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人格解读

魏文帝曹丕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人格解读
魏文帝曹丕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人格解读

魏文帝曹丕的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分

析和人格解读

(高宇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班重庆40075)

摘要:对于魏文帝曹丕的功绩和人品,许多人的看法不尽相同,有人说称赞他的文治武功,有人批他的多疑软弱。虽然这些评价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个人的偏见,但还是有人公正客观地对他做了评价,比如明朝末年复社领袖张溥在《魏文帝集题辞》中的评论。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了曹丕的人物性格,认为他的诸多行为都和他性格中的软弱抑郁和缺乏安全感有极大关系。诸多矛盾的心理都集中在了曹丕身上,这些内在的矛盾是他生命中焦虑和痛苦的根源。而且这些心理在他的词赋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曹丕;性格;行为;矛盾

古今帝王,凡是揭竿起义、白手起家的,必定都具有高超的领导才能和非凡的人格魅力,他们是中国古代精英的缩影,他们的子子孙孙,因此掌握了国家权力,无条件地在祖宗打下的疆土上作威作福。他们是权力的中心,却不一定是智慧的中心,昏庸无道,骄奢淫逸者比比皆是。中国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皇位的传递上便充分地体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培养接班人是历代帝王及当地成功企业家的头等难题。他们本身处于金字塔的顶端,发号施令就是家常便饭,看到懦弱无能的子孙自然气不打一处来,“怎么生出你这个不肖子?”不肖子孙中的“肖”是像的意思,用它来形容败家子的时候就等同于说:“你这副熊样怎么跟你老爹比?”

是没法比。金戈铁马、逐鹿天下,统领千军万马纵横南北的是开国之君,生下来就荣华富贵,颐指气使的是王子皇孙。没有沙场的磨练,更没有经历过生死之间的抉择,有的只是宫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生活,在争权夺利,暗无天日的世界中成长,注定营养不良,怎么跟老祖宗比?

曹操乃乱世枭雄,治世能臣,虎父无犬子,曹植和曹丕就是最突出的两只小老虎,虽然同是老虎,可曹操过于庞大的身躯,还是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投下了庞大的阴影。受其影响最深的,不是才高八斗的曹植,而是文帝曹丕。

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皇帝,他继承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迫使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禅让,取而代之。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下为曹丕生平的大事记:

187年,冬,曹丕生于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

197年,曹操的长子曹昂战死,正室丁氏因丧子之痛和曹操决裂(曹昂生母是曹操的小妾刘氏,刘氏早逝,曹昂为丁氏所养)。曹操以曹丕生母卞氏为继室,曹丕成为嫡长子。

211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7年,曹丕在夺嫡之争中击败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太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十月乙卯(十三日)汉献帝刘协逊位,庚午(廿八日)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他感慨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221年,八月,孙权遣使臣服奏章。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同年,刘备称帝延续汉室。

222年,孙权复叛,曹丕南征。

226年,五月丙辰(十六日)曹丕病危,立平原王曹睿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嗣主。丁巳(十七日)崩于嘉福殿,时年四十。曹睿继位。六月戊寅(九日),葬首阳陵。

曹丕一生活了四十岁,在位六年,在政治和艺术上都有所成就。从他的歌词诗赋中总是能感受到一股斩不断的抑郁和不安,他自己将其称之为“无方之忧”。在政治上,曹丕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似乎每一项措施都暴露出了他内心的惶恐与矛盾。心理学认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对应的一个心理状态,在曹丕短短的一生中,他多数相同的行为(尽管很多看来大相径庭,但实际上异曲同工)表现出来的是曹丕的心理常态,这一心理常态,便是他人格气质的表现。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曹丕的评论,假若我们能够从他的性格去分析他的个人成就甚至诗词,或许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也能够更抱有一种更宽容更公正的态度去评论他。

下面,文章将会把分为两个部分来解读曹丕。一是登基前,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解释曹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气质如何以及他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二是登基后,这一部分则会重点分析曹丕性格对他的重大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又是怎样在这些影响中表现出来的。

(一)

人格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一个受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将来的构建。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以及社会性【1】。我们评论一个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评论这个人的品行如何,而他的品行,实际上是由他独一无二的人格所影响的,所以评价的高低,与人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格养成与他所身处的家庭环境、社会氛围、文化风气等有这密不可分的联系。身处变世的曹丕,自然也逃不了周围事物对他的影响。

我们把魏晋时期称为中国历史上首次思想上的苏醒期,许多官僚世人,已经逐渐解开了统治汉朝数百年的儒家思想,开始寻求个性的张扬,人性的自由。于是历史在这一时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个性丰满、才华横溢的人物。曹操就是不折不扣的代表。首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独揽大权,是不忠;其次,广纳谋士,考核标准是才而不是仁,又违背了贯穿儒家思想的“仁”。有当权者做榜样,那天下之人的顾忌就可以抛之脑后了,可以说,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唯才是用的精英型社会,充满了个人色彩和英雄主义,品评人物作为一种生活必不可少的项目已经

是蔚然成风。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卞皇后生下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主人翁——曹丕。

有曹操这样的父亲,估计纲常伦理对曹丕思维的束缚是极其微弱的,这从他是一些生活作风也能看出来。其中最突出的行为就是在曹操死后,他居然将曹操身前的妃子照单全收,重复利用,实在是敢为人先、标新立异,还有比如说他曾种过甘蔗还提倡薄葬等等。

