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区分四种小组工作模式

一句话区分四种小组工作模式
一句话区分四种小组工作模式

干货||一句话区分四种小组工作模式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前面有小组工作的类型,后面又出现小组工作模式呢?是不是一定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呢?

好吧,为了考试过关,我也只好认真去看书了。

小组工作的类型

教育小组——帮助成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者改变不正确的看法或者解决方式。例如家长技能训练小组、农村妇女手工艺小组。

成长小组——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运用各类学生以及边缘群体的辅导工作。例如大学生成长小组、青少年的野外拓展训练营。

支持小学——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成员组成,相互支持和相互交流。例如,单亲家庭自强小组、癌症患者小组、同伴治疗小组。

治疗小组——不适应社会环境、或者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例如美沙酮治疗小组、星星点灯小组。

一句话怎么区分?两两一对,前者两组分别面向大人和孩子,后面两组分别面向问题人群和“失范人群”。

小组工作的模式

一社会目标模式——致力于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

二治疗模式——主要是行为失范的人群和特定问题的人群,有精神分析小组、阿德勒式小组、心理剧、行为治疗小组、完型治疗小组。

三互动模式——注重平等,组员们共同成长。

四发展模式——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站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一句话怎么区分?两两一对,前者两组相反责任与过错,后面两组相反成长和恢复。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

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1)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小组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小组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19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54学时 课程总学分:3学分 理论学时:36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小组工作》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小组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方法之一,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处理个人、人际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开发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去满足案主的需求。小组社会工作教学的目的即是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小组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职业伦理、理论和技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务训练,将书本知识变成实践能力,从而真正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达到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小组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了解小组工作的类型与小组工作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涵义;小组工作的功能与类型。 第二章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 【教学内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伦理守则与实务原则;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实务原则;了解小组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教学重难点】 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小组工作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小组动力 【教学内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了解小组动力的涵义; 【教学重难点】 小组动力的理论基础;小组动力涵义;小组动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四章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 【教学要求】 掌握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教学重难点】 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发展模式,主要模式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五章小组的领导 【教学内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素质和技巧。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的涵义;理解领导的方式;了解领导的素质;掌握领导的技巧。 【教学重难点】 领导的涵义;领导的方式;领导的技巧;领导技巧在小组工作中的应用。 第六章小组的沟通和冲突 【教学内容】 小组的沟通;小组的冲突。 【教学要求】 掌握沟通和冲突的涵义;了解沟通的过程与冲突的过程;掌握沟通方式与冲突解决方式。 【教学重难点】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资料讲解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 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

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常见的几种小组社会工作模式

1、社会目标模式(social goals model)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1)理论基础 社会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社会学和系统论。系统论视人类社会、社区都是一个一个的系统,每个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都是耦合在一起的,并且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学关注的则是社会与个人、群体与个人的关系,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与社会行动。因此,小组工作的社会目标模式的假设前提在于,小组是一个具有共同发展目标的共同体,组员与小组之间、组员与组员之间的互动具有改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通过小组的活动可以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社会行动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2)实施原则 总体而言,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大都结合社区发展的一些项目或活动来举行,以谋求社区居民和整个社区的发展,强调小组组员之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中,自始自终都要强调和贯彻如下几点原则性的“工作意识”: ①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要看到,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具有社会参与的动力和潜能;关键是通过小组与组员、组员之间的互动来激发这种动力和潜能,从而提升其社会意识和

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和吸引弱势群体成员参加小组活动,特别关注提升弱势群体成员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能力。 ②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和改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③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培育有利于社区各方面发展所需的领袖人物,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特别是规划和执行社区发展项目、影响社会政策改变的能力。 ④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特别是要针对社区的需求问题,吸引和选择合适的社区成员参加小组活动,并结合上述需求和问题,制定小组工作目标,设计活动项目。 (3)社工角色 社会目标模式将社会工作者视为富有影响力的人,负责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并希望借助其工作,在小组中孕育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社会工作者凭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引导小组组员发生改变,并且组织、策划小组组员的集体行动,以达到影响社会变迁的效果。 2、治疗模式(remedial model) 作为小组工作的一个传统模式,治疗模式是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结合与运用,旨在治疗和解决个人的社会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1)理论基础

