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合集下载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总结)

地下建筑结构(复习总结)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 沉井与沉箱结构
三、沉井验算(课本193):
1、下沉系数验算
2、抗浮系数验算(课本179页例题)
3、刃脚验算:刃脚向外挠曲验算、刃脚向内挠曲验算 (课本182页例题)
4、沉井在竖直平面内受弯计算--抽成垫木计算(井壁 水平钢筋):矩形(两点定位垫木和三点验算),圆形沉井 (四个支撑点和八个支撑点的验算)。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9 地下连续墙结构
三、地连墙的计算方法(课本207表9-1):
(一)较古典的计算方法: 假设条件:土压力已知,不考虑墙体和支撑变形。 方法:假想梁法、1/2分割法、泰沙基法 (二)横撑轴向力、墙体弯矩不变: 假设条件:土压力已知,考虑墙体变形,不考虑支撑变形。 方法:山肩帮男法、弹性法等 (三)横撑轴向力、墙体弯矩可变: 假设条件:土压力已知,考虑墙体、支撑变形。 方法:日本弹塑性法、有限元法 (四)共同变形理论: 假设条件:土压力随墙体变位而变化,考虑墙体、支撑变形 方法:森重龙马法、有限元法
一、定义:采用液压千斤顶或具有顶进、牵引功能的设备, 以顶管工作井作承压壁,将管子按设计高程、方位、坡度逐 根顶入土层直至达到目的地的一种修建隧道和地下管道的施 工方法。
二、顶管的分类(见课本340例题) 二、顶管的最大顶力计算(见课本245例题)
河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一、附建式地下结构定义:
根据一定的防护要求修建的附属于较坚固的建筑物的地下室,与独立修 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单建式)相对应,又称为 “防空地下室” 或 “附建式 人防工事”。
二、人防工程分类:
—— 按构筑类型划分

单建掘开式

主体的上部无永久性地面建筑

土层地下结构水、土压力的计算

土层地下结构水、土压力的计算

第一节 经典土压力理论浅埋地下结构的竖向土压力计算:土柱理论,即竖向土压力即为结构顶盖上整个土柱的全部重量。

侧向土压力计算的经典理论的主要依据:库伦(Coulomb)理论和朗肯〔Rankine)理论。

计算静止土压力计算一般采用弹性理论,它也可以称为经典理论。

1.1 静止土压力z K p γ00= (1-1)z c γσ= (1-2)μμ-=10K (1-3)02021K h E γ= (1-4)式中 γ-土的重度;z -由地表面算起至M 点的深度;0K -静止土压力系数;μ-土的泊松比,其值通常由试验来确定;0E 合力作用点位于距墙踵h /3处。

1.2 库伦土压力理论aa K h E 221γ= (1-5) p p K h E 221γ=(1-6)2222])sin()sin()sin()sin(1)[(sin sin )(sin δαβαδϕβϕδααϕα-++-+-+=a K (1-7) 2222])sin()sin()sin()sin(1)[(sin sin )(sin δαβαδϕβϕδααϕα++++-+-=p K (1-8) 粘性土中等效内摩擦角换算有多种, (1)根据土的抗剪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换算为:)(hctg arctg D γϕϕ+= (1-9) 还有其他换算方式:(2) 借助朗肯土压力理论进行换算,按朗肯理论同时考虑c 、ϕ值得到的土压力值要图1.1 静止土压力计算图式图1.2 库伦土压力计算图式和已换算成等效内摩擦角D ϕ后得到的土压力值相等,推算得到等效内摩擦角D ϕ。

(3)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

1.3 朗肯土压力理论z z γσ= (1-10)z K x γσ0= (1-11)a a a K c zK p 2-=γ (1-12) P P P K c zK p 2+=γ (1-13)式中:)245(2ϕ-=tg K a ,)245(2ϕ+=tg K pγγ222221c K ch K h E a a a +-= (1-14) 图1.3 朗肯极限平衡状态第二节 地下结构的土层压力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学院 赵建平2.1 浅埋地下结构的竖向土层压力在软土地层中当地下结构物采用明挖法施工,埋置深度较浅(顶盖离地表面距离较近时),称为浅埋地下结构。