如果我们这样看曹丕,他倒是挺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观的,可实际上曹丕却一直不受人欢迎,甚至是他的亲生父母,同胞手足。因此我们常常能在他的诗词中感受到他落寞孤独、惶然失落的心情,无论是即位前还是即位后,他的忧惧与感伤都从未消退。如果说即位前是因为不被曹操看重、权力争夺压力过重而导致曹丕新生抑郁、惶然孤独的话,那在他即位之后是应该要心情畅快,活的自在才对,可事实告诉我们,他依旧是惶惶不可终日。为什么呢?难道抑郁成习惯,积重难返了?答案是:的确如此。

心理学上将性格与气质分的很清楚,原因在何呢?性格可以后天培养,但气质却是生来具有。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他的哭叫声就已经是气质的一种体现。动物也有不同的气质,却不会形成不同的性格【2】。有许多为曹丕打抱不平的会认为曹丕收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曹操和卞皇后都十分宠爱他的弟弟曹植,而对他却不怎么看重。有人说曹操挑选继承人,自然要对其严厉一点,但实际上曹操是更偏爱于曹植的。因为这两个儿子,一个壮志豪情、挥斥方遒,和自己当年一模一样;而另一个却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不堪重任,所以曹操有偏爱之心也不足为奇。但同是亲生儿子,为什么待遇有如此之差别呢?原因就在于曹丕的性格注定不能得到父母的宠爱、兄弟的爱戴。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交互作用的,正面来讲是父母宠爱孩子,反面来说其实是孩子更能赢得父母的宠爱。物竞天择是大自然的法则,即使在同胞兄弟之间也是如此,生而平等不过是强者照顾弱者的一句口号,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气质,那完全是一个随机概率的问题,只要你一出生,就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命不好。但化身为曹丕的那颗受精卵质量其实也不算差,我们从曹丕的作品及行为就能看的出来。他生性忧郁,不喜

战事,他曾多次从父出征,创作了一批反映征战的作品,如《黎阳作诗》四首、《至广陵于马上作诗》等。在诗中,看不见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却充满了对艰苦战争生活的描写,和对罢战息兵的渴望。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在曹操征荆州牧刘表凯旋归来后,他跑到安徽老家种起了甘蔗,还在此期间写过一篇《感物赋》:“涉炎夏而既盛,迄凛秋而将衰。岂在斯之独然,信人物其有之。”其实曹丕内心深处是一个软弱悲悯,依赖性很强的文艺青年,只可惜他是曹操的儿子,就注定一生不能走自己渴望的道路,甚至自己将自己的灵魂禁锢了都不知道。曹丕他悲伤难过,的确有他的道理。

一个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中,年幼的孩子似乎能更好地学会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并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宠爱与保护【3】。因为与年长者相比,年幼的孩子在身体素质上处于劣势地位,而哥哥姐姐却应为身体的发育而获得了更多的特权,在资源的争夺中占有优势。对于一个孩子,不可能要求他在学会说话前就能懂得尊老爱幼,所以在他们眼中并没有什么谦让的美德,年幼的孩子既然缺少和哥哥姐姐们竞争的条件,自然要学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条件,以此得到父母的关爱。在曹植与曹丕的竞争中,曹丕可以说完全败给了曹植。首先,是父母对曹植的偏爱及对曹丕的不顾。黄初四年,曹植因为开罪于兄,不敢直接去拜见曹丕。按照常理,他应当去向母亲求救,太后的权威应当是完全可以帮助他的,但是他入城后却是“微行,入见青禾长公主”。而太后则误以为植已为丕所杀,“对帝泣”,母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想象了。在这样爹不疼妈不爱的环境中长大,曹丕性格中深深注入了不安的因素,致使他始终缺乏安全感。建安九年,丕十八岁,“纳甄氏”(时二十三) 。选取一个比自己大许多且已有婚姻经历的人做妻子就等于替自己选择了一个被爱、被呵护的家庭生活。二十八岁那年,曹丕娶郭后。“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事实证明曹丕需要并且从妻子那儿得到了这种母亲般的关怀和帮助。其次,长期缺乏安全感让曹丕变得更加敏感,使得他自身性格中优秀的部分受到了压抑,在兄弟间也没能有很好的亲和力。说明这一点的证据之一是曹丕、曹植都没有写过什么反映他们交往的诗文。按常情推测,在太子位最后确定之前,兄弟们之间在表面上是应该和睦相处的。证据之二是曹操驾崩后,曹彰竟置曹操已立太子于不顾,向贾逵索要玺绶,欲推立曹植。说明同辈弟兄们也不愿意他继承帝业。所以在曹丕的亲属关系

中,他可以说是比较孤立绝缘的。

从上述观点中,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曹丕的人物性格:首先是自身固有的内向型气质,软弱敏感,但本质不坏;其次在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变得缺乏安全感、人际自立较差,狭隘狐疑;最后因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不统一而造成的内心矛盾,使他变得犹豫,不坚决。这些性格将会在他即位后的行为中起到主导的影响作用。

(二)

明人张溥写到:“魏王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石室金策,可宝万世。彼亲见汉室炎隆,女主中人手扑灭之,麦秀黍离,伤心目。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所及……甄后塘上,陈王豆歌,损德非一。崇华首阳,有余恨焉。”【4】他认为曹丕的施政有可取之处,礼遇汉室君臣,可见并非无德,但杀妻、害弟罪名昭著。在我们分析了曹丕的人物性格之后,便不难对他的行为举动做出解释了。

“魏王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曹丕禁止太后干预内政,设立中书省,独揽大权,这是因为幼年经验中对亲情不信任而导致的结果,或许还含有报复意蕴在里头。他下达的诏书中有许多有关激赏、封赐内容的,但是仔细研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其中三分之二的受赏者都是已故大臣的后代,如夏侯尚、杜畿、张辽、温恢、张既、杨彪等,身边正在效力的大臣则很少被赏识。他对人的防范和苛刻于此可略见一斑了。

