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问题(地图)

合集下载

中印边界争端最新

中印边界争端最新
仍标明“麦线”以南的达旺属于西藏。即使是1946 年出版的尼赫鲁《印度的发现))一书,仍然标明印 度的边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因为他们内心清楚, 这种在书本上偷偷摸摸做手脚的行为不光彩, 旺长期行使行政权力的客观事实。 也
不具备法律效力,根本否认不了西藏地方政府对达

麦克马洪划的这条粗略红线,西起不丹边境, 向东伸延至西藏察隅,把历史上长期属于中国 的9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约等于我国的渐江省, 有着丰富的矿物、生物和水利资源)划归英属 印度。



6、1980年印度领导人与勃列日涅夫会谈时,指责中 国“对边界领土的要求或侵占而产生的领土纠纷,使 中印关系进程缓慢”。 7、1981年英甘地再次上台,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 把解决边界问题同改善双边关系脱钩; 8、1988年12月19日,拉吉夫甘地成功访华,中印双 方同意通过和平方式协商解决边界争端。此外商定, 在寻求办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两国间经贸与文化的交 流合作,为合情合理解决问题创造气氛与条件,建立 关于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和经贸科技联合小组。 9、1998年5月,Pokhran II核试验以及印度的行为, 中印关系遭遇曲折。 10. 1999年中印关系的恢复,安全对话、边界谈

就这样,西姆拉会议
草草收场。三方会议,
实际变成只有两方参 加 ,应该三人签字
的公开条约,变成了
只有两方签字的秘密 宣言,另加一张一钱
不值、在签字过程中
几经修改的地图草案。
“麦线”位置虽在地图上标出来,但英印当局并不敢 将其作为中印正式边界,而是注明“未经标界”。
就连后来(1938年)印度测量局发行的西藏地图,也
历史原因

中、印本是友好邻邦,边界争端的产生、 形成和发展,完全是近代英国殖民主义者 人为制造,及印度政府领土野心急剧膨胀、 奉行扩张主义政策的结果。西藏地方自13 世纪起就属于中国版图,西藏地方政府也 一直隶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直到19世纪 后期,在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中,也从未 出现过什么“西藏问题”。

中印边境冲突(课件)

中印边境冲突(课件)

战略设想中的边境对峙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3.想要腾飞的大象
莫迪的出现, 在某种程度上打破 了这种桎梏。莫迪 成功的将自己拱上 神坛,装扮成国家 民族的救星,甚至 是印度崛起的希望 所系。
所以莫迪 的力量来源, 也并不是体制, 而完全是构筑 在民众对他的 高度情感认同、 和个人崇拜基 础上。
3.想要腾飞的大象
小结:
现如今,印度又一次的站在 了腾飞的历史节点上,并且想要 踩我们一脚助力起飞。而印度的 崛起并不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局面。
01
治上居“不结
盟运动”盟主
地位。
2.经济上
印度在经济上目
前是GDP排第
五的经济体,属
02
“金砖四国”。
3.人口上
印度人口将在
03
今年年底超过
中国,比中国
更合理、更年
轻。
1.中国的主要对手
5.经缘政治 上 三分之二的 石油运输
印度成为朋友, 将是一个拥有13 亿人的巨大市场, 中国从印度获得 的贸易顺差近 600亿美元
3.想要腾飞的大象
1947年建 国后,印度虽 然政治上整合 为一体,但各 邦依然保留了 极大的自主权。
01
03
02
印度采取 的以分权制衡为 代表的西式民主 体制。
近年的印度,举 国上下正掀起一阵改 革狂潮,它们希望通 过改革,实现工业化、 现代化转型,让印度 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 现代化强国。

中印边界之战

中印边界之战

中印边界之战,我们真的吃亏了吗?回答为否中印边界全长约17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

西段长600公里,争议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

此段北起喀喇昆仑山口,沿喀喇昆仑山南下至***阿里地区与印辖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三处接壤为止。

争议地区主要是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

中段长450公里,北起西段的南端,往东南至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处的里普列克山口,争议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英印政府于1919年侵占了边界中国一侧的葱沙和桑两地。

东段长650公里,西起中、不(丹)、印三国交界处,东到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的库阳山口,争议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

