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
超声在临床妇科疾病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观察日益成熟,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本文对我院46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46例均为我院2004年6月~2006年5月进行过超声诊断的妇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此病,其中20例伴腺肌瘤。误诊4例,3例为平滑肌瘤,1例为子宫功能性出血。年龄30~50岁,平均38岁,均有孕产史,其中31例伴有痛经和月经过多,8例无明显痛经,但有月经增多,7例临床无明显症状但妇检子宫增大。
仪器为ATL-超九HDI型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方法:患者充盈膀胱后,仰卧位,行下腹部常规纵、横扫查,观察子宫的大小、形态、肌层回声、内膜位置及双附件的情况。
2 结果
46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表现:子宫轻度至中度增大,有的呈星球形,子宫肌壁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以后壁尤为明显,肌壁回声增强,光点增粗且不均匀,其内可见散在小的无回声区,这是由于小的囊状积血所致。子宫大小和内部回声在月经前后比较常有变化。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观察血流改变不明显。子宫腺肌病合并肌瘤20例。超声显示:子宫形态欠规则,被膜不光滑,肌层呈弥漫、不均匀性改变,后壁回声呈片状增强,内有小无回声区。肌瘤可分布于前壁、后壁、宫底、黏膜下等处,无包膜回声,内膜线多前移。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于肌瘤周边及内部探测到静脉血流。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内膜异位症系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以外的任何部位,在性激素影响下生长、发展或消散是本病的主要特点[1]。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肌层称子宫腺肌病,此病多发于有孕产史的妇女。多发生于30~50岁,据报道,约50%患者同时合并肌瘤[2],本文与此相符,其发病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仅从声像图上观察二者易合并存在。异位的内膜一般以后壁居多。患者临床症状为月经来潮时或来潮后数天下腹疼痛,为渐进性,月经多,经期长,妇科检查常于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直肠窝处触及硬性小结节。此病与子宫肌瘤的鉴别:肌瘤一般具有瘤体感,子宫形态欠规整,瘤体呈低、强及等回声团,与正常肌壁有明显的分界,有“假包膜”,同时肌瘤常由于肌纤维排列紊乱后出现衰减,前者检查时子宫可均匀性增大,可见积血无回声小囊,且在月经前后有变化。彩超对子宫腺肌病和肌瘤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后者周边及内部可探及静脉血流信号。
本文误诊4例中,3例为子宫平滑肌瘤,1例为功能性出血。其声像图与腺肌病较相似,又无明显血流信号,极易混淆。目前认为超声对子宫腺肌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既往腺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妇检。无法观察子宫肌壁的情况,而超声检查能显示子宫腺肌病病理改变相应的子宫肌壁的声像图特征,为最简便有效诊断子宫疾患的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柯应夔.临床妇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26.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