曹丕性格中还有狭隘与乖戾的一面,在称帝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了,他登基后,任用官吏前首先要把他们安排在自己身边一段时间,他说是“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使大用之矣。”可见他待人的多疑。他对待甄后的态度上也可以证明此点。因为山阳公的二女、郭后、阴夫人并受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仅仅因为嫉妒、有一些表示不满的唠叨就被杀,曹丕度量之狭小可见了。在《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中,我们可以在多处发现“某某谏,帝不从”这样的记载,霍性甚至因为反对他征吴而被杀。他念念不忘他登基时曹植的“发服

悲哭”并以此推断“人心不同”。宰相王朗对他的游猎无度进行劝谏。作为帝王,臣下进谏本来就是件很正常的事,可他却要千方百计证明他的有理:“方今二寇未殄,将帅远征,故时入原野以习戒备”【5】。

虽然曹丕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罪名,但是曹丕并非是庸碌之人。政治上,他即位后立刻就能改换内阁、登基帝位,而且让孙权暂时归降。曹操既没,西蜀东吴应该会抓住时机有所动作,但是曹丕接手政权的这段过度期确是异常平稳,甚至连终结大汉这样的重大事件也没有掀起预想中的波澜。这个结果当然与吴蜀因荆州交恶,以及随后的夷陵之战有关,但是曹丕能看准时机、稳住阵脚,确实也不是一个政治庸才。军事上,他三征东吴,均无功而返,说明他在军事上缺乏像他爹一样的才能。所以马植杰这样评论道:“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少年时朝不保夕的四方征战、青年时战战兢兢的等待即位、中年时忍辱负重的治理国家。曹子桓没有活到老年,在四十岁的壮年便去世。他没有父亲的勇敢与气魄,不能大笑着在腥风血雨中横槊赋诗;他也没有弟弟的自由与安逸,可以毫不负责任的任性妄为,在灯红酒绿的京城放声歌唱。曹丕是忧郁的,是敏感而神经质的一个男人。他更适合在迷迭香旁品尝着冰镇葡萄,写着论证火浣布是否存在的论文。但是不可能。因为他唯一的哥哥曹昂已经死在了宛城。因为废长立幼必声祸乱。

纵观曹丕的一生,意气风发时少,怅然忧愁时多,这与他的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至于他的政治功绩,用陈寿的话来表述最为恰当不过:“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参考文献及相关文献

[ 1 ] [ 2 ]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 3 ] April O’Connell. 心理学与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 4 ]张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魏文帝题辞[A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 5 ]付亚庶注释. 三曹诗文全集译注·报王朗[M ].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7.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文档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拖延人格动机自尊 论文摘要:拖延是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两类,相应地,拖延行为的产生既有个体内部的原因,也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讲,低严谨性、低自尊、低能力和缺乏动机是主要因素,而任务厌恶和奖惩时限较长是影响拖延的情境因素。对拖延行为的干预应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 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2]。为了弄清拖延的实质,帮助人们摆脱拖延带来的困扰,西方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介绍,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借此带动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拖延的概念与类型 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 意为推至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行动是更有价值的,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拖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回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decision avoidance)不同,后者的最初意图就是延迟[3]。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4],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拖延是个复杂的现象,按照拖延的性质可以把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特质拖延(trait procrastination)也称长期拖延(chronic procrastination),是一种人格特质。特质拖延者在任何情境中都会表现出一种拖延倾向,并报告有更多的拖延行为。特质拖延者又分为三类[5]:等到最后一刻才进行冲刺的唤醒型(arousal types);害怕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的回避者(avoiders);无法做出决定的拖延者(decisional procrastinators),状态拖延(state procrastination)是指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拖延行为,如大学生在写论文、考试复习时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3]。 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一种应对方式,并把拖延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6]。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tense-afraid type),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pleasure seeking),这类拖延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