小组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小组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一、能力目标 1、小组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 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其目的是 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 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 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2、小组工作的发展:内地——辛亥革命后大陆就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小组,其中一 些救济型、互助性的小组,基本上五种类型:(一)、私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 组,(二)、官方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三)宗法性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四、 宗教性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五、外国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这些帮助小 组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曾起到一定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11 种类型的小组:行业性小组,群众性小组,文化艺术小组,体育工作小组,社 会福利小组,基金会,新闻工作小组,联谊性小组,宗教小组,在中国注册登 记的国外工作小组,这些小组基本上是以任务为本的小组,缺乏专业人员的介 入,基本上通过行政手段来提供服务的。专业的小组在内地的发展基本上是90 年代初期,随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系的建立,小组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方法在内 地进行传播。目前内地小组工作的领域主要包括:学社、妇女、青少年、老人 和残疾人等。目标基本上为:发挥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变 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小组类型主要是:成长小组‘支持小组’互助小组和 治疗小组等。从事专业小组工作人员主要为社工专业毕业生和在校专业教师和 学生。 二、知识目标 1、定义: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 的方法。 2、要素:小组目标、小组契约、小组工作者、小组成员、小组规模、小组时间、 小组空间 3、功能:(1)提供一种归属感; (2)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

小组工作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小组工作一般由(B)的组员组成。 A.一人或一人以上 B.两人或两人以上 C.三人或三人以上 D.五人或五人以上 E.六人或六人以上 2.开放小组和封闭小组是按(D)来分类的 A.小组目标 B.小组结构 C.组员间的联系 D.组员之间的界限 E.组员参与动机 3.“癌症病友小组”属于下面哪种实务小组(A )。 A.支持小组 B.成长小组 C.教育小组 D.治疗小组 E.兴趣小组 4.成长小组的目标是(E )。 A.把具有同质性的人聚集在一起,其组员一般都有相同的问题、经历或经验,通过相互支持的方式,达到解决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 B.希望能缓解症状及其影响力,帮助组员通过治疗创伤复原并康复,降低不良症状,促进人格改变 C.帮助组员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或补充相关知识之不足,促使组员能够改变自己原本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的方式,来实现改变成员的目标 D.挖掘潜能,提高能力和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E.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帮助组员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 5.再社会化是下面哪个社会工作方法的功能特点?( B)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会工作行政 E.社会工作研究 6.在各种常用的小组模式中最早产生的工作模式是(A)。 A.社会目标模式 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发展模式 E.心理社会模式

7.社会目标模式核心的理论概念是(A )。 A.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B.社会行动 C.社会策划 D.社会发展 E.社会规划 8.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目标是( E )。 A.提高人们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改革 B.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C.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 D.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E.培养小组成员的社会责任感 9.小组工作模式中,( D)与社区工作方法最相似。 A.发展模式B治疗模式 C.互动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E.社会行动模式 10.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人适合参加( B )的小组。 A.互动模式 B.治疗模式 C.社会目标模式 D.发展模式 E.危机介入模式 11.社会目标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的角色是( E)。 A.治疗者 B.中介者 C协调者 D.使能者 E.影响者 12.通常在社区层面组织和运行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C)。 A.发展模式 B.治疗模式 C.社会目标模式 D.社会参与模式 E.互动模式 13.在小组运作初期和结束期,社会工作的角色主要是(A )。 A.引导者 B.资源提供者 C.治疗者 D.协调者 E.中介者 14.要求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的是弓组五作模式中的(E )。 A.发展模式 B.治疗模式