东段通常提到的有三条线,即:麦克马洪线、传统习惯线和实际控制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印度是最早给予承认的国家,这一点,***政权始终心存感激。

在随后的边界谈判中,中国总理周恩来表达了"让东不让西"的意思。

中、东段争议区9200平方公里,相对富庶,西段争议区3.35万平方公里,是为高寒无人区,为何"让东不让西"?原因是西段阿克赛钦地区是新疆-***公路的必经之地。

但是印度在这一问题机械而又僵硬,他们把中国的退让当成软弱,不仅不顾历史事实,毫不让步,还为了自身利益,支持西***立,大大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

1959年3月17日,武装叛乱失败的***喇嘛带领8名随从逃离拉萨。

31日傍晚,这位宗教领袖进入了印度。

印度政府准予他避难,中印关系急转直下。

1962年,两国发生边境战争,战争是以领土争端的形式开始,以印度人失败而告终的。

中国军队在没有充分准备,没有高原作战经验的情况下投入了战斗。

在那场实际上不超过10天的闪电战中,印军死、伤、失踪、被俘6000余人。

被俘者中包括一名准将。

那次战争之后,喀喇昆仑山口附近的神仙湾、空喀山口、天文点等海拔5000米以上的通外山口上,中方设立了哨所。

印度在这些哨所的对面设立了哨所。

被遗忘的中印中段边界争议区1954年中印西藏协定暗藏玄机

被遗忘的中印中段边界争议区1954年中印西藏协定暗藏玄机

被遗忘的中印中段边界争议区 1954年中印西藏协定暗藏玄机中印边界争议众所周知存在东中西三段,东段即藏南,西段即阿克赛钦,那么中段在哪儿?相对于东西两段的地区热点,举世瞩目,中段似乎被遗忘了。

对于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在哪儿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在锡金,甚至认为在不丹,因为这样才符合中印边界中段中的“中”的含义。

事实上,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位于中国尼泊尔边界以西,与中印西段边界争议区一样都位于西部,只不过位于西段争议区以南,因而称之为“中段”以示区别。

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由4块互不相连的争议区组成,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喜马偕尔邦、北阿坎德邦之间。

由北向南分别是:面积332平方公里的巨哇、曲惹地区,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西南;面积35平方公里的什布奇山口地区,属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面积1,451平方公里的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位于札达县城西偏南;面积855平方公里的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属札达县达巴乡。

如果说,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源于英国一手策划的“麦克马洪线”,西段也有英国“地图开疆”的因素,都可以说是英国遗留问题。

那么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除桑、葱莎早为英国占领外,其他地区与英国毫无关系,是印度独立后一手制造出来的,是印度1950年代前进政策下对中国领土蚕食的结果。

早在1919年英属印度当局就侵入桑、葱莎地区,到1925年英印已经完成了对桑、葱莎地区的侵占。

1950年中国军队进驻西藏阿里地区前夕,印度军队进驻葱莎地区,1954年印度将桑、葱莎划入版图。

临近桑、葱莎地区的波林三多,英印时期始终由西藏控制没有争议。

1954年中印签署有名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时,波林三多位列中国同意对印开放的十大边境贸易市场之一,并且这些市场是中国应印度要求开放的,协定也规定“印度政府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准备在印度方面靠近中国西藏地方阿里地区的相应地区考虑指定贸易市场”。

中印边界问题.ppt

中印边界问题.ppt

藏南能歌善舞的人民

藏南珍稀植物
二、中印关系的历史进程



1、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2、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 系的低潮时期。 3、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4、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 关系的升温时期。 5、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 的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 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 80%以上。
三、中印关系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 稳步发展。进入21世纪后,双 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 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 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 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 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 繁。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 强。
想请教老师的问题:

1、怎样正确的 理解中印边界 问题?

2、我们应该对 中印关系有什 么期待?