大学_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_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

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地下结构工程试题和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中以文克尔假定的基础局部变形理论以及弹性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叫做。

2、土层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有:、、等。

3、在无支护基坑竖直开挖分析中,坑壁自然稳定的最大临界深度与土的、、等力学性质有关。

4、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5、全长粘结锚杆的锚固剂主要有:、和水泥卷等。

6、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

7、一般浅埋地下结构主要有:等结构形式。

8、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后填法有、二、简答题(每题6分,第3题9分,共21分)1、什么是SMW工法?此工法有何特点?2、简述沉井分类?3、什么是盾构法施工?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写出无支护基坑竖直开挖临界深度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临界深度与土体的什么性质有关?2、分析新奥法和锚喷支护的联系和区别?答案1、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中以文克尔假定的基础局部变形理论以及弹性理论为基础的方法叫做。

文克尔理论2、土层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有:、、等。

(写出3种即可) 荷载结构法、地层结构法、工程类比法3、在无支护基坑竖直开挖分析中,坑壁自然稳定的最大临界深度与土的、、等力学性质有关。

压缩性、抗剪能力、含水率4、地下水的处理方法可归结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排水法、堵水法5、全长粘结锚杆的锚固剂主要有:、和水泥卷等。

树脂锚杆、聚氨酯锚杆、砂浆锚杆6、锚杆对围岩的加固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

悬吊作用、组合作用、挤压作用7、一般浅埋地下结构主要有:、、等结构形式。

直墙拱形结构、矩形闭合结构和梁板式结构、8、沉管隧道基础处理方法的后填法有、、等。

喷砂法、砂流法、压浆法二、简答题1、什么是SMW工法?此工法有何特点?答:SMW工法亦称劲性水泥土搅拌桩法,即在水泥土桩内插入H 型钢等(多数为H 型钢,亦有插入拉森式钢板桩、钢管等),将承受荷载与防渗挡水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同时具有受力与抗渗两种功能的支护结构的围护墙。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方法

地下建筑结构的计算⽅法4.1 计算⽅法现状和计算⽅法国际隧协认为可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种模型:⼀以参照已往隧道⼯程的实践经验进⾏⼯程类⽐为主的经验设计法;⼆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设计⽅法,例如以洞周位移量测值为根据的收敛—限制法;三作⽤—反作⽤模型,例如对弹性地基圆环和弹性地基框架建⽴的计算法等;四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中有封闭解,也有近似解,数值计算法⽬前主要是有限单元法。

按照多年来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实践,我国采⽤的设计⽅法似分属以下四种设计模型:(⼀)荷载结构模型荷载结构模型采⽤荷载结构法计算衬砌内⼒,并据以进⾏构件截⾯设计。

其中衬砌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开挖洞室后由松动岩⼟的⾃重产⽣的地层压⼒。

这⼀⽅法与设计地⾯结构时习惯采⽤的⽅法基本⼀致,区别是计算衬砌内⼒时需考虑周围地层介质对结构变形的约束作⽤。

(⼆)地层结构模型地层结构模型的计算理论即为地层结构法。

其原理,是将衬砌和地层视为整体,在满⾜变形协调条件的前提下分别计算衬砌与地层的内⼒,并据以验算地层的稳定性和进⾏构件截⾯设计。

(三)经验类⽐模型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内⼒分析即使采⽤了⽐较严密的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也常仍需借助经验类⽐予以判断和完善,因此,经验设计法往往占据⼀定的位置。

经验类⽐模型则是完全依靠经验设计地下结构的设计模型。

(四)收敛限制模型收敛限制模型的计算理论也是地层结构法,其设计⽅法则常称为收敛限制法,或称特征线法。

4.1 计算⽅法现状和计算⽅法下图为收敛限制法原理的⽰意图。

图中纵坐标表⽰结构承受的地层压⼒,横坐标表⽰洞周的径向位移。

其值⼀般都以拱顶为准测读计算,曲线①为地层收敛线,曲线②为⽀护特征线。

两条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P e )即为作⽤在⽀护结构上的最终地层压⼒,横坐标(u e )则为衬砌变形的最终位移。