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主要模式总结

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主要模式总结 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主要模式总结 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地域发展模式社会策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罗夫曼:社会行动假定有一群处于不利的群体,她们需要被组织起来,联合其他人去想整体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民主及公义的对待。莫庆联、甘炳光:社会行动时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正色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较多运用冲突对待的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省礼仪,以期获得应得的资源,使社会权利、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她们的无能及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社区照顾概念罗斯曼:地区发展模式是指假定社区的变迁,可以乐观地通过当地社区居民在有关社区发展的目标决定和行动中的广泛参与来追求。联合国:一是强调社区发展是指社区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强调要经由居民的努力和政府当局一起合作的方法。罗斯曼:社会策划模式是强调有关实质性问题,比如青少年违法、住房、精神健康等问题的技术程序解决重点。社区照顾是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于支持。基本假设假设:1人本来是在自己的自然社区李相互团结、相互合作,能有能力按原来的价值意义生活(人);2社会正在变得越来越丧失传统社区的自然联系,变成一种现代正式的工具理性的制度化的组织关系和市场交换关系(社会结构);3假设个人倾向于团结、合作的的,而非竞争、对抗的,假设个人是愿意沟通交往,参与民主讨论的,认为这样比科层集中决策会更有效地解决社区问题(行动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小组工作整理 一、小组工作的定义 1.含义: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之一,他在社会工 作者的带领下,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支持,充分互动和分享,激 发组员的能力和潜能,改善组员的态度、行为,提升他们的 社会功能性,解决个人、群体、社区和社会问题,促进个人、 小组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公平和公正发 展。 2.特点:①小组工作是由工作员和组员一起组成一个关系体 系,其中有多层次的互动; ②小组工作有明确的目标; ③小组工作既是过程,又是促进组员改变的方法和 手段; ④小组具有互助性。 二、小组工作的功能 1.康复。康复是指针对有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在情绪、行 为、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体现在 治疗性小组 2.能力建立。能力建立是指组员在小组中成长和发展的过 程, 是一种透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意识和自信心, 而不 是治疗的过程。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 协助组员学习、反思、提高和成长。 3.矫正。矫正是指协助违反社会秩序、道德规范或侵犯他人 利益的“问题”组员, 在小组工作中改变的过程。主要是 行为和价值观矫正 4.社会化。社会化是指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 巧的过程。 5.预防。预防是对可能发生的困难做预测, 并提供人们所需 要的环境支援。小组的预防功能主要体现在小组的经验分 享和学习中。 6.社会运动。通过鼓励组员参加社会运动, 使个人学会领 导、服从、参与、决策等方法,并承担社会责任。 7.问题解决。协助组员做出决定并解决问题是小组工作的 主要功能之一。在小组过程中, 工作员协助组员发现自己的 问题,通过民主决策,找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8.社会价值。鼓励组员实现其社会价值。组员通过参加社会 行动和组员间的互相帮助, 三、小组工作的类型 按照组员的参与方式,组员的身份和小组工作的性质和目的 来确定小组类型 1.教育小组。以小组的方式帮助组员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工 作相关的新知识和技巧。 2.成长小组。小组最终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获得改变(成长) 3.治疗小组。通过小组互动,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和行 为问题或者生理、心理和社会创伤后的问题。 4.支持小组。通过小组分享,组员了解他人的遭遇,逐渐产 生相似感,发展出组员的一致性,彼此相互支持。 5.社会化小组。目标是协助组员发展社会接受的行为和态度, 提高其社会适应力。 6.任务小组。小组有明确的任务(工作) 取向。 7.自助—互助小组,自愿性小组,为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而 走在一起。 8.意识提升小组。增强对自我、环境和社会的理解,提高行 动能力,促进改变。 9.社会行动小组。。这类小组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小组资源,集结社会力量,达致社会改变, 维护小组组员或社区的整 体利益。 四、在1946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正式把小组工作作为社会 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五、在学习小组工作的基本价值观过程中, 应该特别重视几个 方面: 1.互助。这种互助式的助人关系, 是导致个人改变的主要来 源,互助可以协助组员体会彼此共同关心的问题从而降低孤 独感。彼此互助,从其他组员经验中学习和成长; 2.尊重组员的权力和能力。小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强 调和重视组员的能力, 相信组员有改变的能力和潜能, 这 是小组工作的核心和基本信念。同时,要尊重组员有选择 参与的权力和自由。 3.民主参与和决策。小组不仅可以发掘组员的潜能, 促进组 员成长, 还可以通过民主决策培养组员的民主参与精神。 4.赋权。小组工作者促进个人和小组的自治, 小组目标强 调个体组员的成长、权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5.高度的个别化。了解每位组员的独特性和特别的需求, 有 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案, 具体的目标要因人而异。 六、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1.三种基本人际需要:包容需要(指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 小组的需要)、支配需要(指控制别人与被人控制的需要)、感情需要(爱别人或被爱的需要) 2.需要满足方式的相对继承性和连续性 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 行为适应方式,影响并决 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三种需要早期满 足的情况和方式与个体后 来的行为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3.基本人际取向(根据三种需要的相对强度和表达的主 动或被动性, 舒茨界定了六种基本人际关系取向。) ①主动包容型,即主动与他人来往、积极参与社会活 动的外向者。 ②被动包容型, 期待别人接纳自己, 孤独、退缩、易疏 离他人。 ③主动支配型,主动去支配他人,能运用权威、权力, 喜欢控制别人。 ④被动支配型, 期待别人来引导自己,乐于追随他人、 受人支配,表现出顺从、无争等特征。 ⑤主动感情型,对他人处处表示喜爱、友善、热心、 同情、亲密。 ⑥被动感情型,期待他人对自己表示亲密,本人则

