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风园12-2 120354222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较稳定的文化形态。

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森林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之一“天人合一”思想,在某些方面表露了人与森林和谐相处的思想理念,这种文化思想精髓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经营森林、利用森林的方法方式。

关键词:
森林文化传统文化文学艺术
正文:
格罗塞认为,所谓“文化”就是在那最简单的形式里也是一个包涵无限因子的极复杂的整体。

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复杂的整体”。

森林文化是以森林为背景,以人类与森林和谐共存为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文化体系, 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森林文化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作为传承文化的一种途径,文字与森林
有着某种关系。

中国文字属于象形文字,本
身就是事物初步抽象之象。

木”字在中国汉
字演化发展史几乎没有多大变化。

(如右图)
根据《辞源》所载,“森林”一词最早出现
于《文苑英华》三一八卷“素晖射流漱,翠
色绵森林”,“森”《说文解字》释为“木多见,从林、从木”;“林”则释为“平土有丛木”可见,“森林”二字均为“木”字派生。

木,《说文解字》解为“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山,下象其根,凡木之属皆从”。

因为是象形文字,很多与植物有关的字都是木字旁,如棉、麻。

文学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有很多文学艺术的创作有感于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森秫中的一切生物,还有与森林相连的山石泉瀑等森林自然景物。

人类对森林的认识,起先是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而后在相依相融之中。

逐渐发展到以物拟人、喻物抒情的境地。

因此,森林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森林,是森林文化的核心与本质。

森林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对这种生活的积累、提炼与升华,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

很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得益于森林的灵感与启迪。

“君子比德”是历代文人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手法。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成为一种固定的意象,最常见的是以草木花果作为传递感情之信物,如折杨柳以送别,托红豆寄相思,借松柏展气节,托梅花表达高洁。

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的名句,表达对竹子深厚感情。

元代杨维桢称赞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以飞禽走兽的啼鸣引发幽思愉悦之情,如猿啼凄凉、杜鹃啼血等等。

翻阅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可以看到很多文人墨客在雄奇秀丽的山林泉石之美中,他们的情感在自然之美中得到净化与升华,然后他们创作出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流芳百世的水墨丹青。

森林为古代文人墨客提供了感受自然的场所,给予他们不尽的灵感,或豪气万丈或柔情蜜意或对酒当歌,当这些丰富的情感被记录下来,就成了流传于世的诗篇,向如今的我们展示那段记忆,我们看到依旧可以引起共鸣。

黄庭坚“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
反映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征。

王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水流”、“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等诗句则全身心投入森林之中。

诗中排列的松风、松林、山月、清泉、白云等意象,组成简洁的意象群,宁静、自在,与人的心境合一,妙与天成。

森林与诗人二而一、一而二,无分彼此,和谐地并存于天地之间。

除了诗词,很多文学作品也有对森林环境的描写,比如《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西游记》中的花果山。

音乐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出现的很早,在夏商周时期,古代先贤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礼乐制度。

笛子、二胡、古筝很多乐器都是从森林中取材制作而成。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属于中国的园林文化。

而园林同森林及森林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改造地形、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对一定地域创作层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中国园林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浓缩和体现了森林的自然景观。

南方以“秀”取胜,如苏州园林、扬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北方以“雄”著称,如北京皇家园林;而地处江淮的扬派、徽派园林,则以“秀”与“雄”两者兼得而闻名于世。

不论哪种风格的园林,都把“虽由人做,宛自天开”作为特色。

一个好的园林是要把大的自然浓缩在其中。

中国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

除了文字,文学艺术作品与森林文化有关,还有很多很多中国传统文化都与森林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中国象棋的棋子棋盘都从森林取材;中国的书法、篆刻、文房四宝离不开森林的供给;木版水印、竹简作为传递文明的载体同样和森林关系密切;再者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均是木质,木材也都是取自森林。

由森林文化而引伸出来的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森林美学、森林旅游文化等若干分支,构成了森林文化完整的架构体系。

森林是人们贴近自然、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最理想的场所。

森林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教科书,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

森林是人类的发源地,也哺育着人类。

受森林影响的中华儿女建立起来的中华文化里必定包含着森林文化的影子。

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

参考文献:
1.《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摘要》作者:郑小贤
2.《艺术的起源》作者:格罗塞,蔡慕晖译
3.《森林文化论》作者:郑小贤、刘东兰
4.《中国森林文化的意象分析》作者:刘发林、吕勇、吴启云、曾思齐、王伟、张娅妮
5.《森林文化初论》作者:蔡登谷
6.《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7.《王维诗精选》作者:王维
8.《森林文化与人类文明》作者:黄巍贺沁风
9.《浅析园林中的森林文化与美学》作者:张嘉、伊琳
10.《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作者:彭一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