1)、软组织
胸大肌:双肺上部致密影; 乳房:双下肺野 半圆形阴影; 胸锁乳突肌: 锁骨上伴随阴影:
(2)、骨骼:
肋骨: 肩胛骨: 锁骨: 胸骨: 胸椎:
软组织
骨骼
第二节 胸膜
壁层胸膜衬在胸廓的内侧及纵隔外侧,不 进入正常的肺裂。它围绕肺门区的结构, 且越过而覆盖于肺的内侧面,连续而成脏 层胸膜,贴在肺叶的表面。
左、右支气管在肺内分为肺叶 、肺段支气管, 常用数字表示:(见表:)左、右支气管与 人体长轴夹角分别为: 左: 40—550; 右: 20—300; 隆突角:60—850 , 不得大于90 0 。
两肺支气管的分支形式不完全相同,有以下几点差异:
①右主支气管分为上、中、下三支肺叶支气管。左主支 气管分为上、下两支肺叶支气管。
3、使膈肌活动不良的原因:膈下脓肿、肝脓肿、胸膜炎; 4、使膈肌矛盾运动的原因:膈发育不良、膈神经麻痹;
第四节 纵隔
位于两肺之间,上为胸腔入口,下为横膈、 两侧为纵膈胸膜和肺门。自前至后将胸 腔分为左、右两半,由心脏、大血管、 食道、气管、神经、淋巴组织、胸腺和 脂肪等器官和组织构成。纵隔随胸腔的 压力改变可增宽或移位。
船帆征:婴幼儿可见胸腺增大,可为一叶或两叶 增大,在后前位胸片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纵隔阴 影增宽,边缘锐利,通常自上纵隔开始,向下逐 渐增大向肺内凸出,下端成角,使增大的胸腺呈 三角形。
胸腺增大也可向肺内凸出较为圆钝,下端不成角, 但与心影之间呈一凹入的切迹。也可为下端成角 而与心脏轮廓逐渐融合,因而甚似心影增大。少 数的胸腺增大可呈圆形肿块影,甚似纵隔肿瘤。
(一)纵隔的分区 常分为九区:
上纵隔…胸骨柄、体交点至T4下缘; 下纵隔…肺门下缘水平至膈顶部; 中纵隔…两线之间;
前纵隔…胸骨后至气管前壁、心脏、升主 动脉缘之前;
后纵隔…食道前壁至后胸壁;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等占
据的范围。
纵隔分区示意图
(二)纵隔淋巴结
纵隔淋巴结分为前、中、后三组。
1、前纵隔淋巴结
上组:约有8——19个,又称血管前淋巴 结。右侧者位于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之前, 称静脉前淋巴结;左侧者位于主动脉弓和 左颈总动脉起始部,称动脉前淋巴结;还 有一部分淋巴结位于胸骨柄之后,胸腺之 前。
下组:淋巴结约有3一4个,位于胸骨后前 下纵隔。
2.中纵隔淋巴结
(1)气管旁组:沿气管两旁排列,每侧约有百度文库一6个, 淋巴结肿大时,右侧者较易显示,左侧者因与主动 脉弓影重叠而不易见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