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视赏析与创意制作》探究任务一:西班牙、葡萄牙的兴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座号:__姓名:______《历史影视赏析与创意制作》探究任务一
西班牙、葡萄牙的兴衰
亲爱的同学,现在是展现你的聪明才智的时候啦!探究任务的完成情况是校本课程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的完成态度和质量,决定了你的得分。探究任务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独占分数;也可以由同桌之间配合完成,两人享有同样的分数。展开你智慧和自信的双翼,乘风破浪,你的努力将决定你的收获!按照要求完成本学案,你将获得5分;还有额外的附加分3分在等着有心人哦。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篇
温和中庸,夹缝生存
葡萄牙崛起的特别之处,就是其独立和统一在欧洲诸国中最早。
由于葡萄牙地处伊比利亚半岛西北端的贫瘠山区,穆斯林统治者进
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初就对此地不甚在意。此外,还得益于伊比利亚
半岛上穆斯林政权和作为西班牙前身的诸王国之间你争我斗、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葡萄牙的独立与统一的过程相对平和,更多的是折冲樽俎,偷鸡摸狗,本身并没有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宗教与民族独立战争。葡萄牙独立后,与强大的穆斯林邻国和卡斯蒂亚王国(西班牙王国的前身和组成部分之一),打了几百年的交道,深谙中庸平衡之术。在天主教世界内部分裂之前,罗马教皇的宗教权威在欧洲基督教各国被普遍承认,1179年,葡萄牙统治者D·阿丰索·恩里格斯借助教皇的权威,使葡萄牙获得了王国的称号,从此防止更为强大的邻国西班牙在复兴和统一的进程中,顺便把蕞尔小邦葡萄牙也一并统一。这是葡萄牙为维护本国独立,借虎驱狼的第一次尝试,以后这个模式屡试不爽,成为葡萄牙的传家宝。
葡萄牙当时的国内政治结构,也比较合理均衡。葡萄牙国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与中下层结盟打击大贵族的割据势力,由于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脉的隔绝,葡萄牙偏处西欧一隅,其国内贵族阶层与其他西欧国家的贵族阶层联系较少,而且当时伊比利亚半岛上,西班牙贵族正与穆斯林统治者打得不亦乐乎,无暇旁骛,因此葡萄牙贵族很少得到外力的支援来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葡萄牙得以在内政上保持了统一。为了制服国内大贵族们的反
产阶级的金钱支持,因此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国内有一定的地位。这一格局,使得葡萄牙保持了社会发展与海外开拓所必需的社会活力与开明态度。
葡萄牙向海外扩张,更有其内在的因素驱动。葡萄牙本国的土地有限,与强邻为伴,进行陆地扩张几乎不可能;葡萄牙国内土地贫瘠,农业和渔业收成均有限,国土远离欧洲传统的中欧商业通道,不可能快速致富;葡萄牙濒临大西洋,海上暂时没有强大的对手和敌人,扩张阻力较小,因此权衡利弊,趋利避害,集全国之力向海洋进行扩张,寻找新航路和新的机会是必然的选择。
以小搏大,刚柔并济
葡萄牙的成功之处是,在崛起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先进造舰和火炮技术的威力,在营造殖民商业帝国的过程中,以占领交通要道上的岛屿和港口为主,缔结海洋商业殖民帝国网络,以小博大,以简驭繁,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葡萄牙早在15世纪初就开始沿着非洲西海岸进行探险,建立殖民据点,从奴隶贸易中获利。这奠定了葡萄牙日后东方政策的模式,那就是利用垄断优势、远程贸易和产品差价来积累巨额财富。
由于本国的资源和人力有限,葡萄牙从未对东方世界的庞然大物发动过大规模的军事攻势。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阿巴斯波斯帝国、印度莫卧儿帝国、明代中国和日本幕府政府,葡萄牙都是极力避免与之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葡萄牙极为明智地选择了通过占领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港、印度的港口果阿、东印度群岛的马六甲和中国澳门4个战略据点,建立了印度洋殖民商业帝国,垄断了东亚与欧洲的香料贸易以及西方与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传统上,由印度人、阿拉伯人和中国华侨垄断的印度洋—西太平洋贸易圈里,葡萄牙发明了对其他国家的商业船只发放航海许可证和收取关税的制度。这个制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葡萄牙超强的海军优势,以简驭繁,以小搏大,节约了管理成本,获取了超额的经济利益。
