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白皮书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上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上)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课题组(二00五年十月二十日)目录摘要一、全国主要经济区与福建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态势(一)全国现有经济区格局(二)福建周边经济区发展动向二、福建周边临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与预测(一)福建周边临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二)福建周边临界地区“十一五”规划动态三、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一)动态把握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二)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三)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进程的战略突破(一)东出:跨越海峡国际中转(二)西进:打通中部边界崛起摘要战略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
海峡西岸经济区构想的确立,为加速福建发展创造了战略上的主动性。
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建也面临着许多的障碍:东岸的台湾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难以实质性突破;西向由于山的阻隔难以向中部拓展,南北两个三角洲的快速发展已对福建形成了两面夹击,虹吸效应大于墨渍效应。
福建临界的周边地区由于省际行政区域的因素还难以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
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海峡西岸”概念首次进入了规划建议,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福建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以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以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
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根据发展的实际变化,找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突破口。
福建在“十一五”规划中要把“东出西进”的区域战略凸显出来,放在优先突出位置: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
《意见》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中西部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这不仅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功能定位,同时尤为注重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强调要在先行先试中加强两岸交流合作,赋予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更为重大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部署,支持和推动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意义,明确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重大意义。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三、加快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发展保障
(八)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按照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和两岸直接“三通”的要求,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地到福建的便捷交通走廊。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集中力量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建设,尽快打通省际间的断头路,加强纵深推进、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北京至福州高速公路,尽快形成高速公路网络。将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发展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加快建设温福、福厦、厦深、龙厦、向莆铁路,规划建设北京至福州、昆明至厦门高速铁路以及城际铁路和一批港口铁路支线,形成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完善厦门、福州等机场两岸空中直航的设施条件,合理布局支线机场,开辟国内外新航线,形成以福州、厦门国际机场为主的干支线机场相结合的空港布局。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精选文档
城市群发展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态势、基本格局,进一步强调了三大中心城市的功能,指出要发挥福州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作用,增强服务全省的带头示范效应;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增强先行先试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泉州充满活力的创业型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经济快速发展的拓展效应。
并提出以福州、三明、莆田、南平、宁德的发展壮大闽东北一翼,以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的发展壮大闽西南一翼,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紧密对接、联动发展。
2009年5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是个极大的促进。
把握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剖析其存在的障碍问题,正视其面临的挑战,扬长避短,采取有效对策,才能推动海峡西岸城市群的发展壮大,从而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
一、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优势分析(一)闽南三角区已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1985年1月,国务院召开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座谈会,同年2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通知指出:“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实施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布局。
这三个经济开放区应逐步形成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同时,又要加强同内地的经济联系,共同开发资源,联合生产名牌优质产品,交流人才和技术,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成为扩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窗口。
”1994年12月,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五市在厦门召开了第一届党政领导联席会议,经过友好协商,通过了《闽西南五地市区域经济合作章程》,共同发起成立了闽西南五市经济合作区。
合作区在厦门市设立闽西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全文4月9日,国家发改委全文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3月目录前言 (5)第一章发展基础 (5)第一节发展优势 (5)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6)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6)第一节指导思想 (6)第二节战略定位 (7)第三节发展目标 (7)第三章空间布局 (8)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8)第二节总体布局 (8)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10)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10)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11)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12)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12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13)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13)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14)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14)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15)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5)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15)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15)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6)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17)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17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18)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18)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8)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19)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19)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19)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9)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20)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20)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21)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21)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21)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21)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2)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22)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2)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22)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23)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23)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3)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23)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23)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24)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4)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25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5)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26)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26)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26)前言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节约型交通经济取得重大成果
技术应用研究、C L R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 封层 研究;针对公路桥梁 、隧道方面存 在 的 问题,开 展 了下 白石大 桥墙 式基 础 研究 、空 间预 应力混凝 土 技术在 大 型 互通 式立 交 中的应用 研究 、预 应力 砼 下承式 桁架 连续 刚构 桥型研 究 、三 跨 连续钢 箱梁 悬索 桥成套 创新 技术 的 研究 、无 伸缩 缝桥 梁的理 论与 应用 研 究 、扁平 大跨 度不对 称连 拱 隧道 设计 与施 工 技术研 究 、公路 隧道纤维 喷混 凝 土力学性 能 、施 工工艺 及装备 的试 验 研究 等等 ,这些 项 目成功研 究 和应
通海 西八方 纵横 ”福 建交通 精神为 动 力,按照交通厅 党组提 出的 “ 三个着力 推进 、七项重点工作和 两个保证 ”发展 思路, 持以科学 发展 观为统领 ,以建 坚 设海 峡 西岸经济 区节 约型 交通为 突破 1 3,以节约资源 、环保交通 、清洁运 输 为主要 内容,本着 可操作性 、可推广 性 及 实用性的原则,从科学规划 、创新设 计 、技术推广 、决策 管理等不 同层次 , 对 交通规划 、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等交通 行业 的全过 程 、全领域 进行 贯 彻 实施,为推进创新型交通建设,实现 交 通与 社会 经济全 面协调 可 持续发展
构、 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 加 快 构建 海峡 西岸经 济区 ,全面 推进小 康社会 建设进程 。 0 7 全省地 区生产 20年 总值 比 2 0 年 翻一番 ,2 1 年地区 生 00 00 产总值超 过 1 0 0 0 亿元,人均地 区生产 0 总值超 过 2 0 0 8 0 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 提 高, 单位生 产总值 能源 消耗继 续低 于 全国平均水平 。 ‘ 交通行 业是 资源 占用 型和 能源消 耗 型的行 业 ,建设节 约型 交通是 建设 节约型社会 的重要内容 , 是转变交通增 长方式 的基 本要 求 , 也是缓解交通资源
平潭十一五规划
平潭十一五规划前言“十一五”时期,是平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省会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实现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定位、主动融入,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跨跃,为把我县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县和现代滨海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时期,在省、市、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一心一意谋发展,群策群力搞建设,克服困难前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增强。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可达到40.64亿元,“十五”期间年平均增长5.5%;农业总产值可达26.33亿元,年均增长5.5%;工业总产值可达6.91亿元,年均增长7.0%;财政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年均增长1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000年的0.7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1.32亿元,年均增长8.9%;2、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第二产业有所增强。
据初步统计,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40.5:12.8:46.7,调整为2005年36.2:15.9:47.9。
第二产业有所增强,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比重由2000年的25.4%提升到2005年48.7%。
3、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逐年增强。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00.4%。
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使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大大增强。
县域内交通条件日益完善,全县公路总里程20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0公里。
生产、生活设施不断改进,通讯设施优化,现有城乡固定电话用户75708户,移动电话用户76493户。
上海“十一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1 综 合 交 通 体 系不 断 完 善
务 半 径覆 盖率 在 中心 城 ( 环 线 以内 ) 到 2 % , 外 达 9
中心 区 ( 内环 线 以 内 ) 达到 7 %。 0
2 交 通节 能减 排 工作 成效 显著
从 上世 纪 9 0年代 , 别是新 世 纪 以来 , 海进 特 上 入 了经济 社 会快 速发 展 期 。“ 一 五 ” 间 , 十 期 上海 建 成 了 国 际经 济 、 金融 、 易 、 运 中心 基 本 框 架 , 贸 航 基
21 0 0年 1月 1 5日试飞 成 功 ,虹 桥 机 场 2号航 站
楼于 2 1 0 0年 3月 1 6日正 式 启 用 ;虹 桥 综 合 交通
枢 纽 包 括 航 空 运 输 、 际 铁 路 、 速 铁 路 、 浮 交 城 高 磁
S H NGHA I A
ev cO S N
。,
ETi 1 RI l VN A O 0
本 建成 以枢 纽 型 、 功能 性 、 络化 为重 点 的现 代 化 网 基础 设施 体 系 。
“ 一 五 ”期 间 ,上 海 交通 运 输 能 耗 增 幅 达 十 4 % , 旅 客 周转 量 增 幅达 8 % , 然 公 共 交通 日 8 而 3 虽
11 国 际航运 中心 建 设取 得 新进 展 .
