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梁庄》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在梁庄》读书报告
《中国在梁庄》是梁鸿博士的一部作品。
她在此书中,以故乡梁庄为例,就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所发生的巨大改变以及出现的种种问题,以近乎写实的手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这些问题,也引发了我对此的一些思考。
一、《中国在梁庄》概述
《中国在梁庄》一书总共分为八章,全面而不失条理地展示了梁庄的现状。
第一章——我的故乡是梁庄,对梁庄进行了概括性的描写,同时表达出作者对故乡复杂的感情。
第二章——蓬勃的“废墟村庄”,主要反映了梁庄在发展中出现的环境破坏问题,包括坑塘的污染、砖厂对土地的破坏以及采沙对河流的破坏等。
第三章——今天的“救救孩子”,主要反映了梁庄留守儿童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问题等。
第四章——离乡出走的理想青年,主要反映了农村青年外出打拼出现的问题,包括社会黑暗势力的压迫、理想的破灭以及外出出现的“性”问题等。
第五章——守在土地上的少年闰土,主要反映了留在村里的人们遇到的问题,包括邻里纠纷产生的暴力事件、个别歧视性待遇、婚姻问题以及因财产引发的兄弟不睦等。
第六章——被围困的乡村政治,主要反映了乡村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和干群关系紧张等。
第七章——农村的“新道德”之忧,主要反映了当前乡村传统与发展碰撞的道德问题,包括农村的宗教问题、生育问题及赡养问题等。
第八章——乡村的未来梦想,展示了乡村的现状并表现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忧虑。
作者以文学的方式,采用近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调查方法,把乡村的一个个个案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回忆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互相穿插,在对比中全面展示乡村的现状,极具震撼力。
二、个人感触思考——农村青年外出务工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书中的描写让我觉得真实而且非常亲切——因为作者在其中注入了自己对于故乡复杂的情感——既有深沉的爱,也有自己对它未来的担忧。
不可否认,这就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的情景:改革开放使农村发生了巨大的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乡村环境破坏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外出务工者生理及心理问题、一直讳莫如深的性问题……不难发现,其中一些问题的出现与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息息相关,这也是我感触很深的一方面。
下面就从农村不同群体的角度,来谈谈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以及我的思考。
(一)青年外出务工者
作为外出务工的主体——青年外出者一般文化水平不高,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甚至环境恶劣的体力劳动。
从生理上说,他们工作的环境往往容易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如粉尘、重金属等——患上所谓的“职业病”,正如书中最后一章提到吐血而死的小柱和经常头晕呕吐的赵嫂儿子。
从心理上说,他们的身份很尴尬:城市不接纳他们,乡村也不再是他们的归属——他们来自乡村但却几乎和乡村的一切脱离了,被村里人当作“城里人”,不再熟悉村里的人际关系;尽管生活在城市,但却仍然很难完全融入城市的生活中去。
因此,他们只能在乡村和城市两者之间的边缘徘徊挣扎。
除了书中提到的这些,结合现实生活来看,农民工还经常因为文化水平低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农民工因为不懂法而被拖欠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种尴尬艰难的处境,往往使他们更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反过来,这一人群犯罪率的增加又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处境的尴尬。
如何使农民工走出这样的困境,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完善农民工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向他们提供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公共服务,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另一方面,农民工应该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提升自身的劳动技能。
(二)留守儿童
大量青年外出务工,使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教育情况着实令人堪忧。
书中提到王家少年奸杀老太的事件,就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集中体现——他们往往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心理出现了一些扭曲,极易走上歪路。
此外,隔代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端、乡村教育的衰败和“读书无用论”的甚嚣尘上等,让这些孩子的文化教育面临很大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梁万明所说的“现在的失学率比20世纪80年代那时候要高得多”的情况。
作者特别写到了梁庄小学的标语由“梁庄小学,教书育人”被改成“梁庄猪场,教书育人”——我们很难想象,在一个学校沦为养猪场的村子里,孩子们会怎样看待教育的意义。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政府应该保证协调好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发展乡村教育并且做好监督工作。
(三)留守妇女
一直以来,留守妇女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群体——因为相比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她们似乎并不需要社会那么多的关注。
但是书中春梅的事件,让读者直面这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也直面她们的“性”问题。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先贤孔子就认识到“食色,性也”。
但是现代社会却总是只以经济情况来衡量个人的幸福与否(当然这与经济容易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不无关系),而忽略了个人的心理幸福,对于与性相关的方面更是讳莫如深。
书中提到,由于性的压抑,农村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嫖娼、外遇、乱伦等,使得乡村道德观濒临崩溃,甚至引发了各种刑事案件。
由此观之,农民工和留守妇女的性问题不容忽视。
社会和政府应该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同时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让众多的农民能够过上“一种既能挣到钱、又能夫妻团聚的生活”。
三、总结
总而言之,《中国在梁庄》一书引发了我很大的情感共鸣,也对目前中国乡村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然,我觉得我们应该以一个建设者的身份来阅读这本书、来看待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而不是以批判者的身份去指摘现代化进程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梁鸿.中国在梁庄[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2]张云. 中国乡村的痛与悲——评梁鸿的《中国在梁庄》[J]. 山花, 2012(14):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