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的中印边境形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系统论的中印边境形势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中印边境争议地区的现状,包括东段、锡金段、中段和西段,结合地理环境,评价军事地位与作用,并简述印度在边境地区的防务存在,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等特性,分析中印边境在我国周边形势中的地位,指出周边战略要以大局为重,加强我方在该地区的军事部署。
关键词:中印边境;系统;
中印边境争端问题由来已久,至今悬而未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军针对印度对我西南边境的袭扰,进行了正义的自卫反击,给印度以沉重教训,至今令其心有余悸。但当时的后勤补给不够,迫使我不得不采取“打而不占”的策略,打赢后决然撤兵,导致中印边境遗留问题。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试图寻求“亚太再平衡”,我周边国家为抱美国大腿,频频出招,印度就是其一,发生在去年的“帐篷对峙”事件,一度令中印关系紧张,因此,着眼新形势,不得不加强中印边境的战略准备。本文着眼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基于中印边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评价各个关键节点的军事地位与作用,简要分析印度在与我接壤地区的兵力部署状况,试图将系统论引入到中印边边境乃至西南战略方向上的分析判断上,以免由于战略上的误判,导致全局的被动。
一、中印边境地区概况及军事地位
中印边境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麓,处于高寒地带,地势高,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员难以进入。在传统意义上,中印边界线主要分东、中、西三段,但是锡金已被印度吞并,锡金曾一度成为中印缓冲地带的重要节点,因此,印度与我接壤的边界线达到四处,总长度达到1700公里,大部分依据国际上通行的分水岭法予以划分,东段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西段和中段位于喜马拉雅山西端,每一段都存在争议领土,并且面积不小。东段争议主要集中在“麦克马洪线”,争议面积达到9万km2,中段争议领土约为2000多km2,其中东段和中段争议地区全部被印度占领。西段共有330000 km2,除巴里加斯被印占据外,其余归我。印度占据我的领土面积达到9万多km2,在国际上,是非法占据他国领土面积最大的争端。
1.东段
中印双方在传统边界划分上,采用的是分水岭划分这一通行方法,喜马拉雅山的分水岭与导致中印双方产生争议的“麦克马洪线”有所差异,麦克马洪线没有将错那和墨脱纳入其中,墨脱是我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错那当时是西藏政府所在地。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就是从错那突破,攻取达旺,一直南下。墨脱县位于雅鲁藏布江由东南方向向西南方向转弯的地带,地形复杂,但距林芝较近,可接受来自林
芝机场的空中支援。在对印反击中的达旺主战场,中国向南是沿着“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一线进攻的。
2.锡金段
印度吞并锡金后,又开辟了一处与我接壤的地带,导致中印缓冲带仅剩下尼泊尔和不丹,而锡金这个缺口正好位于二者之间,我在缺口处据有亚东,可以作为一个前突据点。
3.中段
中段部分位于尼泊尔和克什米尔的中间地带,同时也是三段中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最近的一段,也是真正对印度构成直接威胁的部分。这部分被提及的较少,经常被有意的忽略掉,在google地图上也是完全按照印度的要求划分的,因这一部分面积小,被印度实际控制,而对我来说,到达此处较为困难,无论从东还是从西,都要绕好远的距离,并且没有可以利用的据点。
4.西段
中印在西段地区的争夺集中在两条山脉上,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北部的昆仑山脉,中国想把防线南移到喀喇昆仑山脉,而印度却想把边界定到昆仑山脉。此处南部就是克什米尔地区,也就是印巴历来争端区。近年来中国与巴基斯坦堪称“24小时的战略伙伴”,而此处就是中巴接壤地带,中巴的合作关系可能促使我国对此处倍加关注,前些日子,中国购得瓜达尔港的经营权,也为解决马六甲困局增色不少。