器 卿
上海 “ 一 ’ 合 交通 运 输体 系 十 五’ 综 不 断完 善节 能减 排 成效 显 著
上 海 市城 乡建 设 和 交 通 委 员会 李 涛
“ 一五” 十 时期 , 上海 交 通 系统 大 力推 进 综合 交
通 基础 建 设 、 力 发展 交 通 运 输 业 , 力推 进 节 能 大 着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4•【字号】•【施行日期】2006.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公司):《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三月二十四日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十一五”时期(二○○六年至二○一○年),是福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编制和实施《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本《纲要》的编制,以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委八届十次全会通过的《中共福州市委关于制定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述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今后五年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政府将通过制定实施年度计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努力保证“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一部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新世纪的头五年,是福州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
随着“十五”计划的胜利完成,福州进入“十一五”新的发展时期,这是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
一、“十五”发展成就“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再掀闽江开放潮,推动福州大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任务。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宁德市“十一五”发展战略构想
江三角洲 的独特 区位优 势,积 极 对 区域 经济一体化 发展 和产业转移趋势,
主动对接 长江三 角洲, 重点加 强与浙
重化产业基 地 加快发展水产品 、 用 食
菌 、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建设面 向
南地 区在产业、基础设施及政策 、 市场 等 方面 的互动对接 ,构 建南联 北接通 道 和要 素吸纳 “ 洼地 ” ,大力承接长江 三 角洲经济 区产业、资金 、技术 、人才
接长江三 角洲经济 区的前 沿区域。
二 是充分 发挥对 台近 捷 、民间交 往 密切等特 殊优势 ,创 造条件 率先实
建设小 康社会 的总体 部署 和建设 海峡
联系 更加 紧密,全 方位开 放水 平不断
112 发展 研究 /2 0 0 6年 第 9期
维普资讯
一
流基地,深化 宁台经贸 、农业、旅游 、 科技 、教育、文化、卫生 等领域的交流
中央 鼓励东 部地 区率先 发展 和支 持海
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 火”机遇,立足 两 市情 ,发挥优势,人力实施工业立市 、 以港兴市 、人才强市 、区域协调 互动 、
与合 作,使 宁德 成为对 台交流 合作 的
重要甲台 。 三是充分 发挥港 口优势 ,按照 “ 人 港 口、大交通、大腹地 、人循环 、大发
改革开放 推动 和可 持续 发展 战略 ,全 面推进海 峡 两岸经济 区东北 翼 中心 城
市建设 ,努力实现又快又好 发展 。一是
展 ”的要求,着力加快 以三都澳为 中心 的宁德港 口开 发,推 进交 通干道 和疏 港路 网建设, 发挥港 口与 交通主干 线 的联 动效应 , 步形成 以港 V为 节点, 逐 1 以公路 、 路为通道 ,向南北延伸并向 铁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30•【字号】闽政办[2004]209号•【施行日期】2004.11.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价格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04]20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制定的《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开展相关内容的规划编制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十一月三十日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11月)为贯彻落实省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更好地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省发改委将结合全省“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牵头组织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并提出如下工作方案:一、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规划》是《纲要》的延伸与具体化,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实施性文件,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从服务于全国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出发编制规划。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福建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战略构想,编制规划应着眼于福建的特色优势和重要区位,从充分发挥福建在促进全国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作用出发,进一步落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工作任务、发展态势和主要行业的建设与发展蓝图。
二是从细化《纲要》的要求出发编制规划。
规划要以《纲要》为依据,细化和延伸发展态势的实施内容,即围绕构建九大支撑体系,注意体现对台特色及与周边地区的协作,做到四个细化:在目标上细化,明确各阶段、重点行业的发展目标;在布局上细化,将行业规划与区域规划结合起来,把建设重点落实到空间布局上;在项目上细化,明确提出各个时期的重大建设项目,使规划落实具有扎实的基础;在举措上细化,体现改革创新,着力建立新机制、新方式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各项事业。
“十一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白皮书(全文)
“十一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白皮书(全文) 2006-5-15 16:24:55福建省交通厅二○○六年四月“十一五”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资源节约的理念在交通行业中得到具体贯彻和落实,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
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节约型交通的内涵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的行业,建设节约型交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缓解交通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节约型交通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体制和机制,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交通供给方式,扩充能力,缓解交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交通供给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交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把走资源节约之路贯穿于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的始终;内在要求是交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外在特征是实现资源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
二、节约型交通建设现状及面临形势经过多年努力,福建交通在路网技术等级和结构的优化、港口的发展、交通信息化水平、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编制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促进了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交通行业效能。
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用地需求较大,供需矛盾突出;部分路面早期破损严重,达不到设计寿命;港口岸线、水域、内河航运资源未得到科学合理利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水平都待进一步提高;运输协调能力不足,交通组织与决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王开明
【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11)002
【摘要】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1:7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王开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建设事业创新发展——在2006年全省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林坚飞
2.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J],
3.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2005年1月17日在福建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J], 黄小晶;;
4.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宁德市"十一五"发展战略构想
[J], 曾国宁
5.议政建言又一春——第五届"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论坛"综述[J], 李剑勤;吴景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西”跃入“十一五”
“海西”跃入“十一五”
章宇;林霜;东波;米南
【期刊名称】《人民政坛》
【年(卷),期】2006()1
【摘要】【策划人语】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这是"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中央文件。