小组工作4理念模式比较

小组社会工作的四大理念模式

应付退组的组员时应把握哪些原则? 首先,按照当事人自决的原则,组员是有权决定中途退组的。因此,一旦组员决定要退组时,社工要尊重组员的权利,任何强求性措施,都会对该组员带来压力和负担。但是,社工有责任与该组员一起分析退组可能会给他/她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要承担的责任。 其次,组员在退出小组后,要给其他组员留出时间来处理离组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讨论导致该组员离组的原因,同时也要处理退组组员的一些情绪问题。 再次,为了避免退组给其他组员带来的压力,在组前筛选和访谈时,就必须与组员讲清楚,组员在决定退组时,有必要先通知社工和其他组员,组员可以就退组问题进行公开讨论,因为小组是否适合每个组员,可能需要社工和组员达成共识。 解决冲突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1).解决问题式的谈判策略:该策略当事人关注的是个人的目标和与对方的关系。在处理冲突时,就会本着解决问题和坦诚的态度,积极寻找办法,保证双方都能实现自已的目标,消除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 2).自我牺牲的顺应性策略:该策略当事人一般非常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个人的目标不占据重要地位。3).强迫进攻性策略:采用该策略的人,一般会将自己的目标实现放在第一位,而与他人的关系并不重要。 4).妥协式策略:采用这个策略的人,通常很重视自己的目标,也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是,因为无法做到双赢,所以需要双方各自妥协退让一步,使双方的目标有条件地部分实现。 5).逃避式策略:采用该策略的人,认为目标和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都不重要,会选择放弃自己的目标,放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避免与他人的冲突。 方案: 假如你是一家青少年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作者,你发现现在的青少年虽然自立,但也自我;很多孩子并不懂得如何理解父母,如何表达自己意愿,如何与自己的家人沟通。但现有的亲子沟通服务主要以家长为主,却罕有针对儿童的。为此,你决定开设一个针对初中生的小组,旨在教导青少年家庭沟通技巧。请针对这一情况,拟订一份小组服务方案。 问题的陈述和分析 (1)青少年在家庭沟通技巧方面面临以下几点问题: ①青少年逐渐要求更多的自由与独立自主的空间; ②对父母的依顺减少;外语学习网 ③父母与青少年的沟通模式呈现单向沟通; ④青少年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介绍概要