体育心理案例

(二)研究案例2 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与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 1.研究目的 作者以特质学派和五大因素模型,在理论导向、结构框架、特质定义、因素分析、预测能力、控制策略等6个方面的局限性,综述了以往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在预测运动成绩时遇到的困难。 2.研究结论 (1)特质学派及五大因素模型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理论导向,不能解释原因;人格因素的数量可能不一定是五大因素;五大因素可能非正交;缺乏对特质概念的明确界定;因素分析技术的限制;过于笼统,难于预测;未能提供控制和治疗方法。总之,特质概念究竟包括了人格的哪些层面和特质理论家们是否对此已有了一致的意见,这类问题仍有待澄清。 (2)运动心理学人格研究的思路是采用新的研究模式——利用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预测更为具体的行为。更为具体的人格特质是指将大特质降解为小特质;将一般情景转为特殊情景;更为具体的行为是指预测行为的个别方面而不是行为的综合结果。 (3)改善移植量表的预测效度主要表现在预测对象水平、一般情景和特殊情景、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主因素和亚因素的确定。 (4)发展运动领域的人格测验应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建立综合的中国运动员人格测验。 (5)通过证实性因素分析检验理论。过去,在寻找人格结构中有多少和哪些因素的研究中,特质学派几乎完全依赖于探索性因素分析(ERA)。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利用证实性因素分析(CFA)来对五大因素模型进行检验(如Elizabeth,1996;James,1996)。 (6)反复进行信效度检验。特质学派研究者通过长期的、艰难的探索,已经对人格结构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论认识并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证研究结果,因此条件已经允许我们更多地利用CFA来进行不同的假设检验。主要结论为:人格研究在20世纪60、70年代曾是运动心理学的热门话题,但到了80、90年代论文数量明显减少(张力为,褚跃德,1994)。 特质研究未能满足运动心理学家的期望,主要原因可归结为3个方面: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理想的预测效度。如果我们在前两个方面尝试改进,就完全有理由期待更加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因此,运动心理学研究者在进行特质研究之前应该注意思考的问题是:研究问题是否是科学问题?理论依据和实证依据何在?研究假设是否明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预测关系是否具体?研究方法是否能够满足研究目的的需要?关于第一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科学问题可能产生于目标和手段之间的差距之中、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之中以及解释某一现象的需要之中;科学问题应当是可解的,即可以得到概率意义上的实证检验(McGuigan,1997)。关于第四个问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新方法的产生总是服务于研究问题的,如前述的证实性因素分析。另一值得注意的方法是多特质多方法的研究模式,这种研究模式综合采用语言评估、非语言评估、自我评估、他人评估来考察多个因素的结构模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化,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关注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时候,自然应当联想到与其相对应的方面。我们还需要指出,不同的人格心理学学派有着各自的强点和弱点,不要期待特质学派的发展能够解决运动心理学家面临的所有人格研究问题。 但是,特质学派在人格心理学研究中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仍有着极强的生命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四章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与行为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二)员工的态度p99? 1.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人对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倾向。(考点) ●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 ●态度会影响到行为。 2.工作满意度(考点)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报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 满意导致生产率。 2.工作满意度(考点)p100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人际关系; ●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3.组织承诺(考点)p101?

(1)组织承诺的定义:员工表现为组织成员身份的强烈期望,愿意为组织做出较多的努力,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有明确信任和接受。 作为一种态度,组织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组织承诺包括三种形式: ?感情承诺,即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 ?继续承诺,即为保有在组织已有的位置和福利, 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 ?规范承诺,即由于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员工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而留在组织中。 (2)组织承诺的结果 ●组织承诺与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考点) ●培养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依赖感有实际意义。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p102 1.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他们的知觉支配的。 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考点) 社会知觉常见的失真现象包括:(考点)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光环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投射效应—推已及人 ?对比效应—人比人 ?刻板印象—固定看法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整理

第一章 1,准确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的概念。(P3—5) 2、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5—7) 3、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11)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1—14) 5、学习和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有何现实意义?(P19—24) 第二章 1.谈谈你对卢因一般行为模式的理解P27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部因素有哪些? P28-P36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P36-P46 4.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谈谈你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P28—P46 第三章 1.知觉的特性:P55 -59 2. 通过一幅具体的成功广告作品谈谈注意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P62~63 3.结合消费实际分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P67-68 4.应用学习理论思考企业如何培养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消费习惯?P74—76 5.消费者情绪的分类P81-82 第四章 1、什么是个性?P88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P89 2、试阐述消费者的能力差异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能力差异P93 影响P100 3、比较气质和性格的差异。试分析气质和性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同影响。 气质P101 性格P107 气质影响P106 性格影响P112 4、什么是性格?从性格对购买方式的影响来看,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性格P107 性格影响P112 5、阐述自我概念的含义,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与商品的象征意义有什么关系? 自我概念P113 关系P114 第五章: 1,什么是消费者需要?消费者需要有哪些基本内容P149、P129-P132; 2.没有; 3,什么是动机?如何利用动机冲突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P149、P144; 4,试阐述消费者需要、动机和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P121、P139; 5,试分析比较几种测量消费者动机的办法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陷。P148 第六章 1.什么是态度?P153态度的构成和功能?P155-P157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P158-P160 3.态度测量的方法?和各自的优缺点?P161-P163 4.试分析现阶段我国消费者心理预期的特点与对策。P178 5,企业应该如何利用消费者的逆反心理开展营销活动?(p172-173 )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就在下面,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相信大家也是有感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1】 看完此书,对照自己,有两点发现:一是自己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二是现在自己的拖延习惯少了很多。 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拖延症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逐渐成熟罢了。 十七八岁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我刚经历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进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点大学学着一个不是很热门的专业,总之一切都太普通不过。 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普通过,每天都谋划着很多事情,并且坚信这些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四六级上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个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计划了,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四级勉强通过,六级徘徊在通过的边缘。 考四六级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结果如此,原因很简单,考前几个月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做点更重要的事情,考试前几个星期感觉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 四六级只是其中比较低端的一个计划,还有很多高大上的计划,结局殊途同归。 现在看来,大学四年过得其实很不好,一直处于反省与自责之中,最后的两张证书毕业,显然与当初的梦想差距太大。 工作头几年是极其痛苦的,想成为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差距太大。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时候,生活才显示出它真实的样子:我其实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很有可能还是这样。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虽不能说成熟,但肯定没有太多的拖延症状。 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会在小区跑两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二十六楼,当年微不足道的小计划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两三年前,要求自己每月看一本书,现在基本达到了每月3本以上,如果某一周忘了看书,感觉就像缺了点什么。 虽然类似于信用卡到最后一天才还的事情还时而有之,但是只要不影响心情,拖延一点又何妨,谁没有点坏毛病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2】 在翻开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201709考试批次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结课作业