这意味着福建省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搭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沿平台"构想得到中央的认同和支持。
表明这一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这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大提升。
这一提升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有利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总页数】5页(P4-8)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对外开放;区域经济;经济战略;经济结构
【作者】章宇;林霜;东波;米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7
【相关文献】
1.服务三农建设海西福建省农信系统“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J],
2.为“海西”写入“十一五”规划积极履职 [J], 万姗;;
3.辉煌"十一五"奋进新海西 [J], 马晓莲
4.海西"十一五"着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J], 李鹏新
5.“十一五”期间海西州居民消费需求调查 [J], 薛建峰;董光昭;苏小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经济区
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经济区
廖志添
【期刊名称】《发展研究》
【年(卷),期】2007(000)008
【摘要】@@ 在福建三明市,闽光冶炼有限公司炼铁"废弃物"高炉煤气成了小蕉轧钢厂的轧钢燃料,小蕉轧钢厂的蒸汽成为闽光公司的炼铁原料.闽光公司年供煤气2400万立方米,为小蕉轧钢厂节煤3万吨、节电600万度,节资2000多万元;闽光公司利用小蕉轧钢厂蒸汽炼铁,每年节煤5000吨,降低成本约3340万元.类似的还有很多,福建是资源较缺乏的省份,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发展中,以工业先行、生态农业入手,向生活领域推进,积极打造绿色海峡西岸经济区.请看以下工业、农业、百姓生活等"亮点"镜头.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廖志添
【作者单位】龙岩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
【相关文献】
1.发展福建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海峡西岸 [J], 王坚
2.海峡西岸经济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之我见 [J], 林锦
3.泉州循环经济发展研究——基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多维协调性视角 [J], 万
文海
4.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 [J], 李娜
5.海峡西岸经济区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 [J], 陈念东;周宝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建设
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海西经济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建设
佚名
【期刊名称】《交通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全文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海峡两岸经济区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意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和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总页数】1页(P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57
【相关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 [J], 陶帆
2.国务院出台指导意见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 [J],
3.国务院常务会通过支持闽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意见 [J],
4.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J], ;
5.国务院出台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政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一五”建设节约型社会目标明确
“十一五”建设节约型社会目标明确
无
【期刊名称】《油田节能》
【年(卷),期】2005(016)004
【摘要】新华网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刘铮、韩乔)到2010年,万元GDP
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35%,15种主要矿
产资源产出的GDP提高25%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明确。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9.241
【相关文献】
1.福建省“十一五”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J], ;
2.我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十一五”期间建设的十大重点示
范工程 [J],
3.“十一五”节约型社会目标 [J],
4.国务院明确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列为重点 [J], 无
5.“浙江省‘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获浙江省“十一五”专项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 [J], 何尧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白皮书(全文)福建省交通厅二○○六年四月“十一五”是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关键时期,也是交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交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资源节约的理念在交通行业中得到具体贯彻和落实,实现对资源的少用、用好、循环用。
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节约型交通的内涵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的行业,建设节约型交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交通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缓解交通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节约型交通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体制和机制,依靠科技进步,转变交通供给方式,扩充能力,缓解交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压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交通供给和消费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交通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把走资源节约之路贯穿于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的始终;内在要求是交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外在特征是实现资源的“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
二、节约型交通建设现状及面临形势经过多年努力,福建交通在路网技术等级和结构的优化、港口的发展、交通信息化水平、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编制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促进了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交通行业效能。
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用地需求较大,供需矛盾突出;部分路面早期破损严重,达不到设计寿命;港口岸线、水域、内河航运资源未得到科学合理利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推广应用力度不够;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水平都待进一步提高;运输协调能力不足,交通组织与决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十一五”期间,福建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000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发展经验表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跃升的阶段,将迎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瓶颈约束加剧的严峻挑战。
新的形势和环境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交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交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建设任务繁重、对资源需求量大。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丘陵众多、地形地貌复杂、人地矛盾突出,在节约型交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矛盾,合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特点紧密结合,以节约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材料等为核心,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坚持高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重,切实使资源的利用向节约型方向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交通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达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构建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基础保障。