小组工作治疗模式介绍 1 精神分析小组 代表人物简介: 精神分析治疗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本人并没有尝试过将精神分析运用在小组中。沃尔夫(Wolf ,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家,被认为是第一个将精神分析原理和技术用于小组治疗的人。他于 1938年开始,将那些需要治疗但又不能承受强烈个别治疗的病人放到小组中去, 但他强调他并非在治疗一个小组, 而是着眼于小组中相互交往的每个人。 代表作: Wolf, A. 1963. Psychoanalysis of Groups. In M. Rosenbaum & M. Berger(eds Groups Psychotherapy and Group Fun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理论简介 : 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在于重建个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这一目标通过使潜意识的冲突进入意识层次, 并对其进行检验而达到的。心理分析小组本身已一种象征的方式在再现个人的原生家庭, 以便使每一个成员的历史在小组面前重演。同时, 小组通过对原生家庭的再创造, 帮助成员解决家庭给他们造成的问题, 通过成员于小组带领者的关系, 了解成员与家庭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动力。治疗过程在于再创造、分析、讨论、解释过去经验和解释潜意识层次上发生的防卫和抗拒, 解决成员在儿童期产生的功能失调的模式,并在新领悟的基础上做出新的决策。 2 阿德勒式小组 代表人物简介: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又长达 9年的合作, 但阿德勒不接受弗洛伊德的关于性与生物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基本问题与这个人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个

人为之所作的努力有关。他把人的社会性区域人格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套阿德勒式的小组工作个训练技术,可用于幼儿、儿童、青少年、大学生,以及成年人(Dinkmeyer and Sperry,1987。 理论简介 : 此理论认为人主要是有社会因素 (如个人的目标所驱动的, 而非生物性的因素(如性驱力。人们努力的追求优越,一种认同和归属感,而这一追求与我们克服和弥补幼年时期由于弱小和不得不依赖城人创造的自卑有关。个体是独特的, 但又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 人际因素与个体内在的因素对人有同样重要的影响意义。此派理论还提出了人的社会兴趣的观点, 相信人们的快乐和成功大多与其社会性连接有关。人在社会中圣训, 需要感到对别人有用, 并在社会中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否则,会产生疏离、孤独感。阿德勒用目的论的解释替代了决定论的解释,忍受对未来的预期、目标所推动,决定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经验,而且包括现在的情形和我们对未来的期望。强调自我和意识是人格的核心, 人们在实现那些对我们有意义的目标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心理和行为的问题都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不正确的追求目标、以及不健全的社会兴趣造成的。阿 德勒派主张案主并没有生病, 只是灰心丧气, 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人物, 因此,他们强调其治疗是一种教育和激励模式。 3 心理剧 代表人物简介: 心理剧是由莫雷诺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基本的小组治疗方法。莫雷诺强调仅仅在口头上谈论还不够, 他深信表演出自己的问题, 把过去或预见的时间带到现实中来,表演出自己的矛盾冲突更具有治疗的价值。 理论简介 :

