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的古为今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建筑的古为今用

当我们回忆往事,常常都与发生这些事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如果这些记载着人世变化的建筑物已不复存在,我们会感到长久的茫然吧。

建筑是城市文脉传承和延续必不可少的载体,当前城市建设大步向前,面貌焕然一新.

在生活改善的时候,我们是否会觉得,我们今天看到的破烂的老房子也是有着它光鲜亮丽的时候的,只不过年代的久远,让这些珍贵的遗产蒙上了一些尘垢,显出了破旧的外貌而已.

而他们的名字,叫历史.

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恢复人们关于过往知识和对历史的记忆——当记忆无法留存,伟大的传统就会消失,即使睡着也会在夜半惊醒。

“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时间和空间的过滤中,前人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不可再生的遗产,无疑是我们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来源。承传文脉,启迪发展,古为今用,是我们每个人的工作。

一.我以为古为今用并不是要把古建筑全部翻新,改头换面,而是只要对现有的建筑进行维修加固就可以了,这样做既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也可以减少对周围建筑和街道的影响;要做到修旧如初,新建的东西即使再好看也不会勾起大家的兴趣,只有原汁原味的古建筑才会吸引人们的眼球;维修加固过后,这些老建筑可辟为公益性的景点,里面陈设一些当地出土的历史文物,供市民和外地游客前来参观,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城市的历史和发展。

二.对于老建筑,想让它“再生”, 一个办法是将老建筑改造成历史文化保护区进而演变成文化艺术社区,通过发掘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由建筑所凝聚出的艺术氛围和审美趋向。点石成金,吸引游客和艺术爱好者,成为城市的文化风景。

如美国纽约曼哈顿的“苏荷”区, 如上海苏州河畔的100多个艺术工作室,如北京798大山子艺术工厂、南京江东村家具仓库等,无不利用破败的老房子建设新艺术社区, 给城市增添别样的色彩。

让老建筑“再生”不仅是留住城市的时代印记,延续城市文脉,也是给城市发展以新天地。

当今国际上最活跃并在中国广受欢迎的日本建筑大师伊东丰雄就曾断言, 城市需要新的建筑空间,但并不表示新的建筑空间就一定来自新修的建筑, 不断地送旧迎新, 在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21世纪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充分利用旧建筑并赋予它们新的功能。

三.对于近现代老旧建筑的改造再使用可以借鉴上海近几十年来的创意改造方案。上海的创意产业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商业性再利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将一些建筑艺术上没有保留价值,但功能性强的建筑利用,改造成家具城、建材市场或餐饮场所。

第二阶段是1998年,工业建筑再利用。将老建筑的艺术性和保护结合起来。比如苏州河边一系列艺术家仓库,如今沿线已发展40多处,成为一个建筑系列。

第三阶段,现代创意产业萌现与规划调整。比如泰康路“弄堂工厂”──田子坊,该地块卖给一开发商后,在闲置期中出租给艺术家,无意中形成创意氛围,经多方协商该地块最终保留,并由此带动市中心老厂房的再利用。

第四阶段,公共文化功能引入政府倡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原上钢十厂车间被改造成上海城市雕塑中心。

创意产业与建筑保护以及再利用的结合点是基于城市工业外迁、中心城土地腾空;中心城人口与住宅建设控制;产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与自由空间规划;城市活动与公共活动空间的大量需求。

另外,我国对于老旧建筑的保护亟待加强。全民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也同样有待加强。并且国家应该彻底盘查古建筑、老建筑的数量,建档归案。以便于更好更全面地保护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