2.安全问题
(1)陆地安全:西藏的地缘 价值、所谓“在青藏地区设导 弹基地”问题、中巴关系。 (2)印度洋地区:中缅战略 合作、安达曼群岛、中巴共建 瓜达尔港、中国海军在印度洋 的存在、中斯合作。 (3)印度“东向政策”同东 盟(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 等国的联合军演) (4)美印关系与中国的关注




3.印度的西藏情结与涉藏问题


(1)西藏的战略地位 (2)历史上英俄对西藏的争夺 (3)英印政府时期对西藏的侵略:攫取特权如: 建立驿站、兵站、控制商路、在拉萨驻军等 (4)独立后印度对西藏的认知与政策:继承英印 传统,认为独立半独立的西藏同中国中央政府之 间的关系——宗藩关系;1951年后,西藏是中国 的一个自治区(不认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2003年调整态度,锡金问题解决。 (5)印度的西藏情结和对“臧独”政策(1959 年3月叛乱,1962年边境战争)。“边界+臧独”: 中印关系恶化的必然性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中国和印度都是亚洲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有着二千多年的交往史。

中印两国在近代史上都曾深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压迫,为争取民族独立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然而,由于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两国关系一度发生困难。

因此,悬而未决的边界问题成为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

一.历史背景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全长约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见“中印边界示意图”),西段是我国新疆和西藏同印度拉达克地区和喜马偕尔邦接壤部分,历来受中方管辖,有争议的地区约3.35万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是英帝国主义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为寻找一条侵入新疆腹地的途经而占领的,当时的英属印度地图都是未定界,1954年印度官方地图才第一次画成已定界,并将争议地区划入印度版图。

目前,除巴里加斯1954年后被印军侵占外,全部在我国有效控制下。

中段是我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喜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沿喜马拉雅山脊向南,到中、印、尼泊尔三国交界为止,有争议地区约2000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历属西藏地方政府管辖,除桑、葱莎早期被英印当局侵占,成为遗留问题外,其余地区都是1954年以后才被印度侵占的。

现除乌热外,全部争议地区皆为印度控制。

东段指从中国、不丹、印度三国交界点起向东至中国、缅甸、印度三国交界处的边界。

印度在50年代初以武力强占了传统习惯边界线至喜马拉雅山脊之间这一地区,这块中国领土约有9万平方公里,面积接近于我国浙江省,是中印边界最大争议地区。

中印边界全线在历史上从未正式划定过,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英帝国主义统治印度晚期,由于英属印度当局对我国西藏和新疆地区进行阴谋活动,播下了边界争端的种子。

二.中印边界争端的发展过程1.八十年代前中印边界争端发展1951年2月初印度军队强占达旺,1953年前后逐渐控制到“麦克马洪线”,1954年成立“东北边境特区”,同年4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与中国政府最高领导人讨论两国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争议地区ppt(PPT精品)57页PPT

中印边界争议地区ppt(PPT精品)57页PPT

中印边界争议地区ppt(PPT精品)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Nhomakorabea•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

(一)印军侵占中印边界东段传统习惯线以北大片中国领土尼赫鲁总理于1950年在印度人民院的一次讲话中说:“不管有地图没有地图,麦克马洪线是我们的确定边界”。

尼赫鲁的态度极其蛮横无理,他不仅矢口否认中印边界从未划定的基本事实,而且连印度政府自己出版的地图也置之不顾。

尼赫鲁对待边界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印度的军队推进到哪里,那里就是印度的国界。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印度军队便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全面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到1954年即侵占了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大片中国领土。

1954年印度政府公然在这块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设置了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由印度中央直接管辖,并建立基层政权,以加强控制。

为掩人耳目,印度政府修改官方地图,在1954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上第一次把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标绘为中印边界东段“已定界”,抹掉了自1935年“麦克马洪线”公开后一直注明的“边界未经定界”字样,妄图以此作为侵占中国领土的根据,使非法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合法化。

1955年4月6日,印度政府在一份文件中称,今后“麦克马洪线”和“边界线”的说法应停止使用,“麦克马洪线”的提法应立即用“东北边界”一说代替。

(二)印度侵占中印边界中段四块争议地区中印边界中段,是指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旁遮普、喜马偕尔和北方邦接壤的边界。

它北起中印边境西段边界的终点6795高地,南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的强拉山口(即里普列克山口),总长约450公里。