小组工作的理论模式

小组工作的理论和理论模式 一、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在小组中运用最多的是心理分析理论、心理分析理论的鼻祖佛洛伊德任务成年人的问题源于在儿童期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这类冲突或许是儿童时期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抑或是经历了心理创伤、当个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时,会用自卫的手法去处理冲突。 心理分析理论运用在小组工作时,主要以个人为工作焦点,而不是以小组整体为基础。通过小组实践,人们可以建立起他们处理个人关系的技巧、解决问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自信心。小组中的高凝聚力和提供给人的安全感,能够使成员更开放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思想和内心冲突,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改变行为模式和解决问题。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的重点在于成员的个人行为而不是小组的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主要有三种学习方法。 (1)传统条件反射理论。在传统方法中,行为是与刺激相联系的。社会工作者根据小组期望的目标,对小组成员提供某种得以引起行为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引导他们的行为朝向小组目标所期待的方向发生转变。 (2)强化条件反射理论。这种学习方法立足于人的行为受行动的结果的的影响。如果某种行动的结果被加以肯定,人们就会坚持这种行为;而如果对某种行为的结果持否定的态度,这类行为就会被剥削。小组工作者用表达意见、赞赏等强化和鼓励积极的行为,就会影响小组成员的行为转变。 (3)社会学习理论。这种学习的理论任务行为是在对他人的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当某个成员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其他成员会期待将来得到同样的表扬而学习这种行为。反之为了避免出现否定性的结果,小组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使用同样的行为。 3、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把小组看作是由不同的互动因素所组成的系统,。按照帕森斯所述,

小组工作3(参考答案)

《小组社会工作》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1.小组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服务方法,是从( D )开始的。 A.移民中心 B.童子军 C.慈善协会 D.基督教青年会 2.小组社会工作正式被确定为社会工作的一种方法,是在( C )年于美国纽约水牛城召开的全美社会工作会议上。 A.1944 B.1945 C.1946 D.1947 3.在小组工作的理论基础中,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A ) A.马斯洛(A. H. Maslow )B.舒茨(W. Schutz) C.勒温(Kurt Lewin)D.班杜拉(Albert Bandura) 4.下列学者中,提出“镜中自我”概念的是( B ) A.霍曼斯B.库利 C.米德D.班杜拉 5.小组社会工作的四大工作模型为社会目标模型、治疗模型、互惠(互动)模型和( C ) 。 A.生命周期模型 B.折衷模型 C.发展模型 D.任务中心模型 6.以一个个案或一个群体作为实验或研究对象,不设对比组或控制组,研究者直接对同一个研究(干预)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评估设计成为( C )。 A. 实验设计 B.半实验设计 C. 单一个案设计 D.干扰性观察 7.在团体领导模式中,团体或个人完全自由、领导者较少参与的方式属于( C )。A.放任式领导 B.专制式领导 C.民主式领导 D.折衷式领导 8.小组的外部结构要素包括机构、时间、空间和( C )。 A. 活动节目 B.目标 C. 规模 D.协议 9.将小组分为自愿小组和非自愿是从( D )角度进行分类。 A. 小组形成 B. 小组结构 C. 小组性质 D. 组员的参与 10.对犯罪行为进行矫治的团体属于(D)。 A.成长团体B.教育团体 C.任务团体D.治疗团体 11.小组工作者了解一个潜在的成员是否能够加入小组的最好方法是( B ) A.查阅资料B.当面会谈 C.进行访视D.中间人沟通 12.小组工作者最好的角色定位应该是( D )。 A. 领导者 B. 参与者

社会工作者小组工作主要模式

小组工作主要模式社会目标模式 1、主要运用于社区层面,核心是社 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通过一 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公民社会责 任感、社会良知、社会意识。 2、理论基础:系统论、生态系统论、 教育理论和社会学观点。治疗模式 1也称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以治疗、 解决个人问题作为小组工作的主要任 务; 2理论基础源于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 咨询理论与技术,尤其以行为修正理 论、社会化理论、学习理论为重; 3基本假设是个人的社会关系与适应方 面的问题能够通过小组的方式得到治 疗。 1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 问题; 3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它关注小组中组员和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

