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模式分析【最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模式分析

当前,按照整合工作的总体部署,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整合改革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改革成效,但是整合模式尚未取得共识,各地做法差别较大,整合实效与国家的整体战略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对现有检验检测认证整合模式进行了梳理研究,分析其中利弊,以期对今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一检验检测认证整合模式分析

(一)概述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理论上存在三种可能的方向:一是保留事业单位属性且强化其公益性,建成纯公益的政府技术机构;二是转企业,让机构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组建国有或混合所有制的检测认证集团;三是在保持公益和市场属性的前提下,由目前行政化事业单位向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事业单位转变,待条件成熟时再发展为具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或法定机构。

各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在实践中也基本基于以上三个方向进行尝试。总结各地整合改革的实践,可概括为整合和改制两大类八种类模式,其中整合可细分为纵向整合、横向整合、纵横向整合和联

盟四种模式,改制包括纯公益、整体转企、部分转企、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四种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四种改制模式,往往是在完成阶段性整合后才开始实施的,即整合优先于改制。可以预见,在完成多轮整合、改制后,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公益性技术机构(实验室)、国有或混合所有制企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这三种性质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将同时存在。

(二)整合类四种模式比较分析

1. 纵向整合

纵向整合指省内同类型技术机构跨行政层级整合。整合后,市、县技术机构由市县质监局划归省级技术机构统一管理。如广东和广西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在各地市成立分中心,对各分支机构技术中心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又如广东、湖北等10省特检通过纵向整合,实现“全省一盘棋”。该类整合业务联动优势初显,有效解决了恶性竞争问题,增强了服务效能,并在大型检验项目的服务能力上实现了质的突破,业务得到快速拓展。省级层面向下纵向整合,对于改变“小散乱弱”现状意义重大,其效果也得到实践的证实。

2. 横向整合

横向整合是指通过对本市或县隶属于不同部门或行业的技术机构的整合,建立统一管理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实现基础检验全覆盖。例如,湖北省京山县12家公共检测机构整合为京山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解决了过去各部门有的“有设备没人才”,有的“有人才没设备”的问题,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检测项目,做到人尽其用,大大提高效率。这类整合带来的益处是整合后效率提高,检验检测公益属性得到加强。横向整合要求地方政府切割合并不同行政部门资源,需要强有力的地方政府意志推动;目前已开展的横向整合均保留事业单位性质,这对政府长期财政支撑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3. 纵横向整合

纵横向整合是指市县两级、不同部门和行业的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例如,辽宁省盘锦市整合市县区疾控、食药监、质监、农委等七个部门产品检验检测资源,组建盘锦检验检测中心,在全国首创跨行政层级和跨部门的整合。整合后,检测中心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明显增强,实验室布局合理、流程科学,人力资源同步提升,专业结构得到优化,技术能力不断加强。该模式涉及不同行政层级、不同部门检测人财物资源的切割,需要地市政府更深入、更强有力的统筹协调。与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相比,该模式难度更大,但资源整合更为彻底,有利于实现市、县两级检测资源的优化配置。

4. 联盟模式

联盟模式指由一家技术机构为主导,在政府、企业、学校、协会之间结盟,以各自实验室为基础,发挥业务优势,搭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例如珠海检验检疫局以自身实验室为基础,以原质检总局掌握的信息资源为依托,联合政、学、商六家单位共同设立珠海进出口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广大外向型企业提供公益性、综合性的非营利技术服务,实现技术研发集约化,发挥资金杠杆作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带给企业更多实惠。该模式是一种浅层次整合,并不改变各机构人财物的独立性。对于初期整合单位属性不一、市场能力差异较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已经进行了多轮整合后再进一步通过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提高检验检测效率也有借鉴意义。

总体上看,整合有利于改善技术机构“小、散、乱、弱”现状、减少内耗和促进发展。就整合难度而言,整合涉及面越广、涉及职能部门越多,难度也越大;就整合的效果而言,整合层面级别越高、涉及面越广的整合效果越好,如省一级层面的纵向整合要比县一级层面整合影响力大得多,对于检验检测认证能力的提升也越大。另外,联盟模式触动层面较浅,影响最小,但能够为下一步的横纵向整合奠定基础,或许也是未来多轮整合后实现进一步资源汇聚和效率提升的重要路径。

(三)改制类四种模式比较分析

1. 纯公益模式

纯公益模式即将技术机构划为参公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优势是能较好地维护国家技术权益和支撑政府开展质量治理,但缺乏活力和效率不高的弊端也非常明显。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走纯公益模式,放弃市场后带来潜在的人才流失可能进一步削弱技术机构的支撑能力。这就需要审慎区分检验检测认证业务,确实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应采取纯公益模式,非公益属性的业务应避免纯公益化。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发展已经表明,由于外资机构有丰富的市场化运作经验,企业化管理效率高,资金和技术雄厚,因此在短短十几年中,便以占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0.8%的数量比,占据了市场份额的8%。如果我们在改革中简单强调公益而忽视市场,或者不敢参与市场竞争,最终将在市场中一败涂地。而且,技术机构若全盘公益化,不仅要消耗大量政府财政,且会因政府财政保障过大,保障力度削弱且不及市场保障,导致机构不思进取和人才流失,最终削弱技术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侵蚀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权威。因此,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应避免简单公益化,但在计量、标准以及涉及重大国家和民生安全检测领域酌情设置纯公益技术机构,仍为必要。

2. 整体转企模式

整体转企模式是将技术机构整体推向市场,其优势在于能先一步接触市场,使技术机构打破区域限制抢占市场。此外,还可以引入民间资本,获得资金支持,为组织的快速扩张打下基础。整体转企目前主要是部分中字头机构和山东特检在进行尝试。不过,整体转企模式争议也很大,主要是可能导致潜在国有资产流失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公平现象,尤其要警惕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及相关管理层获得的超额回报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国有资产盘活增值。不过,将部分重复建设严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检测和认证机构整体转企,抢占当前难得的市场机遇,仍值得尝试。

3. 部分转企模式

部分转企模式是在对技术机构现有资源筛选的基础上,将部分市场化前景较好的资源、业务推向市场,进行企业化运作。部分转企是在厘清职责的基础上,对机构现有资源进行梳理,习惯上将公益性业务保留,将市场化运作较为成熟或前景较好的业务切割出去,如浙江质检就拆分为公益性的浙江质量安全检测研究院和市场化运作的浙江方圆集团,重庆质检院将部分市场化竞争充分的业务进行改革,引入社会资本,获取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部分转企模式优势在于剥离出来的商业化业务较早融入市场,抢占先机;同时,保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