此段虽然地处偏远,但位于中巴接壤地带,且有新藏公路从此处经过,作为瓜达尔港替换马六甲海峡的后续衔接,可大大缩短从中东地区输送石油到我国的距离,在西南大通道突围中,此处的地位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估计会日益凸显。正在修建中的中巴铁路是对欧亚大陆桥的有效补充,途径克什米尔地区,从瓜达尔港直接到中国的喀什,这条铁路的开通将贯通我国与印度洋,有效缓解海上困局。但此处距阿富汗较近,地区不稳定给此处增加了潜在因素。
在此地区,喀喇昆山脉形成两个明显的断面,一个在班公错,一个就在巴里加斯,巴里加斯距离新藏公路较近,中国如果能控制住巴里加斯地区,就能击退印度试图从西面的峡谷地区向新藏公路发动有可能的军事行动,因此,巴里加斯地位至关重要。班公错湖地区含有大量的水资源,可以作为部队后勤补给用,我方一直试图占领整个班公错湖,将防线推至喀喇昆山脉分水岭,最终战略意图未能完全实现。
二、印度在边境地区的防务建设
只有充分摸清印度在边境地区的兵力部署和战略意图,才能有的放矢搞建设。印度在于我边境争端防务上,一直占据主动,印度号称,只有占据了喜马拉雅山,才能确保其在此地区的防务安全,故一贯采取积极的态势,对我实施“攻势防御”的战略方针。主要体现有,一是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威慑与实战并重,确保对我形成持久的压力;二是展开蚕食活动,小股骚扰,小动作不断,妄图增大其在此范围的
领土面积,试图保住东段、守住中段、夺取西段;三是大力投入山地师等适应本地区作战需求的部队建设,攻防兼备,跃跃欲试。
在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作战中,我军主力仅是419部队,一个师的规模,共4个团,前线使用的最大口径火炮时120迫击炮,炮弹靠人背,没有空中支援,当时在西藏没有可供支援前线的机场,也没有适宜在当时地理条件下作战的飞机。而印军的第四步兵师在二战时就在北非和地中海战场身经百战,受过平原训练。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被打到新德里的沉痛教训给了印度加强防御的动力。印度在东段和锡金段采用陆军和空军兼备的防御方式,并在印度整个布防局势中占据主体,共兵力2个军,8个师,人数达20多万,在错那方向部署有1个军作为预备队;空军方面,9个飞行联队,机型有幻影2000、米格27、米格29、苏30MK,等共1800多架。整体规模,与60年代相比增加了4倍,远远超过本地区的防御要求,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大大超过我军在此地区的部署。在炮兵方面,印度在边境地区部署发展迅速,装备有瑞典的FH-77B,155毫米口径,射程在40公里以上,适宜山地作战;及俄罗斯的M-46,130毫米口径火炮。并且,印度还在研制射程70公里的火炮,在山地作战中,炮火主动权是相当重要的。此外,印度还布防射程150公里的战术导弹群。
在此地区,印度重点加强山地师建设,以适应与我在山地开展的战争,边境地区部署有9个山地师,特别是80年代以来,印度投资大量军费,在中印边界地理环境异常复杂的拉达克地区全面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
从印度军事力量在边境地区的部署可以看出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在本国的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印度时不时就采取小范围动作的行径,该如何应对,是考量我国战略的重要方面。
三、基于系统论的西南战略方向困局分析
中印边境是我国西南战略方向上的节点,其稳定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外围战略的安危。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周边邻国众多,形势复杂,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美国全球战略调整,重返亚太地区,寻求新的霸权,为周边增加了更多不稳定因素,如印度、越南等一些国家,依附于美国佬的大腿,不时对我煽风点火,妄图制造事端。周边形势是一盘棋,中印关系关乎中印边境安全,关乎西南战略安全,关乎整个周边形势稳定。
1.系统的特性
简单来讲,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
系统整体性突出强调组成具有新功能的有机整体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各个要素一旦形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备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表现出不同于要素性质和功能的简单相加。系统的各个要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系统层次性指的是构成系统的不同要素间的主次轻重关系,由于系统要素及其结合方式的差异,使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