放和相互影响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发展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小组动力学理论。基本假设是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着依赖关系,小组为个人的社会功能提供了有效场所。 1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2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发展模式称过程模式,以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恢复,预防人的社会功能的缺失,发展人的社会功能为目标。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理论、不组动力学。基本假设:人有潜能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价值;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 1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2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3社会工作者扮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1发展成员的认知,形成小组共识;2建立小组目标,形成小组动力;3激发小组成员的潜能,增强小组成员的能力。 含 义 特 点1小组目标是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责 任感,包括三个层次内容:培养并提 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发展小组组 员的社会能力、培养社区领袖; 2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 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

小组工作重点概括

第一章小组工作的定义与专业地位 1.小组工作的定义P6:一般来说,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群体中的人们一道工作,基本目的是通过界定人们的基本需要,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实现个人、群体、社区希望或预测的目标,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福利水平。小组工作的本质与精髓是社会工作专业与群体结构、群体过程、群体生活的有机结合。 2.小组类型P16:1.从年龄阶段角度看,可分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小组。 2.从小组工作实施机构的角度看,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机构的小组工作以及卫生、教育、福利、司法机关的小组工作。 3.从群体研究的学科角度看,一是外在的,或是社会学的传统;而是内在的,或是心理学的传统。 4.(网上)分为教育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 3.小组成员的选择P17:影响因素①年龄(青少年比老年人和成年人更容易形成小组)②价值体系(小组成员普遍拥有共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念)

③共同的问题(人们面临共同的问题)④参与模式(人们具有共同的兴趣和利益)⑤是否具有共同或相似的知识背景⑥对小组结构的认同和容忍程度(人们是否接受、认可现存小组结构和权力架构至关重要) 4.小组目标P18:小组目标是小组过程和小组工作的核心部分,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1.服务机构的目标(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公众社会利益,随时代发展不断调整) 2.小组的目标(反映小组的性质与功能作用,增加服务对象的能力) 3.小组成员的目标 4.社会工作者的目标(包括计划、方法、途径、服务项目) 注:四种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的目标体系的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共同目标是建立、发展、维持小组的思想基础。一般来说,小组目标越清晰明确,认同程度越高,小组生活和小组过程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5.小组工作的功能:1.小组自身的功能:①小组中的群体是社会结构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形态。②小组工作既为群体化社会

小组工作的模式

小组工作的模式 一、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在小组工作实务中,不同类型的小组往往采取不同的工作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要强调的是。 A.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B.带领小组组员建构和发展社会关系 C.促进组员之间、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 D.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与互动达成共识 答案:A [解答] 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 2. 社会工作者小张推动某公司十多个青年员工成立自助小组,并以开放、平等的原则开展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活动促使组员在小组中得到成长,增强社会功能,提升发展能力,小张运用的小组工作模式是。 A.治疗模式B.社会目标模式C.任务中心模式D.互动模式 答案:D [解答] 常用的小组工作模式主要有: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以及发展模式。互动模式又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旨在通过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及社会环境之间、小组与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促使组员在小组这个共同体的相互依存中得到成长,增强组员的社会功能,提升其发展能力。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工作,焦点在于互动关系及其效果。案例中小张运用的工作模式即为互动模式。 3. 社会工作者小周观察一个新建小区时发现大多数居民来自外地,居民之间沟通较少,对社区建设也漠不关心。因此,小周策划了一个题为“社区家园”的小组活动方案,以培养小组成员的社区归属感。小组内容以发展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能力、挖掘组员潜能及培养领导意识为主。该小组工作模式属于。 A.社会目标模式 B.发展模式 C.互动模式