在维持其印度洋商业帝国的过程中,葡萄牙文武兼资,精明地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军事政策和殖民同化政策。一是招募当地的雇佣兵,而以葡萄牙人作为军官,从而最大限度地弥补了葡萄牙殖民军队自身人员不足,从本土调兵困难的弱点;二是通过传播天主教和进行葡萄牙文化教育,培养出一批在精神上和情感上都认同葡萄牙文化和葡萄牙殖民利益的当地人。这一模式后来在英国—印度帝国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历史上,葡萄牙也并非一贯的小心谨慎,在它崛起初期,也曾经大动干戈地捏过软柿子。1415年,葡萄牙占领了北非的休达这个至关重要的据点。但是20年后,穆斯林重新夺回了休达,这一仗葡萄牙军队被打得丢盔卸甲,国内青年精英损失惨重,领军的王子被俘而终老异乡。葡萄牙国王试图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但收效甚微。事实上,葡萄牙人民的爱国热度,是由对手强弱程度而决定的。此后,葡萄牙仅仅维持了对丹吉尔和休达两个据点的统治,其他的北非据点都主动放弃了。
一个小国,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空间作为缓冲,经不起多次的失败。北非征服的失败,迫使葡萄牙统治集团汲取历史教训。葡萄牙统治集团明智地评估了自身的实力和特长,扬长避短,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区,它选择的国家战略是依仗航海与海军优势,维持商业网络的畅通,从中赚取垄断利润,明智地避免了与强大对手进行伤筋动骨的战略对决。
16世纪开始后,由于各种因素,印度洋商业殖民帝国由盛而衰,葡萄牙统治集团故态复萌,企图近水楼台先得月,占领了近在咫尺的富庶肥沃的菲斯王国(摩洛哥的前身),进而建立北非帝国。1515年,葡萄牙舰队企图在马穆拉建立2座城堡,但是遭到了穆斯林军队的痛击。1541年,葡萄牙遭受圣克鲁斯大败。1568年,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塞巴斯蒂昂国王执政,此人作为基督教宗教狂热分子,朝思暮想的就是如何讨伐异教徒和报仇雪恨。1578年,此人组织了一支17万人的大军,进攻已成为奥斯曼土耳其藩属国的摩洛哥,结果全军覆没,国王也杀身成仁。国内军事力量丧失,国王本人绝嗣,国内外危机重重,葡萄牙统治集团不得不寄希望于与西班牙合并,来改善帝国的命运。
审时度势,谨慎精明
葡萄牙帝国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的地缘政治变动,但是每次葡萄牙统治集团都能适当地调整殖民战略的重心,维持殖民帝国的崩而不溃,死而不僵。当初,葡萄牙势力在北非受阻,便着力建立印度洋商业帝国;在亚洲受制于英荷,便全力巩固巴西殖民帝国;在拉美独立的浪潮中失去巴西后,便收紧门户,死守非洲殖民帝国。甚至,当初在重重危机之下与西班牙共戴菲利普二世为君,组成欧洲历史上常见的“君合国”,这也不算一个全盘皆输的战略选择。
虽然葡萄牙统治者为了本国的长期强盛而殚精竭虑,但葡萄牙本身的一些根本性弱点却难以克服。葡萄牙本国的地缘政治处境虽然简单,也明智地极少介入欧洲大国的冲突,但如果没有外来的助力,葡萄牙本身却没有绝对力量来抗拒大陆霸权的侵略和吞并,因此葡萄牙本土先后在1580年被西班牙“自愿”合并,在1810年被拿破仑帝国全盘占领而毫无反抗。
葡萄牙帝国的商业据点遍布印度洋和东亚沿海,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东西方贸易,但是它的商业据点易于被强大对手摧毁。比如在波斯湾的商业据点霍尔木兹,就被阿巴斯波斯帝国轻易摧毁了。由于葡萄牙本国人手不够,对印度洋商业帝国的管理只能采取间接的手段,而不可能把商业竞争对手全部排挤出去。尽管葡萄牙海军控制了海洋,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上到处还是穆斯林、印度人和中国人商船。对乘虚而入的英国与荷兰竞争者,葡萄牙也是防不胜防。
受制当时的工业技术发展程度、葡萄牙本国的市场经济容量和社会经济结构,葡萄牙未能及时发展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因此它的领先优势易于被新兴国家(荷兰、英国)模仿,不能形成绝对垄断。在印度洋和印度次大陆,葡萄牙在荷兰、英国与法国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盛极一时的葡萄牙印度洋商业殖民帝国土崩瓦解,在东印度群岛最终只留下东帝汶一个殖民据点,而在印度次大陆上只剩下果阿一个城市。
1640年,从西班牙帝国获得事实独立后,葡萄牙统治者痛定思痛,尽弃前嫌(葡萄牙帝国的衰落,极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英国与荷兰的激烈竞争和打击造成),决心与海洋霸权国家英国紧密联盟,获得英国的海上庇护,维持其海外殖民帝国的苟延残喘。虽然在19世纪初期的拉美殖民地独立的浪潮中,葡萄牙又丢掉了土地辽阔、物产富庶的巴西,但是在非洲大陆上还是保有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这两块较大的殖民地。直到20世纪70年代,作为葡萄牙本国萨拉查体制结束的副产品,这两块殖民地才最终宣告独立,这也算是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