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创新型人才缺失之我见

――完善高等教育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教育平台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要培养具有科学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前沿阵地,必须大力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的灵魂,高等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教育;高等教育

创新理念与价值观一样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体现,价值观显现出民族的灵魂,创新则犹显民族及其国家的活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纵观世界当今之强国,无不证明这一点。只有拥有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才会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才会有知识经济的持续发展。相反,缺少科学技术储备和创新人才,就会失去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机遇。反思我国30年来改革历程,就能充分说明创新人材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在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的政策激励下,我国商品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外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技术地提高,但以引进技术并通过消化、提高来创自己民族品牌的国策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为此,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创新国家作为今后的发展目标。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前沿阵地,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我国创新型的人才缺失,高校应现对有的教育模式和机制认真反思,要建立起和我国经济技术相适应现代教育机制,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践行科学发展观。

1.现行高等教育模式与状况

1.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的培养。我国大学在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上,更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这是因为知识是单一性的,而能力的培养是综合性的,特别是创新能力,它要求具备有独立的人格,崇尚自由的精神,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等素质。这种素质的形成除了相关理论之外,更需要大师级学者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当今许多大学并不着力于寻求并培养具有良好风范的大师级学者,而是把资源投向扩大规模,广盖大楼,合并院校。殊不知,大学是以大师闻名,不以大楼建筑著称。过去的北大是因为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大师级学者,才形成北大之精神,彰显北大之活力。

1.2知识传授的方法死板僵化。不少大学在知识传授上依旧摆脱不了应试教育影响,仍是采用的是填鸭式灌输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进入大学前是应试环境下学习,老师学生围着升学考试大棒转,整天做题,对答案,不容许有自由想象空间;进入大学后,学生又跟老师教鞭转。尽管两者环境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填鸭式的传授知识方式。由于缺乏启发式教育,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不够,导致学生习惯了围着老师打转,其效果只能教会学生模仿和死记硬背,形成了被动思考的习气。这些都抑制个人天性的发展,禁锢了人的思想,极不利于创造性的思维形成。它不但使高校毕业生在全球化的人才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也会使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中国的素质教育搞了这么多年,各级各类学校都已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注入式教学方模式的制约。这一现象在高等教育中表现得相当明显。1.3考试评价制度单一。传统教育对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评价采取规范化考试方式,通过试卷来评价学生,学生大多关心的是如何把教师传授的确定性的知识尽可能完整准确地记在脑子里,以便应付考试,而不去分析和反思这些知识,更谈不上以这些知识为资源去创造新的知识,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导致学生只是一味盲从,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德行。

1.4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很多高校把注意力放在扩大院校规模,而不是提升其教学品质,改进教学机制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适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如此这般,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创新人才呢?

1.5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在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少。对于第二课堂,学生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和实验实践等环节也重视不够。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发达国家里,中小学生都能在社会活动中,自己寻找项目,并自己搜集相关资料来完成项目的论证。而我们大都是在毕业时作为毕业论文来完成。知识在于应用,不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其知识就得不到提高,其能力就无法形成,就无法有创新型思维。

2.目前大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分析

多年不变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现有大学生的素质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2.1过于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精神。何谓创新人才?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不受约束的思维,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坚定的信念。我们国家多年的应试教育,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抑制想象空间,遇事就习惯性的寻求标准答案,故缺少创新思维。没有创新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精

神,也不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2.2缺乏挑战意识。在盲目崇拜“学术权威”的思想影响下,大部学生在创新认知、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各个环节中,普遍缺乏应有的批判精神和批判实践,不善于对权威或老师提出“挑战性”质疑,生怕遭受指责或失败。所心只能按步就班,因循守旧,缺少开拓精神。2.3实践活动能力缺乏。一些大学生习惯对老师讲授的实习、实验方法按部就班地模仿,对公理、公式的运用照搬照套,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往往缺乏预见性,更谈不上应变与处理出现的问题。

2.4 创新思维能力欠缺。许多大学生因缺乏经常性的创新性思维训练,平时没有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只善于进行单向单一性,纵向性思维和分析问题。不利于在创新实践中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造成创新思维能力欠缺。

总之,我国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知识转化成学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转化成实际运用的能力比较薄弱;把知识转化成财富,即创业能力,更是大学生亟需加强的环节。

3.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与对策

教育应面对社会,面对未来。高校应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迅速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二是对知识进行提炼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在传统教育中显得不够重视;三是把知识转化成财富的能力,即创业能力,这更是我国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的不拘一格的思维,富有挑战型的精神,及强烈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这些皆是创新人才必须的素质。

为了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索:

3.1 转变教育理念,摒弃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和模式。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局,改革不适合创新人才形成的教学体系,创建新教学机制,建立创新人才教育发展的平台,以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以人为本的良好氛围,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要借鉴发达国家教学模式。当今各国的学者和大学都在对传统的大学教学思想谨慎反思,他们重新审视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注入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共性与个性等教学思想中的诸多矛盾,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出台了一些改革对策。1991年,锡拉丘兹大学校长肯尼斯.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