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期末试卷 注意: 本学期所布置的结课作业,请同学一律按照以下要求执行: 1) 结课作业提交起止时间:2017年8月2日--9月11日。(届时平台自动关闭,逾期不予接收。) 2) 结课作业课程均需通过“离线作业”栏目提交电子版,学院不收取纸介的结课作业,以纸介回寄的作业一律视为无效; 3)截止日期前可多次提交,平台只保留最后一次提交的文档,阅卷时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结课作业为准,截止日期过后将关闭平台,逾期不交或科目提交错误者,按0分处理; 4) 提交文档要求:提交的文档格式为doc、rar,大小10M以; 5) 必须严格按照每门课程的答题要求完成作业,没有按照学院要求来做的结课作业,将酌情扣分。 小论文写作(请从论文选题围,任选一个题目进行写作,具体要求如下。总分100分) 一、论文题目 1、由消费心理学看假冒名牌商品泛滥现象。 2、我国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研究。 3、“黄金周”假日旅游消费心理研究。 4、大学毕业生择业消费心理及行为特征探析。 5、B2C电子商务中的消费心理研究。 二、论文写作要求 (1)字数要求至少2000字。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文章切题、新颖;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2)禁止下列抄袭现象:整段抄、整篇抄;移花接木;冒名顶替;直接从网上下载;雷同现象。 (3)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小二号黑体,加粗) 摘要(暂只要求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 摘要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摘要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关键字(三至五个) 关键字标题使用小四号楷体,加粗 关键字容使用五号黑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 中文均采用小四号宋体,西文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段落之间不空行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5号宋体)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书籍——著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网络文章——网络文章的作者,文章题目地址 页面设置: 页边距:左3cm 右2.8cm;上,下边距为默认值:上2.54cm ,下2.54cm ,页眉1.5cm,页脚1.75cm 正文行距:(多倍行距)1.25倍 我国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体育消费心理、顾客群体的消费特征,指出了当前健身行业经营模式下大众进行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和出现的问题,采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实际健身行业顾客群体消费特征对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顾客消费建立在理性消费的基础之上。 关键字:顾客、健身、消费 体育消费行为指体育消费者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支付货币等方式用于体育活动支出的各种经济活[1]。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健身行业也蓬勃的发展,其的顾客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特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近些年,健身行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行列。与此同时,国际层面的健身俱乐部涌入中国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如何在新时代条件下,赢得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已变成主要问题。本文旨在科学地掌握顾客群体消费行为特征和

《拖延心理学》解读

《拖延心理学》解读 今天为您解读的是《拖延心理学》,它还有一个副标题: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 这本书中文版有3.8万字,我会为你解读书中的精髓:拖延症既是敌人又是朋友,学会与它相处,学习将会有更多捷径。 这本书,旨在通过对拖延症的讲解,助你克服拖拖拉拉的习惯;同时又能利用拖延的好处,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你一定听过或见过这样的事情: 在得知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时,有些学生除了能大大松一口气,还会这么想:这次一定要好好复习,考个好成绩。 可现实却是这些同学一直没有行动,今天想着时间还很多呢,明天再复习吧;明天想着,心情不好,后天再复习吧; 可后天来了依旧没有学习,心情这么好,何不让自己更开心呢? 就这样,一直到了考试前一天,明天早上八点就要开始考试了,今天晚上才开始心急火燎地复习,结果可想而知…… 你看,这些人只是想着把事情往后推一推,但不知不觉就掉入了拖延的陷阱,讲到这里你可能深有感触; 因为你同样是拖延症患者,你恨不得把自己的脑袋和身体重新组装一遍,

好让拖延症从根源上根除,但是彻底解决拖延症就是个完美的计划吗? 在这里,作者有话要说了: 你只看到了拖延症有害的一面,其实拖延症有益的一面也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在《拖延心理学》一书中指出了:想要识别真正有害的拖延是什么,关键在于事后你是否后悔、烦恼于它,它是否影响了你的生活。 这么说的话,你是不是松了一口气呢? 好了,关于拖延症的谜题我们暂时说到这儿,后面我们一点一点讲解。 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她们经常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著名出版物的专访对象。 从1979年开始,她们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后期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拖延症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上。 好了,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下面,就让我来为你来详细解读书中的内容。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探析论文

拖延行为的心理学探析论文 《拖延心理浅析》 摘要:综合来说,拖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与时间管理和道德无关。本文首先介绍拖延的概念及其来源,并探讨人格特征、家庭背景、任务性质、外部环境等影响因素,以及拖延行为的后果,最后针对拖延行为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拖延行为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1 什么是拖延 一般认为,拖延是指这样一种行为倾向:即个体在时间和精力都充沛的情况下,不断延迟执行任务的时间。Milgram 等①认为拖延是一种人格特质,具体表现为执行任务或做决定时总是“慢半拍”。owell 等②研究发现:自我报告为拖延者的人对时间的敏感性显著较低。Chu 等③区分了两种拖延:被动拖延与主动拖延。前者指传统意义上的拖延,具有消极性质;后者则指人们通过拖延将自己置于压力情境下,从而激发更高的学习效率。 2 拖延的根源 2.1 拖延的情绪根源 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受情绪的引导,且这种引导往往是无意识的。当个体处于消极的情绪感受中,譬如恐惧、怀疑、焦虑、抑郁时,则往往会利用拖延来逃避这种内心失衡的状态。此外,一些研究发现,疲惫也是学生列出的三大拖延原因之一。 2.2 拖延的认知根源 这主要涉及对时间、任务目标与自我概念的认知。拖延者常以一种“期望式思维”来看待时间,这种态度激发更多的拖延。同时,若认为任务“没有意义”,就会产生“何必去做”的价值取向。此外,个体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完成任务有一个基本评价,而消极的评价则导致拖延。 2.3 拖延的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身体、大脑以及遗传基因。大脑面临消极刺激时会决定回避,而回避行为又会影响到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4 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 这主要是指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地位。个体在社会中扮演多重角色,而每一角色都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定位的。如果个体不能处理好这多种角色之间的冲突,就会导致拖延。除此之外,对自己在社会角色和文化角色上的忧虑或许也是构成拖延习性的一个因素。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 导读:本文是关于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一: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 弗洛伊德:《性学三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霍妮:《我们的内心冲突》 弗洛姆:《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等 沙利文:《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 埃里克森:《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 人格心理学书籍推荐二: 基于情绪的道德判断:厌恶与愤怒的不同效应 情绪具有进化适应功能, 这些功能试图解决的是进化环境中影响个体生存和繁衍的具体难题。无论是承诺装置理论还是高位协调理论, 都认为特定情绪在帮助人们解决特定的适应难题方面, 扮演着积极有效的角色。来自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的不少研究也都发现情绪在道德判断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过这种影响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以厌恶和愤怒为例, 从进化