社会工作资格-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小组工作的概念、类型与特点 (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总题数:12,分数:12.00) 1.为毒瘾者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属于( )。 ?A.任务小组 ?B.教育小组 ?C.治疗小组 ?D.康乐小组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治疗小组的组员一般来自那些不适应社会环境或其社会关系网络断裂破损而导致其行为出现问题的人群。如为吸毒人员提供服务的“美沙酮治疗小组”、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的“星星点灯小组”以及针对家庭暴力受害者开展的治疗小组等。 2.在小组工作中,成长小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通过放松训练缓解组员的紧张情绪 ?B.通过经验交流促进组员间互相理解和彼此支持 ?C.邀请专业人士讲授科学知识 ?D.通过活动使组员重新认识自己并激发个人潜能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成长小组大多运用于各类学生及边缘群体的辅导工作。成长小组的工作旨在帮助组员了解、认识和探索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启动和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及外在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个人正常健康地发展。成长小组的焦点在于个人的成长和正向改变。在社会工作者看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一定的逆境,每个人都有其潜能,逆境是一种挑战性机会,在逆境中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就是成长过程。

3.阿玲的丈夫于4年前死于癌症。经过近3年的努力,她的生活才恢复正常。几个月前她向当地的癌症协会提议,自己要开办一个为癌症患者的配偶及因癌症而死亡者的配偶提供帮助的小组,帮助组员更好地理解、决策和处理她们所面临的问题。本案例中,阿玲要开办的小组属于( )。 ?A.教育小组 ?B.成长小组 ?C.支持小组 ?D.任务小组 (分数:1.00) A. B. C. D. √ 解析:[解析] 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本题中,小组成员均为癌症患者及因癌症而死亡者的配偶,即小组成员具有共同性问题,成立小组的目的在于帮助组员更好的解决问题,即属于支持小组。 4.社会工作者在调研中发现,社区中不少外来媳妇互不相识,很少交往,其中部分女性还被丈夫虐待。小海协助这些妇女成立小组,下列小组类型中最合适的是( )。 ?A.成长性小组 ?B.治疗性小组 ?C.支持性小组 ?D.教育性小组 (分数:1.00) A. B. C. √ D. 解析:[解析] 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组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的信息、建议、鼓励和感情上的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在支持小组中,最重要的是小组组员的关系建构、相互交流和相互支持。案例中的“外来媳妇小组”即属于支持性小组。 5.小组工作是以( )为基础的。 ?A.社会问题的存在 ?B.需求和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 ?C.社会工作者的策划与指导 ?D.人际间的依存互动关系

小组工作_就业减压发展小组项目策划书

我的未来不是梦 之 就业减压发展小组活动策划书 一、小组名称:我的未来不是梦就业减压发展小组 二、小组工作员:葛凤娟、余淑悦、张雪、朱梦陶 三、小组督导:左敏 四、小组背景 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减压,原指工人从潜水中的受压状态回到外界空气经密封舱时或飞行员升入高空时所受周围气压的降低,后引申人们降低或减轻压力。减压也更为主要的是心理方面,心理减压是指对自己的心理进行缓解宣泄的一种方式,心理减压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存在着心理压力,当心理压力过大时,我们就要进行心理减压。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是一种发展,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转变。所以,总是综上所述,就业减压发展可以说是所有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都面对的一种状态下的缓解压力、增强自己能力和自信心。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当前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并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一些大学生由于经不起现实的打击,出现了就业恐惧症,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学

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就业环境早已成为历史,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竞争加剧。据研究表明,就业压力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中占相当比例。“毕业即失业”的论调在高校内普遍流传。具体的就业压力就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情景中许多内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就业压力源作为产生就业压力的刺激时客观变量,呈静态,是指个体在就业过程中经历的各种生活实践、突然的创伤性、慢性紧张等,面对同一就业压力,不同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压力反映。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 似乎成了定律,最近10年来,每年的毕业季都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但与此同时,各类就业率数据则描绘出一幅乐观美好的毕业生就业图景。和各地发布的动辄百分之八九十的应届生就业率数据相比,实际的就业情况究竟如何呢? 根据山东本土招聘网站——齐鲁人才网数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网站应届生简历达到了158643份,比2015年同期增加了2.4万份。企业发布的应届生岗位需求量上, 2016年上半年应届毕业生岗位总数为16870个,相比2015年岗位数量18692个减少了1500余个。 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