因洞室开挖后⼀般需隔开⼀段时间后才施筑衬砌,图4-3中以u 0值表⽰洞周地层在衬砌修筑前已经发⽣的初始⾃由变形值。

地下结构设计

地下结构设计

一、名词解释1.围岩压力:是指位于地下结构周围岩土体发生变形或破坏,作用在衬砌结构或支撑结构上的压力。

2.弹性抗力:在隧道的两侧及底部,结构向围岩方向产生变形,受到围岩的约束作用,而使围岩对隧道衬砌结构产生的约束反力。

3.弹性地基梁:是指搁置在具有一定弹性地基上,各点与地基紧密相贴的梁。

4.盾构法:是在盾构保护下修筑软土隧道的一类施工方法。

5.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于=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6.松散压力:围岩松动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7.形变压力: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变形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压力。

8.初始地应力:由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两部分组成。

9.地下建筑结构:在地下开挖出的空间中修建的建筑物。

10.附建式结构:根据一定的防护要求修筑于坚固的建筑物下的地下室,又称防空地下室。

11.地下连续墙:利用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沟槽,并在其内浇注混凝土而形成一道具有防渗(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的地下墙体,称为地下连续墙。

12.干舷:管段浮运时,为保持稳定使管顶露出水面的高度。

13.沉井:是一个上无盖下无底的井筒状结构物,现常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14.桩墙围护体系:围护墙、支撑、防水帷幕组成,墙体厚度较小,通过墙体插入地下一定深度和在开挖面上设置支撑或锚杆系统平衡墙后的水土压力和维持边坡稳定。

15.重力式围护体系:不设置支撑或锚杆的自立式墙体结构,墙体厚度较大,通过墙体自重、墙体与地基的摩擦力、墙体在开挖面以下受到土体的被动抗力平衡水土压力,维持边坡稳定。

16.主动土压力: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背后填土处于挤压平衡状态,则作用在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7.被动土压力: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结构发生背离填土的变形和任何位移(移动和转动)时,则作用在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18.静止土压力: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结构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移动和转动)时,背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则作用在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重庆大学版《地下结构设计》1-10章习题答案

重庆大学版《地下结构设计》1-10章习题答案

第一章1.简述地下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 地下结构是指在保留上部地层(山体或土层)的前提下, 在开挖出能提供某种用途的地下空间内修筑的建筑结构。

特点:(1)地下空间内建筑结构替代了原来的地层, 结构承受了原本由地层承受的荷载。

在设计和施工中, 要最大限度发挥地层自承能力, 以便控制地下结构的变形, 降低工程造价。

(2)在受载状态下构建地下空间结构物, 地层荷载随着施工进程发生变化, 因此, 设计时要考虑最不利的荷载工况。

(3)作用在地下结构上的地层荷载, 应视地层介质的地质情况合理概化确定。

(4)地下水状态对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影响较大, 设计前必须弄清地下水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5)地下结构设计要考虑结构物从开始构建到正常使用以及长期运营过程的受力工况, 注意合理利用结构反力作用, 节省造价。

(6)在设计阶段获得的地质资料, 有可能与实际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不一样。

因此, 地下结构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的实时工况动态修改设计。

(7)地下结构的围岩既是荷载的来源, 在某些情况下又与地下结构共同构成承载体系。

(8)当地下结构的埋置深度足够大时, 由于地层的成拱效应, 结构所承受的围岩垂直压力总是小于其上覆地层的自重压力。

2.简述地下结构的分类与形式。

按断面形式分类: 1)矩形2)圆形3)拱形4)其他形式按使用功能分类: 可分为生活设施、城市设施、生产设施、储藏设施、输送设施和防灾设施等按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分类: (1)喷锚结构(2)复合衬砌结构(3)盾构结构(4)沉管结构(5)沉井结构(6)地下连续墙结构(7)其他结构按与地面结构联系情况分类(1)附建式结构(2)单建式结构按埋置深度分类1)浅埋地下结构2)深埋地下结构3.简述地下结构计算理论的发展阶段和代表理论1.刚性结构阶段: 压力线理论该理论认为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 所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 当地下结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它是由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静定体系, 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 其内力可按静力学原理进行计算。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