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两种特定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厌恶强化了人们对卫生冒犯的道德谴责, 这一情绪并不影响对公平冒犯的道德判断。同时, 我们发现愤怒跟公平领域的道德判断同样存在特定的对应关系, 即愤怒只影响公平领域的道德判断, 但不影响跟社会交换无关的卫生领域的道德判断。 万千心理-人格心理学(第8版) ◆这是一本广受读者青睐的人格心理学经典畅销教材。 ◆它围绕精神分析流派、新精神分析流派、特质流派、生物学流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这六大人格理论流派,进行了全面、系统、精辟的介绍与评价,并梳理了支持各流派观点的大量实证研究项目。 ◆本书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穿插了众多著名理论家的生平故事与摘自新闻报道的有趣议题,强调运用人格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提供了13个经典的人格测验。 ◆阅读本书,读者不但能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经典理论与前沿研究,更将深入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 镜像自我研究:理论与实证 关主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作者多年来致力于镜像自我的研究和思考,本书聚焦于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理论思考,为进一步了解镜像自我的性质提供新的思路,也为本领域的学术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本书研究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这为人们提升自我认识、促进人际和谐,减少人际冲突都有着积极意义。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报告

淘宝双十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分析 好端端的一个双十一,被时下单身的年轻人戏称为“光棍节”,而随后国内电商大佬们更是将其打造成了“购物节”;每年的这一天各大网络销售平台纷纷打出了各式各样的优惠促销手段来吸引广大的消费者们。那么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又存在怎样的消费心理呢?我们知道消费心理导致消费行为,所以,我将在淘宝“双十一”活动的背景下对这对因果关系进行综合阐述。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双十一购物节”起源于一个另类的具有娱乐性质的节日——“光棍节”,而形成光棍节的独具特色的光棍节文化则是受到“宅文化”的影响;因为宅,所以光棍,所以网购。所谓“宅文化”是指一种现代流行的热衷于待在家里(“宅”)的文化浪潮,是在越来越多的宅群体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文化,体现了对于私人空间,专注精神的追求,和不拘泥与形式的文化;它是追求个人感受和独立的象征。而“宅文化”则催生出“宅经济”,“宅经济”的意思是在家中上班,在家中兼职,在家中办公或者在家中从事商务工作,同时在家中利用消费,如吃饭叫外卖、购物叫快递等。而淘宝“双十一活动”迎合了宅男宅女们的这种“宅经济”的消费习惯,这也导致了“双十一大网购”这种消费行为的快速崛起;充分展示了淘宝的经典广告语“没有人上街,不代表没有人逛街” 2.2.1“双十一”疯狂的购物行为的消费心理分析如下: 1、贪便宜或求廉心理,获得更多的让渡价值:打折,是双十一打出最响亮的口号;虽然大家心里明白可能有水分,但是还是怕自己错过占便宜的机会;而双十一还打出“仅此一天”的口号,则让消费者心理上更加紧迫,让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终快速的转化成实际购买行为,以抓紧时间占便宜。

图2-1 促使你双十一网购的因素数据来源:问卷星-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平台 由上图2-1可以看出有免费红包、折扣幅度大、多样折扣活动和包邮总共占双十一网购因素的74%,占绝对主力,这就是贪便宜或求廉心理的绝对写照;另外,据调查,双十一参与购买的时间段有52%的人群选择在凌晨,这说明“仅此一天”的口号起了作用。 2、图方便,图省事:不用花大半天的时间去上街购物,然后大包小包的扛回家;网购能方便快捷的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并直接快递到家;而且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做出购买决策,却不受他人或环境干扰。根据对网购用户的调查,图方便快捷、节省时间的占55%,在网上能买到线下买不到的商品占22%,这是对此种心里的有力佐证。 3、从众心理:双十一在网上造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总喜欢在热闹的氛围中做出购买决策;这也可能导致盲从,以至于买大量可有可无的东西。 4、寻找参与感:这么火热的全民运动,不参加的话,跟办公室同事就没有共同话题。 5、图炫耀,有表达的欲望:亲身体验双十一,过后再对双十一大加吐槽,或者进行各种晾、晒;表现欲借助全民运动得到充分满足。 6、有成就感、有面子:双十一过了,一包一包的快递到了你的办公室,瞬间,你就成为办公室的话题;而一旦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不但十分有成就感,还能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艳羡,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

