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后 期提出的计算方法一般不否定前期的研究成果, 从而形成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存的格局。
鉴于岩土介质性质的复杂多变性,各计算方法一 般都有各自的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需要结合实际 来应用。
4.1.2 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模型
按照多年来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实践,我国采用的设计 方法似可分属以下四种设计模型:
锚杆长度的确定应当以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并获得经济合 理的锚固效果为原则。一般来说,锚杆的最小长度应超过松动 圈厚度,留有一定安全余量,且不宜超过塑性区。对于裂隙岩 体和层状岩体。锚杆主要是对节理、裂隙面起加固作用,这时 锚杆宜适当长些.尽量穿过较多的节理和裂隙。根据经验,锚 杆长度可在洞跨1/4~1/2的范围内选取。
(3)现场监测
现场监测包括位移、接触应力、松弛范围等” ,根据施工 过程中的现场量测结果不断对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进行修正, 这是现代隧道支护结构设计的关键,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坐标表示结构承受的地层压力,横坐
标表示洞周的径向位移。其值一般都
以拱顶为准测读计算,曲线①为地层
收敛线,曲线②为支护特征线。两条
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Pe)即为作用在 支护结构上的最终地层压力,横坐标
(ue)则为衬砌变形的最终位移。
图4-1 收敛限制法原理示意图
4.2 经验设计方法(以锚喷支护为例)
(3)地层-结构模型 地层结构模型的计算理论即为地层结构
法。其原理是将衬砌和地层视为整体,在满足变形协调条
件的前提下分别计算衬砌与地层内力,并据以验算地层稳
定性和进行构件截面设计。
(4) 收敛限制模型 其计算理论也是
地层-结构法,其设计方法则常称为
收敛限制来自百度文库,或称特征线法。图4-1
为收敛限制法原理的示意图。图中纵
4.2.1 选择支护类型与参数 一般情况下,在各级围岩中,初期支护应优先考虑选用
喷射混凝土支护或锚喷联合支护,其设计原则是:应根据围 岩地质特点、工程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要求等综合考虑;选 择合理的锚杆类型与参数,在围岩中形成有效的承载环。
(1)锚杆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全长粘结式锚杆。端头锚固型锚杆一 般用于局部加固围岩及中等强度以上的围岩中。预应力锚索 一般用于大型洞室及不稳定块体的局部加固,而预拉力小且 锚固于中硬以上岩体时宜采用胀壳机械式锚头。摩擦式锚杆 目前主要用于服务期短的矿山工程。
钢筋网具有防止或减小喷层收缩裂缝,提高支护结构的整体 性和抗震性,使混凝土中的应力得以均匀分布和增加喷层的抗拉、 抗剪强度等功能,当喷射混凝土有可能从围岩表面可能剥落和地 震区或有震动影响的洞室,应优先考虑配置钢筋网。
钢支撑一般在下列场合考虑使用: a) 在喷射砼或锚杆发挥 支护作用前,需要使洞室岩面稳定时;b) 用钢管棚、钢插板进行 超前支护需要支撑时;c)为了抑制地表下沉,或者由于土压大, 需要提高初期支护的强度或刚性时。
(1)经验类比模型 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 影响,使内力分析即使采用了比较严密的理论,计算结果的合 理性也常仍需借助经验类比予以判断和完善,因此,经验设计 法往往占据一定的位置。经验类比模型则是完全依靠经验设 计地下结构的设计模型。
(2)荷载-结构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衬砌内力, 并据以进行构件截面设计。其中衬砌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开 挖洞室后由松动岩土的自重产生的地层压力。这一方法与设计 地面结构时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区别是计算衬砌内力时需考 虑周围地层介质对结构变形的约束作用。
(2)开挖面不稳定的情况
初次支护的顺序是:①开挖弧形 导坑→②架设支撑,挂金属网, 锚杆安装,喷混疑土(厚度使钢支 撑不外露为宜) →③开挖核心→ ④开挖侧壁→⑤同②→⑥挖抑拱 →⑦修仰拱→⑧防水层→⑨二衬 混凝土(30cm左右)。
以上①~⑤项作业每天进行。⑥~⑦项约每周1次,二次 衬砌距外挖面后100~150m,迟4个月左右开始施工。
4 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章提要 (1)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四种模型 (2)经验设计法 (3)荷载-结构法 (4)地层-结构法 及其数值模拟△
4.1 概 述
4.1.1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方法的发展
19世纪之前的地下工程结构的建设完全依据经验, 直到19世纪初才逐渐形成计算理论,并开始用于 指导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锚杆的方向,应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大角度,这样则能穿过 更多的结构面,有利于提高结构面上的抗剪强度,使锚杆间的岩 块相互咬合。
(2)喷层、钢筋网及钢支撑
最佳喷层厚度(刚度)应既能使围岩维持稳定,又允许围岩有一 定塑性位移,以利于围岩承载能力发挥和减小喷层的弯曲应力;
按上述原则,无论是初喷厚度还是总厚都不宜过大。根据 使用经验,初始喷层厚度宜在3~15cm,喷层总厚不宜大于20cm。
4.2.3 新奥法施工
新奥法典型的施工程序如图所示。
(1)开挖面稳定的情况
初次支护的顺序是:①开挖→ ②架设支撑,张拉金属网,安 装锚杆,喷混凝土→③开挖仰 拱→④修仰拱→⑤防水层→⑥ 二衬混凝土(30cm左右)。
上述各项作业中①~②是每天进行的,③~④是1周进行1次, 所以仰拱约在7d后,距开挖面20m左右开始修筑的。二次 衬砌距开挖面后约100~150m,迟4个月左右开始施工。
锚杆直径的选取通常视工程规模,围岩性质而确定,一般 全长粘结型锚杆在14~22mm。在选取锚杆的钢材类型、直径和 长度时,还应尽量发挥锚杆的效用,力求使锚杆承载力与锚杆 的拉力相当,并要考虑到杆体与砂浆的粘结力以及砂浆与围岩 间的摩擦力相适应。
锚杆的布置应采用重点(局部)布置与整体(系统)布置相结合。
4.2.2 其他设计与施工原则
在洞室布置和造型上应适应原岩应力状态和岩体的地质、力学 特征,尽量争取较好的受力条件。
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使断面成形规整,以利于围岩自承力的保持和支护结构作用的 发挥。
尽可能减少开挖时对围岩的扰动。 支护要及时快速。 合理利用开挖面的“空间效应”,抑制围岩变形。 尽量减少其他外界因素(主要是水和潮气)对围岩的影响。 初期支护采用分次施工的方法。 当围岩变形量很大时,必须加大支护可塑性来调控围岩变形。 调节支护封底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