2)主动荷载加地层弹性约束模型
地层不仅对衬砌结构施加主动荷载而且由于结构与地层 的共同作用,还要对衬砌结构施加被动弹性抗力。
(2)地层结构模型 — 基本概念是围岩与结构共同构成承载 体系,荷载来自地层的初始应力和施工所引起的应力释放; 结构内力与地层重分布应力一起按连续介质力学方法计算 (如弹塑性力学的有限单元法);地层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以 变形协调条件来体现;计算的关键在于确定围岩的应力释放 和地层结构的相互作用。
2)可变荷载,一般主要包括使用活载(如交通隧道的运营活载)、 活载产生的土压力、温度应力等, 3)偶然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 大且作用时间很短,如落石冲击力、地震力等。 荷载组合分为基本组合和一些特殊组合,前者仅计入主要荷载 (永久荷载 + 某些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而特殊组合则考虑主 要荷载和某些不经常作用的可变荷载及偶然荷载的共同作用。
一般取
2.0 ~ 2.5
(围岩愈软弱,愈宜取大值)。
1)深埋隧道:
方法之一:经验公式法 即《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 所推荐的方法
q h* {0.45 2 s 1 [1 i( B 5)]}
其中,γ 为围岩的重度(KN/m3 );S为围岩的级别; B为洞室的 跨度,当 B<5m ,取i=0.2,当B>5m,取i=0.1
(2)天然拱范围的影响因素: 1)围岩地质条件; 2)支护结构架设的时间; 3)支护结构的刚度; 4)支护结构与围岩的接触状态;
5)隧道的形状、大小和尺寸;
6)隧道的埋深; 7)施工方法。
(3)天然拱高度的确定 确定了天然拱的高度,也就得出了围岩压力。
以天然拱的范围为参照,兼顾天然拱以外岩体的某个变形范围, 可以把地下铁道结构划分为深埋与浅埋两种类型,分别计算主动 h表示地下铁道结构的埋深, 地层压力。用 h *表示天然拱的高度, c 原则上可以把 的洞室定义为深埋,否则定义为浅埋;系数 hc h* 反映的是天然拱内外岩体的坍落与变形范围。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地下结构的计算理论

● 间接量测:利用量测隧道衬砌的 应变、变形来推算作用在其上的围岩 压力的方法,即间接量测法。如电阻 应变片、钢筋应变计、遥测应变计、 混凝土应变砖等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 弹性地基梁,是指搁置在具有一定弹性地基上, 各点与地基紧密相贴的梁 。如铁路枕木、钢筋混 凝土条形基础梁,等等。
❖ 梁可以是平放的,也可以是竖放的。地基介质可 以是岩石、黏土等固体材料,也可以是水、油之 类的液体材料。
❖ 通过这种梁,将作用在它上面的荷载,分布到较 大面积的地基上,既使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基,能 承受较大的荷载,又能使梁的变形减小,提高刚 度、降低内力。弹性地基梁是超静定梁,针对弹 性地基梁的计算理论称为弹性地基梁理论。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目前许多通用化、商业大型软件如Ansys、 Flac3D、Sap、Adina等。这些软件不仅能提 供二维、三维技术,而且还能提供静力动力分 析、线性非线性分析、小应变大应变分析。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计算网格
整个三维 模型尺寸 为 348m×37 0m×282 m,整个 模型由 581202个 单元和 99785个 节点组成, 计算网格 如图所示
(a)荷载-结构模型 (b) 地层-结构模型
Undergrou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Chapter 2
荷载-结构模型 岩体力学模型
P
p 收敛限制模型
u o