三、节约型交通发展战略根据福建省委“十一五”《建议》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和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节约型交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方向,必须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目标,以“一通百通海西八方纵横”福建交通精神为动力,按照交通厅党组提出“三个着力推进、七项重点工作和两个保证”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实现交通与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1 总体思路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总体思路:从加强环境保护,有效利用资源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统筹好交通发展与资源约束、环境制约的关系,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土地、节约岸线、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与交通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调整运输结构,完善交通组织管理,推进交通科技进步,创新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交通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3.2 发展目标树立交通行业节约型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耐久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运输结构合理化,降低增量资源的使用和全寿命成本,提高运输供给能力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十一五”末与2005年相比,争取实现公路每亿车公里用地面积下降20%;沿海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占用码头泊位长度下降25%;营运车辆、船舶每百吨公里能耗下降20%;内河运输量占综合运输量比重有所提高。
四、节约型交通实施方案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节约资源、环保交通、清洁运输为主要内容,本着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及实用性的原则,从科学规划、创新设计、技术推广、决策管理等不同层次,对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交通行业的全过程、全领域进行贯彻实施。
4.1 科学决策,合理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科学决策是最大的节约。
在科学规划和前期工作方面,应深入加强土地、港口岸线、港口水域、内河航运等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研究,以交通需求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从长远、全局的发展高度制定规划,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站在海西区新一轮经济发展新的起点上,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以及通道、港口岸线、港口水域和内河航运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推动交通建设和运输业的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向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最大化地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充能力、改善服务和缓解制约。
发展方向:——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加强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重视和加强规划指导——优化路网、站场、港口布局——结合水资源综合开发,发展内河航运拟选项目:(1)优化海西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06-2008年)根据我省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的现状和规划,结合经济、人口、资源、地形等因素剖析区域现有路网规模、路网结构、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程度,并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通道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
(2)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研究(2006-2007年)以福州、厦门两个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研究重点,同时积极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整合交通资源,完善交通需求组织管理,提高客货运输效率。
通过加强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客货运系统不同功能的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客货运输体系,从而提高整个综合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益,缩短人们出行时间,提高舒适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效益和服务水平。
(3)建立福建省节约型交通建设评估体系(2006-2008年)根据规划要求,阶段性地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对规划、设计等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决策水平,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促进交通建设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4)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效分析与评估(2006-2008年)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分阶段地对农村公路建设成效进行分析与评估,促进农村公路交通建设和发展(包括公路、客运站点、渡改桥建设)。
(5)福建省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2006-2007年)以港口专业化、大型化、深水化、集约化建设为出发点,对我省在岸线资源利用、港口布局、港口陆域土地使用、集疏运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保护岸线资源、港口集约开发及优化布局等有效措施或方法,提高港口建设中土地和岸线的综合使用效率,实现港口建设可持续发展。
(6)福建省沿海港口岸线控制性规划(以湄州湾港为试点)(2006-2007年)为了保护珍贵的深水岸线资源,深入挖掘港口岸线的潜力,提高岸线的使用效率,协调全社会各行业对海岸线的综合开发利用,近期以湄洲湾港为试点,开展福建省沿海港口岸线控制性规划。
规划将遵循临海城市、临海港口、临海产业的发展规律,结合区域岸线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点,融合海洋渔业、环保生态、人才就业等发展要求,以合理利用岸线资源和沿海港口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推进海峡西岸港口群建设和节约型交通建设为发展目标。
(7)促进内河航运发展(2006-2008年)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施航电结合,以电养航的开发模式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内河整治及航运发展方案。
(8)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研究(2006-2008年)面向交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开展交通决策支持技术研究,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在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营组织等领域实现决策的数字化、可视化、公开化和协调化,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质量和效率。
(9)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经济腹地拓展研究(2006-2007年)结合海西区港口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港口腹地拓展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和研究各港口货物吞吐量、货类、来源和流向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海西区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港口腹地拓展、通道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及综合交通网络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4.2 更新理念,创新设计,实现方案优化战略取向:在设计创新方面,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交通部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设计工作的新理念,转变思维,充分考虑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条件下,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灵活设计和创作设计,实现“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优美”、“质量优良”、“系统最优”的目标。
发展方向:——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科学制定标准,合理选用技术指标——合理选用线位资源——优化项目设计方案拟选项目:(1)福建省公路水泥砼路面结构与技术指标研究(2006-2007年)根据我省车辆荷载、水文地质和建筑材料等实际情况,研究适合本省的公路水泥砼路面结构的技术性能指标,力争达到节约资源、节省投资和路面使用耐久的目标。
(2)花岗岩石料与乳化沥青粘附性研究(2006-2007年)通过对花岗岩石料和不同产地的沥青、乳化剂、抗剥落剂及添加剂等原材料生产的乳化沥青的粘附性检测、比较、分校,确定最优化的原材料品种,通过提高花岗岩石料与乳化沥青粘附性,延长乳化沥青在路面的使用寿命。
(3)公路隧道洞口段照明参数研究(2006-2007年)通过对龙长隧道洞外亮度值和洞口段自然光的实测,提出优化改造及控制方案,优化龙长隧道的照明设计,使龙长隧道的照明设施和运营费用比原设计节约20-30%,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