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如何利用逆向物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利用逆向物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循环
内涵的分析,以及逆向
对循环经济
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发展现代逆向物流、促进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逆向物流建议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该理论对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排放”的线性增长方式提出批评,逐步地受到了学术界和许多国家政府的许可。目前,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能源、资源、
、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国家发改委,2004)。循环经济通过“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效益。一方面,有助于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缓解资源的约束矛盾,另一方面,减少经济发展带来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获得经济、社会、环境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企业改变以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
、制度的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次品率,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要对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这就要求企业重新审视原来的供应链物流
,不仅提高正向物流的效率,更要将逆向物流提高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
逆向物流与发展循环经济的关系
逆向物流就是对由最终消费端到最初的供应源之间的对制品、库存、制成品及相应的信息流、资源流进行的一系列
、执行和控制等活动及过程,目的是对产品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恢复一部分价值(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2年)。逆向物流涵盖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逆向物流两部分。退货逆向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定单要求的产品退回上游供应商。而回收逆向物流是指将最终顾客所持有的废旧物品回收到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主要包括回收分捡、储存、拆分处理及处理后可再次使用的材料或没有使用价值要填埋的废弃物等环节,处理后再次使用的材料又可回到原供应商,它也被称为“环保物流”。逆向物流是现代物流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与正向物流一起构成循环的物流体系。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的支撑
循环经济的流程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流程中包括了回收、回收物的处理、可再利用资源再投入到生产的逆向物流,使得在正向物流中产生的残次品、包装物等经过逆向物流,对其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形成可再利用的能源,部分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经过焚烧和填埋回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可见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手段,只有构建起顺畅的逆向物流,才能形成封闭的循环流程,物质才能高效、低成本循环、否则循环链将断裂,循环经济将不能实现。
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物资的利用率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社会资源消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逆向物流的开展为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利用架设了桥梁,节省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也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竞争上的优势。这又促使企业更重视逆向物流,进一步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逆向物流的发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
在目前逆向物流管理组织和技术水平上,大量的物质没有得到很好循环利用或根本无法循环利用。随着现代社会逆向物流的技术和组织手段的不断进步,以前不能够回收利用的废旧物资也逐步变成了可以回收利用的对象,这就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了再利用的程度,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逆向物流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尽量减少商品的回流
预先考虑逆向物流的正向物流,是一个系统化的供应链物流体系。通过供应链内各个节点的联动化、一体化的物流流程的设计,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逆向物流。如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如何使回流产品后续处理更加容易,以便于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对流通过程中的包装物的设计上,要尽可能的减少利用资源,而不仅仅是强调包装的回收和重新利用。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减少客户购物的盲目性,这样也可以减少逆向物流的产生,节约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