收敛限制模型的计算理论是收敛限制法。
其原理是按弹-塑-粘性理论等推导公式后,在以洞
周位移为横坐标、支护反力为纵坐标的坐标平面内

地下结构设计的荷载,模型,方法的确定

地下结构设计的荷载,模型,方法的确定

地下结构设计的荷载,模型,方法的确定
地下结构设计的荷载、模型及方法的确定,是地下工程设计中一项十分重要且复杂的
工作。

这较传统的地面工程而言,更加需要正确确定地下结构的荷载、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首先是对地下结构荷载的正确估算。

因为地下结构受重力、压力、浸水、水压等各种
变形或破坏其稳定性,所以要考虑地下结构的荷载,应该包括来自各中荷载的作用,以及
与它们相关的设计参数。

荷载的估算分两种:一种是静荷载,它主要指地下结构所受的水平和竖向的重力荷载,以及基础的加载荷载;另一种是动荷载,它主要是指地下结构所受的附加力、浸水及渗水
等瞬变荷载。

在逖按变形特性来估算地下结构的荷载时,也应当考虑地质、地基、土压力
计算等技术参数。

另外,要正确确定地下结构模型及方法,也是地下结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根据
地下结构的分类,可以将它们划分为桩、土、墙、钢筋混凝土以及管道结构五大类,并选
择相应的计算方法,如桩的受力分析则需要采用有限元法及有限差分法,土体是由土压力
理论、挠度方程、等反力模型等方法来进行分析,墙则采用杆系理论,钢筋混凝土采用多
边形柱理论,管道结构则可采用结构弹性理论等。

总之,正确确定地下结构的荷载、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对于保证地下结构的质量、安
全性以及节约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地下工程的设计中,应该特别重视对荷载、模
型及计算方法的正确确定,在这样做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各技术之长,并综合考虑许多
因素,使结果更加可靠。

土层地下结构水、土压力的计算

土层地下结构水、土压力的计算

第一节 经典土压力理论浅埋地下结构的竖向土压力计算:土柱理论,即竖向土压力即为结构顶盖上整个土柱的全部重量。

侧向土压力计算的经典理论的主要依据:库伦(Coulomb)理论和朗肯〔Rankine)理论。

计算静止土压力计算一般采用弹性理论,它也可以称为经典理论。

1.1 静止土压力z K p γ00= (1-1)z c γσ= (1-2)μμ−=10K (1-3)02021K h E γ= (1-4)图1.1 静止土压力计算图式式中γ-土的重度;z -由地表面算起至M 点的深度;-静止土压力系数;0K μ-土的泊松比,其值通常由试验来确定;合力作用点位于距墙踵h /3处。

0E 图1.2 库伦土压力计算图式1.2 库伦土压力理论aa K h E 221γ= (1-5) pp K h E 221γ= (1-6)2222])sin()sin()sin()sin(1)[(sin sin )(sin δαβαδϕβϕδααϕα−++−+−+=a K (1-7)2222])sin()sin()sin()sin(1)[(sin sin )(sin δαβαδϕβϕδααϕα++++−+−=p K (1-8)粘性土中等效内摩擦角换算有多种, (1)根据土的抗剪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换算为:)(hctg arctg D γϕϕ+= (1-9) 还有其他换算方式:(2) 借助朗肯土压力理论进行换算,按朗肯理论同时考虑c 、ϕ值得到的土压力值要和已换算成等效内摩擦角D ϕ后得到的土压力值相等,推算得到等效内摩擦角D ϕ。

(3)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计算。

1.3 朗肯土压力理论图1.3 朗肯极限平衡状态z z γσ= (1-10) z K x γσ0= (1-11)a a a K c zK p 2−=γ (1-12)P P P K c zK p 2+=γ (1-13)式中:)245(2ϕ−=tg K a ,245(2ϕ+=tg K pγγ222221cK ch K h E a a a +−= (1-14)第二节 地下结构的土层压力2.1 浅埋地下结构的竖向土层压力在软土地层中当地下结构物采用明挖法施工,埋置深度较浅(顶盖离地表面距离较近时),称为浅埋地下结构。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计算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计算