人格心理学论文

社会认知理论的案例体现与理论应用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初步形成了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中,班杜拉系统总结了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 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解释了行为发生机制,道出了人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人所遭遇的社会环境,人自身的认知,人自己的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三者的现实处境及相互作用导致了现今道德失范行为的彰显,所以那些认为道德失范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予以消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反复出现或严重化就过度谴责道德教育和管理。从马加爵的案例我们可以有所深化理解。 马加爵(1981年5月4日—2004年6月17日),男,汉族,广西宾阳人,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于2004年杀了四名室友,造成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一时间报道纷纷扬扬,但认真去了解马加爵案的背后——我们会发现他所遭遇的社会环境,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决定了马加爵的社会道德表现。 从社会环境来说,马加爵出生在一个沉闷的家庭,贫困的传统农民家庭,在马加爵的成长环境里,每个人都安分守己。马加爵的父亲与儿子沟通十分有限,他希望儿子快乐,却很少说出口……马加爵从小就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这对于他的内向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除了家庭环境,上了高中之后,他的外表变化给交友带来一定障碍。他的身体在高中变得很粗壮,脸型由圆成方,嘴唇变厚,眼睛深陷,额头外凸,显得有些凶狠,而且很少露出笑容,给人难以接近的印象。于是,大多数人只是跟他表面上过得去,从不深交。本身的不善言辞,更使得他在高中几年与女同学的谈话少得可怜。无论从马加爵的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这些都为他的性格缺陷埋下伏笔。 同时,就像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条件穷困而产生自卑心理一样,马加爵也被这种情形所改变。同学们很少见到他打荤菜,他总穿着旧衣裳——随着逐渐的成长,马加爵自卑的自身认知使得他躲开集体的圈子,逐渐远离同学。马加爵开始消沉,直到一次突然的离家出走,后结束这场出走风波之后,他犹如醍醐灌顶,一改高中几年浑浑噩噩的生活,发了疯地恶补以前拉下的课,而凭着最后这半年的努力,他竟然考上大学,而且成绩排在班上第四名。实际上,从这里不难看出,他用成绩继续掩盖着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此即为三元交互理论中的认知理论的有所体现。 上了大学之后,大一时,寡言少语的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个性,融入大学的文化。他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学说,看其他同学幽默地开玩笑,他有时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往往弄巧成拙,反而让大家觉得他很可笑,情况越来越糟糕。他开始怀疑一切,变得有些神经兮兮,而且脾气越发暴躁乖戾。马加爵的这些行为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可

《拖延心理学》解读

《拖延心理学》本书是美国作家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共同著作的。 在给大家剖析这本书的内容之前,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更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从1979年开始就为学生中的拖延者创设了第一个团体治疗课程,曾经出现在《奥普拉》和《20/20》等电视节目中,同时也是《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洛杉矶时报》、《人物》和《当代心理学》等出版物的专访对象。一直致力于为全美国的学生、公司组织和公众团体提供治疗的心理工作坊和专题演讲方面的服务,终年活跃在伯克利、斯坦福大学的讲坛。这么看来,这两位作者在心理学领域可谓是颇有建树,对心理学这么多年的钻研也是很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那么,接下来还是让我们进入正题,为大家重点剖析一下这本书的内容以及读了之后究竟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启发和思考。

其实谈起拖延症,会让很多活在当下的年轻人都很有共鸣,比如老师今天给你布置了一项作业,给了你一周的时间去完成,你前六天都在玩,丝毫不去管作业的事情,到了最后一天开始猛补作业,你要是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不能在一开始就把作业完成,最后剩下的时间再玩么,那么他的回答一定会是轻飘飘一句,我有拖延症啊!这是很多人提起拖延症最片面的看法和认识,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种观点,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根本而言,拖延的问题是一个人跟自身如何相处的问题。当人们通过拖延来安慰自己,让自己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大于其表现,他们甚至还维护着这样一种信念:他们的潜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过拖延,你永远不需要逼着自己去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里。有些人宁愿承受拖延所带来的痛苦后果,也不愿意承受努力之后却没有如愿以偿所带来的羞辱。对他们来说,责备自己邋遢、懒惰和不协作比把自己看成无能和无价值(而这就是他们深为恐惧的“失败”)要容易忍受得多。而拖延就可以让这种恐惧有所缓和。

人格心理学复习

1.现代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Allport G.W.)出 版名著《人格:心理学解释》 2.16PF测量的是根源特质 3.弗洛姆生产倾向性特质和非生产倾向性特质 4.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自卑感 5.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和动机过程。 6.奥尔波特的基本概念:同我 7.最早用科学方法测量人格的心理学家:高尔顿 8.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开放性和尽责性。 9.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察学习 多选: 1.把自我作为人格结构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罗杰斯ABD 2.荣格认为人格由以下哪些部分构成:意识,个体潜意识和情节,集体潜意识和原型 3. 米歇尔的人格结构:编码,预期,情感,目标和价值观ABCDE 4. 下列方法属于行为遗传学方法的是:家族研究,双生子研究,收养研究,拟合研究ABCE 5. 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原型主要是什么?人格面具、阿尼码、阿尼姆斯,阴影,自性。大地母亲不是主要的 6. 哪些人格心理学家曾经倡导过自我实现:马斯洛,罗杰斯, 名词解释:(注意:要 统我:奥尔波特提出是指统一于单一概念自我的各个方面,统我是人格特质的统帅。包括人格中导向内心统一的所有方面 场依存性:维特金提出的,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去信息加工;容易受环境的支配,根据他人来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对其他人有较大兴趣,表现出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倾向重视人际关系的学科领域(如人文科学),在学习过程中对环境因素敏感,乐于在集体环境中学习。

