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听课评课记实

今天听顾静老师讲《林黛玉进贾府》,现将课堂大概情况记录如下,加上一点个人的评价。

一、引入:用幻灯片打出周先慎教授评价《红楼梦》的一段话:《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又十分真实自然,不露一丝人工斧凿痕迹;含义丰富,却又出以平常,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最能体现出“琐碎中有无限烟波”的艺术特色。

引出课题《细微处有无限烟波——分析熙凤和宝玉的人物形象》

二、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找出集中描写熙凤和宝玉形象的段落。

三、师生讨论这两处集中描写的地方细节上有什么共同点。

生1:两次出场都由一句话引出,熙凤出场说“我来迟了”,宝玉出场丫鬟说“宝玉来了”。

生2:出场打扮都很华丽,写打扮后都写了外貌。

生3:出场的时候都有贾母的笑声。

师(提示):两人出场时对黛玉的细微动作怎样

四、教师综合两人出场描写的共同点,提出第二个问题:在这相同的描写中反映了两人各自怎样的特点请大家选任意一个内容讨论。

生1:熙凤的说话像连珠炮,不容黛玉回答,表现了熙凤的急脾气。而宝玉与黛玉的对话是一问一答。

生2:贾母的笑不一样,对熙凤是纵容的笑,对宝玉是疼爱的笑。

生3:对外貌中眼睛的描写不一样,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表明她的阴险,笑里藏刀。而宝玉是“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说明宝玉的多情。

生4:两人出场笑得不一样,熙凤出场是自己笑,而宝玉出场是丫鬟笑。说明熙凤在贾府地位高,也说明宝玉对丫鬟亲切。

师:还有动作上的区别,大家再看看。比如熙凤对黛玉打谅的动作和宝玉对黛玉

打量的动作反映出什么

生:熙凤是“携着黛玉的手,上上下下细细打谅了一回”,说明她的做作。而宝玉是“忙来作揖”,然后“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这说明宝玉对女孩子的尊重,也很自然。

师:那两人见过之后的动作呢

生:熙凤“用帕拭泪——转悲为喜——问长问短”,表演得很假,可以看出熙凤是一个很有心计,善于做作的人。而宝玉则不然。

师:大家看宝玉摔玉一段,他摔的是玉吗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黛玉母亲、王夫人对宝玉的评价,然后又打出《西江月》词。

师:这首《西江月》的词是在贬低宝玉吗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理解这首词呢(学生无法表达)

师:大家来读,潦倒不通世务,不通是什么世务贾府是贵族世家,参加科举是本分。仕途经济,怕读的是什么文章八股文。在封建家庭看来,宝玉是无能不肖,这是对封建家庭的叛逆。再回头来看摔玉,玉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当官,他摔的是封建仕途,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总结(师):红楼梦中有很多这种细节描写,这些细节都有一个人看在眼里,这个人是谁呢——林黛玉,下去后大家找出对林黛玉描写的内容。

个人评价:

1、《林黛玉进贾府》本是一篇较难处理的课文,编者选这篇文章可能是想利用最短的篇幅使学生全面了解红楼梦,这篇文章可以算是红楼梦的缩影,可以从建筑、陈设、服饰、人物、诗词各方面切入,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能选择人物这一切入点是很聪明的做法,使文章的整理变得容易了许多。

2、对于人物的处理,教师能利用细节描写作为更小的切入点,这也是很特别的,抓住了红楼梦的特色,并且也重新组合教材,表现出很强的钻研能力。现在的年轻教师上课喜欢照搬一些现成的教学设计,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这是不利于教师成长的。王老师能有自己独到的见地,能很好地钻研教材,这也是成功的前提。

3、课堂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相结合。整个课堂以

学生的解读为主,学生较好地对文本作出了分析,教师只起了引导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是完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整个课堂是活跃的,积极的,有生成性的,学生也学到了东西,有了收获。

4、教师对《西江月》这首词的处理过于草率,应该说《西江月》是比较典型反映宝玉性格的地方,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在这个地方应加以适当的引导,否则单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不能接受。

5、作为新教师,在课堂语言上也需要加强,教师喜欢追问“还有呢”学生已经回答了一点,教师还在问“还有呢”学生无奈又说一点,教师又问“还有呢”感觉不把学生问到哑口无言决不罢手。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能回答一点就很不错了,教师应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不足,但就整个而言,作为一个新教师,刚刚毕业一年就有这种成就,我觉得就很不容易,她是成功的,因而她也是幸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