地下连续墙结构设计计算1.地下忍受连续墙承受侧向压力计算(1)砖墙承受侧向压力抵挡包括土压力、水压力及基坑周围的建筑物与施工过程中的荷载所引起的侧向压力。

对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还需考虑核爆等效静荷载外侧压力。

(2)计算地下连续墙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确定外立面入土深度时。

作用在墙体上十压力瓦片分布模式∶墙外侧(即迎土侧)可取主动土压力,墙内侧(即开挖侧)基坑开挖面以下可取被动土压力。

(3)计算地下室"逆作法"施工阶段的地下连续墙内力与变形时,墙外侧在基坑三角形开挖面以上一般适于主动土压力按直线增加的三角形分布计算,基坑开挖面以下取基坑开挖土的主动面处压力计算值按矩形分布。

栅栏内侧在基坑开挖面以下被动土体锐角以十体弹性抗力的弹簧刚度代替。

(4)计算发展阶段使用地下室的地下连续墙与内衬墙组成复合式外墙内力与变形时,墙外侧在地下室底板面以上可取静止土压力,按直线增加的三角形分布,地下室底板面以下取地下室底板面处静止压力计算值按矩形分布。

栏杆内侧地下室底板底面以下被动土体仍以土体弹性抗力的弹簧刚度代替。

对于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还需外侧核战等效静荷载的考虑压力。

(5)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及水压力等按本手册第2.6章中土压力计算理论公式计算。

核爆等效静荷载晓的外侧压力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94)规定取值。

2.地下连续墙人土深度的确定通过基坑的抗倾覆(即踢脚)、抗隆起、抗渗流及基坑底抗水蒸汽稳定性验算,确认墙体入土深度(即嵌固深度),上述验算,按本手册第2章和第6章有关内容进行,同时考虑到连续墙作为地下室结构的一部分,可需与建筑物的沉降相协调,墙底端一般要埋设在压缩性小的硬土层上。

当压缩性小的硬土层埋置较深、软弱土层较厚时,在地底满足地下连续墙整个稳定性人土深度要求下,也可采取一部分墙段埋置在压缩小埋置的硬土层上,另一部分墙段按整个稳定性要求入土深度确定墙埋置深度,此时必须间隔布置,钢筋其转角处槽段墙体必须落置在硬土层上,且在地下连续墙顶部设置吊挂压顶梁,吊挂墙顶压顶梁需按未落至硬土层上的墙段传来的荷载,计算确定其截面尺寸与配筋。

20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20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喷射混凝土支护或锚喷联合支护,其设计原则是:应根据围 岩地质特点、工程断面大小和使用条件要求等综合考虑;选 择合理的锚杆类型与参数,在围岩中形成有效的承载环。
(1)锚杆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全长粘结式锚杆。端头锚固型锚杆一 般用于局部加固围岩及中等强度以上的围岩中。预应力锚索 一般用于大型洞室及不稳定块体的局部加固,而预拉力小且 锚固于中硬以上岩体时宜采用胀壳机械式锚头。摩擦式锚杆 目前主要用于服务期短的矿山工程。
锚杆长度的确定应当以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并获得经济合 理的锚固效果为原则。一般来说,锚杆的最小长度应超过松动 圈厚度,留有一定安全余量,且不宜超过塑性区。对于裂隙岩 体和层状岩体。锚杆主要是对节理、裂隙面起加固作用,这时 锚杆宜适当长些.尽量穿过较多的节理和裂隙。根据经验,锚 杆长度可在洞跨1/4~1/2的范围内选取。
412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模型按照多年来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实践我国采用的设计方法似可分属以下1经验类比模型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内力分析即使采用了比较严密的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也常仍需借助经验类比予以判断和完善因此经验设计法往往占据一定的位置
4 地下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方法
本章提要 (1)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四种模型 (2)经验设计法 (3)荷载-结构法 (4)地层-结构法 及其数值模拟△
4.2.2 其他设计与施工原则
?在洞室布置和造型上应适应原岩应力状态和岩体的地质、力学 特征,尽量争取较好的受力条件。
?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使断面成形规整,以利于围岩自承力的保持和支护结构作用的 发挥。
?尽可能减少开挖时对围岩的扰动。 ?支护要及时快速。 ?合理利用开挖面的“空间效应”,抑制围岩变形。 ?尽量减少其他外界因素(主要是水和潮气)对围岩的影响。 ?初期支护采用分次施工的方法。 ?当围岩变形量很大时,必须加大支护可塑性来调控围岩变形。 ?调节支护封底时间。