中段边界有喜马拉雅山横亘,有通外山口道路19条。

其中什布奇、玛那(卓尼)、尼堤、昆里宾里、达玛、里普列克(强拉)等6个山口,为中印通商协定开放之山口,供两国商旅往来贸易。

关于中段边界,与东段和西段一样,中国政府和印度政府之间未订立任何条约和协议,从来没有划定过。

但双方依循历史沿革的管理范围,已形成了一条传统习惯线。

它从西段的终点起,往南沿着帕里河巨哇渠为一方、司丕提河的其它支流为另一方的分水岭,通过这条分水岭上的6226高地,在巨哇渠与司丕提河汇流处西面数公里与司丕堤河相遇,再沿司丕堤河到该河与帕里河交汇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中印关系走出困顿的路径
1. 地区合作进程、合作规范与“外溢” 2. 促进发展经贸合作,为双边关系奠定新 的基础。 2010年贸易额600亿美元 、能源 合作 3. 认知结构的调整,重塑彼此的“镜像” (Image) 4. 边界问题的解决既要考虑历史,又要尊 重现状。目前的实际控制线是最终解决的基 础,可以作适当调整。
3. 印度的西藏情结与涉藏问题
(1)西藏的战略地位 (2)历史上英俄对西藏的争夺 (3)英印政府时期对西藏的侵略:攫取特权如: 建立驿站、兵站、控制商路、在拉萨驻军等 (4)独立后印度对西藏的认知与政策:继承英印 传统,认为独立半独立的西藏同中国中央政府之间 的关系——宗藩关系;1951年后,西藏是中国的 一个自治区(不认为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003年调整态度,锡金问题解决。 (5)印度的西藏情结和对“臧独”政策(1959年 3月叛乱,1962年边境战争)。“边界+臧独”: 中印关系恶化的必然性
4. 中印+X及其超越
中印美三边关边关系 超越权力制衡逻辑,尊重对方的合理关注 是超越传统三角关系的有效路径
三、影响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因素
1. 印度精英层的冷战思维 zero-sum game, balance of power, security dilemma) “中国威胁论”(经济、军事) 2. 印度的“大国情结”与国人对印度秉持的“优越感” (1)大国情结:尼赫鲁与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引领中 国进入国际社会;最大的民主国家 (2)中国对印度的看法:印度落后、国力贫弱、民主 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印度民主是无效的;印度同中国有 差距。 (3)印度对中国小视自己的不满。
二、正常的中印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 边界问题:中方的“三段说”,印度的 “四段说”。 “麦线”与分水岭、“锡金问题”与四段 说、中段(2000平方公里)、阿克赛钦地区/ 拉达克、喀喇昆仑山口至因地科里山口以北 (4500平方公里,1963年“中巴边界条约”) 对边界认知上的差异与“入侵”指责; 中印对解决边界问题的不同立场:“互谅互 让,一揽子解决”和“互利互惠”原则。 2005年“解决边界问题的指导原则”,实 际控制线与边界的最终解决。
四、中印关系走出困顿的路径

1.地区合作进程、合作规范与“外溢” 2. 认知结构的调整,重塑彼此的“镜像”(Image)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进程
1. 1950年代中前期,友好合作时期; 2.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边界纠纷、冲突、 战争; 3. 边境战争后的冷漠、僵冷期——尘封的中印 关系; 4. 中印关系改善: 1976年恢复互派大使; 1979年德赛政府外长访华;1981年英甘地再次上台, 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把解决边界问题同改善双边关 系脱钩;1988年拉甘地访华;1991、1993、1996 5. 1998年5月,Pokhran II核试验以及印度的 行为,中印关系遭遇曲折。 6. 1999年中印关系的恢复,安全对话、边界 谈
龙与象:竞争对手,还 是 合 作 伙 伴 ?
——对中印关系互动的思考
一、中印关系的历史演进 二、构建中印战略伙伴关系面临挑战
1.边界问题 3. 涉藏问题 2. 安全问题(印度洋地区) 4. “中印+X”
三、影响中印关系正常化的因素
1. 印度精英层的冷战思维(zero-sum game, balance of power, security dilemma)“中国威胁论”(经济、军事) 2. 国人对印度秉持的“优越感”

2.安全问题
(1)陆地安全:西藏的地缘价值、所谓 “在青藏地区设导弹基地”问题、中巴关系。 (2)印度洋地区:中缅战略合作、安达曼 群岛、中巴共建瓜达尔港、中国海军在印度 洋的存在、中斯合作。 (3)印度“东向政策”同东盟(越南、马 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联合军演) (4)美印关系与中国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