根源特质:卡特尔提出的,隐藏在表面特质的后面,深藏于个性结构内层,必须通过表面特质的媒介,用因素分析法才能发现。它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 生活风格:阿德勒提出的,个人追求优越的方式被称为生活风格,生活方式决定了个人适应生活困扰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实现目标的手段,是一整套的行为方式,借助于这样的行为方式去补偿她想象的或者真实的自卑。 潜意识:指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受到已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创伤性经验。 高峰体验: 罗杰斯提出的,每个人可以产生的在自己生活中最高峰的时刻迸发出的短暂的极乐感受。 替代强化:班杜拉提出的,观察者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得到强化。 个人构念:凯利提出的,解释和预测事物的认知结构。 预期: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中对某种行为性质的认知和信念 创造性自我:阿德勒提出的,自我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从而使人按照自己选定的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个体活动程度影响着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 简答题: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人格研究方法、评价 2.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 态度(内倾和外倾)功能类型(理性:思维与情感、感觉 与直觉) 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及其含义:班杜拉提出的,指一个人能够成功做出某种行 为的主观评估。影响因素:a. 操作成败 b.替代经验 c. 言语劝说 d.情绪唤起和生理唤醒。决定了a. 对活动的选择和对该活动的坚持性。b.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C. 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 d.影响活动的情绪。 4.五因素模型:外倾性:充满活力,热情;宜人性:利他性尽责性:克制,拘谨; 神经质:消极情感,敏觉;开放性,创造性,思路新。 5.罗杰斯的机能健全者模型:1. 经验开放 2. 自我与经验和谐一致

#第一节 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分析

第四章管理心理和组织行为 主要内容 第一节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分析 第二节工作团队的心理和行为 第三节领导行为及其理论 第四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测量技术 (二)员工的态度p99 1.态度的分析: ●态度是人对事物或特定对象所持有的一种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倾向。(考点) ●态度直接显示出个体的中心价值和自我意向。 ●态度会影响到行为。 2.工作满意度(考点) (1)工作满意度的定义: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报有的一般性的满足和否的态度。满意导致生产率。 2.工作满意度(考点)p100 (2)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公平的报酬; ●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融洽的人际关系; ●个人特征和工作的匹配。 3.组织承诺(考点)p101 (1)组织承诺的定义:员工表现为组织成员身份的强烈期望,愿意为组织做出较多的努力,对于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有明确信任和接受。 作为一种态度,组织承诺反映的是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组织承诺包括三种形式: 感情承诺,即对组织有深厚的感情。 继续承诺,即为保有在组织已有的位置和福利,

不得不继续留在该组织。 规范承诺,即由于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 员工为了尽自己的责任而留在组织中。 (2)组织承诺的结果 ●组织承诺和缺勤率和流动率成负相关。(考点) ●培养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对于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依赖感有实际意义。 (三)员工的知觉和归因p102 1.知觉: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信息选择、组织及解释的过程。人们的行为往往是受 他们的知觉支配的。 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其他个体的知觉,即我们如何认识他人。(考点) 社会知觉常见的失真现象包括:(考点)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光环效应—一好百好,一坏百坏 投射效应—推已及人 对比效应—人比人 刻板印象—固定看法 3.归因 就是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人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推论其原因的过程。(考点) ●行为的原因包括:内在原因、外在原因、稳定原因 和非稳定原因。(考点) ●对行为原因的区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预测人的行为。 二、工作动机的理论和使用 (一)人的多重需要和组织的报酬形式 社会性动机及其驱动的行为(考点)P105表4-2 ●成就需要,满足需要的行为: 比竞争者更出色;实现或超越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发现和使用更好的方法完成工作等。 ●权力需要,满足需要的行为: 影响他人并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控制他人和活动;占据一个高于别

拖延症心理学分享精编WORD版

拖延症心理学分享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经典读书:拖延心理学 一起来挖掘拖延,这种心理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首先我自己就有拖延症相关的书也看了挺多的。但是这本书是我感觉对拖延症分析最到位的一本书。特别是前半部分在描写拖延症的时候我就是各种中枪都快被打成筛子了,不过这本书在后半部分就是给出解决方案的时候比前半部分就弱一点,但是没关系。有些问题我们只要能清楚的看清他的本质,它本身就会有所缓解,就像情绪这东西一样,你看我们伤心的时候,如果是对着镜子哭,往往就哭不出来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他。等你看到它的时候,它本身就会消减。这本书的作者叫做简.博克,他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为了节省你的时间,我给大伙梳理出了这本书关于拖延症的一些表现形式,还有三个主要原因和三个解决方案,我们现在看第一部分拖延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定义,不是每一个做事爱拖延的情况都叫拖延症的,有些人吧,他做事就是拖拖拉拉的。但是他不难受,就是这个过程,他是不自责,不纠结的。而且呢,他也不想变得更有效率,这种情况就不叫拖延症。那能称得上拖延症就是说做事儿不光是托。而且同时他在心理上还不能接受自己现在这个样子就是他急切的想要做出改变。但是吧,他就是做不到最后这种心理的矛盾导致极度的痛苦。同时在身体上也会有一些表现。比如说像头疼啊,胃疼,还有失眠,最后影响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像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拖延症。 有拖延症的人,他在做事儿的时候会掉入一个叫做拖延怪圈儿的陷阱,咱们先来说一下,大概是什么样。就是在面对一个新任务的时候他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预期。想要早早地开始充分的准备,最后漂亮的完成任务,但是他一直处在这种想的状态,就是作者说的一种脑锁住的状态啊。这个人吧,他就是开始不了,他不肯行动。同时他一边拖一边伴有极度的焦虑,等到最后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他要么一口气把这事儿干完,要么就直接放弃了。这整个过程特别的痛苦,就拿我自己打一个比喻吧,我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就历经了一个完整的拖延周期。我来描述一下啥感觉,比如说这周六我需要交这篇稿子。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