(地下建筑结构)第四章(地下结构荷载计算)

(地下建筑结构)第四章(地下结构荷载计算)
并通过假定抗力的形式考虑围岩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结构内力计算。
25
第三阶段:共同作用理论阶段
没能科学地确定坍落拱的高度及其形成过程,更没有认识到 稳定围岩和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作用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岩石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围 岩弹性、弹塑性及粘弹性解答逐步出现,锚(杆)喷(射混 凝土)支护及新奥法(新奥地利隧道设计施工)的兴起,终 于形成了以岩石力学原理(围岩)及弹性力学(结构)为基 础的、考虑支护结构与围岩共同作用的地下现代支护理论。
应予指出,后期提出的计算方法一般并不否定前期的研究成果。 鉴于岩土介质性质的复杂多变性,这些计算方法一般都有各自 的适用场合,但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33
确定围岩压力的方法可分为三种:
现场实测 理论计算:代表性方法为普氏理论、泰沙基理论,至
立交渡槽流水压力 温度变化的影响力
冻胀力
11


12

13

落石冲击力
地震力
施工荷载
12
注:[1]设计隧道结构时,按其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组合。
表4-2 铁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1,J117-2001)的隧道作用(荷载)分类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24
第二阶段:散体压力理论阶段
代表性人物是泰沙基(K.Terzaghi,太沙基)和普罗托 季亚科诺夫(普氏,M.M. Лротдъяконов)。
认为当地下工程埋藏深度较大时,支护上的压力只是 围岩坍落拱内松动岩体的重量,坍落拱的高度与地下 工程的跨度及围岩的性质有关。
太沙基认为坍落拱为矩形,而普罗托季亚科诺夫认为 是抛物线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线理论认为:地下结构是由一些刚性块组成的拱形结构,所 受的主动荷载是地层压力,当地下结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它是由 绝对刚体组成的三铰拱静定体系,铰的位置分别假设在墙底和拱顶, 内力按静力学原理计算。
实质: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是指上覆岩层的重力,没有考虑 围岩的自承能力。偏于保守。
2.1 概述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5) 可靠度分析阶段
地下工程所处环境复杂,因此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产生了以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地下工程可靠度 分析理论。 该理论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仍处于发展之中,应用 可靠性理论和推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是当今国内外地下工 程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2)弹性结构阶段 19世纪后期,地下结构开始按弹性连续拱形框架用超静 定结构力学方法计算结构内力。 荷载是主动的地层压力,考虑地层对结构产生的弹性反 力的约束作用。
可分为三种:不计围岩抗力阶段;假定弹性抗力阶段; 弹性地基梁阶段。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3)连续介质阶段 地下结构与地层是一个受力整体,20世纪中期以来,用 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计算地下结构内力的方法逐渐发展。 以岩体力学原理为基础,认为坑道开挖后向洞室内变形 而释放的围岩压力将由支护结构与围岩组成的地下结构体系 共同承受。 一方面围岩本身由于支护结构提供了一定的支护阻力, 从而引起它的应力调整,达到新的平衡;另一方面,由于支 护结构阻止围岩变形,它必然要受到围岩给予的反作用力而 发生变形。
经验类比模型则是完全依靠经验设计地下结构的设 计模型。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2)荷载-结构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采用荷载结构法计算衬砌内力,并据此 进行构件截面设计。 认为地层对结构的作用只是产生作用在结构上的荷载, 衬砌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内力和变形,由此建立的计算 方法称为荷载结构法。 其中衬砌结构承受的荷载主要是开挖洞室后由松动岩 土的自重产生的地层压力。这一方法与设计地面结构时 采用的方法基本一致,区别是计算衬砌内力时需考虑周 围地层介质对结构变形的约束作用。
注意:这几个阶段的划分不是以某一个严格的时间节点为 先后界限的,时间有交叉。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1)刚性结构阶段 19世纪初的地下建筑物大都是以砖石材料砌筑的拱形圬工结构, 这些建筑材料的抗拉强度低,结构物中存在接触缝,容易产生断裂。
为了稳定,地下结构截面尺寸很大,结构受力后产生的弹性变形 很小,计算理论是将地下结构视为刚性结构的压力线理论。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3)地层-结构模型 地层-结构模型的计算理论即为地层结构法。 认为衬砌与地层共同构成受力变形的整体,并可按连 续介质力学的原理计算衬砌和周边地层的计算方法称为
地层结构法。
其原理是将衬砌和地层视为整体,在满足变形协调条 件的前提下分别计算衬砌与地层的内力,并据此验算地
地下结构的计算 理论
本章内容

2.1 概述 2.2 弹性地基梁理论 2.3 地层-结构计算理论 2.4 地层与结构的共同作用和数值模拟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地下结构的力学模型必须符合下述条件: (1) 与实际工作状态一致,能反映围岩的实际状态以及与支 护结构的接触状态; (2) 荷载假定应与修建洞室过程中荷载发生的情况一致; (3) 算出的应力状态要与经过长时间使用的结构所发生的应 力变化和破坏现象一致;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20世纪 70年代以来,开始探索地下工程结构 设计模型的研究。
不能完全依赖计算,需依赖经验和实践。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国际隧道协会,归纳的4种模型: (1) 以参照已往隧道工程的实践经验进行工程类比为主的经 验设计法; (2) 以现场量测和实验室试验为主的实用设计方法,例如以 洞周位移量测值为根据的收敛限制法; (3)作用-反作用模型,例如对弹性地基圆环和弹性地基框架 建立的计算法等: (4) 连续介质模型,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解析法中有封闭 解,也有近似解,数值计算法目前主要是有限单元法。
(4) 材料性质和数学表达要等价。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地下工程结构计算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作用 在地下结构上的荷载以及如何考虑围岩的承载能力。 从这方面讲,地下工程结构的计算理论大体可分为五个阶 段:刚性结构阶段;弹性结构阶段;连续介质阶段;数值模 拟阶段;可靠度分析阶段。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4)收敛-限制模型
曲线①为地层收敛线,曲线②为支 护特征线。两条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 (Pe) 即为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最终地 层压力,横坐标 (ue) 则为衬砌变形的 最终位移。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根据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实践,我国采用的
设计方法可分属以下4种设计模型:
经验类比模型
荷载-结构模型
地层-结构模型 收敛-限制模型
2.1 概述
2.1.2 地下结构的计算模型
(1)经验类比模型
由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使内 力分析即使采用了比较严密的理论,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也常仍需借助经验类比予以判断和完善,因此,经验设 计法往往占据一定的位置。
层的稳定性和进行构件计算模型
(4)收敛-限制模型 收敛-限制模型的计算理论也是 地层-结构法,其设计方法则常称 为收敛-限制法,或称特征曲线法。 图2-1为收敛限制法原理的示意图。 图中纵坐标表示结构承受的地层 压力,横坐标表示洞周的径向位 移,其值一般都以拱顶为准测读 计算。
2.1 概述
2.1.1 计算理论的发展
4)数值模拟阶段 用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得到任意形状地下结构的解析解是非 常困难的。 随着数值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下结构的数值 分析方法已成为常见的分析手段。
有 限 单 元 法 (Ansys) 、 有 限 差 分 法 (Flac) 、 离 散 元 法 (3DEC,UDEC)、颗粒流法(PF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